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176304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座椅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使位置调整机构作动的座椅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以往,作为座椅驱动装置,公知有例如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装置。该装置具备:作为输入轴的蜗轮,其被旋转马达驱动旋转;以及筒部件,以一体旋转的方式且以能够沿着轴线方向相对移动的方式嵌插有例如和升降机构有联系的作为输出轴的升降用轴。筒部件具有筒部以及从该筒部朝外突出的凸缘状的按压片,并且伴随着朝向蜗轮的轴线方向的移动而与该蜗轮一体旋转的方式嵌插该输入轴。此外,筒部件利用夹装于与升降用轴之间的压缩弹簧,向朝向蜗轮的轴线方向对筒部件施力。
[0003]另外,座椅驱动装置具备:中介部件,能够绕沿着与筒部件的轴线不同的方向延伸的轴线转动,筒部有间隙地插入于该中介部件;以及凸轮部件,其能够绕沿着与筒部件的轴线以及中介部件的轴线不同的方向延伸的轴线转动。凸轮部件在位于中立位置时按压中介部件的前端部,由此经由该前端部按压按压片,克服压缩弹簧的作用力,解除蜗轮向筒部件的嵌插,并且伴随着从中立位置的转动,允许蜗轮向被压缩弹簧施力的筒部件的嵌插。此夕卜,凸轮部件以保持中立位置的方式被施力。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07624号公报
[0005]然而,在专利文献I中,例如在筒部件以及蜗轮一体旋转时有时它们相互啮入。这种啮入例如在位置调整范围的上限或者下限,升降用轴的旋转被锁定时被施加过大的负荷而显著。此时,有可能难以解除蜗轮向筒部件的嵌插。另一方面,虽然也能够考虑增加将凸轮部件保持于中立位置的(使其返回)的施力的措施,但是在该情况下会产生使凸轮部件从中立位置转动时的操作力增加之类的其他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更加可靠地切断输入轴与输出轴的连接状态的座椅驱动装置。
[0007]解决上述课题的座椅驱动装置具备:筒部件,供连向位置调整机构的输出轴能够一体旋转且能够沿着轴线方向相对移动的方式嵌插,伴随着朝向被旋转马达驱动旋转的输入轴的轴线方向的移动而使该输入轴一体旋转的方式供该输入轴嵌插,且具有筒部以及从该筒部朝外突出的按压片;第一施力部件,其向朝向上述输入轴的轴线方向对上述筒部件施力;中介部件,能够绕沿着与上述筒部件的轴线不同的方向延伸的轴线转动,上述筒部有间隙地插入于该中介部件;凸轮部件,其支承为能够绕沿着与上述筒部件的轴线以及上述中介部件的轴线不同的方向延伸的轴线转动,位于中立位置时按压该中介部件的从上述中介部件的轴线离开的前端部,由此经由上述中介部件按压上述按压片,克服上述第一施力部件的施力,而解除上述输入轴向上述筒部件的嵌插,并且伴随着从上述中立位置的转动,允许上述输入轴向被上述第一施力部件施力的上述筒部件的嵌插;以及第二施力部件,其以上述凸轮部件保持上述中立位置的方式施力,上述中介部件的按压上述按压片的对置面具有:伴随着上述凸轮部件朝向上述中立位置的转动,使上述按压片按压上述中介部件的按压部位从上述中介部件的轴线离开的弯曲面。
[0008]根据该结构,在上述筒部件嵌插有上述输入轴的状态下,且在上述凸轮部件朝向上述中立位置开始转动的最初,上述中介部件按压上述按压片时的按压部位由于上述弯曲面而靠近上述中介部件的轴线,从而能够增加用于解除上述输入轴向上述筒部件的嵌插的解除力。因此,例如即使在上述筒部件以及上述输入轴一体旋转时它们相互啮入,也能够更加可靠地解除上述输入轴向上述筒部件的嵌插。另一方面,若上述凸轮部件靠近上述中立位置,则上述中介部件按压上述按压片时的按压部位由于上述弯曲面而从上述中介部件的轴线离开,由此能够增加解除上述输入轴向上述筒部件嵌插时的上述筒部件的移动速度。
[0009]针对上述座椅驱动装置,优选在上述筒部件嵌插有上述输入轴的状态下,上述中介部件被设置为从该中介部件的轴线方向观察时与上述按压片平行。
[0010]根据该结构,在上述凸轮部件朝向上述中立位置开始转动的最初,以与伴随着上述中介部件的转动而产生的上述按压片的按压部位的向以上述中介部件的轴线为中心的周向的移动量相同的距离,上述筒部件沿着其轴线方向移动。因此,能够伴随着上述中介部件的转动使上述筒部件更加有效地沿着其轴线方向移动。
[0011]针对上述座椅驱动装置,优选上述中介部件的被上述凸轮部件按压的对置面具有:伴随着上述凸轮部件朝向上述中立位置的转动,被上述凸轮部件按压的被按压部位在以上述中介部件的轴线为中心的周向上朝向上述凸轮部件突出的突出面。
[0012]根据该结构,若上述凸轮部件靠近上述中立位置,则被上述凸轮部件按压的上述中介部件的被按压部位由于上述突出面而在以其轴线为中心的周向上朝向上述凸轮部件突出,从而上述中介部件的转动量与其对应地增加。由此,能够增加伴随着上述中介部件的转动而被按压的上述筒部件的轴线方向的移动量。
[0013]针对上述座椅驱动装置,优选上述输入轴构成为具有能够与形成于上述筒部件的嵌合孔嵌合的嵌合部,并且通过在上述嵌合孔插入上述嵌合部,与上述筒部件一体旋转,在上述嵌合孔以及上述嵌合部这两者的至少一方形成有:伴随着上述输入轴以及上述筒部件的向相互离开的轴线方向移动,而使上述嵌合孔与上述嵌合部之间的间隙增加的渐变部。
[0014]根据该结构,例如即使在上述筒部件以及上述输入轴一体旋转时上述嵌合孔以及上述嵌合部相互啮入,只要上述输入轴以及上述筒部件向相互离开的轴线方向稍微移动,就能够与上述间隙的增加量对应地放松它们的啮入,从而能够更加顺利地解除上述输入轴向上述筒部件的嵌插。
[0015]针对上述座椅驱动装置,优选具备操作部件,其对应于所述位置调整机构设置,并且与所述凸轮部件驱动连接,所述第二推压部件通过使所述操作部件保持初始位置的方式施力来使所述凸轮部件保持于所述中立位置。
