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0567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行车,该自行车能够在坡道上以轻松的姿势高效 率地行驶,并且在平坦路面上行驶时也能够有效地利用足力。
背景技术
一般地,骑着自行车在上坡路上行驶时,如图9所示,自行车和骑 车者,因上坡的坡度,而向后倾斜,骑车者,采取比在平坦路面上行驶 时上身更加前倾的姿势来蹬脚踏板,从而成为不能有效地发挥骑车者的 足力的姿势,或者存在骑车者离开车座,而明显增加体力的缺点。
在此,为了减轻在上坡路上行驶时的体力,以往以来开发有能够调 整自行车的车座位置的自行车,然而,哪一种都不易于操作,存在难于
操纵的缺点(参照专利文献1至3 )。
另外,为了实现自行车的轻型化及构造的简化,还开发有能够将后 轮的车轴利用带曲轴的脚踏板来直接旋转驱动的无链方式的自行车,然 而这样的自行车,车体在上坡时有可能以后车轮为中心向后方翻转。
专利文献1:日本注册实用新型第3688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57-11477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8 - 282562号爿>报
如上所述,以往的能够调整自行车的车座位置的自行车,存在不易 于操作,且难于操纵的缺点,另外,以往的将后轮的车轴利用带曲轴的 脚踏板来直接旋转驱动的无链方式的自行车中,车体在上坡时有可能以 后车轮为中心向后方翻转。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现状,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以使骑自行 车在从平坦路向上坡或下坡转移时,能够容易地改变车把和车座的相对 位置,由于车座处于大致水平的位置,因此能够舒适地在坡道上行驶,并且能够使用无链方式即使是上坡也能够更安定有效地使用足力行驶 的自行车。为了解决上述i果题,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构成。技术方案l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具备轴杆, 其在上端部紧固有车把,并且在下部具备前部车轴支承部件;前轮,其通 过前部车轴可转动地^Li殳置于上述前部车轴支承部件的下端部;前架,其 前端部支承上述轴杆的中间部且能够使得该中间部可被操纵转动,并且该 前架向后方延伸;后架,其在上端部安装有车座并且在下部具^^后部车轴 支承部件,并且,上述后部车轴支承部件的下端部,通过连接部件在前后 摇动自由地被设置于上述前架的后端部;后轮,其通过后部车轴转动自 由地被设置在上述后部车轴支承部件的比上述连接部件高出规定高度 的上方,且通过在两侧设置的带脚踏板的曲轴而被旋转驱动。技术方案2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具备轴杆, 其在上端部紧固有车把,并且在下部具备前部车轴支承部件;前轮,其通 过前部车轴可转动地^Li殳置于上述前部车轴支承部件的下端部;前架,其前端部转动自由且上下移动自由地设置于上述轴杆的中间部,并由配设于 上述轴杆的弹性部件保持,并且该前架从上述前端部向后方延伸;后架, 其在上端部安装有车座并且在下部具备后部车轴支承部件,且上述后部车 轴支承部件的下端部紧固于上述前架的后端部;后轮,其通过后部车轴 转动自由地设置在上述后部车轴支承部件的下端部,且通过在两侧设置 的带脚踏板的曲轴而被旋转驱动。技术方案3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具备轴杆, 其在上端部紧固有车把,并且在下部具备前部车轴支承部件;前部车轴, 其由配设于上述前部车轴支承部件的下端部的弹性部件保持并被上下移 动自由地设置;前轮,其通过上述前部车轴可转动地^Li史置;前架,其前 端部转动自由地被支承于上述轴杆的中间部,并且该前架向后方延伸;后架,其在上端部安装有车座并且在下部具备后部车轴支承部件,且上述后 部车轴支承部件的下端部紧固于上述前架的后端部;后轮,其通过后部 车轴转动自由地设置在上述后部车轴支承部件的下端部,且通过在两侧 设置的带脚踏板的曲轴而被旋转驱动。技术方案4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自行车,其在技术方案2或3所述的自行车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前架的上述前端部和上述后架的上 端部之间,架设设置有上部架。
技术方案5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自行车,其特絲于,具备轴杆, 其在上端部紧固有车把,并且在下部具备前部车轴支承部件;前轮,其通 过前部车轴可转动地^t设置于上述前部车轴支承部件的下端部;前架,其
前端部转动自由且上下移动自由地"&置于上述轴杆的中间部,并由配i更于 上述轴杆的弹性部件保持,并且该前架从上述前端部向后方延伸;后架, 其在上端部安装有车座并且在下部具备后部车轴支承部件,上述后部车轴 支承部件的下端部,通过连接部件在前后摇动自由地被设置于上述前架 的后端部;后轮,其通过后部车轴转动自由地被设置在上述后部车轴支 承部件的比上述连接部件高出规定高度的上方,且通过在两侧设置的带 脚踏板的曲轴而被旋转驱动。
技术方案6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具备轴杆, 其在上端部紧固有车把,并且在下部具备前部车轴支承部件;前部车轴, 其由弹性部件保持并上下移动自由地被设置于前部车轴支承部件的下端 部;前轮,其通过上述前部车轴可转动地^Li殳置;前架,其前端部支承上 述轴杆的中间部且能够使得该中间部可^L操纵转动,并且该前架向后方延 伸;后架,其在上端部安装有车座并且在下部具^^后部车轴支承部件,且 上述后部车轴支承部件的下端部,通过连接部件在前后摇动自由地被设 置于上述前架的后端部;后轮,其通过后部车轴转动自由地被设置在上 述后部车轴支承部件的比上述连接部件高出规定高度的上方,且通过在 两侧设置的带脚踏板的曲轴而被旋转驱动。
技术方案7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自行车,其特站于,具备轴杆, 其在上端部紧固有车把,并且在下部具备前部车轴支承部件;前轮,其通 过前部车轴可转动地被设置于上述前部车轴支承部件的下端部;前架,其 前端部支承上述轴杆的中间部且能够使得该中间部可被操纵转动,并且该 前架向后方延伸;后架,其在上端部安装有车座并且在下部具备后部车轴 支承部件,且上述后部车轴支承部件的下端部,通过连接部件在前后摇动 自由地被设置于上述前架的后端部;后轮,其通过与上述连接部件同轴 设置的后部车轴,转动自由地被设置,且通过在两侧设置的带脚踏板的 曲轴而被旋转驱动。
