用于车辆防滑设备的固定设备、防滑设备及包括固定设备和防滑设备的防滑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793150阅读:来源:国知局
端部处的构成第一联接部分2的内塞部分2,以及位于固定设备I的相对的外端部处的第二外联接部分3。塞部分2是阳联接部分,并且定尺寸并构造成装配到对应的轮辋的中心开孔中,并且示出为具有第一直径CU,所述第一直径被选择成小于轮辋的中心开孔的直径。当固定设备被插入到轮辋的中心开孔中时,第二联接部分3从轮辋突出并且能够接近以便将防滑设备附接于其上。图1-4的第二联接部分3示出为具有第二直径d2,所述第二直径大于第一直径CU。第二联接部分3在图1-4中以其最简单的形式示出,应理解的是,第二联接部分3可以设置有如图11和15例举的特定设计的联接元件。
[0083]图1-4的固定设备I的主要组件是外壳5、内芯6、两个可压缩弹簧7和四个锁定球8。可压缩弹簧7和锁定球8形成本文所公开的锁定/释放机构的一部分。应理解的是,不应认为本发明的固定设备I被限制为这类锁定/释放机构,而应认为可以替代使用任何其它适当的锁定/释放机构,正如本文陈述的那样。
[0084]不应认为附图所示的可压缩弹簧和锁定球的数目对本发明构成限制。因此,固定设备可以包括仅一个可压缩弹簧或多于两个的可压缩弹簧,例如三个或四个可压缩弹簧。同样地,可以仅使用单个锁定球,尽管通常优选使用多个锁定球。
[0085]可压缩弹簧指的是可以被压缩并且在压缩力被释放时将弹回其未压缩状态的任何构件。固定设备I的可压缩弹簧7可以沿固定设备I的轴向方向A压缩。
[0086]内芯6布置在外壳5的内部,并且能够相对于外壳5在图1和3以及图2和4所示的位置之间伸缩地运动。
[0087]固定设备I具有位于第二联接部分3上的外端部表面9和位于塞部分2上的内端部表面10。外端部表面9由内芯6的突出到外壳5外的部分形成。夕卜壳的突出部分构成按钮12,所述按钮用于沿着朝固定设备I的内端部表面10的方向推动内部件6,按钮12可以形成为内芯5的一整体部分,或者可以单独地形成并且随后附接至内芯的其余部分上。
[0088]在固定设备I的靠近外端部表面9的加宽的部分中、即在固定设备I的第二联接部分3中,于内芯6和外壳5之间形成腔13。可压缩弹簧7布置在腔13中,使得避免可压缩弹簧移出适当位置,并且使得其在腔13内主要沿固定设备的轴向方向A延伸。腔13可以是如图所示的围绕内芯6的外周延伸的连续腔,或者可以是用于每个独立弹簧的单独的腔。可压缩弹簧7的端部优选地锚定到内芯6和外壳5。这种锚定可以由在腔13的端部处形成在外壳5中和内芯中的插槽提供,或者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任何适当的附接手段(例如胶接或焊接)提供。
[0089]固定设备的内端部表面10由底板11形成,所述底板利用销14附接至内芯6,所述销可滑动地布置在内芯6的开孔15内。底板11的直径略大于内芯6的直径并且与外壳5的直径相匹配,由此构成避免外壳5轴向运动经过底板11的止挡构件。
[0090]如图3和4清楚可见的,锁定球8搁置于引导凹槽16中,所述引导凹槽布置在内芯6中并且沿轴向方向A延伸。引导凹槽16在远离固定设备I的内端部表面10的一端具有深部分,并且具有靠近固定设备的内端部表面10的浅部分。本文中,术语“深”和“浅”作为相对术语表示引导凹槽16的不同部分沿其轴向延伸方向的不同深度。锁定球可以在引导凹槽16中于浅部分和深部分之间运动。当锁定球沿着引导凹槽16在固定设备I的轴向方向A上行进时,锁定球同时在固定设备的径向方向R上运动,从而使锁定球8在定位于凹槽16的深部分中时缩回到固定设备I中并且使锁定球在定位于凹槽16的浅部分中时通过外壳5的壁中的孔17突出出来。
[0091]通过对按钮12施加压缩力F而操作固定设备,由此使内芯6相对于外壳5沿轴向方向A运动。该运动使具有可压缩弹簧7的腔13的尺寸沿轴向方向A减小,并且使可压缩弹簧7被压缩。如图4所示,对按钮12施加压缩力F使锁定球8运动到引导凹槽16的深部分中,在该深部分,锁定球缩回到固定设备中。锁定球8的该位置构成用于固定设备的施加/释放位置,所述施加/释放位置允许固定设备插入到轮辋的中心开孔中或者从轮辋的中心开孔移除。
[0092]当作用在可压缩弹簧7上的压缩力F被释放时,弹簧7展开并且使内芯6运动返回至图1和3所示的休止位置,同时锁定球8返回到引导凹槽16的浅部分,在该浅部分,锁定球通过外壳5中的对应的孔17从外壳5部分地突出。休止位置构成用于固定设备I的锁定位置,在该锁定位置,突出的锁定球8可以用于与轮辋的中心开孔中的对应的锁定构件相接合。
[0093]参照图5,示出了具有中心开孔21的轮辋20和固定设备I。固定设备I示出了其正被插入到中心开孔2中时的样子。相应地,固定设备I位于施加/释放位置,其中内芯6被推入到外壳5中,使得锁定球8缩回到固定设备中。
