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轮电动车的独立悬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3187阅读:10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三轮电动车的独立悬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三轮车配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悬架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三轮车是在原来普通三轮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利用电瓶提供电力,电机为驱动的拉人或者拉货的运输工具。现有电动三轮车的悬架包括一根轴,该轴设于两轮之间,并与两轮固连。该悬架结构简单,实现了支撑车体、传输动力的功能。但是,当其中一个车轮遇到凸起或者凹下的地面时,两个车轮就会形成高度差,由于两轮通过一根轴连接,车轮和轴相对于地面倾斜,放置于两个车轮上的车体也会发生倾斜,此时,整车的重心也发生了偏移,左右车轮所受到的重力不一致,因而各自产生大小不同的牵引力,这样便对前轮产生一个偏转力矩,形成偏跑,这样需要用户使用较大的力保持三轮车方向,容易使用户驾驶疲劳。当整车的重心离开了三个轮子形成的支撑面之外时,整车就翻到了。所以为了用户的安全性考虑,使用该结构的悬架的三轮车两轮之间的轮距必须较大才能避免偏·跑和翻车的现象,但是这样就导致整车的体积较大,占用了用户的生活空间,给用户的生活带来了不方便。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用户也更加的注重驾车的舒适、安全和方便。现有的悬架明显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三轮电动车的独立悬架装置,该装置缩小了电动三轮车的轮距的同时避免了电动三轮车在行驶过车中容易出现偏跑、翻车的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三轮电动车的独立悬架装置,其设于两车轮之间,所述独立悬架装置包括上摆臂件、下摆臂件、倾斜设置的减震器、设于两车轮之间的支撑座、及两分别固设于两车轮内侧的转向节;所述上摆臂件的一端和下摆臂件的一端分别与转向节相连接,所述上摆臂件的相对端和下摆臂件的相对端分别与支撑座相连接;所述减震器的一端与支撑座连接,其相对端与下摆臂件或转向节连接。设定其中一与车轮内侧固连的为第一转向节,与另外一车轮固连的为第二转向节。设定与第一转向节连接的为第一上摆臂件和第一下摆臂件,与第二转向节连接的为第二上摆臂件和第二下摆臂件。所述的上摆臂件一端和下摆臂件的一端与支撑座铰接,其相对端与转向节铰接。两车轮在悬架装置的支撑下,平稳的放置在平地上,且与地面保持竖直;当其中一个轮子碰到凸起或者凹下的路面时,该轮子会向上或者向下运动,此时,减震器受力压缩,由于上摆臂件和下摆臂件连接在同一个支撑座上,第一上摆臂件和第二上摆臂件之间变化的距离与第一下摆臂件和第二下摆臂件之间变化的距离相同,这样就实现了该车轮仍然与路面保持竖直,避免电动三轮车和路面发生倾斜而失去平衡,导致偏跑现象,甚至翻车;同时,在减震器的作用下,电动三轮车能最大幅度的减少凹凸路面对整车的冲击,增强了电动三轮车的寿命以及用户使用的舒适性。[0006]在上述的三轮电动车的独立悬架装置中,所述支撑座具有若干沿着电动车行驶方向延伸的支撑臂;所述上摆臂件和下摆臂件的相对端分别设于支撑臂上。支撑座的结构简单,加工方便,降低了制作成本。在上述的三轮电动车的独立悬架装置中,所述上摆臂件及下摆臂件分别具有两相互间隔的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自由端设有沿着电动车行驶方向延伸、且套设于支撑臂上的第一套筒。连接臂增强了上摆臂件和下摆臂件的强度,使电动三轮车的安全性进一步的提高;所述第一套筒套设在支撑座的支撑臂上,实现了上摆臂件和下摆臂件与支撑座铰接连接。在上述的三轮电动车的独立悬架装置中,所述支撑座具有若干首尾相连成框状的连接杆,所述支撑臂的一端设于相邻连接杆的连接处。当两车轮之间形成高度差时,上摆臂件之间变化的距离和下摆臂件之间变化的距离相同;实现了车轮始终与地面保持竖直,避免车轮的倾斜造成车轮磨损加剧。在上述的三轮电动车的独立悬架装置中,所述上摆臂件与下摆臂件平行设置。 