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7547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叠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折叠自行车。
现有的折叠自行车基本上都是沿垂直轴线折叠的,这样折叠后,车身前后尺寸虽然缩短,但厚度增大,且操作费时,限制了人们的使用;亦有在车梁的后方横向设置水平铰链的折叠自行车,折叠时向下、向前旋转后叉,使后叉和后轮处于车梁的下方,但是这样折叠后鞍座和车把限制了体积的进一步缩小,且不适于更小的车轮。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折叠自行车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方便快速地实现折叠,且折叠后体积更小、便于携带的折叠自行车。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方式完成的在车梁后部横向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水平轴的铰链,中轴壳位于车梁的中下部,后叉通过铰链与车梁相连接,车把立管是由并列的两根立管构成,并有横梁相连接,在其下端与前叉立管之间有铰链及锁紧装置,两根车把立管的上部分别有“L”型的车把横管,车把横管的垂直部分套接在车把立管之外,车把横管可相对车把立管旋转;折叠时向下、向前旋转或推动后叉,使后叉和后轮处于车梁的下方;转动车把,使前叉及前轮旋转180°,使前轮处于车梁的下方,以缩小车体的长度,向后旋转车把立管,使车把折叠于车梁之上,两根车把立管分列车梁两边,向下转动左右车把横管,使车把横管与车体大致平行;鞍座与鞍管及鞍管下部与车梁之间有铰链,向前旋转鞍管,使其折叠于车把立管之上,后叉或车梁上链条内侧设有挡块,以维持折叠后链条的张力。
前叉肩部或车梁前端可设能使前叉和前轮向后旋转的铰链,向后旋转前叉及前轮,使之处于车梁的下方;后轮上方可设能随车体折叠而折叠的衣架。
本发明还可采用以下实施例曲柄与后轮之间为齿轮传动,传动轴在主铰链处通过铰链或万向节连接。
本发明变更的技术方案,是在主铰链上设中间轮,中间轮通过链条分别与链轮和飞轮相连,使折叠时不受链条松紧的影响。
本发明还可采用以下实施例前叉及后叉采用单杆结构,以进一步简化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前叉立管与车梁之间的连接采用双耳与拳形结构可达到较好的目的。
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折叠方便、锁紧牢固、外形美观等优点。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其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图2是本发明折叠后的主视图;图3是本发明折叠后的俯视图;图4是本发明的前视图;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图6是图5折叠后的主视图;图7是本发明主铰链上设中间轮的实施例的主视图8是图7折叠后的主视图;图9、图10分别是车把立管与车把横管锁紧装置的不同实施例;图11、图12分别是车把立管与车头碗组之间铰链设置的不同实施例;图13是车把立管与车头碗组之间设置铰链和锁紧装置的侧视图;图14、图15分别是车把立管锁紧装置的不同实施例的俯视图;图16是图15锁紧装置打开的俯视图;图17是锁紧装置另一实施例的前视图;图18是在前叉肩部设置铰链及锁紧装置的实施例;图19是图18的放大图;图20是图18锁紧状态的放大图;图21是本发明主铰链偏斜的实施例的俯视图;图22是车梁与前管间设置铰链及锁紧装置的主视图;图23是图22折叠后的主视图;图24是前叉及后叉采用单杆结构的实施例的俯视图;图25是图24的前视图;图26是前叉与车梁采用双耳与拳形结构连接的主视图;图27是图26A-A向的剖视图;图28是车把立管与前叉之间设有连杆的主视图;图29是图28的前视图;图30是图28折叠状态的