[0094]图6示出了从轮辋20的内表面看的轮辋20的中心开孔21的细节图,轮辋20的该内表面是轮辋20的面朝车辆并且与轮辋20的可见的外表面相对的一侧。中心开孔21示出为具有锁定构件22,所述锁定构件呈周向延伸的锁定凹槽22的形式,所述锁定凹槽布置成在固定设备I固定在轮辋20的中心开孔21中时与固定设备I上的锁定球8相接合。固定设备的外壳5可以由摩擦减小材料(例如尼龙或其它塑料材料)构成,以便减小轮辋20和固定设备I之间的摩擦并且允许固定设备I和轮辋之间的一定程度的自由旋转。
[0095]图7示出了固定设备I被插入到轮辋20的中心开孔21中之后的固定设备,其中固定设备I位于锁定位置,锁定球8通过固定设备I的外壳5中的开口 17突出出来并且与轮辋20的中心开孔21内部的锁定凹槽22相接合。
[0096]参照图8,示出了车轮25,其中防滑装置30借助于根据本发明的固定设备I’被施加并紧固至车轮25的面朝外的表面上。车轮25包括根据本发明的轮辋20和安装在轮辋20上的轮胎26。防滑装置30包括防滑设备31,所述防滑设备包括摩擦增大构件36,例如防滑链。防滑设备31还包括承载板32,所述承载板具有中心孔和四个径向延伸的叶瓣33,所述叶瓣提供用于呈辐条34形式的径向延伸连接构件的附接部位,所述辐条使承载板32与摩擦增大构件36相连接。辐条34在附图中示意性地示出为每个由一对适当成形的金属棒组成。如图9清楚可见的,辐条34示出为具有弯曲的轮廓,这在将防滑设备31配合并上紧在车辆车轮25上时可以是有益的。应理解的是,可以使用其它构造的连接构件,例如单一杆或带或不同成形的连接构件34。连接构件34的数目也可以不同于附图所示的数目。因此,承载板32可以带有较少的用于连接构件的附接部位或者更多的用于连接构件的附接部位。
[0097]辐条34的外端部35连接到摩擦增大构件36,所述摩擦增大构件设置在轮胎26的胎线上。摩擦增大构件36可以是允许从车轮25的外部安装的任何普遍可用的摩擦增大设备。EP 2050590A1公开了连接到径向延伸辐条的这种摩擦增大设备的一个非限制性示例。
[0098]然而,应理解的是,摩擦增大构件和固定设备之间的连接可以由完全不同的连接装置(例如旋钮或毂)提供。
[0099]防滑设备还包括张紧环37,所述张紧环具有布置在张紧环37的内壁上的销38,并且具有从张紧环37的外壁向外径向延伸的两个手柄。
[0100]图8的防滑设备31借助于螺纹联接件附接至固定设备I’,所述螺纹联接件还构成用于通过对防滑设备31施加张力而在车轮25上上紧防滑设备31的张紧部件。
[0101]图9和10更详细地示出了图8的车轮上的固定设备I’和防滑设备31之间的联接件50。固定设备的联接部分3设置有螺纹40,所述螺纹与张紧环37的内壁上的销38相接合,从而允许将张紧环旋拧到固定设备I’的第二联接部分3上。螺纹的构造清楚地示出于图11,该图示出了图8的联接装置的固定设备I’的外壳5。通过使用手柄39来顺时针旋转张紧环37,张紧环37在固定设备I上被从图9所示的位置向内旋拧至图10所示的位置。
[0102]如图11所示,固定设备I’的外壳5设置有外周边沿或凸缘41。在组装的防滑装置30中,承载板32和张紧环以堆叠的构造安装在固定设备I’上,其中,承载板32位于凸缘41和张紧环37之间的最内侧。因此,固定设备I’上的凸缘41用作用于承载板32的止挡,从而避免承载板32轴向运动经过凸缘41。
[0103]当张紧环37在固定设备I’上向内旋拧时,这使承载板32抵接固定设备I’上的凸缘41。这意味着,当如图8所示将防滑装置30施加于车轮25时,张紧环37的顺时针旋转将使防滑设备31被上紧在车轮25上。图10示出了防滑设备31的上紧位置。张紧环37的逆时针旋转使张紧环37被向外旋拧至图9所示的位置并且使防滑设备31到达松弛位置。
[0104]图8-10所示的旋拧上的防滑装置30已经由制造商预组装。然而,应理解的是,可以改变防滑装置30以允许由使用者进行组装和拆卸。
[0105]参照图12,示出了车轮125,其中防滑装置130借助于根据本发明的固定设备101被施加并紧固至车轮125的面朝外的表面上。车轮125包括根据本发明的轮辋120和安装在轮辋120上的轮胎126。防滑装置130包括防滑设备131,所述防滑设备类似于图8的防滑设备并且包括摩擦增大构件136,例如防滑链。防滑设备131还包括承载板132,所述承载板具有中心孔和四个径向延伸的叶瓣133,所述叶瓣提供用于呈辐条134形式的径向延伸连接构件的附接部位,所述辐条使承载板132与摩擦增大构件136相连接。与图8—样,辐条134在附图中示出为每个由一对适当成形的金属棒组成,不过如本文阐述的那样可以使用其它构造。
[0106]辐条134的外端部135连接到摩擦增大构件136,所述摩擦增大构件设置在轮胎126的胎线上。摩擦增大构件136可以是允许从车轮125的外部安装的任何普遍可用的摩擦增大设备。
[0107]图12的车轮上的防滑设备131与图8的防滑设备的不同之处在于,防滑设备借助于铰链联接件150附接至固定设备101。相似之处在于,铰链联接件也构成用于通过对防滑设备131施加张力而将防滑设备131上紧在车轮125上的张紧部件。
[0108]图13和14更详细地示出了图12的车轮上的固定设备I”和防滑设备131之间的联接。
[0109]固定设备I”的联接部分1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