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折叠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2430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双向折叠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向折叠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双向折叠车,包括具有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的推车车架、 设置在所述的推车车架的左右两侧底前部的第一前轮组件及第二前轮组件、设
置在所述的推车车架的左右两侧底后部的第一后轮组件及第二后轮组件,所述 的推车车架包括
第一前轮支架,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位于所述的推车车架的一側部; 第二前轮支架,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位于所述的推车车架的另一侧部,所
述的第一前轮支架的下部与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的下部相转动地设置;
第一下撑杆,所述的第一下撑杆的前部与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相转动连接; 第二下撑杆,所述的第二下撑杆的前部与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相转动连接; 第一上撑杆,所述的第一上撑杆的下部与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的上部相转
动连接;
第二上撑杆,所述的第二上撑杆的下部与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的上部相转 动连接;
第一推把杆,所述的第一推把杆的上部与所述的第一上撑杆的上部相转动 连接,所述的第一推把杆的下部与所述的第一下撑杆相转动设置;
第二推把杆,所述的第二推把杆的上部与所述的第二上撑杆的上部相转动 连接,所述的第二推把杆的下部与所述的第二下撑杆相转动设置;
底撑架,所述的底撑架是由第一杆件、第二杆件相交叉并在交叉处相枢轴 连接构成的,所述的第一杆件的前端部与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通过第一转动关 节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一转动关节使得所述的第一杆件的前端部与所述的 第一前轮支架之间至少可以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所述的第一杆件的 后端部与所述的第二推把杆通过第四转动关节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四转动 关节使得所述的第一杆件的后端部与所述的第二推把杆之间至少可以在两个相 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所述的第二杆件的前端部与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通过第 二转动关节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二转动关节使得所述的第二杆件的前端部 与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之间至少可以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所述的第
二杆件的后端部与所述的第一推把杆通过第三转动关节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 第三转动关节使得所述的第二杆件的后端部与所述的第一推把杆之间至少可以 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
至少一个可折叠的后撑架,所述的后撑架设置于所述的第一推把杆与所述
的第二推把杆之间;
所述的第一前轮组件设置于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的下部,所述的第二前 轮组件设置于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的下部,所述的第一后轮组件设置于所述 的第一推把杆的下部,所述的第二后轮组件设置于所述的第二推把杆的下部。
当所述的双向折叠车处于折叠状态下,所述的第一前轮组件与所述的第 一后轮组件之间的距离、所述的第二前轮组件与所述的第二后轮组件之间的 距离都较大,因而折叠后体积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向折叠车,其折叠后体积较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向折疊车,包括
具有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的推车车架、设置在所述的推车车架的左右两側底前
部的第一前轮组件及第二前轮组件、设置在所述的推车车架的左右两侧底后部
的第一后轮组件及第二后轮组件,所述的推车车架包括
第一前轮支架,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位于所述的推车车架的一侧部; 第二前轮支架,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位于所述的推车车架的另一侧部,所
述的第一前轮支架的下部与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的下部相转动地设置;
第一后轮支架,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的前部与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相转动
连接;
第二后轮支架,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的前部与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相转动 连接;
第一推把杆,所述的第一推把杆的下部与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的上部相转 动连接;
第二推把杆,所述的第二推把杆的下部与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的上部相转 动连接;
第一撑杆,所述的第一撑杆的上部与所述的第一推把杆的上部相转动连接, 所述的第一撑杆的下部与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相转动设置;
第二撑杆,所述的第二撑杆的上部与所述的第二推把杆的上部相转动连接, 所述的第二撑杆的下部与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相转动设置;
底撑架,所述的底撑架是由第一杆件、第二杆件相交叉并在交叉处相枢轴 连接构成的,所述的第一杆件的前端部与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通过第一转动关 节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一转动关节使得所述的第一杆件的前端部与所述的 第一前轮支架之间至少可以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所述的第一杆件的 后端部与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通过第四转动关节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四转 动关节使得所述的第一杆件的后端部与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之间至少可以在两 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所述的第二杆件的前端部与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通 过第二转动关节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二转动关节使得所述的第二杆件的前 端部与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之间至少可以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所述 的第二杆件的后端部与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通过第三转动关节相转动地设置, 所述的第三转动关节使得所述的第二杆件的后端部与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之间 至少可以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