技术方案8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自行车,其特絲于,具备轴杆,其在上端部紧固有车把,并且在下部具备前部车轴支承部件;前轮,其通过前部车轴可转动地^L设置于上述前部车轴支承部件的下端部;前架,其 前端部支承上述轴杆的中间部且能够使得该中间部可被操纵转动,并且该前架向后方延伸;后架,其在上端部安装有车座并且在下部具备后部架车 轴支承部件,且上述后部架支承部件的下端部,通过连接部件在前后摇动 自由地被设置于上述前架的后端部;后轮,其通过以规定间隔隔开设置 的后部车轴而转动自由地设置于上述前架的后端部的上述连接部件的 下方,且通过在两侧设置的带脚踏板的曲轴而被旋转驱动。技术方案9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自行车,其在技术方案l、 5、 6、 7或 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自行车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设置有限制器,其 将上述后架的摇动限制在规定范围内。技术方案10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自行车,其在技术方案2、 4或5中 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自行车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设置有限制器,其将上 述前架的前端部的上下移动限制在规定范围内。技术方案11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自行车,其在技术方案3、 4或6中 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自行车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设置有限制器,其将上 述前部车轴支承部件的上下移动限制在规定范围内。技术方案12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自行车,其在技术方案l、 5、 6、 7、 8或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自行车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设置有锁止机 构,其将上述后架的摇动自由地限制在任意位置。技术方案13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自行车,其在技术方案2、 4、 5或 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自行车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设置有锁止机构, 其将上述前架的前端部的上下移动自由地限制在任意位置。技术方案14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自行车,其在技术方案3、 4、 6或11 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自行车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设置有锁止机构,其 将上述前部车轴支承部件的上下移动自由地限制在任意位置。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在上端部安装有车座并且在下 部具备后部车轴支承部件的后架,通过连接部件在前后摇动自由地被设 置于前架的后端部,且后部车轴被设定于比连接部件高出规定高度的上 方,因此,自行车在平坦路面上行驶中面临上坡路时,由作用于前轮的爬坡阻力,向后方推压前架,且向后方推压后部车轴支承部件的下端部, 由此后架绕后部车轴旋转,车座向前方移动,促使坐在车座上的骑车者 增加两臂的弯曲度,以便缩短在车把中的把持部和车座上的就座部之间 的相互间隔,由此能够采取与在平坦路面行驶基本相同的姿势, 一边踩 脚踏板而有效地发挥足力, 一边在上坡路上行驶。另外,在行驶中面临下坡路时,作用于前轮的行驶阻力变弱,因此 前架向前方移动,后部车轴支承部件的下端部被牵引向前方,由此后架 绕后部车轴旋转,车座向后方移动,从而促使骑车者伸直两臂,以便增 大在车把中的把持部和车座上的就座部之间的相互间隔,由此能够采取 与在平坦路面行驶基本相同的大致垂直地伸展背部肌肉的轻松的姿势, 在下坡路上行驶。进而,通过骑车者移动身体,而能够比较容易地将车座位置移动至合 适的位置,由此,能够釆取最佳的姿势, 一边有效地发挥足力一边在上 坡路或下坡路上行驶。此外还由于,后架摇动自由地被设置,容易移动车座位置,因此骑车 者的体重移动也很容易,从而不仅可以使用无链的方式,而且即使在上坡 路上也不会翻转,能够更稳定地行驶。而且,由于后部车轴支承部件的下端部,通过连接部件可转动地被设 置于前架的后端部,且上述后部车轴被设置于比上述连接部件高出规定 高度的上方,因此通过后部车轴支承部件绕后部车轴旋转,而从后部车 轴到连接部件的后部车轴支承部件的部分,作为在大致垂直方向上保持后 架的平衡器发挥作用。即,通过从后部车轴到连接部件的后部车轴支承部 件部分的重量,和作用于前架的后端部的负荷,而连接部件承受向下作用 的力,并且,由于上述前架的后端部抑制后架的绕后部车轴的旋转,因此后架以后部车轴为旋转中心祐:保持于大致垂直线方向,并且,车座被保持 于沿着后架的大致垂直轴线上,这样除了能够提高行驶中作为乘坐物的稳 定性,还有助于安全性的提高,进而,通过上述后架被保持于大致垂直轴 线方向上,而骑车者的体重作用于相对后轮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因而后轮的接地压增大,提高驱动力,也可期待通itJ^踏板施予前进旋转的后轮在雨天行驶时等中的防滑效果(防止空转)。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向后方延伸的前架的前端部,转动自由并且上下移动自由地i殳置于上述轴杆的中间部,并由配i殳于轴杆的弹性部 件来保持,因此,当自行车在平坦路面行驶中面临上坡路时,通过作用 于前轮的爬坡阻力,克服弹性部件的作用力,而前架的前端部向轴杆的 下端方向移动,前架倾斜,由此后架也倾斜,车座向前方移动,促使坐 在车座上的骑车者增加两臂的弯曲度,以便缩短在车把中的把持部和车 座上的就座部之间的相互间隔,由此能够采取与在平坦路面行驶基本相 同的姿势, 一边踩脚踏板而有效地发挥足力一边在上坡路上行驶。
另外,由于车座位置向前方移动,骑车者的体重也向前方移动,因此 不仅可以使用无链的方式,而且即使在上坡路上也不会翻转,能够更稳定 地行驶。
进而,在行驶中面临下坡路时,作用于前轮的行驶阻力变弱,因此通 过弹性部件的作用力而前架的前端部向轴杆的上端方向移动,前架倾斜, 由此后架也倾斜,车座向后方移动,促使骑车者伸直两臂,以便增大在 车把中的把持部和车座上的就座部之间的相互间隔,由此能够采取与在 平坦路面行驶基本相同的大致垂直地伸展背部肌肉的轻松的姿势,在下 坡路上行驶。
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前部车轴,由配设于前部车轴支承部件 的下端部的弹性部件来保持并被上下移动自由地设置,因此当自行车在平 坦路面行驶中面临上坡路时,通过作用于前轮的爬坡阻力,克服弹性部 件的作用力而前部车轴向上移动,即相对于前部车轴而言轴杆向下方移 动,随着轴杆的移动,通过轴杆和前架被固定设置的后架也向前方倾斜。 由此,后架接近于垂直方向,车座位置向前方移动,坐在车座上的骑车 者,因后架接近于垂直方向,且车座位置向前方移动,而能够一边踩脚 踏板而有效地发挥足力, 一边在上坡路上行驶。