[0016]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更加可靠地切断输入轴与输出轴的连接状态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适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8向电动座椅的立体图。
[0018]图2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0019]图3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0020]图4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0021]图5是图4的放大图。
[0022]图6 (a)、图6 (b)是图3的A向视图,图6 (a)表示操作手柄的非操作状态,图6 (b)表示操作手柄的操作状态。
[0023]图7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0024]图8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0025]图9 (a)、图9 (b)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动作的俯视图。
[0026]图10是表示中介部件的转动量与距离按压部位的轴部的分离距离的关系的图表。
[0027]图11(a)、图11(b)是表示第一凸轮部件以及第二凸轮部件的立体图。
[0028]图12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电气结构的等价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对座椅驱动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30]如图1所示,在车辆的底板固定有沿着座椅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并且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成对的下轨1,并且在两下轨I分别以能够沿着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安装有上轨2。
[0031]在两上轨2分别立设有由板材构成的托架3。而且,在两托架3分别经由在前部以及后部配设的前连杆4以及后连杆5支承有形成乘客的落座部的座椅6。该座椅6构成为具备形成座面的椅垫7、以能够倾动(转动)的方式支承于该椅垫7的后端部的椅背8、以及支承于该椅背8的上端部的头枕9。
[0032]而且,对于座椅6,通过使两侧的下轨I以及上轨2相对移动能够调整其前后位置,并且通过使两侧的前连杆4以及后连杆5升降能够调整其上下位置。另外,对于座椅6,能够调整椅垫7的前部相对于后部的倾斜角度,并且能够调整椅背8相对于椅垫7的倾斜角度。由此,该座椅6的落座者例如能够按照其身体调整视线的位置。
[0033]在椅垫7的单侧(朝向座椅的前方的右侧)的侧部安装有驱动装置10。如图2所示,该驱动装置10与例如由有刷马达构成的旋转马达11的轴线大致沿着座椅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旋转轴11a,经由与该旋转轴Ila同轴的输入用扭矩缆线12驱动连结。
[0034]详细而言,驱动装置10具备沿着旋转轴Ila的轴线方向分成两部分的一对主体壳体16、17。主体壳体16、17的四角通过以与旋转轴Ila的轴线方向平行的方式贯通的四个螺钉19紧固。
[0035]在旋转马达11侧的主体壳体16,突出地设置有与输入用扭矩缆线12(旋转轴Ila)同心且大致圆筒状的保持部16a。在该保持部16a内嵌装有圆环状的轴承21,并且旋入有带底大致圆筒状的芯棒PL。而且,在轴承21轴支承有与输入用扭矩缆线12配置为同轴的蜗杆22的基端部。蜗杆22的基端部与插通于芯棒PL的输入用扭矩缆线12以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蜗杆22的前端部被轴支承于从旋转马达11离开的一侧的主体壳体17。
[0036]在主体壳体16、17,且在蜗杆22的上侧以及下侧,配设有轴线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作为一对输入轴的蜗轮23、24。蜗轮23、24相对于蜗杆22在相互不同的扭转位置与蜗杆22啮合,并且设定为彼此相同的I以上的减速比。
[0037]如图7以及图8共同所示,一方的蜗轮23具有在蜗杆22的上侧与蜗杆22啮合的齿轮部25,并且具有突出地设置于该齿轮部25的后侧以及前侧且轴支承于主体壳体16、17的一对轴部26,还具有分别突出地设置于两轴部26的后侧以及前侧的一对嵌合部27。各嵌合部27的外形呈将圆柱形状28与从该圆柱形状28以等角度间隔沿着径向延伸的三个圆弧柱形状29组合的大致三片叶片形状。各圆弧柱形状29以周向的宽度伴随着朝向前端而缓缓缩小的方式,在其周向两侧部分别形成有一对渐变部29a。由此,各圆弧柱形状29严格而言前端相对于基端在周向上宽度稍微缩小。另一方的蜗轮24也相同,其齿轮部25在蜗杆22的下侧与蜗杆22啮合。
[0038]另外,如图2所示,在主体壳体16、17,且在蜗轮23的后侧以及前侧,与该蜗轮23同轴地以相互对称的姿势分别轴支承有作为输出轴的升降用轴31L以及倾斜用轴31T。升降用轴31L与作为调整座椅6的上下位置的位置调整机构的升降机构Ml有联系,倾斜用轴31T与作为调整椅垫7的前部相对于后部的倾斜角度的位置调整机构的倾斜机构M2有联系O
[0039]并且,在主体壳体16、17,且在蜗轮24的后侧以及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