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进气箱配置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1226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的进气箱配置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进气箱配置构造的改进。
背景技术
作为以前的车辆的进气箱配置构造,已知有在设于车辆后部的发动机收容室的上方设置进气箱的构造(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昭61-200029号公报如专利文献1的图1所示那样,在车辆后部配置发动机收容室14和位于该发动机收容室14上方的货物室22,该发动机收容室14收容发动机58和主传动减速机构62。
在发动机58上通过化油器78连接空气滤清器80,空气滤清器80通过挠性管82连接到处于货物室22后方的小室26。
在小室26的后壁设置狭槽88,从该狭槽88将外部气体导入至小室26内。
小室26邻接于货物室22的后方设置,所以,例如在增大小室26的容积时,货物室22的容积减小。这样,小室26的容积对货物室22的容积产生影响。因此,希望不对货物室22的容积产生影响地有效利用车身的未使用的空间、形成小室26。
另外,从挠性管82的上端开口辐射到小室26内的吸气音容易通过狭槽88泄漏到外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有效利用车身的空间,同时,减少吸气音朝外部的泄漏。
第1项发明的车辆在配置于车辆后部的动力单元上设有外部气体导入用的进气箱,在车座后方具有靠背;其特征在于接近车座后部地配置进气箱。
由于在车座后方设置靠背,所以,靠背附近例如车座后方的空间仅存在从下支承靠背的支承构件,是除此以外不易使用的部分,所以,通过接近车座后部地配置进气箱,可有效利用空间。
另外,在靠背中使用缓冲材料的场合,容易由该缓冲材料吸收从进气箱辐射的吸气音。
第2项发明的特征在于将进气箱配置于靠背的下方。
由于靠背的下方的空间为难以另作他用的死空间,所以,通过在该空间配置进气箱,可有效利用空间。
第3项发明的特征在于将进气箱的一部分配置到形成于靠背内部的空洞。
这样,可将靠背内的空洞用作进气箱的收容空间。
另外,在靠背使用缓冲材料的场合,可使缓冲材料对着空洞,提高缓冲材料对进气箱的吸气音的吸收效果。另外,通过在靠背形成空洞,可在确保靠背的缓冲材料的厚度的同时,减轻靠背的重量。
第4项发明的特征在于将动力单元可摆动地安装于车身,将进气箱安装于动力单元前方的车身,同时,连接进气箱与设于动力单元上部的空气滤清器。
这样,与例如将进气箱设于动力单元侧的场合相比,安装于动力单元的进气系统的部件数量变少,摆动部位变轻。
第5项发明的特征在于将进气箱的进气口配置于空洞内。
这样,通过将进气箱的进气口配置于空洞内,使尘土、动力单元的热气不易从进气口进入。另外,从进气口辐射的吸气音容易由例如对着空洞内的缓冲材料吸收。
第6项发明的特征在于将进气箱形成为进气谐振器。
这样,除了由设于靠背的缓冲材料对吸气音进行吸收外,由作为进气谐振器的进气箱自身也可减少吸气音。
在第1项发明中,由于接近车座后部配置进气箱,所以,可利用靠背附近的空间配置进气箱,所以,可有效地利用进气箱附近的未使用的空间。
另外,在靠背具有缓冲材料的场合,该缓冲材料起到吸音材料的作用,可减少吸气音,使得吸气音不易泄漏到外部。
在第2项发明中,由于将进气箱配置于靠背的下方,所以,可有效地利用靠背下方的死空间。
在第3项发明中,由于将进气箱的一部分配置到形成于靠背内部的空洞中,所以,可利用靠背内的空洞配置进气箱,可不有损于货物收容箱等其它空间地确保更大的进气箱的容量。另外,在靠背具有缓冲材料的场合,由该缓冲材料可高效地减少吸气音。另外,通过在靠背形成空洞,可在确保靠背的缓冲材料的厚度的同时,减轻靠背的重量。
在第4项发明中,由于将动力单元可摆动地安装于车身,将进气箱安装于动力单元前方的车身,同时,连接进气箱与设于动力单元上部的空气滤清器,所以,与例如将进气箱设于动力单元侧的场合相比,可减少安装于动力单元的进气系统的部件的数量,可减轻摆动部位的重量。