另外,由于车座位置向前方移动,骑车者的体重也向前方移动,因此 不仅可以使用无链的方式,而且即使在上坡路上也不会翻转,能够更稳定 地行驶。
进而,在行驶中面临下坡路时,作用于前轮的行驶阻力变弱,因此通 过弹性部件的作用力而前部车轴向下移动,即,相对于前部车轴而言轴 杆向上方向移动,随着轴杆的移动,通过轴杆和前架被固定设置的后架 也向后方倾斜。由此,后架接近于垂直方向,坐在车座上的骑车者,能够采取与在平坦路面行驶基本相同的大致垂直地伸展背部肌肉的轻松 的姿势而行驶。
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由于在上述前架的前端部,和上述后架 的上端部之间,架设设置有上部架,因此除了技术方案2或3所述的发明 效果以外,还能够提高自行车架的刚性。
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在上端部安装有车座并且在下部具备后 部车轴支承部件的后架,通过连接部件在前后摇动自由地被设置于前架 的后端部,并且向后方延伸的前架的前端部,转动自由且上下移动自由 地设置于轴杆的中间部,并由配设于上述轴杆的弹性部件保持,因此,能 够期待"^技术方案1及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效果,在行驶中面临上坡 路时,由此能够采取与在平坦路面行驶基本相同的姿势, 一边踩脚踏板 而有效地发挥足力一边在上坡路上行驶,当在行驶中面临下坡路时,能 够采取与在平坦路面行驶基本相同的大致垂直地伸展背部肌肉的轻松
的姿势,在下坡路上行驶。
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在上端部安装有车座并且在下部具备后 部车轴支承部件的后架,通过连接部件在前后摇动自由地被设置于前架 的后端部,并且前部车轴,由弹性部件保持并被上下移动自由地i殳置于轴 杆上所具备的前部车轴支承部件的下端部,因此,能够期待^技术方案 l及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效果,在行驶中面临上坡路时,由此能够采取 与在平坦路面行驶基本相同的姿势, 一边踩脚踏板而有效地发挥足力一 边在上坡路上行驶,当在行驶中面临下坡路时,能够采取与在平坦路面 行驶基本相同的大致垂直地伸展背部肌肉的轻松的姿势,在下坡路上行 驶。
根据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在后架的上端部安装有车座并且在下部 具备后部车轴支承部件,后部车轴支承部件的下端部通过连接部件在前后 摇动自由地被设置于前架的后端部,并通过在两侧设置的带脚踏板的曲 轴而被旋转驱动的后轮,通过与连接部件同轴设置的后部车轴被转动自 由地设置,因此,当自行车在平坦路面行驶中面临上坡路时,通过作用 于前轮的爬坡阻力,而向后方推压前架,且向后方推压后部车轴支承部 件的下端部,由此后架以后部车轴为旋转中心,接近于垂直方向,车座向 前方移动,促使坐在车座上的骑车者增加两臂的弯曲度,以便缩短在车 把中的把持部和车座上的就座部之间的相互间隔,由此能够采取与在坦路面行驶基本相同的姿势, 一边踩脚踏板而有效地发挥足力一边在上 坡路上行驶。另外,在行驶中面临下坡路时,促使骑车者伸直两臂,以便增大在车 把中的把持部和车座上的就座部之间的相互间隔,由此能够采取与在平 坦路面行驶基本相同的大致垂直地伸展背部肌肉的轻松的姿势,在下坡 路上行驶。进而,由于骑车者移动身体,因而能够比较容易地将车座位置移动至 合适的位置,由此,可以采取最佳的姿势, 一边有效地发挥足力一边在 上坡路或下坡路上行驶。此外还由于,后架摇动自由地被设置,能够容易移动车座位置,因此 骑车者的体重移动也很容易,从而不仅可以使用无链的方式,而且即使在上坡路上也不会翻转,能够更稳定地行驶。根据技术方案8所述的发明,在后架的上端部安装有车座并且在下部 具备后部架支承部件,后部架支承部件的下端部通过连接部件在前后摇动 自由地被设置于前架的后端部,并通过在两侧设置的带脚踏板的曲轴而 被旋转驱动的后轮,通过在前架的后端部的连接部件的下方以规定间隔 隔开设置的后部车轴而被转动自由地设置,因此,当自行车在平坦路面 行驶中面临上坡路时,通过作用于前轮的爬坡阻力,而向后方推压前架, 且向后方推压后部架支承部件的下端部,由此后架绕连接部件旋转,车 座向前方移动,促使坐在车座上的骑车者增加两臂的弯曲度,以便缩短 在车把中的把持部和车座上的就座部之间的相互间隔,由此能够采取与 在平坦路面行驶基本相同的姿势, 一边踩脚踏板而有效地发挥足力一边 在上坡路上行驶。另外,在行驶中面临下坡路时,促使骑车者伸直两臂,以便增大在车 把中的把持部和车座上的就座部之间的相互间隔,由此可以采取与在平 坦路面行驶基本相同的大致垂直地伸展背部肌肉的轻松的姿势,在下坡 路上行驶。进而,由于骑车者移动身体,因而能够比较容易地将车座位置移动至 合适的位置,由此,可以采取最佳的姿势, 一边有效地发挥足力一边在 上坡路或下坡路上行驶。此外还由于,后架摇动自由地被设置,且容易移动车座位置,因此骑 车者的体重移动也很容易,从而不仅可以使用无链的方式,而且即使在上 坡路上也不会翻转,能够更稳定地行驶。根据技术方案9所述的发明,由于设置有在规定范围内限制上^Jt架 的摇动的限制器,因此除了技术方案l、 5、 6、 7或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 发明效果以外,还通过限制器在规定范围内限制后架的摇动,不会导致相 对于车把的车座位置显著变化的不稳定的行驶状态。根据技术方案10所述的发明,由于设置有将上述前架的前端部的上下 移动限制在规定范围内的限制器,因此除了技术方案2、 4或5中的任意一 项所述的发明效果以外,还通过限制器在规定范围内限制前架的前端部的 上下移动,并通过前架及后架在规定范围内限制车座的移动,因此不会导 致相对于车把的车座位置的显著变化的不稳定的行驶状态。根据技术方案11所述的发明,由于设置有将上述前部车轴支承部件的 上下移动限制在规定范围内的限制器,因此除了技术方案3、 4或6中的任 意一项所述的发明效果以外,还通过由限制器在规定范围内限制前部车轴 支承部件的前端部的上下移动,并通过前部车轴支承部件、前架及后架在 规定范围内限制车座的姿势,因此不会导致车座显著地倾斜的不稳定的行 驶状态。根据技术方案12所述的发明,由于设置有将上述后架的摇动自由地限 制在任意位置的锁止机构,因此除了技术方案l、 5、 6、 7、 8或9中的任 意一项所述的发明效果以外,还通过锁止机构将后架的摇动自由地限制在 任意位置,由此能够任意地设定相对于车把的车座位置。根据技术方案13所述的发明,由于设置有将上述前架的前端部的上下 移动自由地限制在任意位置的锁止机构,因此除了技术方案2、 4、 5或10 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发明效果以外,还通过锁止机构将前架的前端部的上 下移动自由地限制在任意位置,从而能够通过前架及后架任意地设定相对 于车把的车座位置。根据技术方案14所述的发明,由于设置有将上述前部车轴支承部件的 上下移动自由地限制在任意位置的锁止机构,因此除了技术方案3、 4、 6 或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发明效果以外,还通过锁止机构将前部车轴支承 部件的上下移动限制在任意位置,从而能够通过前架及后架任意地设定车座的姿势。