至少一个可折叠的后撑架,所述的后撑架设置于所述的第一撑杆与所述的
第二撑杆之间;
所述的第一前轮组件设置于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的下部,所述的第二前轮 组件设置于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的下部,所述的第一后轮组件设置于所述的第 一后轮支架的下部,所述的第二后轮组件设置于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的下部。
所述的第一撑杆的下端部、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与所述的第三转动关节相 同轴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二撑杆的下端部、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与所述的第四 转动关节相同轴转动连接。
所述的第一捸杆的下端部与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一 撑杆与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的转动连接处位于所述的第三转动关节与所述的第 一后轮支架的转动连接处的上方,所述的第二撑杆的下端部与所述的第二后轮 支架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二撑杆与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的转动连接处位于所 述的第四转动关节与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的转动连接处的上方。
所述的第一撑杆的下端部与所述的第三转动关节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一 撑杆与所述的第三转动关节的转动连接处位于所述的第三转动关节与所述的第 一后轮支架的转动连接处的上方,所述的第二撑杆的下端部与所述的第四转动 关节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二撑杆与所述的第四转动关节的转动连接处位于所 述的第四转动关节与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的转动连接处的上方。
所述的后撑架包括驱动杆、内端部分别与所述的驱动杆的上部相转动连接 的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内端部分别与所述的驱动杆的下部相转动连接的第五 连杆及第六连杆、下端部与所述的第五连杆相转动连接的第三连杆、下端部与 所述的第六连杆相转动连接的第四连杆、沿着所述的驱动杆的长度方向滑动地 设置在所述的驱动杆上的滑套,所述的第三连杆的上端部与所述的滑套相转动 连接,所述的第四连杆的上端部也与所述的滑套相转动地连接,所述的第一连 杆的外端部与所述的第一撑杆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二连杆的外端部与所述的 第二撑杆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五连杆的外端部与所述的第一撑杆相转动连接,
所述的第六连杆的外端部与所述的第二撑杆相转动连接。
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的下部可转动地连接有第一前杆一端部,所述的第二 前轮支架的下部可转动地连接有第二前杆的一端部,所述的第一前杆的另一端 部可转动地连接有中间前杆的一端部,所述的中间前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的第 二前杆的另一端部相转动地连接。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由于 当所述的双向折叠车处于折叠状态下,所述的第一前轮组件与所述的第一后轮 组件之间的距离、所述的第二前轮组件与所述的第二后轮组件之间的距离都较 小,因而折叠后体积较小,并且当所述的双向折叠车处于展开状态下,造形较 美观。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立体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处于展开状态下的侧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处于半折叠状态下的側视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处于折叠状态下的侧视图。
其中1、推车车架;2、第一前轮组件;3、第二前轮组件;4、第一后轮 组件;5、第二后轮组件;6、第一前轮支架;7、第二前轮支架;8、第一后轮 支架;9、第二后轮支架;10、第一推把杆;11、第二推把杆;12、第一撑杆; 13、第二撑杆;14、第一杆件;15、第二杆件;16、后撺架;17、驱动杆18、 第一连杆;19、第二连杆;20、第三连杆;21、第四连杆;22、第五连杆;23、 第六连杆;24、第一转动关节;25、第二转动关节;26、第三转动关节;27、 第四转动关节;28、滑套;29、第一前杆;30、第二前杆;31、中间前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各附图所示, 一种双向折叠车,包括具有展开状态与折叠状 态的推车车架1、设置在所述的推车车架1的左右两侧底前部的第一前轮组件2 及第二前轮组件3、设置在所述的推车车架1的左右两側底后部的第一后轮组 件4及第二后轮组件5,所述的推车车架l包括
第一前轮支架6,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6位于所述的推车车架1的一侧部; 第二前轮支架7,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7位于所述的推车车架1的另一侧 部,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6的下部与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7的下部相转动地设 置;
第一后轮支架8,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8的前部与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6 相转动连接;
第二后轮支架9,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9的前部与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7 相转动连接;
第一推把杆10,所述的第一推把杆10的下部与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6的 上部相转动连接;
第二推把杆11,所述的第二推把杆11的下部与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7的 上部相转动连接;
第一撑杆12,所述的第一撑杆12的上部与所述的第一推把杆10的上部相 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一撑杆12的下部与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8相转动设置;
第二撑杆13,所述的第二掸杆13的上部与所述的第二推把杆11的上部相 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二撑杆13的下部与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9相转动设置;
