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用控制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073478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自行车用控制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自行车用控制装置,容易将能够与制动装置连结的油压软管连接。控制装置(12)具备外壳部件(20)、控制杆部件(22)、变速操作机构(23)和油压发生部(21)。外壳部件具有在第一和第二端(20c,20d)之间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握持部分(20b)。控制杆部件能够相对于外壳部件摆动。变速操作机构设于握持部分上。油压发生部(21)具有缸体(30)、活塞(31)、输出口(34b)、第二油路(34c)和连接部(34d)。缸体比变速操作机构更靠近握持部分的第二端侧配置。活塞由控制杆部件操作。输出口将所产生的油压向外部传递。第二油路与输出口连结。连接部设于外壳部件上,能够与外部油压软管(16)连接。
【专利说明】自行车用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装置,特别是能够安装在自行车的车把上,能够控制制动装置和变速装置的自行车用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以往已知的自行车用控制装置能够安装在自行车的赛车车把上、能够控制制动装置和变速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以往的自行车用控制装置具备:具有能够安装在车把上的安装部分和能够让骑乘者用手握持的握持部分的外壳部件、具有第一操作杆部和第二操作杆部的控制杆部件、以及设于握持部分的第一端侧(车把侧)的变速操作机构。专利文献I的自行车用控制装置由于在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握持部分的第一端侧设置变速操作机构,所以控制杆部件紧凑化。
[0003]一方面,在自行车中,通过油压执行制动操作的自行车用控制装置已被公众所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以往的控制装置设置在车把上,油压发生部沿车把延伸的方向配置,并且与缸体和蓄液器上下并列配置。用于向制动装置供给油压的输出口被设置在缸体的前端。
[0004]专利文献1:欧洲专利申请公开第2308750号说明书
[0005]专利文献2:台湾专利公报M386235号说明书
[0006]考虑在能够控制制动装置和变速装置的专利文献I的自行车用控制装置上,采用专利文献2的油压发生部。但是,在专利文献I的自行车用控制装置中,变速操作机构被设置在外壳部件的握持部分的内部。因此,为了防止握持部分的大型化,希望避开变速操作机构而在握持部分上设置缸体。但是,若设置专利文献2的输出口配置在缸体前端的油压发生部,输出口将被配置在握持部分的前部。若输出口配置在握持部分的后部,由于输出口远离车把,所以很难将外部油压软管容易地连接。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握持部分具有变速操作机构、能够进行变速操作和制动操作的自行车用控制装置,将能够与制动装置连结的油压软管容易地连接。
[0008]发明I的自行车用控制装置是能够安装在自行车的车把上,能够控制制动装置和变速装置的自行车用控制装置。自行车用控制装置具备外壳部件、控制杆部件、变速操作机构和油压发生部。外壳部件具有在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握持部分和设置在握持部分的第一端侧并能够安装在车把上的安装部分。控制杆部件能够相对于外壳部件摆动。变速操作机构是设置在握持部分上,用以控制能够与变速装置连结的控制线缆的机构。油压发生部具有缸体、活塞、输出口、油路和连接部,用于控制制动装置。缸体设于外壳部件上,比变速操作机构更靠近握持部分的第二端侧配置。活塞能够在缸体内移动,由控制杆部件操作。输出口用于将由缸体产生的油压向外部传递而设置。油路与输出口连结。连接部设于外壳部件上,通过由油路与输出口连通从而能够和能与制动装置连结的外部油压软管连接。
[0009]该自行车用控制装置中,通过握住外壳部件的握持部分并操作控制杆部件而使变速操作机构动作,从而经由控制线缆操作变速装置。另外,制动装置通过由控制杆部件的操作使油压发生部的活塞移动所产生的油压来控制。产生的油压经由输出口、油路、连接部和外部油压软管传递至制动装置。在此,并非缸体,而是通过在外壳部件上设置能够和能与制动装置连结的外部油压软管连接的连接部,能在靠近车把的位置配置连接部的位置。因此,和能够与制动装置连结的外部油压软管的连接变得容易。
[0010]发明2的自行车用控制装置在发明I所述的自行车用控制装置的基础上,油路为使输出口和连接部连通的油压管。这种情况下,由于设置油压管,能够导通至外壳部件的内部,另外,能够在避开与变速操作机构干涉的位置设置油路。
[0011]发明3的自行车用控制装置在发明I所述的自行车用控制装置的基础上,油路为设于握持部分的内部、使输出口和连接部连通并具有挠性的内部油压软管。这种情况下,由于设置具有挠性的内部油压软管,能够柔软地改变连接部的位置。
[0012]发明4的自行车用控制装置在发明I至3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用控制装置的基础上,输出口设于缸体的第二端侧。这种情况下,通过在作为缸体的闭口端部的第二端部设置输出口,能够顺畅地形成油路。