在第5项发明中,由于将进气箱的进气口配置于空洞内,所以,可使得尘土等、动力单元的热气不易从进气箱的进气口进入。另外,从进气口辐射的吸气音可更容易地由进气箱的缓冲材料吸收,使得吸气音不易泄漏到外部。
在第6项发明中,由于将进气箱形成为进气谐振器,所以,可由靠背侧和进气箱侧进一步减少吸气音。


图1为采用本发明的进气箱配置构造的车辆的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车辆的要部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车辆的俯视图。
图4为示出本发明的靠背和进气箱的侧视图(局部为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进气箱的主视图。
图6为示出本发明进气箱的安装构造的俯视图。
图7为示出本发明侧支承构件的构造和安装要领的侧视图。
图8为示出本发明的侧支承构件的构造和安装要领的俯视图。
图9为示出本发明的进气装置的作用的作用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根据

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形式。基于符号来参看附图。
图1为采用本发明的进气箱配置构造的车辆的侧视图,车辆10为四轮车,包括成为骨架的车架11,设于该车架11上的大体中央部的前部车座12,设于该前部车座12后方的车架11上的后部车座13,安装于车架11前部的左右一对前轮15、16,用于操纵这些前轮15、16的操作手柄17,可上下自由摆动地安装于车架11后部的摆动式的动力单元18,及通过左右的车轴21、22(仅示出前面侧的符号21)安装于该动力单元18的左右一对后轮23、24。
车架11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侧构架31、32(仅示出前面侧的符号31),由设于侧构件31、32前部的多个构架构件构成的前部构架33,及由设于侧构架31、32后部的多个构架构件构成的后部构架34。
后部构架34具有从侧构架31、32后部朝后方斜上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后部倾斜构架61、62(仅示出前面侧的符号61),安装于这些后部倾斜构架61、62上端的左右一对上部构架63、64,跨于这些上部构架63、64的各前端安装的上部横梁66,从该上部横梁66朝前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前方延伸构架67、68(仅示出前面侧的符号67),安装于这些前方延伸构架67、68前端的支承托架71、72(仅示出前面侧的符号71),大体朝上下方向延伸并将上端连接于前方延伸构架67、68前端的左右一对前部立起构架73、74(仅示出前面侧的符号73),大体水平地安装于这些前部立起构架73、74的各自的中间部的水平构架76,分别跨于侧构架31、32和后部倾斜构架61、62的左右一对加强构架77、78(仅示出前面侧的符号77),安装于上部构架63、64后端的后部延长构架81、82(仅示出前面侧的符号81),分别跨于这些后部延长构架81、82的后部和加强构架77、78的中间部安装的后部副构架83、84(仅示出前面侧的符号83),及左右一对侧支承构件支架86、87(仅示出前面侧的符号86)。该左右一对侧支承构件支架86、87由为了对附设于后部车座13的左右一对侧支承构件85L、85R(仅示出前面侧的符号85L)进行支承而分别安装于侧构架31、32后部和上部构架63、64的多个构架构件构成。
在后部倾斜构架61、62和上部构架63、64的连接部上,安装对后缓冲单元80的上端部进行支承的缓冲单元上部支承托架88、88(仅示出前面侧的符号88)。
前部车座12为驾驶者91乘座的座位,包括安装于水平构架76上的座垫92和为了支承驾驶者91的腰部而安装于支承托架71、72的靠背93。
后部车座13为两名同乘者95、96乘座的座位,包括安装于上部横梁66和后横梁222上的座垫97、以及分别安装于从后部延长构架81、82朝上方延伸的车座支架101、102(仅示出前面侧的符号101)和侧支承构件支架86、87上的车座后背103。