底撑架,所述的底撑架是由第一杆件14、第二杆件15相交叉并在交叉处 相枢轴连接构成的,所述的第一杆件14的前端部与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6通过 第一转动关节24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一转动关节24使得所述的第一杆件 14的前端部与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6之间至少可以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 动,所述的第一杆件14的后端部与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9通过第四转动关节 27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四转动关节27使得所述的第一杆件14的后端部与 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9之间至少可以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所述的第 二杆件15的前端部与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7通过第二转动关节25相转动地设 置,所述的第二转动关节25使得所述的第二杆件15的前端部与所述的第二前 轮支架7之间至少可以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所述的第二杆件15的后
端部与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8通过第三转动关节26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三
转动关节26使得所述的第二杆件15的后端部与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8之间至 少可以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
至少一个可折叠的后撑架16,所述的后撑架16设置于所述的第一撑杆12 与所述的第二撑杆13之间;
所述的第一前轮组件2设置于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6的下部,所述的第二 前轮组件3设置于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7的下部,所述的第一后轮组件4设置 于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8的下部,所述的第二后轮组件5设置于所述的第二后 轮支架9的下部。
所述的第一撑杆12的下端部、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8与所述的第三转动关 节26相同轴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二撑杆13的下端部、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9 与所述的第四转动关节27相同轴转动连接。
所述的后撑架16包括驱动杆17、内端部分别与所述的驱动杆17的上部相 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杆18及第二连杆19、内端部分别与所述的驱动杆17的下部 相转动连接的第五连杆22及第六连杆23、下端部与所述的第五连杆22相转动 连接的第三连杆20、下端部与所述的第六连杆23相转动连接的第四连杆21、 沿着所述的驱动杆17的长度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驱动杆17上的滑套28, 所述的第三连杆20的上端部与所述的滑套28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四连杆21 的上端部也与所述的滑套28相转动地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杆18的外端部与所 述的第一撑杆12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二连杆19的外端部与所述的第二撑杆 13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五连杆22的外端部与所述的第一撑杆12相转动连接, 所述的第六连杆23的外端部与所述的第二撑杆13相转动连接。
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6的下部可转动地连接有第一前杆29 —端部,所述的 第二前轮支架7的下部可转动地连接有第二前杆30的一端部,所述的第一前杆 29的另一端部可转动地连接有中间前杆31的一端部,所述的中间前杆31的另 一端部与所述的第二前杆30的另一端部相转动地连接。
实施例二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的第一撑杆12的下端部 与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8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一撑杆12与所述的第一后轮支 架8的转动连接处位于所述的第三转动关节26与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8的转动 连接处的上方,所述的第二撑杆13的下端部与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9相转动连 接,所述的第二撑杆13与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9的转动连接处位于所述的第四
转动关节27与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9的转动连接处的上方。 实施例三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的第一撑杆12的下端部 与所述的第三转动关节26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一撑杆12与所述的第三转动 关节26的转动连接处位于所述的第三转动关节26与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8的 转动连接处的上方,所述的第二撑杆13的下端部与所述的第四转动关节27相 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二撑杆13与所述的第四转动关节27的转动连接处位于所 述的第四转动关节27与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9的转动连接处的上方。
权利要求1、一种双向折叠车,包括具有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的推车车架(1)、设置在所述的推车车架(1)的左右两侧底前部的第一前轮组件(2)及第二前轮组件(3)、设置在所述的推车车架(1)的左右两侧底后部的第一后轮组件(4)及第二后轮组件(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车车架(1)包括第一前轮支架(6),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6)位于所述的推车车架(1)的一侧部;第二前轮支架(7),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7)位于所述的推车车架(1)的另一侧部,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6)的下部与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7)的下部相转动地设置;第一后轮支架(8),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8)的前部与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6)相转动连接;第二后轮支架(9),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9)的前部与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7)相转动连接;第一推把杆(10),所述的第一推把杆(10)的下部与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6)的上部相转动连接;第二推把杆(11),所述的第二推把杆(11)的下部与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7)的上部相转动连接;第一撑杆(12),所述的第一撑杆(12)的上部与所述的第一推把杆(10)的上部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一撑杆(12)的下部与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8)相转动设置;第二撑杆(13),所述的第二撑杆(13)的上部与所述的第二推把杆(11)的上部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二撑杆(13)的下部与