这样上摆臂件和下摆臂件受力均匀,当用户操作轮子转向时,避免因上摆臂件和下摆臂件受力不均匀而导致转向节受力不均匀,进而导致用户转向不灵活;上摆臂件和下摆臂件分别与支撑座的支撑臂连接,上摆臂件和下摆臂件平行设置,那么,支撑座的连接臂也是平行设置,这样就便于支撑座的批量化生产,同时,该形状的支撑座占有的空间是最小的,减小了三轮车的体积。在上述的三轮电动车的独立悬架装置中,所述上摆臂件及下摆臂件分别通过球头销与转向节连接。这样使车轮装置能够灵活的转向。在上述的三轮电动车的独立悬架装置中,所述减震器包括轴向延伸的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及套设于第二支撑柱上的弹性元件,所述第一支撑柱设有一轴向贯穿所述第一支撑柱远下摆臂件端的收容槽,所述第二支撑柱及弹性元件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槽中;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一端设于收容槽中且与收容槽的底壁相互间隔,所述第二支撑柱的相对端伸出所述收容槽;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设于所述收容槽的底壁上,所述弹性元件的相对端伸出所述收容槽且抵顶于第二支撑柱的自由端上。减震器使用较少的零件装配形成,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便于维修。在上述的三轮电动车的独立悬架装置中,所述第二支撑柱伸出收容槽的端设有一沿着三轮车行驶方向延伸的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套设于支撑臂上;所述弹性元件的相对端抵顶于第二套筒的外周面上。在上述的三轮电动车的独立悬架装置中,所述第二套筒设于上摆臂件的两第一套筒之间。这样使支撑座受力均匀,延长了支撑座的使用寿命。在上述的三轮电动车的独立悬架装置中,所述减震器为液压减震器。减震效果明显,使用寿命长。本三轮电动车的独立悬架装置的优点I、本独立悬架装置设于两车轮之间且与两车轮连接,其包括支撑座、上摆臂件、下摆臂件和减震器;车轮在本独立悬架装置的支撑下能平稳的放置于路面上且于路面保持竖直;当其中一个车轮遇到凸起或者凹坑时,两车轮会形成高度差,但是在独立悬架的作用下,两车轮始终会与接触的路面保持竖直,这样能避免电动三轮车和路面发生倾斜而失去平衡,导致偏跑现象,甚至翻车。2、电动三轮车在减震器的作用下,减震器能最大幅度的减少凹凸路面对整车的冲击,增强了电动三轮车的寿命以及用户使用的舒适性。

图I是本三轮电动车的独立悬架装置的装配图。图2是本三轮电动车的独立悬架装置的分解图。图中,I、车轮;10、转向节;21、上摆臂件;22、下摆臂件;23第一上摆臂件;24、第二上摆臂件;25、第一下摆臂件;26、第二下摆臂件;27、球头销;28、连接臂;29、第一套筒;30、减震器;31、第一支撑柱;32、第二支撑柱;33、弹簧;34、第二套筒;40、支撑座;41、连接杆;42、支撑臂。·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请参阅图1,本三轮电动车的独立悬架装置设置于两车轮I之间,其包括两个转向节10、上摆臂件21、下摆臂件22、支撑座40和两个减震器30。请参阅图I和图2,设定其中一与车轮I内侧固连的为第一转向节10,与另外一车轮I固连的为第二转向节10。支撑座40设置于两车轮I之间。支撑座40包括若干连接杆41和若干支撑臂42 ;所述连接杆41首尾相连形成框型,所述支撑臂42的一端设于相邻连接杆41的连接处。在实际生产中,连接杆41和支撑臂42的数量可以是四根、五根或者六根。作为优先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支撑座40包括四根支撑臂42和四根首尾相连形成矩形的连接杆41,支撑臂42的一端设于相邻连接杆41的连接处。设置支撑座40呈规则形状,这样便于制成的批量化生产,节约了支撑座40的平均成本。请继续参阅图I和图2,设定位于第一转向节10和支撑座40之间以及第二转向节10和支撑座40之间的为第一上摆臂件23和第二上摆臂件24 ;设定位于第一转向节10和支撑座40之间以及第二转向节10和支撑座40之间的为第一下摆臂件25和第二下摆臂件26 ;上摆臂件21和下摆臂件22平行设置。第一上摆臂件23包括两相互间隔的连接臂28、球头销27和第一套筒29。所述其中一连接臂28的一端和另外一连接臂28的一端连接在一起,并且,在两连接臂28连接在一起的一端设有球头销27,球头销27设置于转向节10上,这样实现了车轮I灵活转向的功能。