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9176304阅读:来源:国知局
方向平行地朝向罩18突出地设置有连结突起部80c。支承框架80通过将与连结突起部80c等的轴线方向平行地贯通下端部的螺钉81紧固于罩18并且将两连结突起部80c的前端嵌装于罩18,从而支承于该罩18。
[0080]在两支承片80a、80b,且在连结突起部80C的下方,分别支承有第一开关结构体86以及第二开关结构体87。上述第一开关结构体86以及第二开关结构体87分别具有沿两支承片80a、80b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大致长方形柱状的主体部86a、87a,并且具有能够从该主体部86a、87a的相互对置的上表面向上方伸缩的按钮86b、87b。按钮86b、87b通常处于从主体部86a、87a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状态,并且以遮挡开关按压部73的以开关用支承轴部18a为中心的转动轨迹的方式配置。因此,如向图6(b)的变化所示,例如若开关控制杆70以开关用支承轴部18a为中心绕顺时针转动,则伴随于此开关按压部73向下方按下第一开关结构体86的按钮86b。相反地,若开关控制杆70在图6(a)中以开关用支承轴部18a为中心绕逆时针转动,则伴随于此开关按压部73向下方按下第二开关结构体87的按钮87b ο
[0081]如图12所不,第一开关结构体86以及第二开关结构体87分别包含电气电路,该电气电路由电连接于直流电源的高电位+V的触点CH1、CH2、电连接于低电位GND的触点CL1、CL2、以及连接于旋转马达11的相互不同的端子的可动端子MT1、MT2构成。而且,两可动端子MT1、MT2分别与两按钮86b、87b联动,通常电连接于低电位GND侧的触点CL1、CL2。通过分别按下两按钮86b、87b,两可动端子MTl、MT2电连接于高电位+V侧的触点CHl、CH2。因此,若伴随着任一个操作手柄53L、53T、53R、53S的转动操作,开关控制杆70以开关用支承轴部18a为中心绕顺时针转动,则按钮86b被按下的第一开关结构体86的可动端子MTl电连接于高电位+V侧的触点CH1,由此以一极性旋转马达11被通电。相反地,若开关控制杆70以开关用支承轴部18a为中心绕逆时针转动,则按钮87b被按下的第二开关结构体87的可动端子MT2电连接于高电位+V侧的触点CH2,由此以相反的极性旋转马达11被通电。
[0082]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此外,升降用操作手柄53L、倾斜用操作手柄53T、调角用操作手柄53R以及滑动用操作手柄53S彼此除与其转动操作有关的向轴31L、31T、31R、31S的旋转传递以外,大体上相同。因此,以下以升降用操作手柄53L为代表对其动作进行说明。
[0083]首先,不操作升降用操作手柄53L,因此蜗轮23的旋转处于无法传递至升降用轴31L的状态,旋转马达11与直流电源的连接经由第一以及第二开关结构体86、87被切断。在该状态下,若克服扭转弹簧55的施力而绕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对升降用操作手柄53L进行转动操作,则由于齿轮部54L、51d的旋转传递,而使第一凸轮部件51转动。由此,第一凸轮部件51从中立位置离开,由于压缩弹簧39的施力,而以筒部件35的嵌合孔38与蜗轮23的嵌合部27嵌合的方式筒部件35产生移动。而且,蜗轮23的旋转经由筒部件35能够传递至升降用轴31L。
[0084]另一方面,若绕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对升降用操作手柄53L进行转动操作,则由于齿轮部54L、62L的旋转传递,升降用开关凸轮部件61L与升降用操作手柄53L的操作方向对应地绕逆时针或者顺时针方向转动。此时,开关控制杆70与升降用开关凸轮部件61L的旋转方向对应地被开关凸轮部64L按压,从而绕开关用支承轴部18a向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转动。而且,通过开关控制杆70绕开关用支承轴部18a的转动,通过开关按压部73按压相应的按钮86b、87b。由此,以与被按压的按钮86b、87b (可动端子MT1、MT2)对应的极性连接旋转马达11与直流电源,从而旋转马达11正转或者反转。即,根据升降用操作手柄53L的操作方向决定被按压的按钮86b、87b,从而决定旋转马达11的旋转方向。
[0085]若旋转马达11旋转,则其旋转经由输入用扭矩缆线12、蜗杆22、蜗轮23以及筒部件35传递至升降用轴31L。而且,通过升降用轴31L的旋转,以与其旋转方向对应地使座椅6升降的方式升降机构Ml进行作动。
[0086]然后,若放开升降用操作手柄53L的操作力,则该升降用操作手柄53L被扭转弹簧55施力而返回初始位置。伴随于此,由于齿轮部54L、51d的旋转传递,第一凸轮部件51克服压缩弹簧39的施力而转动,第一凸轮部件51返回中立位置。如上述所述,使升降用操作手柄53L与第一凸轮部件51 —起返回至初始位置的扭转弹簧55的施力比使筒部件35移动的压缩弹簧39的施力大。由此,蜗轮23的旋转无法经由筒部件35传递至升降用轴31L。
[0087]另一方面,伴随着升降用操作手柄53L向初始位置的返回,由于齿轮部54L、62L的旋转传递,升降用开关凸轮部件61L转动,从而开关控制杆70与相应的按钮86b、87b —起返回至初始转动位置,切断旋转马达11与电源的连接。由此,旋转马达11的旋转停止。