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9)相转动设置;底撑架,所述的底撑架是由第一杆件(14)、第二杆件(15)相交叉并在交叉处相枢轴连接构成的,所述的第一杆件(14)的前端部与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6)通过第一转动关节(24)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一转动关节(24)使得所述的第一杆件(14)的前端部与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6)之间至少可以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所述的第一杆件(14)的后端部与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9)通过第四转动关节(27)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四转动关节(27)使得所述的第一杆件(14)的后端部与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9)之间至少可以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所述的第二杆件(15)的前端部与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7)通过第二转动关节(25)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二转动关节(25)使得所述的第二杆件(15)的前端部与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7)之间至少可以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所述的第二杆件(15)的后端部与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8)通过第三转动关节(26)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三转动关节(26)使得所述的第二杆件(15)的后端部与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8)之间至少可以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至少一个可折叠的后撑架(16),所述的后撑架(16)设置于所述的第一撑杆(12)与所述的第二撑杆(13)之间;所述的第一前轮组件(2)设置于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6)的下部,所述的第二前轮组件(3)设置于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7)的下部,所述的第一后轮组件(4)设置于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8)的下部,所述的第二后轮组件(5)设置于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9)的下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撑杆 (12)的下端部、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8)与所述的第三转动关节(26)相同轴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二撑杆(13)的下端部、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9)与所 述的第四转动关节(27)相同轴转动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撑杆 (12)的下端部与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8)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一撑杆(12)与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8)的转动连接处位于所述的第三转动关节(26)与所 述的第一后轮支架(8)的转动连接处的上方,所述的第二撑杆(13)的下端部 与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9)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二撺杆(13)与所述的第二 后轮支架(9)的转动连接处位于所述的第四转动关节(27)与所述的第二后轮 支架(9)的转动连接处的上方。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撑杆 (12)的下端部与所述的第三转动关节(26)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一撑杆(12)与所述的第三转动关节(26)的转动连接处位于所述的第三转动关节(26)与 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8)的转动连接处的上方,所述的第二撑杆(13)的下端 部与所述的第四转动关节(27)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二撑杆(13)与所述的 第四转动关节(27)的转动连接处位于所述的第四转动关节(27)与所述的第 二后轮支架(9)的转动连接处的上方。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據架(16) 包括驱动杆(17)、内端部分别与所述的驱动杆(17)的上部相转动连接的第一 连杆(18)及第二连杆(19)、内端部分别与所述的驱动杆(17)的下部相转动 连接的第五连杆(22)及第六连杆(23)、下端部与所述的第五连杆(22)相转 动连接的第三连杆(20)、下端部与所述的第六连杆(23)相转动连接的第四连 杆(21)、沿着所述的驱动杆(17)的长度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驱动杆(17) 上的滑套(28),所述的第三连杆(20)的上端部与所述的滑套(28)相转动连 接,所述的第四连杆(21)的上端部也与所述的滑套(28)相转动地连接,所 述的第一连杆(18)的外端部与所述的第一撑杆(12)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 二连杆(19)的外端部与所述的第二撑杆(13)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五连杆(22)的外端部与所述的第一撑杆(12)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六连杆(23) 的外端部与所述的第二撑杆(13)相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双向折疊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前轮 支架(6)的下部可转动地连接有第一前杆(29)—端部,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7)的下部可转动地连接有第二前杆(30)的一端部,所述的第一前杆(29) 的另一端部可转动地连接有中间前杆(31)的一端部,所述的中间前杆(31) 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的第二前杆(30)的另一端部相转动地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双向折叠车,包括第一前轮支架、第二前轮支架、与第一前轮支架相连接的第一后轮支架、与第二前轮支架相连接的第二后轮支架、与第一前轮支架相连接的第一推把杆、与第二前轮支架相连接的第二推把杆、设置于第一推把杆与第一后轮支架之间的第一撑杆、设置于第二推把杆与第二后轮支架之间的第二撑杆、由第一杆件与第二杆件构成的设置于两前轮支架与两后轮支架之间的底撑架、设置于第一撑杆与第二撑杆之间的后撑架,第一前轮组件设置于第一前轮支架的下部,第二前轮组件设置于第二前轮支架的下部,第一后轮组件设置于第一后轮支架的下部,第二后轮组件设置于第二后轮支架的下部。折叠后体积较小,并且当双向折叠车处于展开状态下,造形较美观。
文档编号B62B7/06GK201062045SQ20072003913
公开日2008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24日
发明者峰 刘 申请人: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