两连接臂28的远球头销27端分别设有沿着电动车行驶方向延伸的第一套筒29,所述的第一套筒29套设于支撑臂42上,这样实现了第一上摆臂件23和支撑座40铰接连接。其余的第二上摆臂件24、第一下摆臂件25和第二下摆臂件26与第一上摆臂件23功能、结构相似。请继续参阅图I和图2,两减震器30分别倾斜的设置于下摆臂件22和支撑座40之间。减震器30包括第一支撑柱31、第二支撑柱32、第二套筒34和弹性元件。第一支撑柱31沿轴向延伸,第一支撑柱31和下摆臂件22铰接;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支撑柱31也可以与转向节10连接。在远下摆臂件22端设有沿轴向贯穿所述第一支撑柱31的收容槽。第二支撑柱32的一端设于收容槽中,其相对端套伸出收容槽,且在该相对端固连有沿着三轮车行驶方向延伸的第二套筒34,所述第二套筒34套设于支撑臂42上且位于上摆臂件21的两第一套筒29之间,这样使支撑座40受力均匀,延长了支撑座40的使用寿命;这样也实现了减震器30和支撑座40铰接连接。弹性元件可以选择弹簧32或者弹性片。弹性元件套设于第二支撑柱32伸出收容槽的一端;且弹性元件的一端抵压着收容槽的底壁,或者该端抵压着第一支撑柱31远下摆臂件22端的端面上;弹性元件的相对端抵压着第二套筒34的外周面使第二支撑柱32的未设有套筒端和收容槽的底壁有一定的间隔。该结构的减震器30使用较少的零件装配形成,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便于维修。在实际生产中,减震器30也可以使用液压减震器,该减震器30减震效果明显,使用寿命长。请继续参阅图I和图2,安装有独立悬架装置的两车轮I平稳的放置在平地上,在悬架装置的支撑下,两车轮I与地面保持竖直。当其中一个轮子碰到凸起或者凹下的路面时,该轮子会向上或者向下运动,此时,减震器30受力压缩,由于上摆臂件21和下摆臂件22连接在同一个支撑座40上,且上摆臂件21和下摆臂件22平行设置,这样,第一上摆臂件23和第二上摆臂件24之间变化的距离与第一下摆臂件25和第二下摆臂件26之间变化的距离相同,这样就实现了该车轮I仍然与路面保持竖直,避免电动三轮车和路面发生倾斜而失去平衡,导致偏跑现象,甚至翻车;同时,在减震器30的作用下,电动三轮车能最大幅度 的减少凹凸路面对整车的冲击,增强了电动三轮车的寿命以及用户使用的舒适性。请继续参阅图I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三轮电动车的独立悬架装置与第一实施例三轮电动车的独立悬架装置的结构和功能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减震器30未设有第二套筒34。所述弹性元件伸出所述收容槽的一端抵顶于第二支撑柱32的自由端上;所述第二支撑柱32的自由端铰接于支撑臂42。该减震器30结构简单,装配方便。综上所述,本三轮车的独立悬架装置设于两车轮I之间,其包括转向节10、上摆臂件21、下摆臂件22、减震器30和支撑座40 ;该装置实现了两车轮I形成高度差时,车轮I始终和地面保持竖直,这样能使车轮I减小轮距的同时而不使车体发生倾斜,避免整车重心的偏移而偏跑和翻车的情况。同时,该装置还能有效的减少路面对车轮I的冲击。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三轮电动车的独立悬架装置,其设于两车轮(I)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独立悬架装置包括上摆臂件(21)、下摆臂件(22)、倾斜设置的减震器(30)、设于两车轮(I)之间的支撑座(40)、及两分别固设于两车轮(I)内侧的转向节(10);所述上摆臂件(21)的一端和下摆臂件(22)的一端分别与转向节(10)相连接,所述上摆臂件(21)的相对端和下摆臂件(22)的相对端分别与支撑座(40)相连接;所述减震器(30)的一端与支撑座(40)连接,其相对端与下摆臂件(22)或转向节(1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三轮电动车的独立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40)具有若干沿着电动车行驶方向延伸的支撑臂(42);所述上摆臂件(21)和下摆臂件(22)的相对端分别设于支撑臂(4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轮电动车的独立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摆臂件(21)及下摆臂件(22)分别具有两相互间隔的连接臂(28),所述连接臂(28)的自由端设有沿着电动车行驶方向延伸、且套设于支撑臂(42)上的第一套筒(29)。