图l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自行车的侧视图。图2是表示除了图1的后轮用挡泥板等以外的A-A向视图。图3 (a)是表示图1所示的自行车的骑车者在骑车时的行驶状态的说 明图,(b) M示图l所示的自行车的行驶状态的说明图。图4( a )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自行车及其行驶状态的说明图, (b) ^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自行车及其行驶状态的说明图。图5(a)M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自行车及其行驶状态的说明图, (b)是表示本发明的笫五实施例的自行车及其行驶状态的说明图。图6( a )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自行车及其行驶状态的说明图, (b) a示本发明的笫七实施例的自行车及其行驶状态的说明图。图7 (a) a示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自行车的侧视图,(b)是表示 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行驶状态的说明图。图8 (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的自行车的侧视图,(b)是表示 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的行驶状态的说明图。图9是表示以往的自行车的行驶状态的说明图。其中符号说明如下1、 31、 51、 61、 71、 81、 91、 101、 111…自行车;2、 32…车把;3、 34、 63…轴杆;3a…上端部;3b、 33、 62…前部车轴支承部件;4、 36... 前轮;5、 35…前部车轴;6、 38、 82、 92、 102、 112...前架;6a、 38a、 82a、 92a、 102a...前端部;6b…后端部;7...连接部件;8、 41、 103、 113… 后架;8a、 40、 103a…后部车轴支承部件;9、 39…车座;12、 42、 104、 114...后部车轴;13、 45…后轮;14、 43…脚踏板;15、 44…曲轴;37、 64...弹性部件;52、 72...上部架;113a…后部架支承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自行车的侧视图,图2是图1 的A-A向视图,图3是表示上述自行车的行驶状态的说明图。另外,为 了说明上的便利,在后面说明的实施例中,对于与先前说明的实施例相同 构成的部分标记相同符号并省略其i兌明。在图1、 2中,l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自行车,自行车1中, 在车把2的中央部紧固有轴杆3的上端部3a,该车把在左右的端部分别 具有握柄2a、 2a,在该轴杆3的下部的前叉状部分的前部即车轴支承部 件3b的下端部,通过前部车轴5旋转自由地设置有前轮4。而且,利用前架6的制成为例如圆筒状的前端部(前管)6a,来可 转动地支承轴杆3的中间部,由此构成为操作车把2来进行转向控制。另外,在前架6的向后方延伸的叉状的后端部6b,通过由左右横轴 构成的连接部件7、 7,可前后摇动地设置有,作为后架8的后叉部的后 部车轴支承部件8a的下端部,并且分别限制后部车轴支承部件8a的前 倾及后倾的第一限制器8e和第二限制器8f设置在圆盘6d上,该圆盘 6d固定设置于前架6的叉状后端部6b,由此在坡道上行驶时能够将车 把2和后架8的上端部的车座9之间的相互间隔维持在所需范围。此外,车座9,设置于后架8的上端部,为了能够以所需的姿势固 定车座9,而使在前架6的叉状后端部6b固定设置的圆盘6d,也具备 作为盘式车闸的功能(后架8的锁止机构)。即构成为,通过车把2上 的握柄2a的转动操作,并通过固定设置于后部车轴支承部件8a的压板 8b来约束或解除圆盘6d,将后架8保持于任意所需的姿势,并以所需 的姿势固定车座9。此外还有,在后架8的后部车轴支承部件8a,通过在比连接部件7、 7高出规定高度的上方设置的后部车轴12,可转动地设置有后轮13,且 通过带脚踏板14、 14的曲轴15、 15能够进行后轮13的旋转驱动。此外,除了设置有通过安装于车把2的控制杆17来进行后轮13的 制动的盘式车闸18以外,也设置有未图示的铃和前照灯20及尾灯21。另外,也设置有棘轮机构22,该棘轮机构22能够在后轮13的旋 转状态下将脚踏板14、 14维持于停止状态。而且,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自行车1,在上端部安装有车座9并且 在下部具备后部车轴支承部件8a的后架8,通过连接部件7、 7在前后摇 动自由地被设置于前架6的后端部,且后部车轴12设置于比连接部件7、 7高出规定高度的上方,因此,自行车l在平坦路面行驶中面临上坡路 时,利用作用于前轮4的爬坡阻力,向后方推压前架6,且向后方推压 后部车轴支承部件8a的下端部,由此,后架8绕后部车轴12旋转,并 向前方移动车座9,如图3所示,促使坐在车座9上的骑车者R,增加 两臂的弯曲度,以便缩短在车把2中的把持部和车座9上的就座部之间 的相互间隔,由此一边以与在平坦路面行驶基本相同的姿势,踩脚踏板 14、 14而有效地发挥足力, 一边在上坡路上行驶。另外,在行驶中面临下坡路时,由于作用于前轮4的行驶阻力变弱, 因此前架6向前方移动,后部车轴支承部件8a的下端部被牵引向前方, 由此后架8绕后部车轴12旋转,车座9向后方移动,促使骑车者R伸 直两臂,以便增大在车把2中的把持部和车座9上的就座部之间的相互 间隔,由此能够采用与在平坦路面行驶基本相同的大致垂直地伸展背部 肌肉的轻松的姿势,在下坡路上行驶。此外,通过骑车者R移动身体,能够比较容易地将车座9的位置移动 至合适的位置,由此,能够采用最佳的姿势, 一边有效地发挥足力一边 在上坡路或下坡路上行驶。此外还由于,后架8摇动自由地被设置,且容易移动车座9的位置, 因此骑车者R的体重移动也很容易,为使在上坡中的自行车1的重心移动, 而使骑车者R的体重移动,由此可使用无链的方式,而且即使在上坡路上 也没有翻转的危险,能够更稳定地行驶。而且,由于后部车轴支承部件8a的下端部,通过连接部件7、 7可转 动地被设置于前架6的后端部,且后部车轴12被设置于比连接部件7、 7高出规定高度的上方,因此通过后部车轴支承部件8a绕后部车轴12 旋转,从后部车轴12到连接部件7、 7的后部车轴支承部件8a的部分, 作为在大致垂直的方向上保持后架8的平衡器而发挥作用。即,通it^后 部车轴12到连接部件7、 7的后部车轴支承部件8a的部分的重量,和作 用于前架6的后端部的负荷,而连接部件7、 7承受向下作用的力,并且, 前架6的后端部抑制后架8的绕后部车轴的旋转,因此后架8将后部车轴 12作为旋转中心被保持于大致垂直的线方向,并且,车座9被保持于沿着后架8的大致垂直轴线上,因此除了能够提高在行驶中作为乘坐物的稳定 性,还有助于安全性的提高,进而,后架8被保持于大致垂直的轴线方向 上,由此骑车者R的体重作用于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因此增大后轮13的 接地压,提高驱动力,从而也能够期待通*踏板14、 14施以前进旋转的 后轮13的雨天行驶时等中的防滑效果(防止空转)。