主视图;图31是图28折叠后的俯视图;图32是本发明鞍座与鞍管之间锁紧装置的主视图;图33是本发明鞍管与车梁之间锁紧装置的主视图;图34、图35是鞍管下部锁紧装置的不同实施例;图36是鞍座与鞍管之间设置折叠联动机构的剖视图;图37是本发明车梁与后叉之间设有连杆的主视图;图38是图37半折叠状态的主视图;图39、图40是鞍管与后叉之间设置折叠联动机构的剖视图;图41是主铰链上设置弹簧的实施例的主视图;图42是图41折叠后的主视图;图43是本发明采用四杆机构折叠的实施例;图44是图43折叠状态的主视图;图45是本发明后衣架上有可折叠的手提箱包的主视图;图46是图45半折叠状态的主视图;图47是手提箱包的外观图;图48是可折叠的手提箱包另一实施例的主视图49是图48折叠后手提箱包的外观图。
见图1、图2、图3、图4,后叉架2通过铰链3与车梁1相连接,中轴壳11在车梁下部;车把立管12由并列的两根立管构成,并有横梁相连接,其下端通过铰链10和锁紧机构101与车头碗组连接,两根车把立管的上部外套有“L”型的车把横管112,车把横管112可相对车把立管12转动;折叠时向下、向前旋转后叉,使后叉和后轮处于车梁的下方,旋转车把,使前叉3及前轮旋转180°,使前轮处于车梁的下方,以缩小车体的长度;向后、向下转动车把,使车把折叠于车梁之上,两立管分列车梁两侧,向下转动左右车把横管112,使车把横管与车体大致平行;鞍座9与鞍管5通过铰链24连接,鞍管5下端与车梁通过铰链4连接,鞍管及鞍座可通过铰链4向前折叠于车把立管之上,链条7内侧的后叉架或车梁上设有挡块6,以维持折叠后链条的张力。
见图5、图6,鞍管下端铰接一支撑杆22,该支撑杆可给鞍管提供支撑和定位,支撑杆或车梁上可有锁紧机构;鞍管4外套有在折叠后有利于持握的柔性套管21;后叉或后轴上有支撑17,该支撑可分别在后轮折叠和打开的状态下给车体提供支撑,使其垂直或大体上垂直地面。
见图7、图8,主铰链3上设中间轮23,中间轮通过链条分别与链轮和飞轮相连;车梁由两部分组成,前段100可在后段111内伸缩,以减少折叠后车体的长度,并可设锁紧机构调节前后段的伸缩长度。
见图9,车把立管12上部有“L”型的车把横管112,其外有把套113,车把横管的垂直部分可相对车把立管旋转,二者之间有锁紧机构102,该锁紧机构为一垂直于车把立管的按钮,压下按钮,使其低于车把横管垂直部分的内径,即可使车把横管相对车把立管旋转,车把横管112与车把立管12之间设有弹簧115,以便于操作,114为定位钉。
在图10中,在车把立管12的顶端,有一按键105,并籍弹簧136维持张力,车把立管12及车把横管的垂直部分的管壁有孔135,滑块118可在其内滑动,按键105上部较细,按键105下部抵住滑块118,使其进入车把立管12管壁的孔135内,114是定位钉;压下按键,按键105上部较细的部位进入滑块所处位置,滑块117依弹簧的力量滑出孔135,即可使车把横管112相对车把立管12旋转,完成车把的折叠。
见图11,车把立管与前叉立管14之间的铰链10在灯架垫圈121上,在灯架垫圈123上相对铰链10的另一侧有凸耳35,紧固螺栓122上端有一定的锥度,前叉立管14上端有沟槽,紧固螺栓122在前叉立管14内将上挡120及垫圈121涨紧,紧固螺栓122内有内六角或十二角形123,以便用扳手紧固。
在图12中,车把立管与前叉立管14之间的铰链10在上挡120上,在上挡120上相对铰链10的另一侧有凸耳35,紧固螺栓122在前叉立管14内将上挡120涨紧。
见图13、图14,两车把立管下端有向前后延伸的部分36,延伸部一端通过铰链10与车头碗组连接,另一端的一侧通过垂直铰链37连接有一锁紧杆38,另一侧延伸部有突起32,锁紧杆端部有孔34,其中部有狭槽130,锁紧时车头碗组的凸耳35楔入锁紧杆的狭槽130中,突起32楔入孔34中锁紧。
在图15、图16中,锁紧杆38的端部有凸轮39,锁紧凸轮时锁紧杆38将两车把立管下端的延伸部与车头碗组夹紧。
见图17,两车把立管下端有挡钉110,锁紧杆38的中部与凸耳35的上表面接触,其端部与车把立管下端延伸部的下表面接触而楔紧。
见图18、图19、图20,前叉立管14与前叉8之间有铰链13,前叉8上有锁紧凸轮103,当向下扳动锁紧凸轮103时,锁紧凸轮上的凸轮面133上压前叉立管14下端面,使前叉及前轮向后旋转;上扳锁紧凸轮103时,锁紧凸轮上的钩132上钩前叉立管14上的孔134而锁紧;锁紧凸轮亦可设在前叉立管18上而使凸轮面朝下。