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三轮电动车的独立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40)具有若干首尾相连成框状的连接杆(41),所述支撑臂(42)的一端设于相邻连接杆(41)的连接处。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三轮电动车的独立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摆臂件(21)与下摆臂件(22)平行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三轮电动车的独立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摆臂件(21)及下摆臂件(22)分别通过球头销(27)与转向节(10)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轮电动车的独立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30)包括轴向延伸的第一支撑柱(31)和第二支撑柱(32)、及套设于第二支撑柱(32)上的弹性元件,所述第一支撑柱(31)设有一轴向贯穿所述第一支撑柱(31)远下摆臂件(22)端的收容槽,所述第二支撑柱(32)及弹性元件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槽中;所述第二支撑柱(32)的一端设于收容槽中且与收容槽的底壁相互间隔,所述第二支撑柱(32)的相对端伸出所述收容槽;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设于所述收容槽的底壁上,所述弹性元件的相对端伸出所述收容槽且抵顶于第二支撑柱(32)的自由端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三轮电动车的独立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柱(32)伸出收容槽的端设有一沿着三轮车行驶方向延伸的第二套筒(34),所述第二套筒(34)套设于支撑臂(42)上;所述弹性元件的相对端抵顶于第二套筒(34)的外周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三轮电动车的独立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筒(34)设于上摆臂件(21)的两第一套筒(29)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书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三轮电动车的独立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30)为液压减震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三轮电动车的独立悬架装置。它解决了现有的三轮电动车占有空间大,舒适性差的问题。本三轮车的独立悬架装置设于两车轮之间,其包括上摆臂件、下摆臂件、倾斜设置的减震器、设于两车轮之间的支撑座、及两分别固设于两车轮内侧的转向节;所述上摆臂件的一端和下摆臂件的一端分别与转向节相连接,所述上摆臂件的相对端和下摆臂件的相对端分别与支撑座相连接;所述减震器的一端与支撑座连接,其相对端与下摆臂件或转向节连接。该装置实现了两车轮形成高度差时,车轮始终和地面保持竖直,这样能使车轮减小轮距的同时而不使车体发生倾斜,避免整车重心的偏移而偏跑和翻车的情况。同时,该装置还能有效的减少路面对车轮的冲击。
文档编号B62K25/04GK202574527SQ20122006770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8日
发明者胡志刚, 席鹏东, 刘巍, 马芳武, 潘之杰, 赵福全 申请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