另外,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自行车1,为将车把2和车座9之间 的相互间隔限制在所需范围内,设置有限制后架8前倾的第一限制器 8e,和限制后架8的后倾的第二限制器8f,因此缩短车座9和车把2之 间的相互间隔的动作,由笫一限制器8e来限制,反之伸长车座9和车 把2之间的相互间隔的动作由第二限制器8f来限制,因此不会因相对于 车把2的车座位置显著变化而导致不稳定的行驶状态。此外,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自行车1,由于在前架6的连接部件7、 7的附近,设置有圆盘6d及压板8b来作为自由地限制后架8的摇动的 后架锁止机构,因此骑车者,能够使用后架锁止机构将行驶中的车座位 置固定于自己的最佳状态来行驶。图4 (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自行车的行驶状态的说明图。 图4 (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自行车的行驶状态的说明图。在图4(a)中,3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自行车,自行车 31具备轴杆34,其在上端部紧固有具有握柄32a、 32a的车把32,并且 在下部具备前部车轴支承部件33;前轮36,其通过前部车轴35可转动地 被i殳置于前部车轴支承部件33的下端部;前架38,例如制成为圆筒状的 前端部38a转动自由且上下移动自由,例如上下自由滑动地设置于轴杆34 的中间部,并由配设于轴杆34的弹性部件37保持,并且该前架38从前端 部38a向后方延伸;后架41,其在上端部安装有车座39并且在下部具备 后部车轴支承部件40,且后部车轴支承部件40的下端部紧固于前架38 的后端部;后轮45,其通过后部车轴42转动自由地设置于后部车轴支 承部件40的下端部,且通过在两侧i殳置的带脚踏板43、 43的曲轴44、 44而被旋转驱动。另外,为分别限制上述后架41的前倾及后倾,而在轴杆34的弹性 部件37附近i殳置有限制上述前端部38a的上下移动范围的未图示的第 一限制器和第二限制器,因此,在坡道上行驶时能够将车把32和后架41的上端部的车座39之间的相互间隔维持在所需范围。此外,为了能够以所需的姿势固定车座39,而具备未图示的适当的 锁止机构,其通过车把32上的握柄32a的转动操作,或者通过其他手 段,在一定位置上固定上述前端部38a的上下移动。而且,上述第二实施例的自行车31中,向后方延伸的前架38的前端 部38a,转动自由,且上下移动自由地,例如上下自由滑动地设置于轴杆 34的中间部,并由配设于轴軒34的弹性部件37来保持,因此坐在车座 39上的骑车者,可以以稳定的姿势行驶,当自行车31在平坦路面上行 驶中面临上坡路时,通过作用于前轮36的爬坡阻力,克服弹性部件37 的作用力而前架38的前端部38a向轴杆34的下端方向移动,前架38 倾斜,从而后架41也倾斜,车座39向前方移动,促使骑车者增加两臂 的弯曲度,以便缩短在车把32中的握柄32a、 32a的把持部和车座39 上的就座部之间的相互间隔,由此,能够采取与图3的情况同样的与在 平坦路面行驶基本相同的姿势且以伸展背部肌肉的舒适的姿势, 一边踩 脚踏板43、 43而有效发挥足力一边在上坡路上行驶。此时,缩短车座39和车把32之间的相互间隔的动作,被限制在弹 性部件37的伸缩范围内,因此不会导致相对于车把32的车座39位置显 著变化的不稳定的行驶状态。另外,在行驶中面临下坡路时,作用于前轮36的行驶阻力变弱,通过 弹性部件37的作用力而前架38的前端部38a向轴杆34的上端方向移动, 前架38倾斜,从而后架41也倾斜,车座39向后方移动,促使骑车者 伸直两臂,以便增大车把32中的握柄32a、 32a的把持部和车座39上 的就座部之间的相互间隔,由此,能够采取与在平坦路面行驶基本相同 的大致垂直地伸展背部肌肉的舒适的姿势,在下坡路上行驶。在图4(b)中,5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自行车,自行车 51,在上述第二实施例的自行车(图4 (a)中的31)的基础上,在前 架38的前端部38a和后架41的上端部架i殳有上部架52。而且,根据上述自行车51,上述前架38的前端部38 a和后架41 的上端部是通过上部架52来固定的,因而能够提高架的刚性。图5 (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自行车的行驶状态的说明图。图5 (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自行车的行驶状态的说明图。在图5 (a)中,6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自行车,自行车 61,是将上述第二实施例的自行车(图4 (a)中的31)的上述弹性部 件(图4 (a)中的37)的安装位置进行了改变的自行车,该变形为, 具备轴杆63,其在下部具有前部车轴支承部件62;滑动部件65,其 被弹性部件64施力而滑动自由地配设于前部车轴支承部件62的下端 部;前部车轴66,其固定设置于滑动部件65的下端部;前轮36,其通 过前部车轴66可转动地被i殳置;前架67,其中例如制成为圆筒状的前 端部67a转动自由地支承于轴杆63的中间部,并且该前架67向后方延 伸。另外,为了分别限制上述后架41的前倾及后倾,而在上述滑动部件 65设置有限制前部车轴支承部件62的上下移动范围的未图示的第一限 制器和第二限制器,在坡道上行驶时能够将车座39的倾斜维持在所需 范围内。此外,为了能够以任意所需的姿势(倾斜)固定车座39,而具备未 图示的适当的锁止机构,其通过车把32上的握柄32a的转动操作,或 者通过其他手段,在一定位置上固定前部车轴支承部件62的上下移动。而且,上述第四实施例的自行车61中,前部车轴66由B&设于前部车 轴支承部件62的下端部的弹性部件64保持并被上下移动自由地设置,因 此坐在车座39上的骑车者,可以以稳定的姿势行驶,当自行车61在平 坦路面上行驶中面临上坡路时,通过作用于前轮36的爬坡阻力,克服 弹性部件64的作用力而前部车轴66向上移动,即,相对于前部车轴支 承部件62而言,滑动部件65克服弹性部件64的作用力而向上方向滑 动,因此相对于前部车轴66而言轴杆63向下方向移动,随着轴杆63 的移动,通过轴杆63和前架67被固定设置的后架41也向前方倾斜。 由此,后架41接近于垂直方向,车座39的位置向前方移动而斜度变化, 坐在车座39上的骑车者,由于后架41接近于垂直方向,车座39的位 置向前方移动斜度(姿势)变化,因此能够采取与在平坦路面行驶基本 相同的姿势且伸展背部肌肉的舒适的姿势, 一边踩脚踏板43、 43而有 效地发挥足力一边在上坡路上行驶。另外,此时,车座39和车把32中 的把持部之间的相互间隔并不缩短,不必促使坐在车座39上的骑车者 增加两臂的弯曲度。此时,由于车座39向前方移动而斜度变化的范围,被上述第一限制 器限制,因此不会导致车座39的斜度显著变化的不稳定的行驶状态。另外,当在行驶中面临下坡路时,作用于前轮36的爬坡阻力变弱, 通过弹性部件64的作用力前部车轴66向下移动,即,相对于前部车轴 66而言轴杆63向上方向移动,随着轴杆63的移动,通过轴杆63和前 架67被固定设置的后架41也向后方倾斜。由此,后架41接近于垂直 方向,车座39位置向后方移动而斜度变化,坐在车座39上的骑车者, 由于后架41接近于垂直方向,车座39的位置向后方移动且斜度变化,适的姿势, 一边踩脚踏板43、 43而有效地发挥足力, 一边在下坡路上 行驶。此时,由于车座39向后方移动而斜度变化的范围,被上述第二限制 器限制,因此不会导致车座39的斜度显著变化的不稳定的行驶状态。