见图21,主铰链3与车梁1及后叉架2有一定的偏斜,从而使后轮折叠后偏离车梁的中线而使双轮在车梁下有一定的重叠,以减少折叠后车体的长度。
见图22、图23,车梁1与前管15间设置铰链16及锁紧装置104,向后旋转前管及前叉,使前轮处于车梁的下方,在这种情况下,前叉立管上端与车把立管下端可设铰链27及锁紧装置108。
见图23,曲柄与后轮之间为齿轮传动,传动轴在主铰链处通过铰链或万向节26连接。
见图23、图24,闸把116可相对车把横管旋转,前后转动闸把116,使闸把与车体大致平行,以减少折叠后车体的横向尺寸。
见图24、图25、图26、图27,前叉15及后叉分别为单杆,前叉立管与车梁之间的连接采用双耳117与拳形结构18,双耳结构117可偏向车梁一侧,使其可绕轴旋转180°,从而使前叉前轮处于车梁的下方,以缩小车体的长度。
见图28、图29、图30、图31,前叉8与双耳结构117之间有铰链13,车把立管下端有向后延伸部,与前叉8之间有连杆30,通过铰链19,20与车把立管延伸部和前叉分别连接,向后旋转车把立管时,连杆30可连动前叉及前轮,使之处于车梁的下方,前叉或车把立管上设有锁紧装置。
在图28、图30中,鞍管4上附着有提携把手31,以便于折叠后的提携。
见图32、图33,鞍座9通过铰链24与鞍管5联接,鞍梁25上有锁紧装置106,锁紧装置106上的尖头可滑入鞍梁25上的孔131而锁紧;车梁上有孔139,在车体折叠后锁紧装置106上的尖头可滑入孔139内,而使鞍管4在折叠后的位置锁紧,以便于提携。
见图34,鞍管下端的撑杆22一端通过铰链125与车梁联接,另一端通过连杆28和铰链127与鞍管5联接,其上有锁紧装置107,锁紧装置107上的尖头可滑动进入鞍管上的孔140中而锁紧;下扳锁紧装置107时,锁紧装置107上的尖头退出,则可向前折叠鞍管及鞍座。
在图35中,撑杆22上端通过铰链124与鞍管5联接,另一端通过铰链129与连杆29联接,连杆29通过铰链128与车梁联接,锁紧装置109在车梁上,其尖头可滑入支撑杆22上的孔131而锁紧;下扳锁紧装置109时,锁紧装置109上的尖头退出,则可向前折叠鞍管及鞍座。
见图36,鞍管5内有钢绳33,钢绳33一端与鞍座连接,另一端与车梁或撑杆22上的连杆28连接,使鞍座与鞍管可同时联动折叠。
见图37、图38,车梁与后叉间有通过铰链43相互联结的连杆42、44,并通过铰链40、41分别与后叉及车梁相连,连杆42、44间设有铰链43和弹簧45,弹簧45在折叠和展开时分别位于铰链43的两侧,从而使后叉本在折叠或展开后能维持其状态,便于携带;连杆42上可设旋柄46,以便通过对旋柄46的操作实现折叠和展开。
见图39,撑杆22上端通过铰链124与鞍管5联接,另一端通过铰链129与连杆29联接,连杆29通过铰链128与车梁联接,其下端通过铰链49联接联动杆47,联动杆47通过铰链48与连杆42相联接,在折叠鞍管或后叉时,通过联动杆47,使后叉与鞍管实现联动折叠。
在图40中,鞍管下端通过连杆28与撑杆22联接,撑杆22通过铰链125与车梁联接,其下端通过铰链49联接联动杆47,联动杆47通过铰链48与连杆42相联接,在折叠鞍管或后叉时,通过联动杆47,使后叉与鞍管实现联动折叠。
见图41、图42,车梁与后叉间有弹簧54,弹簧54在折叠和展开时分别位于主铰链3的两侧,以维持折叠或展开后的状态。
见图28、图30及图42、图45,后轮上方有衣架50,通过撑杆51和铰链49、52分别与车梁和后叉相连,并能随车体折叠而折叠,折叠后的衣架与后轮相切,基本上不超出折叠后车体的范围。
在图43、图44中,车梁和后叉之间采用四杆折叠机构,车梁和后叉通过铰链55、56、57、58相联接,折叠时向前、向下推动后叉和后轮,使后叉和后轮处于车梁的下方。
见图45,后轮上附有变速拨链器60,从而可在省略挡块的情况下维持折叠前后链条的张力。
在图46中,使用可折叠脚蹬61,以减小折叠后车体的宽度。
见图45、图46、图47,后衣架50上方有可折叠的箱体59,箱体59的侧壁为可伸缩的波纹结构,在车体展开时,折叠于衣架50上方;在车体折叠后箱体59展开,成为容纳车体且尺寸大致不超出车体范围的手提箱包。
见图48、图49,可折叠的手提箱包59在车梁上方,在车体展开时,箱体折叠于车梁上方;在车体折叠后展开,成为一容纳车体的手提箱包。