侧支承构件支架86、87安装有用于限制同乘者95、96朝车辆前方移动的左右一对限位构件106、107。图中的实线示出限位构件106、107(仅示出前面侧的符号106)朝同乘者95、96的前方倒下的状态,点划线示出限位构件106、107弹起的状态。
在这里,符号111为前盖,符号112为前下翼子板,符号113为拼合式转向轴,符号114为变速踏板,符号116为油门踏板,符号118为挡泥板,符号121为后盖。
图2为本发明的车辆的要部侧视图(箭头(前)表示车辆前方,以下同样。),跨于左右侧构架31、32(仅示出前面侧的符号31)安装下部横梁131,在该下部横梁131上通过托架132安装橡胶衬套134的内周侧,在该橡胶衬套134的外周侧安装托架136,在该托架136上安装动力单元18的曲轴箱138,从而可自由摆动地将动力单元18安装于侧构架31、32。符号139为将橡胶衬套134安装于托架132的螺栓。
动力单元18包括设于车辆前部侧的发动机141和一体地设于该发动机141后部的变速器142。符号141a为发动机141的曲轴。
发动机141具有汽缸部144,在该汽缸部144上设置汽缸盖145,在该汽缸盖145上连接进气装置146和排气装置147。
进气装置146包括安装于汽缸盖145的进气管151,连接于该进气管151的节气门主体152,通过连接管153连接于该节气门主体152的空气滤清器154,连接于该空气滤清器154的前部的波纹管156,及为了导入外部气体而连接于波纹管156前端的进气箱157。
空气滤清器154由螺栓162安装于变速器142的变速器箱161,与变速器箱161一起摆动。
波纹管156在接近进气箱157的部分具有波纹部165,可自由伸缩。
进气箱157为接近靠背93的构件,详细地说,将上端部157a插入到设于靠背93的空洞167中,其它部分配置在靠背93的下方。符号171为安装于支承托架71、72上的支承板,是安装了靠背93的构件。
排气装置147包括在汽缸盖145的下部安装一端的排气管175,设于该排气管175途中的催化剂176,安装于排气管175的另一端的消声器177,及安装于该消声器177的尾管178。
侧支承构件支架86包括在侧构架31的侧面安装下端的下构架181,按侧面看为V形地安装于该下构架181上端的前上构架182和后上构架183,安装于前上构架182前端部的前上托架184,分别跨于前上构架182和后上构架183安装的上倾斜构架187,从后上构架183朝下方延伸的下伸构架188,为了安装左侧的侧支承构件85L的前部而跨于前上构架182和上倾斜构架187安装的前部安装托架191,为了安装左侧的侧支承构件85L的后部而安装于后上构架183的后端部的后部安装托架192。侧支承构件支架87(未图示)的基本构造与上述侧支承构件支架86相同,省略说明。
前上托架184为可摆动地安装上述限位构件106(参照图1)的部分。
侧支承构件85L为分割成左右两部分的空心树脂制的构件,由扶手部201以及从该扶手部201的两端部朝下方延伸的前部脚部202和后部脚部203构成,分别将前部脚部202和后部脚部203安装于上述前部安装托架191和后部安装托架192。
这样,在前部脚部202内配置前上构架182、上倾斜构架187和前部安装托架191,在后部脚部203内配置后部安装托架192,在扶手部201内不配置构架构件。符号206~208为由小螺钉211连接侧支承构件85L左右的连接部。侧支承构件85R(未图示)的基本构造与侧支承构件85L相同,省略说明。
图3为本发明的车辆的俯视图,分别跨于左右的侧构架31、32安装第1横梁215和第2横梁216,跨于设在前部构架33的左右一对前部倾斜构架217、218上安装ㄑ字形的前横梁221,跨于后部构架34的左右的上部构架63、64安装后横梁222。符号223、224为跨于第1横梁215和第2横梁216安装的左右一对中间构架。
另外,如图3所示那样,在车身的大体中央部配置前部车座12的座垫92,在该座垫92的后方配置前部车座12的靠背93,在该靠背93的下方配置进气箱157,在该进气箱157的后部通过大体朝后方延伸的波纹管156连接空气滤清器154,在朝前后延伸的排气管175的途中设置催化剂176,在排气管175的后端连接朝车宽方向延伸的消声器177。