在图5 (b)中,7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自行车,自行车 71,在第四实施例的自行车(图5 (a)中的61)的基础上,在前架67 的前端部67a和后架41的上端部架设有上部架72。而且,根据上述自行车71,上述前架67的前端部67a和后架41的 上端部是通过上部架72来固定的,能够提高架的刚性。图6 (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自行车的行驶状态的说明图。 图6 (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自行车的行驶状态的说明图。在图6(a)中,8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自行车,自行车 81,是将上述第一实施例的自行车(图1中的1),和上述第二实施例的 自行车(图4 (a)中的31)的优点进行组合的自行车,且具备轴杆 34,其在上端部紧固有车把32,并且在下部具备前部车轴支承部件33;前 轮36,其通过前部车轴35可转动地被设置于前部车轴支承部件33的下端 部;前架82,例如制成为圆筒状的前端部82a转动自由且上下移动自由, 例如上下滑动自由地设置于轴杆34的中间部,并由配设于轴杆34的弹性 部件37保持,并且该前架82从前端部82a向后方延伸;后架8,其在上 端部安装有车座9并且在下部具备后部车轴支承部件8a,且后部车轴支承 部件8a的下端部,通过由左右的横轴构成的连接部件7、 7,前后摇动 自由地被设置于前架82的后端部;后轮13,其通过后部车轴12转动自由地被设置在后部车轴支承部件8a的比连接部件7高出规定高度的上 方,且通过在两侧设置的带脚踏板14、 14的曲轴15、 15而被旋转驱动。另夕卜,还设置有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自行车(图4(a)中的31) 同样的第一限制器、第二限制器及锁止机构,进而,还设置有与本发明 的第一实施例的自行车(图l中的l)同样的第一限制器、第二限制器 及锁止机构,而成为能够期待同样效果的构成。而且,上述第六实施例的自行车81,具备前架82,其前端部82a 转动自由且上下移动自由,例如上下滑动自由地^Li史置在轴杆34的中间 部,并由配设于轴杆34的弹性部件37保持,并且该前架82从前端部82a 向后方延伸;后架8,其后部车轴支承部件8a的下端部,通过作为连接 部件的连接部件7、 7,前后摇动自由地被设置于前架82的后端部;后 轮13,其通过后部车轴12转动自由地被设置在后部车轴支承部件8a 的比连接部件7高出规定高度的上方,因此,能够期待结合上述第一实 施例的自行车1和上述第二实施例的自行车31的发明效果,即,坐在 车座9上的骑车者,可以以稳定的姿势行驶,当自行车在平坦路面行驶 中面临上坡路时,通过作用于前轮36的爬坡阻力,向后方推压前架82, 且通过向后方推压后部车轴支承部件8a的下端部,后架8绕后部车轴 12旋转,车座9向前方移动,进而,通过作用于前轮36的爬坡阻力, 克服弹性部件37的作用力,前架82的前端部82a向轴杆34的下端方 向移动,前架82倾斜,由此后架8也倾斜,车座9向前方移动,而促 使骑车者增加两臂的弯曲度,以便通过上述的变化的相互作用,缩短在 车把32中的握柄32a、 32a的把持部和车座9上的就座部之间的相互间 隔,由此,能够采取如图3所示的与在平坦路面行驶基本相同的姿势且 伸展背部肌肉的舒适的姿势, 一边踩脚踏板14、 14而有效地发挥足力, 一边在上坡路上行驶。另外,在面临下坡路时,也同样,能够期待结合上述第一实施例的 自行车l和上述第二实施例的自行车31的发明效果。在图6(b)中,9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自行车,自行车 91,是将上述第五实施例的自行车(图6 (a)中的81)的上述弹性部 件(图6 (a)中的37)的安装位置进行改变的自行车,该变形为,具 备轴杆63,其在下部具备前部车轴支承部件62;滑动部件65,其被 弹性部件64施力而滑动自由地配设于前部车轴支承部件62的下端部;前部车轴66,其固定设置于滑动部件65的下端部;前轮36,其通过前 部车轴66可转动地被设置;前架92,例如制成为圆筒状的前端部92a 转动自由地支承于轴杆63的中间部,并且该前架92向后方延伸。另外,设置有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自行车(图5 (a)中的61) 同样的第一限制器、第二限制器及锁止机构,进而,还设置有与本发明 的第一实施例的自行车(图1中的1)同样的第一限制器、第二限制器 及锁止机构,而成为能够期待同样效果的构成。而且,上述第七实施例的自行车91,具备轴杆63,其在下部具备 前部车轴支承部件62;前部车轴66,其被弹性部件保持并被上下移动自 由地i史置于前部车轴支承部件62的下端部;前轮36,其通过前部车轴 66可转动地被^:置;前架92,其前端部92a转动自由地支承轴杆63的 中间部,并且该前架向后方延伸,因此,能够期待结合上述第一实施例 的自行车l和上述第四实施例的自行车61的发明效果,即,坐在车座9 上的骑车者,可以以稳定的姿势行驶,当自行车91在平坦路面行驶中 面临上坡路时,通过作用于前轮36的爬坡阻力,前架92向后方移动, 且通过向后方推压后部车轴支承部件8a的下端部,后架8绕后部车轴 12旋转,车座9向前方移动,另一方面,通过作用于前轮36的爬坡阻 力,克服弹性部件64的作用力,前架92的前端部92a向轴杆34的下 方向移动,前架92倾斜,从而后架8也倾斜,车座9向前方移动,促 使骑车者增加两臂的弯曲度,以便通过上述的变化的相互作用,缩短在 车把32中的握柄32a、 32a的把持部和车座9上的就座部之间的相互间 隔,另外,坐在车座9上的骑车者,由于后架8接近于垂直方向,车座 9的位置向前方移动,斜度发生变化,因此能够采取如图3所示与在平 坦路面行驶基本相同的姿势且伸展背部肌肉的舒适的姿势, 一边踩脚踏 板14、 14而有效地发挥足力, 一边在上坡路上行驶。另外,在面临下坡路时,也同样,能够期待结合上述第一实施例的 自行车l,和上述第四实施例的自行车61的发明效果。图7 (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自行车的说明图。图7 (b)是 表示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自行车的行驶状态的说明图。在图7中,10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自行车,自行车101, 是将上述第一实施例的自行车(在图1中的1)进行简化的自行车,且具备轴杆3,其在上端部紧固有车把2,并且在下部具备前部车轴支承 部件3b;前轮4,其通过前部车轴5可转动地^L设置于前部车轴支承部件 3b的下端部;前架102,例如制成为圆筒状的前端部102a可^Mt转动地 支承轴杆3的中间部,并且该前架102向后方延伸;后架103,其在上端 部安装有车座9并且在下部具备后部车轴支承部件103a,且后部车轴支承 部件103a的下端部,通过连接部件7、 7,在前后摇动自由地被设置于 前架102的后端部;后轮13,其通过与连接部件7、 7同轴设置的后部 车轴104被转动自由地设置,且通过在两侧设置的带脚踏板14、 14的 曲轴15、 15而被旋转驱动。