[0013]发明5的自行车用控制装置在发明I至4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用控制装置的基础上,油压发生部具有与缸体连结、能够蓄留产生油压的油的蓄液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制动装置的摩擦材料磨损、需要的油量增加的情况下,能够由蓄液器注入需要的油,另外,即使油的温度变化油压也不会变化。因此,能够防止由摩擦材料的磨损、油温的变化引起的制动特性的变化。
[0014]发明6的自行车用控制装置在发明5所述的自行车用控制装置的基础上,蓄液器与缸体在与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并列配置。这种情况下,在与缸体和变速操作机构并列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由于蓄液器和缸体并列配置,所以蓄液器能够与缸体同高度地配置。因此,即使将蓄液器设置在握持部分上握持部分也难以大型化。
[0015]发明7的自行车用控制装置在发明5或6所述的自行车用控制装置的基础上,缸体和蓄液器为圆筒形。这种情况下,通过将缸体形成为圆筒形,从而能够提高所产生的油压的分散效率和传递效率,并且容易确保缸体与活塞的密封性。另外通过将蓄液器形成为圆筒形,从而容易地形成蓄液器。
[0016]发明8的自行车用控制装置在发明7所述的自行车用控制装置的基础上,缸体具有缸体轴,蓄液器具有蓄液器轴,缸体轴与蓄液器轴大致平行。这种情况下,蓄液器与缸体并列而能够紧凑地配置,从而能够进一步紧凑地构成握持部分的第二端侧。
[0017]发明9的自行车用控制装置在发明5至8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用控制装置的基础上,油路沿缸体和蓄液器的任一个设置。这种情况下,经由油路能够将油压向制动装置传递。特别地,通过将第二油路延伸至设置有安装部分的握持部分的第一端侧,容易通过外部油压软管与制动装置连结。另外,由于油路与缸体和蓄液器的至少一个在与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并列配置,所以即使设置油路,握持部分也难以大型化。
[0018]发明10的自行车用控制装置在发明I至8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用控制装置的基础上,油路沿缸体设置。这种情况下,即使在握持部分上设置油路,握持部分也难以大型化。[0019]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并非缸体,而是通过在外壳部件上设置能够和能与制动装置连结的外部油压软管连接的连接部,能够在靠近车把的位置配置连接部的位置。因此,和能够与制动装置连结的外部油压软管的连接变得容易。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自行车用控制装置和自行车用制动装置的图示。
[0021]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自行车用控制装置在蓄液器部分切断的局部剖面侧面图。
[0022]图3是拆除罩体部件的状态下的自行车用控制装置在缸体部分切断的剖面图。
[0023]图4是对自行车用控制装置进行了制动操作时的相当于图3的剖面图。
[0024]图5是外壳部件的握持部分的前端部分的立体图。
[0025]图6是控制杆部件和变速操作机构的局部剖面侧面图。
[0026]图7是对第一操作杆部进行了变速操作时的正面图。
[0027]图8是第一操作杆部的正面图。
[0028]图9是第二操作杆部的正面图。
[0029]图10是变速操作机构的正面图。
[0030]图11是变形例I的相当于图3的图示。
[0031]图12是变形例2的相当于图3的图示。
[0032]图13是变形例3的相当于图3的图示。
[0033]图14是变形例4的相当于图3的图示。
[0034]图15是变形例5的相当于图3的图示。
[0035]图16是变形例6的相当于图3的图示。
[0036]图17是其他实施方式的自行车用控制装置的相当于图3的图示。
[0037]附图标记说明
[0038]12、112、212、312、412、512、612 自行车用控制装置
[0039]13赛车车把
[0040]14换挡线缆(控制线缆的一例)
[0041]15后拨链器(变速装置的一例)
[0042]16外部油压软管
[0043]18制动装置
[0044]20外壳部件
[0045]20a安装部分
[0046]20b握持部分
[0047]20c 第一端
[0048]20d 第二端
[0049]21油压发生部
[0050]22、122、522、622 控制杆部件
[0051]23、123变速操作机构
[0052]30 缸体[0053]30c 开 口端部
[0054]30d 闭 口端部
[0055]31、731 活塞
[0056]33蓄液器
[0057]34a 第一油路
[0058]34b 输出口
[0059]34c第二油路(油路的一例)
[0060]34d连接部
[0061]34f油压管
[0062]Al缸体轴