另外,如图3所示那样,使左右的限位构件106、107倒下作为使用状态,在设于变速器142(参照图2)的主传动减速装置225的左右一体地安装车轴管226、227,从主传动减速装置225朝左右延伸车轴21、22,同时,分别使这些车轴21、22通过车轴管226、227内,将车轴21、22的前端分别接合于后轮23、24。
图4为示出本发明靠背和进气箱的侧视图(局部为剖面图),靠背93包括底板241、粘接于该底板241上的缓冲材料242、及覆盖该缓冲材料242表面的表皮243。
底板241为开设有多个通孔245的树脂制的构件,由这些通孔245使由凹状的底板241所形成的空洞167与缓冲材料242连通。
图中的符号251、252为一体地设于底板241的下方突出部,在一方的下方突出部251的下端安装有螺栓253,在另一方的下方突出部252的下端安装有缓冲用橡胶254,下方突出部251由螺栓253和拧入到该螺栓253前端的螺母255安装于支承板171,下方突出部252通过缓冲用橡胶254接触于车身底板(图中未示出)的上面。
进气箱157为这样的容器,该容器在上部具有朝上方斜前方开口的进气口261,为了减少吸气音而在后部上部形成凸出部262,具有进气谐振器的功能,在后壁263上开设与波纹管156(参照图3)连接的连接孔264。符号266为一体形成于进气箱157的安装凸缘,用于由螺栓271安装到设于车架11(参照图1)侧的带焊接螺母267的撑条268上。
如上述那样,在靠背93的底板241上设有多个通孔245,在底板241的空洞167内配置进气箱157的进气口261,从而可通过多个通孔245用缓冲材料242吸收从进气口261辐射的吸气音。
图5为本发明进气箱的主视图,进气箱157具有朝上方突出的进气部275,设于该进气部275左方的安装凸缘266,及从下面朝下方突出的连接管部276、277。
进气部275为设置进气口261的部分。连接管部276、277为将进气箱157固定于车身的部分。符号278为开设于安装凸缘266的安装孔。
图6为示出本发明进气箱的安装构造的俯视图。车架11,具体地说,左侧的支承托架71为安装带焊接螺母267的撑条268的构件。
左右的前部立起构架73、74为下端分别安装于中间构架223、224的构件。
V形的水平构架76为在前部立起构架73的连接部附近安装了第1侧方突出撑条281的构件,第1侧方突出部281具有对进气箱157的下部进行定位的第1定位孔282。
右侧的前部立起构架74为在中间部安装了第2侧方突出撑条284的构件,第2侧方突出撑条284具有对进气箱157的下部进行定位的第2定位孔285。
下面说明在车架11上安装进气箱157的要领。
首先,将进气箱157的连接管部276、277分别插入到第1侧方突出撑条281的第1定位孔282、第2侧方突出撑条284的第2定位孔285。
然后,将安装凸缘266接触于带焊接螺母267的撑条268,将螺栓271插入到安装凸缘266的安装孔278,拧入到焊接螺母267中。
这样,相对车架11完成进气箱157的下部的定位和上部的安装。
如以上的图2、图4及图6所示那样,本发明的车辆10(参照图1)在配置于车辆后部的动力单元18上设有外部气体导入用的进气箱157,在前部车座12(参照图1)的后方具有靠背93,其特征在于接近前部车座12的后部地配置进气箱157,详细地说,在靠背93的底板241的下方配置进气箱157。
这样,可利用靠背93附近的空间配置进气箱157,所以,可有效地利用进气箱157附近的未使用的空间。
另外,在靠背93中具有缓冲材料242的场合,该缓冲材料242可起到吸音材料的作用,减少吸气音,可使得吸气音不易泄漏到外部。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靠背93的下方配置进气箱157。
这样,可有效地利用靠背93下方的死空间。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将进气箱157的一部分即上部配置到形成于靠背93内部的空洞167中。
这样,可利用进气箱157内的空洞167有效地配置进气箱157,可确保更大的进气箱157的容量。