各铰链和锁紧装置上可同时或分别设有弹簧,以便于操作和维持折叠或展开时的状态。
折叠后的车体大致为长方体,长不大于前后轮直径之和,高大致为前轮下端到前叉立管顶端的距离,宽不大于两脚蹬外端之间的距离。
权利要求
1.一种折叠自行车,包括前叉(8),车梁(1),后叉(2),在车梁后部横向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水平轴的铰链(3),后叉架(2)通过铰链与车梁相连接,折叠时向下、向前旋转或推动后叉,使后叉和后轮处于车梁的下方,其特征是a.车把立管(12)由两根并列的立管构成,并有横梁相连接,车把立管与车头碗组通过铰链(10)和锁紧机构(101)连接,两根车把立管的上部分别有“L”型的车把横管(112),车把横管的垂直部分套接在车把立管之外,车把横管可相对车把立管旋转,二者之间有锁紧机构,向后转动车把,可使车把折叠于车梁之上,两立管分列车梁两侧;b.鞍座(9)与鞍管(5)通过铰链(24)和锁紧机构连接,鞍管(5)下端与车梁通过铰链(4)连接,鞍管及鞍座可通过铰链(4)向前折叠于车把立管之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在后叉或车梁上链条内侧设有一个以上的挡块(6),该挡块能在折叠后维持链条的张力,使链条不致松脱。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主铰链(3)上设中间轮(23),中间轮通过链条分别与链轮和飞轮相连。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曲柄与后轮之间为齿轮传动,传动轴分为两段,在主铰链处通过铰链或万向节(26)连接。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前叉肩部设有能使前叉及前轮向后旋转的铰链(13)及锁紧装置(103)。
6.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车梁前端设有能使前管(15)及前叉和前轮向后旋转的铰链(16)及锁紧装置(104)。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前叉或后叉为单杆结构。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车梁由两部分组成,前段(100)可在后段(111)内伸缩。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后轮上方有通过撑杆(51)和铰链分别与车梁和后叉相连的后衣架(50),该衣架能随车体折叠而折叠,折叠后与后轮相切。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车体上附有可折叠的箱体(59),箱体(59)在车体折叠后展开,成为一容纳车体的手提箱包。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折叠自行车。在车梁后部横向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水平轴向的铰链,后叉架通过铰链与车梁相连接;车把立管是由并列的两根立管构成,并有横梁相连接,在其下端与前叉立管之间有铰链及锁紧装置,两根车把立管的上部分别有“L”型的车把横管;折叠时向下、向前旋转或推动后叉,使后叉和后轮处于车梁的下方,向后旋转车把立管,使车把折叠于车梁之上,两根车把立管分列车梁两边,向下转动左右车把横管,使车把横管与车体大致平行;鞍座与鞍管及鞍管下部与车梁之间有铰链,向前、向下旋转鞍管,使其折叠于车把立管之上。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折叠方便、锁紧牢固、外形美观等优点。
文档编号B62K15/00GK1428264SQ0215826
公开日2003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01年12月24日
发明者杨通河 申请人:杨通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