另外,还设置有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自行车(图1中1)同样 的第一限制器8e和第二限制器8f以及锁止机构,而成为能够期待同样 效果的构成。而且,上述第八实施例的自行车101中,在上端部安装有车座9的 后架103,在下部具备后部车轴支承部件103a,后部车轴支承部件103a 下端部,通过连接部件7、 7在前后摇动自由地被设置于前架102的后 端部,因此,当自行车IOI在平坦路面行驶中面临上坡路时,通过作用 于前轮4的爬坡阻力,向后方推压前架102,且向后方推压后部车轴支 承部件103a的下端部,由此后架103绕后部车轴104旋转,车座9向 前方移动,促使坐在车座9上的骑车者增加两臂的弯曲度,以便缩短在 车把2中的把持部和车座9上的就座部之间的相互间隔,由此能够采取 与在平坦路面行驶基本相同的姿势一边踩脚踏板14、 14而有效地发挥 足力, 一边在上坡路上行驶。另外,在行驶中面临下坡路的情况下,^^"吏骑车者伸直两臂,以4更增 大在车把2中的把持部和车座9上的就座部之间的相互间隔,由此能够 采取与在平坦路面行驶基本相同的大致垂直地伸展背部肌肉的轻松的 姿势,在下坡路上行驶。此外,由于骑车者移动身体,因而能够比较容易地将车座9的位置移 动至合适的位置,由此,能够采取最佳的姿势, 一边有效地发挥足力一 边在上坡路或下坡路上行驶。此外还由于,后架103摇动自由地^L设置,容易移动车座9位置,因 此骑车者的体重移动也很容易,从而可以使用无链的方式即使在上坡路上也不会翻转,能够更稳定地行驶。而且,由于上述第八实施例的自行车101,是简单的构造,因此有能够便宜地制作的优点。另外,将上述第八实施例的自行车101进行改进,而可以制作成如 下的自行车,即,设置有上述第二实施例所述的弹性部件37,或者第四 实施例所述的弹性部件64,此时能够一并期待安装有弹性部件37或者 64的上述的效果。图8 (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的自行车的说明图。图8 (b)是 表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的行驶状态的^兌明图。在图8中,1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的自行车,自行车111, 是将上述第八实施例的自行车(在图7中的1)进行改变的自行车,且具 备轴杆3,其在上端部紧固有车把2,并且在下部具备前部车轴支承部件 3b;前轮4,其通过前部车轴5可转动地被设置于前部车轴支承部件3b的 下端部;前架112,例如制成为圆筒状的前端部112a可操作转动地支承轴 杆3的中间部,并且该前架向后方延伸;后架113,其在上端部安装有车 座9并且在下部具备后部架支承部件U3a,且后部架支承部件U3a的下 端部,通过连接部件7、 7,在前后摇动自由地被设置于前架112的后端 部;后轮13,其通过在后架112的后端部的连接部件7、 7的下方以规 定间隔隔开设置的后部车轴114,而转动自由地被设置,且通过在两侧 设置的带脚踏板14、 14的曲轴15、 15而被旋转驱动。另外,还"i殳置有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自行车(图1中1)同样 的第一限制器8e和第二限制器8f以及锁止机构,而成为能够期待同样 效果的构成。而且,上述第九实施例的自行车111中,后部架支承部件113a的下 端部,通过连接部件7、 7在前后摇动自由地被设置于前架112的后端 部,且通过在两侧i殳置的带脚踏板14、 14的曲轴15、 15而被旋转驱动 的后轮,通过在后架112的后端部的连接部件7、 7的下方以规定间隔 隔开设置的后部车轴114,而转动自由地被设置,因此,当自行车在平 坦路面行驶中面临上坡路时,通过作用于前轮4的爬坡阻力,向后方推 压前架112,且向后方推压后部架支承部件113a的下端部,由此后架 113绕连接部件7、 7旋转,车座9向前方移动,促使坐在车座9上的骑车者增加两臂的弯曲度,以便缩短在车把2中的把持部和车座9上的就 座部之间的相互间隔,由此能够采取与在平坦路面行驶基本相同的姿势 一边踩脚踏板14、 14而有效地发挥足力, 一边在上坡路上行驶。另外,在行驶中面临下坡路的情况下,促使骑车者伸直两臂,以便增 大在车把2中的把持部和车座9上的就座部之间的相互间隔,由此能够 采取与在平坦路面行驶基本相同的大致垂直地伸展背部肌肉的轻松的姿势,在下坡路上行驶。此外,由于骑车者移动身体,因而能够比较容易地将车座9位置移动 至合适的位置,由此,能够采取最佳的姿势, 一边有效地发挥足力一边 在上坡路或下坡路上行驶。此外还由于,后架113摇动自由地被设置,且能够容易地移动车座9 位置,因此骑车者的体重移动也很容易,从而不仅可以使用无链的方式而 且即使在上坡路上也不会翻转,能够更稳定地行驶。另外,也可以将上述第九实施例的自行车111进行改进,而制作成 设置有上述第二实施例所述的弹性部件37,或者第四实施例所述的弹性 部件64的自行车,此时能够一并期待安装有弹性部件37或者64的上 述的效果。此外,上述的本发明的自行车l、 31、 51、 61、 71、 81、 91、 101、 111,是共通的无链方式,能够实现小型轻型化,并且在上坡路上也没 有翻转的危险,并且,能够有效地发挥足力来行驶,实现能源效率的提 高。
权利要求
1.一种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具备轴杆,其在上端部紧固有车把,并且在下部具备前部车轴支承部件;前轮,其通过前部车轴可转动地被设置于上述前部车轴支承部件的下端部;前架,其前端部支承上述轴杆的中间部且能够使得该中间部可被操纵转动,并且该前架向后方延伸;后架,其在上端部安装有车座并且在下部具备后部车轴支承部件,并且,上述后部车轴支承部件的下端部,通过连接部件在前后摇动自由地被设置于上述前架的后端部;后轮,其通过后部车轴转动自由地被设置在上述后部车轴支承部件的比上述连接部件高出规定高度的上方,且通过在两侧设置的带脚踏板的曲轴而被旋转驱动。
2. —种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具备轴杆,其在上端部紧固有车把,并且在下部具备前部车轴支承部件; 前轮,其通过前部车轴可转动地被设置于上述前部车轴支承部件的下 端部;前架,其前端部转动自由且上下移动自由地设置于上述轴杆的中间 部,并由配设于上述轴杆的弹性部件保持,并且该前架从上述前端部向后 方延伸;后架,其在上端部安装有车座并且在下部具备后部车轴支承部件,且 上述后部车轴支承部件的下端部,紧固于上述前架的后端部;后轮,其通过后部车轴转动自由地设置在上述后部车轴支承部件的 下端部,且通过在两侧设置的带脚踏板的曲轴而被旋转驱动。
3. —种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具备轴杆,其在上端部紧固有车把,并且在下部具备前部车轴支承部件; 前部车轴,其由配i更于上述前部车轴支承部件的下端部的弹性部件保持,并被上下移动自由地设置;前轮,其通过上述前部车轴可转动地被设置;前架,其前端部转动自由地被支承于上述轴杆的中间部,并且该前架 向后方5^f申;后架,其在上端部安装有车座并且在下部具备后部车轴支承部件,且 上述后部车轴支承部件的下端部紧固于上述前架的后端部;后轮,其通过后部车轴转动自由地设置在上述后部车轴支承部件的 下端部,且通过在两侧设置的带脚踏板的曲轴而被旋转驱动。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前架的 上述前端部和上述后架的上端部之间,架设设置有上部架.
