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辆的车顶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71652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用于机动车辆的车顶框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车顶框架包括一个通风框架,该通风框架包括一个通风型材,该通风型材包括多个腔室并且具有相互叠加设置的两个区段,并且用于外车顶框架的一个突起部分的、位于上部的一个连接表面设置在下部区段的自由端上,这个连接表面与用于一个A柱的一个加强元件的、位于下部的一个连接表面是相对的。为形成这个位于上部的连接表面,该上部区段设置成从该通风框架的下部区段向后偏移、并通过机械加工而变短,并且在端侧上形成一个阶梯状台肩,该外车顶框架通过一个突起部分而被固持在该台肩中。
【专利说明】用于机动车辆的车顶框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车顶框架(Dachrahmen)。
【背景技术】
[0002]DE102010019827A1已经披露了一种用于车辆的车顶设置,该车顶设置包括一个横向延伸的、由挤压成型型材(Strangpressprofil)组成的车顶弓梁并具有被压平的且可连接到车顶框架的一个端区域。此外,DE4018592A1公开了一种车顶横梁,该车顶横梁由一个实施为挤压成型型材的多腔室型材组成。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是基于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带通风框架(Windlaufrahmen)的车顶框架的目的,该通风框架确保了一个外侧配件与一个用于A柱和内车顶框架的加强元件的稳固连接。
[0004]根据本发明,此目的是通过权利要求1的这些特征实现的。进一步的有利特征包含在多项从属权利要求中。
[0005]通过本发明主要获得的这些优点在于:为使该外车顶框架与内车顶框架的连接简单并且为了对A柱加强,使用了一种特别设计的通风框架,该通风框架由一个通风型材组成,该通风型材包括多个腔室并且具有相互叠加设置的两个区段。用于该外车顶框架的一个突起部分的、位于上部的一个连接表面被设置在该下部区段的自由端上。与此相对地提供用于A柱的加强元件的、位于下部的一个连接表面。为形成这个位于上部的连接表面,该通风框架的上部区段被设置成相对于该下部区段向后偏移并且在端侧上形成一个阶梯状台肩。特别是,该通风框架的上部区段可通过机械加工而变短以便在该下部区段上形成这个连接表面。这种机械加工可通过由铣削而去除该上部区段的一个末端部分来进行。
[0006]在该通风框架的下部区段上并且借助该上部区段的限定而形成连接表面,导致了这个阶梯状台肩的形成,这个外车顶框架的一个突出的突起部分在这个台肩中被定位保持并且被连接在其中。
[0007]根据本发明还规定,该通风框架的两个区段的这些彼此相邻定位的腔室各自由至少两个呈V形设定的纵向梁腹形成,这些梁腹分别以直立的形式被设置在这些区段的上壁和下壁之间。这些在对应的区段中以V形设置的梁腹是连续成形的,并且在各自情况下形成了彼此相邻定位的三个腔室以及相互叠加设置的两个腔室,因此导致在该通风框架的这两个区段中有六个腔室。所述腔室实质上有助于通风框架的稳定性。
[0008]根据本发明的通风框架在下部区段处具有在侧面形成的、在纵向上延伸的、突伸出的翼缘,并且用于A柱的加强元件的多个翼缘可连接到通风框架的翼缘上,并且该车顶的一个车顶区段被支撑在一个翼缘的上侧上。这个加强元件相对该下部区段以一种形状配合的方式设置并且因此被保持就位。因此在该通风框架的自由端处的这样的连接区域中,形成了由外车顶框架上的突起部分、下部区段上的连接表面以及A柱的加强元件所形成的一个加强接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在附图中展示了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并且以下对其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0010]图1示出了一个通风框架的俯视图,
[0011]图2示出了该通风框架在与一个外车顶框架和一个内车顶框架并与用于A柱的一个加强元件处于非组装状态下的图示,
[0012]图3示出了根据图2的通风框架在组装好的状态下的图示,
[0013]图4示出了根据图3中的线IV-1V穿过这个组装好的通风框架的纵截面图,
[0014]图5示出了根据图3中的线V-V穿过该通风框架的横截面图,以及