另外,在靠背93中具有缓冲材料242的场合,可由该缓冲材料242高效地减少吸气音。另外,通过在靠背93中形成空洞167,可在确保靠背93的缓冲材料242的厚度的同时,减轻靠背93的重量。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相对车身可摆动地安装动力单元18,将进气箱157安装于动力单元18前方的车架11,更详细地说,将进气箱157安装于支承托架71,而且由第1侧方突出撑条281和第2侧方突出撑条284进行定位,同时,由作为波纹状管的波纹管156连接进气箱157与设于动力单元18上部的空气滤清器154。
这样,与例如将进气箱157设于动力单元18侧的场合相比,可减少安装于动力单元18上的进气系统的部件数量,减轻摆动部位的重量。
另外,可由波纹管156使得振动不易从动力单元18传递到进气箱157,可防止由动力单元18的振动引起的进气箱157的噪声。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将进气箱157的进气口261配置于空洞167内。
这样,可使得尘土等和动力单元18的热气不易从进气箱157的进气口261进入。另外,可由进气箱157的缓冲材料242更容易地吸收从进气口261辐射的吸气音,使得吸气音不易泄漏到外部。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将进气箱157作为进气谐振器。
这样,可在靠背93侧和作为进气谐振器的进气箱157侧进一步减少吸气音。
图7为示出本发明的侧支承构件的构造和安装要领的侧视图,下面说明一方的侧支承构件85L。
侧支承构件85L由左半体291和右半体292构成,左半体291由左扶手部半体294、及一体成形于该左扶手部半体294前后的左前部脚部半体295和左后部脚部半体296构成。符号301~305为拧入小螺钉306的前端的螺纹孔,符号311为设于左前部脚部半体295后部角部的组合部,符号312、313为设于左后部脚部半体296的前部角部和后部角部的组合部,符号315~317为为了使小螺钉211通过而设于组合部311~313的小螺钉插通孔。
右半体292为位于左半体291的车身中心侧的构件,由右扶手部半体324、及一体成形于该右扶手部半体324前后的右前部脚部半体325和右后部脚部半体326构成。
右前部脚部半体325具有安装了3根螺栓331~333的螺栓固定部334,右后部脚部半体326具有安装了3根螺栓336~338的螺栓固定部339。符号341~345为小螺钉306穿过的小螺钉插通孔,符号351为设于右前部脚部半体325后部角部的组合部,符号352、353为设于右后部脚部半体326的前部角部和后部角部的组合部,符号355~357为为了拧入小螺钉211前端而开设于组合部351~353的螺纹孔,多个358为起到加强作用的一体设于右半体292内面的肋。这样的肋358也设在左半体291的内面。
侧支承构件支架86的前部安装托架191具有3个螺栓插通孔361~363,后部安装托架192具有3个螺栓插通孔365~367。
图8为示出本发明的侧支承构件的构造和安装要领的俯视图,左半体291具有用于使侧支承构件支架86(参照图7)穿到内侧的左前部开371和左后部开372、及用于安装限位构件106(参照图3)的半圆状的左半圆状开口373。符号381为拧入小螺钉382前端的螺纹孔,符号384~387为小螺钉382穿过的小螺钉插通孔。
右半体292具有用于将侧支承构件支架86穿到内侧的右前部开口391和右后部开392、及用于安装限位构件107(参照图3)的半圆状的右半圆状开393。符号401为小螺钉382穿过的小螺钉插通孔,符号404~407为拧入小螺钉382前端的螺纹孔。
下面,依次说明侧支承构件85L的组装要领。
(1)在图7中,将右半体292的螺栓固定部334的螺栓331~333穿过前部安装托架191的螺栓插通孔361~363,将右半体292的螺栓固定部339的螺栓336~338穿过后部安装托架192的螺栓插通孔365~367,将螺母411拧入到螺栓331~333和螺栓336~338的各前端,从而在侧支承构件支架86上安装右半体292。
(2)在图8中,将小螺钉382分别穿过右半体292的小螺钉插通孔401和左半体291的小螺钉插通孔384~387,分别将这些小螺钉382拧入到左半体291的螺纹孔381和右半体292的螺纹孔404~407。
(3)在图8中,使小螺钉306分别穿过右半体292的小螺钉插通孔341~345,将各小螺钉306的前端拧入到左半体291的螺纹孔301~305(也参照图7)。