[0088]操作其他操作手柄53T、53R、53S的情况下的动作也相同。
[0089]然而,如上述所述,在中介部件40的主体部42形成有弯曲面42b,该弯曲面42b朝向靠近筒部件35的按压片37的轴线方向凸出。该弯曲面42b以伴随着第一凸轮部件51朝向中立位置转动,主体部42按压按压片37的按压部位从其轴线(轴部41)离开的方式成形。
[0090]因此,如图9(a)所示,在蜗轮23嵌插于筒部件35的状态下,且在中介部件40 (主体部42)设置为与按压片37平行的状态下,中介部件40设定为利用该弯曲面42b在相对靠近轴部41 (支点a)的位置Pl (按压部位)与按压片37抵接。S卩,该位置Pl配置于筒部件35的轴线附近。
[0091]将第一凸轮部件51的凸轮部51b与中介部件40的前端部43抵接的位置用位置Po (被按压部位)来表示,将该位置Po与着力点的支点a之间的分离距离(臂的长度)用距离Lo来表示,将第一凸轮部件51 (凸轮部51b)对中介部件40的按压力(负载)用fo来表示,将位置Pl与作用点的支点a之间的分离距离(臂的长度)用距离Ll( < Lo)来表示。在该情况下,使筒部件35从处于嵌插状态的蜗轮23开始离开的最初的解除力(负载)fl根据“杠杆”的原理以如下方式计算出。
[0092]flX LI = fo X Lo
[0093]f I = fo X Lo/Ll
[0094]由于距离Lo大于距离LI (L0/LD1),所以确认到解除力f I相对于按压力fo增加。
[0095]另一方面,如图9(b)所示,在第一凸轮部件51到达中立位置的状态下,且在蜗轮23向筒部件35的嵌插解除的状态下,中介部件40设定为利用该弯曲面42b在相对从轴部41 (支点a)离开的位置P1’ (按压部位)与按压片37抵接。
[0096]将第一凸轮部件51的凸轮部51b与中介部件40的前端部43抵接的位置用位置Po’ (被按压部位)表示,将该位置Po’与着力点的支点a之间的分离距离用距离Lo’表示,将第一凸轮部件51对中介部件40的按压力用fo’表示,将位置P1’与作用点的支点a之间的分离距离用距离LI’( N Lo’)来表示。在该情况下,蜗轮23向筒部件35的嵌插解除的状态下的解除力H’同样以如下方式计算出。
[0097]H,= fo,XLo,/LI’
[0098]由于虽然距离Lo比距离LI稍大但是大体上相同(Lo/Ll N 1),所以确认到虽然解除力Π相对于按压力fo增加,但是与稍少的该按压力fo大体上相同。但是,在该情况下,由于筒部件35的从蜗轮23离开的轴线方向的移动量与前端部43的绕轴部41的该方向的移动量一致,所以筒部件35的移动速度增加。
[0099]图10是表示以图9 (a)中的中介部件40的转动位置为原点的中介部件40的转动量、与中介部件40 (弯曲面42b)按压按压片37的按压部位的距离轴部41 (支点a)的分离距离的关系的图表。如该图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在为了解除蜗轮23向筒部件35的嵌插而通过弯曲面42b转动中介部件40时,伴随着中介部件40的转动量的增加,分离距离逐渐增加。即,在第一凸轮部件51朝向中立位置开始转动的最初,相对于第一凸轮部件51对中介部件40的按压力而言解除力增加,伴随着蜗轮23向筒部件35的嵌插的解除,解除力缓缓减少,但是筒部件35的移动速度缓缓增加。
[0100]另外,如上述所述,中介部件40的前端部43以其上下方向中央部成为顶点的方式大致隆起为三角形。由此,如图9(a)、图9(b)所示,第一凸轮部件51能够按压的前端部43 (中介部件40)的对置面具有突出面43a,该突出面43a伴随着第一凸轮部件51朝向中立位置的转动,由第一凸轮部件51按压的被按压部位在以中介部件40的轴线为中心的周向朝向第一凸轮部件51突出。因此,若第一凸轮部件51靠近中立位置,则被该第一凸轮部件51按压的中介部件40的被按压部位由于突出面43a而在以其轴线为中心的周向朝向第一凸轮部件51突出,从而中介部件40的转动量与其对应地增加。由此,伴随着中介部件40的转动而被按压的筒部件35的轴线方向的移动量增加。
[0101]在蜗轮23以及倾斜用轴3IT间、蜗轮24以及调角用轴3IR间以及蜗轮24以及滑动用轴31S间的中介部件40也相同。
[0102]如以上详细所述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所示的效果。
[0103](I)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筒部件35嵌插有蜗轮23(24)的状态下,在第一凸轮部件51 (第二凸轮部件52)朝向中立位置开始转动的最初,中介部件40按压按压片37时的按压部位利用弯曲面42b靠近中介部件40的轴线(轴部41),由此能够利用“杠杆原理”增加用于解除蜗轮23(24)向筒部件35的嵌插的解除力。因此,例如即使在筒部件35以及蜗轮23 (24) —体旋转时它们相互啮入,也能够更加可靠地解除蜗轮23 (24)向筒部件35的嵌插。另一方面,若第一凸轮部件51 (第二凸轮部件52)靠近中立位置,则中介部件40按压按压片37时的按压部位利用弯曲面42b从中介部件40的轴线(轴部41)离开,由此能够增加解除蜗轮23(24)向筒部件35的嵌插时的筒部件35的移动速度。
[0104](2)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筒部件35嵌插有蜗轮23 (24)的状态下,中介部件4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