[0015]图6示出了穿过具有两个区段和六个腔室以及一个车顶盖覆层的通风框架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用于车辆2的一个车顶框架I另外包括一个横向放置的通风框架3以及连接到该通风框架上的一个外车顶框架4和一个内车顶框架5,并且还包括用于一个A柱7的一个加强元件6。
[0017]通风框架3包括一个通风型材,该通风型材包括多个腔室8至10和11至13、并且具有相互叠加设置的两个区段14和15,其中这些腔室被设置成在这些区段14、15中彼此相邻并且相互叠加。
[0018]用于外车顶框架4的一个突起部分18的一个上部连接表面20设置在下部区段16的自由端17处,该连接表面与用于A柱7的加强型材6的、位于下部的一个连接表面19是相对的。
[0019]为形成这个位于上部的连接表面20,通风框架3的上部区段15被设计成相对下部区段16被缩短,因此形成一个阶梯状台肩21。上部区段15可通过铣削或通过一种类似的机加工工序而变短。
[0020]区段15的这些彼此相邻设置的腔室8至10以及区段16的这些彼此相邻设置的腔室11至13分别由至少两个呈V形设定的直立的纵向梁腹(I^ngsstege )22、23和24、25形成,在这些梁腹之间分别延伸有区段15、16的间壁。
[0021]内车顶框架5被保持并被紧固在外车顶框架4和内车顶框架5以及用于A柱7的加强元件6之间。
[0022]通风框架3在下部区段16处具有在侧面形成的、在纵向上延伸的、突伸出的翼缘26,27,并且用于A柱7的加强元件6的多个翼缘28、29可以从下面连接到通风框架的这些翼缘上。车顶D的一个车顶区段30可被固定到翼缘27上。
[0023]特别规定,外车顶框架4和内车顶框架5以及用于A柱7的加强元件6均由钢板构成。
[0024]此外,外车顶框架4可由钢板构成,而内车顶框架5和加强元件6可由铝板构成。
[0025]外车顶框架4和内车顶框架5以及这个加强元件也可由铝板组成。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2)的车顶框架(I),该车顶框架具有被设置成横向放置的通风框架(3)、并且具有连接到该通风框架上的侧向外车顶框架和侧向内车顶框架(4,5)以及用于A柱(7)的加强元件(6),其特征在于,该通风框架(3)由通风型材构成,该通风型材包括多个腔室(8-10,11-13)并且具有相互叠加设置的两个区段(15,16),并且用于该外车顶框架(4)的一个突起部分(18)的、位于上部的一个连接表面(20)被设置在下部区段(16)的自由端(17)上,这个连接表面与用于该A柱(7)的加强元件(6)的、位于下部的一个连接表面(19)是相对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顶框架,其特征在于,为形成这个位于上部的连接表面(20),上部区段(15)被设置成从该下部区段(16)向后偏移,并且在端侧上形成一个阶梯状台肩(21)。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顶框架,其特征在于,上部区段(15)可通过机械加工而变短以便在该下部区段(16)上形成所述连接表面(20)。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车顶框架,其特征在于,该通风框架(3)的这些区段(15,16)的彼此相邻定位的腔室(8-10,11-13)各自通过至少两个呈V形设定的纵向梁腹(22,23;24,25)形成,这些梁腹分别以直立的形式被设置在这些区段(15,16)的上壁和下壁之间。
5.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车顶框架,其特征在于,该内车顶框架(5)被设置在该外车顶框架(4)与用于该A柱(7)的加强元件(6)之间。
6.如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车顶框架,其特征在于,该通风框架(3)在该下部区段(16)处包括在侧面形成的、在纵向上延伸的、突伸出的翼缘(26,27),并且用于该A柱(7)的加强元件(6)的多个翼缘(28,29)能够从下面与该通风框架的翼缘连接,并且该车顶(D)的一个车顶区段(30)被支撑在一个翼缘(27)的上侧上。
【文档编号】B62D25/06GK103523092SQ201310283485
【公开日】2014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3日
【发明者】P·亚当斯基 申请人: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