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身门槛内部加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2551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车身门槛内部加强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身门槛内部加强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及科技的迅速发展,对汽车的人性化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行人及驾乘人员的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侧碰方面的性能要求,除了满足法规外,各国的碰撞评价标准也在逐步提高,为了在发生碰撞事故时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行人和车内乘员的人身安全,汽车侧围结构设计需要有很好的抗冲击和抗变形性能。汽车侧围门槛在侧碰过程中起到主要的抗冲击和抗变形作用,对其进行合理的设计才能在侧碰过程中有效的保护车内乘员的安全。目前对汽车侧围门槛加强设计的主要思路是在门槛内部设计坑冲击和抗变形能力很强的内部加强板,这种加强板多数都是整体式的,必然造成模具尺寸和零件尺寸都很大,也就给生产成本和整车重量带来不必要的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车身门槛内部加强结构。一种车身门槛内部加强结构,包括与车身侧围连接的门槛内板,所述门槛内板的前部、中部和后部分别设有第一加强支架、第二加强支架和第三加强支架。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强支架与所述第二加强支架之间、所述第二加强支架与所述第三加强支架之间均设有间隙。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加强支架与所述第三加强支架的相对端均设置在车身侧围中立柱的下方,且所述第二加强支架和所述第三加强支架之间的间隙为100mm-200mm,所述第一加强支架与所述第二加强支架之间的间隙为300mm-500mm。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加强支架为条形结构,平行设置在所述门槛内板的后部。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加强支架与所述门槛内板之间设有加强板。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板与所述第三加强支架合围形成腔体。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强支架与所述门槛内板之间、所述第二加强支架与所述门槛内板之间、所述第三加强支架与所述加强板之间、所述加强板与所述门槛内板之间均通过点焊固定连接在一起。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强支架和所述第二加强支架均与所述门槛内板合围形成腔体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强支架、所述第二加强支架、所述第三加强支架的截面均为U型结构,且所述第一加强支架、所述第二加强支架、所述第三加强支架的U型结构的底部均设有加强槽。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强支架、所述第二加强支架的U型结构的边缘均设有用于与所述门槛内板连接的翻边结构、所述第三加强支架的U型结构的边缘均设有翻边结构。[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很好的满足侧碰过程中车身侧围的抗冲击和抗变形性能需求,对乘员的安全也能起到很好的保护。同时,本实用新型采用分段式结构对门槛较薄弱的部位进行加强,使得门槛内加强结构的尺寸有效减小,使得模具的尺寸也大规模减小,降低了生产成本,也降低了整车的重量。

图I表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爆炸图;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门槛内板与车身侧围连接示意图。其中1、车身侧围,2、门槛内板,3、第一加强支架,4、第二加强支架,5、第三加强支架,6、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结构进行说明,所举实施例仅用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如图I和图2所示,一种车身门槛内部加强结构,包括与车身侧围I连接的门槛内板2,所述门槛内板2的前部、中部和后部(如图I所示,门槛内板2从下至上依次分为前部、中部、后部)分别设有第一加强支架3、第二加强支架4和第三加强支架5,所述第一加强支架3与所述第二加强支架4之间、所述第二加强支架4与所述第三加强支架5之间均设有间隙。所述第二加强支架4与所述第三加强支架5的相对端均设置在车身侧围中立柱的下方(如图3所示),且所述第二加强支架4和所述第三加强支架5之间的间隙为100mm-200mm,所述第一加强支架3与所述第二加强支架4之间的间隙为300mm-500mm。本实施例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加强支架3与第二加强支架4之间的间隙为150mm,第二加强支架4与第三加强支架5之间的间隙为400mm,且第二加强支架4与第三加强支架5相对端分别位于车身侧围中立柱与门槛内板2连接部位的两端的正下方,当发生侧碰时,有效的吸收撞击能量,减小对车身侧围变形,减小或避免对驾驶人员的伤害,且在门槛内板2上分段式的设置第一加强支架3、第二加强支架4和第三加强支架5的加强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整体式的加强结构,有效的减少门槛加强结构的尺寸,使得制作模具的尺寸也相对减小,降低成本也降低了整车的重量。门槛内板2的后部相对薄弱,为了更好的加强这个部位的强度,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加强支架5采用长度为350mm-450mm的条形结构,平行设置在所述门滥内板2的后部。本实施例优选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加强门槛内板2后部的强度,在所述第三加强支架5与所述门槛内板2之间设置加强板6。门槛内板2截面为U型结构,加强板6设置在门槛内板2的U型结构的U型槽底。为了更好的加强门槛内板2薄弱部位的强度,所述加强板6与所述第三加强支架5点焊连接,并形成腔体。所述第一加强支架3和所述第二加强支架4均与所述门槛内板2合围形成腔体结构。加强板6为平面型结构,第三加强支架5截面为U型结构,加强板6与第三加强支架5相贴合,形成腔体,并通过第三加强支架5的U型结构的边缘的翻边结构将加强板6和第三加强支架5点焊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加强支架、所述第二加强支架的截面均为U型结构,所述第一加强支架
3、所述第二加强支架4分别通过各自的U型结构的边缘均设有用于与所述门槛内板2连接的翻边结构,门槛内板2截面为U型,第一加强支架3和第二加强支架4均通过各自的翻边结构相应的连接在门槛内板2的U型结构的两个侧边的内壁、U型槽底部,且在第一加强支架3与门槛内板2之间、第二加强支架4与门槛内板2之间形成腔体。另外,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加强支架3、所述第二加强支架4、所述第三加强支架5的各自的U型结构的底部均设有加强槽,进一步加强门槛内板2的前部、中部、后部的强度。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改进。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车身门槛内部加强结构,包括与车身侧围连接的门槛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槛内板的前部、中部和后部分别设有第一加强支架、第二加强支架和第三加强支架。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身门槛内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支架与所述第二加强支架之间、所述第二加强支架与所述第三加强支架之间均设有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门槛内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支架与所述第三加强支架的相对端均设置在车身侧围中立柱下方,且所述第二加强支架和所述第三加强支架之间的间隙为100mm-200mm,所述第一加强支架与所述第二加强支架之间的间隙为 300mm-5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车身门槛内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加强支架为条形结构,且与所述门槛内板相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车身门槛内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加强支架与所述门槛内板之间设有加强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门槛内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与所述第三加强支架合围形成腔体。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门槛内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支架和所述第二加强支架均与所述门槛内板合围形成腔体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门槛内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支架、所述第二加强支架、所述第三加强支架的截面均为U型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身门槛内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支架、所述第二加强支架的U型结构的边缘均设有用于与所述门槛内板连接的翻边结构、所述第三加强支架的U型结构的边缘均设有翻边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门槛内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支架与所述门槛内板之间、所述第二加强支架与所述门槛内板之间、所述第三加强支架与所述加强板之间、所述加强板与所述门槛内板之间均通过点焊固定连接在一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身门槛内部加强结构,包括与车身侧围连接的门槛内板,所述门槛内板的前部、中部和后部分别设有第一加强支架、第二加强支架和第三加强支架。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很好的满足侧碰过程中车身侧围的抗冲击和抗变形性能需求,对乘员的安全也能起到很好的保护。同时,本实用新型采用分段式结构对门槛较薄弱的部位进行加强,使得门槛内加强结构的尺寸有效减小,使得模具的尺寸也大规模减小,降低了生产成本,也降低了整车的重量。
文档编号B62D25/20GK202413951SQ201220012770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2日
发明者刘利, 刘国杰 申请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