5. —种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具备轴杆,其在上端部紧固有车把,并且在下部具备前部车轴支承部件; 前轮,其通过前部车轴可转动地被设置于上述前部车轴支承部件的下 端部;前架,其前端部转动自由且上下移动自由地设置于上述轴杆的中间 部,并由配设于上述轴杆的弹性部件保持,并且该前架从上述前端部向后 方延伸;后架,其在上端部安装有车座并且在下部具备后部车轴支承部件,上 述后部车轴支承部件的下端部,通过连接部件在前后摇动自由地被设置 于上述前架的后端部;后轮,其通过后部车轴转动自由地被设置在上述后部车轴支承部件 的比上述连接部件高出规定高度的上方,且通过在两侧设置的带脚踏板 的曲轴而被旋转驱动。
6. —种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具备轴杆,其在上端部紧固有车把,并且在下部具备前部车轴支承部件; 前部车轴,由弹性部件保持并上下移动自由地被设置于上述前部车轴 支承部件的下端部;前轮,其通过上述前部车轴可转动地被设置;前架,其前端部支承上述轴杆的中间部且能够使得该中间部可^L操纵 转动,并且该前架向后方延伸;后架,其在上端部安装有车座并且在下部具4^后部车轴支承部件,且 上述后部车轴支承部件的下端部,通过连接部件在前后摇动自由地被设 置于上述前架的后端部;后轮,其通过后部车轴转动自由地被设置在上述后部车轴支承部件 的比上述连接部件高出规定高度的上方,且通过在两侧设置的带脚踏板 的曲轴而被旋转驱动。
7. —种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具备轴杆,其在上端部紧固有车把,并且在下部具备前部车轴支承部件;前轮,其通过前部车轴可转动地^L设置于上述前部车轴支承部件的下前架,其前端部支承上述轴杆的中间部且能够使得该中间部可被操纵 转动,并且该前架向后方延伸;后架,其在上端部安装有车座并且在下部具备后部车轴支承部件,且 上述后部车轴支承部件的下端部,通过连接部件在前后摇动自由地被设 置于上述前架的后端部;后轮,通过与上述连接部件同轴设置的后部车轴,被转动自由地设 置,且通过在两侧设置的带脚踏板的曲轴而被旋转驱动。
8. —种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具备轴杆,其在上端部紧固有车把,并且在下部具备前部车轴支承部件; 前轮,其通过前部车轴可转动地被设置于上述前部车轴支承部件的下 端部;前架,其前端部支承上述轴杆的中间部且能够使得该中间部可被操纵 转动,并且该前架向后方延伸;后架,其在上端部安装有车座并且在下部具^^后部架支承部件,且上 述后部架支承部件的下端部,通过连接部件在前后摇动自由地被设置于 上述前架的后端部;后轮,通过以规定间隔隔开设置的后部车轴而转动自由地设置于上 述前架的后端部的上述连接部件的下方,且通过在两侧设置的带脚踏板 的曲轴而被旋转驱动。
9. 根据权利要求l、 5、 6、 7或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自行车,其特 征在于,设置有限制器,其将上述后架的摇动限制在规定范围内。
10. 根据权利要求2、 4或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 于,*没置有限制器,其将上述前架的前端部的上下移动限制在规定范围内。
11. 根据权利要求3、 4或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 于,设置有限制器,其将上述前部车轴支承部件的上下移动限制在规定范 周内。
12. 根据权利要求l、 5、 6、 7、 8或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自行车, 其特征在于,设置有锁止机构,其将上述后架的摇动自由地限制在任意位 置。
13. 根据权利要求2、 4、 5或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自行车,其特 征在于,,i殳置有锁止机构,其将上述前架的前端部的上下移动自由地限制 在任意位置。
14. 根据权利要求3、 4、 6或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自行车,其特 征在于,设置有锁止机构,其将上述前部车轴支承部件的上下移动自由地 限制在任意位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舒适地在坡道上行驶,并且不仅可以使用无链方式而且即使是上坡也能够稳定地有效地利用足力来行驶的自行车。本发明提供的自行车(1)具备轴杆(3),其紧固有车把(2),并且具备前部车轴支承部件(3b);前轮(4),其可转动地被设置于前部车轴支承部件(3b)的下端部;前架(6),其前端部(6a)支承轴杆(3)的中间部且能够使得该中间部转动,并且该前架向后方延伸;后架(8),其安装有车座(9)并且具备后部车轴支承部件(8a),且后部车轴支承部件(8a)的下端部通过连接部件(7、7)摇动自由地被设置于前架(6)的后端部(6b);后轮(13),其通过后部车轴(12)转动自由地被设置在后部车轴支承部件(8a)的比连接部件(7、7)高出规定高度的上方。
文档编号B62M1/36GK101282870SQ20068003739
公开日2008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17日
发明者保户田秀男 申请人:保户田秀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