(4)在图7中,分别将小螺钉211穿过左半体291的组合部311~313的小螺钉插通孔315~317,将各小螺钉211的前端拧入到右半体292的组合部351~353的螺纹孔355~357。
这样,完成侧支承构件85L向侧支承构件支架86的组装。另外,同样地进行侧支承构件85R(参照图3)向侧支承构件支架87(未图示)的组装。
下面说明以上说明的进气装置146的作用。
图9(a)、(b)为示出本发明的进气装置的作用的作用图。
在(a)中,动力单元18通过螺栓139可自由摆动(实际上螺栓139与橡胶衬套134的内周侧成为一体,所以,以螺栓139为中心使橡胶衬套134的橡胶扭转,动力单元18摆动)地支承在安装于车架11(参照图1)侧的托架132上,设于进气装置146的波纹管156连接安装于动力单元18的空气滤清器154和安装于车架11侧的进气箱157。动力单元18摆动前的波纹管156的波纹部165的长度为L1。
(b)示出动力单元18以螺栓139为中心朝箭头A的方向摆动了的状态。随着动力单元18的摆动,在波纹管156上作用压缩力,波纹部165朝箭头B的方向收缩,其长度成为L2(L2<L1)。
在以上的(a)、(b)中,在作为动力单元18摆动中心的螺栓139的附近将波纹管156配置在螺栓139的上方,从而基本不在波纹管156上作用弯曲力地作用压缩力、使波纹部165伸缩,所以,可提高波纹管156的耐久性。
另外,由于动力单元18的摆动所引起的波纹部165的截面积变化小,所以,不会因路面的凹凸而使进气阻力变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那样,虽然将波纹管156的一部分形成为波纹部165,但并不限于此,也可在整个波纹管上形成波纹部。
本发明的进气箱配置构造适合于具有可摆动地支承动力单元的单元摆动机构的二轮车、四轮车。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的进气箱配置构造,该车辆在配置于车辆后部的动力单元上设有外部气体导入用的进气箱,在车座后方具有靠背;其特征在于接近上述车座后部地配置上述进气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进气箱配置构造,其特征在于将上述进气箱配置于上述靠背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的进气箱配置构造,其特征在于将上述进气箱的一部分配置到形成于上述靠背内部的空洞中。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车辆的进气箱配置构造,其特征在于将上述动力单元可摆动地安装于车身,将上述进气箱安装于上述动力单元前方的车身,同时,连接上述进气箱与设于上述动力单元上部的空气滤清器。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车辆的进气箱配置构造,其特征在于将上述进气箱的进气口配置于上述空洞内。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车辆的进气箱配置构造,其特征在于将上述进气箱形成为进气谐振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可有效地利用车身的空间、减少吸气音向外部的泄漏的车辆的进气箱配置构造。车辆在配置于车辆后部的动力单元(18)上设有外部气体导入用的进气箱(157),在前部车座后方具有靠背(93);其中接近前部车座的后部地配置进气箱(157),更详细地说,在靠背(93)的底板(241)的下方配置进气箱(157),有效地利用靠背(93)附近的例如前部车座的座垫后方的难以另为他用的空间,另外,由设于靠背的缓冲材料吸收从进气箱辐射的吸气音。
文档编号B62J99/00GK101062655SQ200710101270
公开日2007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28日
发明者清治达也, 藤原清隆, 中西孝文, 斋藤俊一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