[0063]A3蓄液器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64]在此,参照【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本发明所选择的实施方式。根据该公开,本发明技术之精通要旨得以明确,但本发明多个实施方式的说明仅以图示为目的,并非随附权利要求项及等同内容所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0065]图1表不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一对自行车用控制装置12(图1中仅图不赛车车把(drop handlebar) 13的右侧的控制装置)安装在自行车的赛车车把13上的状态。另外,以下的说明中,将自行车用控制装置简单记作控制装置。右侧的控制装置12经由作为控制线缆的换挡线缆14与后拨链器15连结。换挡线缆14是具有内线缆的鲍登(Bowden)型的控制线缆。右侧的控制装置12经由油压软管16与制动前轮17的制动装置18连结。制动装置18是通过油压进行动作的油压式的盘形制动装置。制动装置18具有:能够一体旋转地安装在前轮17的毂部17a上的制动盘18a、以及固定在自行车的前叉19上而夹持制动盘18a进行制动的卡钳18b。另外,未图示的左侧的控制装置分别经由未图示的换挡线缆而与前拨链器连结,经由油压软管例如与未图示的后轮的制动装置连结。前拨链器和后拨链器15为变速装置的一例。右侧的控制装置12和左侧的控制装置互为镜像,除了换挡位置个数不同这一点外,其结构和动作大致相同。因此,在此仅关于右侧的控制装置12进行详细说明和图示。
[0066]在此,如控制装置12的说明中所使用到的,以下表示“前方、后方、上方、下方、垂直、水平、下、横”等方向的用语表示安装了本发明的控制装置12的自行车的方向。因此,说明本发明的该用语需以安装了本发明的控制装置12的自行车为基准进行解释。另外,关于“右、左”,从后方观察安装了控制装置12的自行车时配置在右侧的情况下作为“右”,配置在左侧的情况下作为“左”。
[0067]关于自行车的大半部分,在该技术中为公知的,所以关于自行车的部件的详细内容,除了与本发明的控制装置12有关的部件,在此不作说明或图示。另外,在此未图示和说明的、包含制动装置、变速装置、链轮等的以往的自行车的各种部件也能够与本发明的控制装置12—起使用。
[0068]根据图2和图3能够明确,控制装置12包含外壳部件20、油压发生部21、控制杆部件22、变速操作机构23 (参照图3)、以及调整机构35。外壳部件20具有能够安装在形成于自行车的赛车车把13的端部上的弯曲部13a上的安装部分20a、以及设置有安装部分20a且骑乘者能够握持的握持部分20b。安装部分20a为公知的带(band)形状的部件,通过由螺钉来扭固安装部分20a,从而能够将控制装置12固定在赛车车把13上。握持部分20b在第一端20c与第二端20d之间在长度方向上延伸。握持部分20b具有聚酰胺树脂等合成树脂制或铝等金属制的握持部主体24、以及覆盖握持部主体24的侧面的具有伸缩性的弹性体制成的罩体部件25。握持部主体24的上面为了容易由手握住握持部分20b而向下方弯曲形成凹状。握持部主体24如图2和图3所示,具有设于第一端20c侧的第一收纳部24a (参照图2)、设于第二端20d侧的第二收纳部24b、以及设于第一收纳部24a和第二收纳部24b之间的第一托架部24c。在第一收纳部24a中收纳变速操作机构23。在第二收纳部24b中收纳控制杆部件22的后述的第二托架部39。在第二收纳部24b的上方与变速操作机构23在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并列配置油压发生部21。第一托架部24c左右一对设置,支承杆轴26的两端,该杆轴26连结控制杆部件22使其能够绕第一轴Xl摆动。杆轴26配置在相对于自行车的行进方向大致垂直的左右方向上,其轴为第一轴XI。握持部主体24的第一端20c侧形成沿着赛车车把13的弯曲部13a弯曲的弯曲凹部24d。
[0069]油压发生部21如图2、图3和图5所示,设置用以对制动装置18给予油压而使制动装置18进行制动动作。油压发生部21具有缸体30、在缸体30内直线移动的活塞31、与活塞31连结的棒部32、与缸体30连结的蓄液器33 (参照图2)、第一油路34a (参照图5)、输出口 34b (参照图5)、第二油路34c (参照图5)、连接部34d、以及活塞位置调整机构35A(参照图2)。油压发生部21通过将活塞31相对于缸体30向插入的方向操作而产生油压。
[0070]缸体30与握持部主体24 —体形成。缸体30例如通过从握持部主体24的第二端20d侧进行切削加工或模型成型而形成。缸体30形成为具有缸体轴Al的圆筒形。缸体30具有活塞31所移动的移动空间30a。移动空间30a具有缸体30侧的开口端部30b、和与开口端部30b相反一侧的第二端20d侧的闭口端部30c。闭口端部30c由第一密封部件30d密封。第一密封部件30d具有密封与缸体30之间的间隙的密封部件30e,螺纹扭入固定在闭口端部30c中。闭口端部30c配置在高于闭口端部30b的位置(上方)。因此,缸体轴Al配置成前翘状。缸体轴Al与后述的线缆卷取轴A2的、图3所示的侧面视的交叉角度α例如为20度以上50度以下。若交叉角度α设定为该范围,则即使将缸体30相对于线缆卷取轴Α2倾斜配置,也尽量能够抑制握持部分20b的大型化。该实施方式中,交叉角度α为大致30度。另外,缸体轴Al与线缆卷取轴Α2相比,在图3中在与纸面垂直的左右方向上,比线缆卷取轴Α2靠前(左侧),在平面视彼此不交叉。
[0071]活塞31为大致圆柱形状的部件,在活塞31的外周面的两端部安装例如O环样式的第一密封部件31a和第二密封部件31b。第一密封部件31a和第二密封部件31b设置用以密封缸体30的移动空间30a的内周面与活塞31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另外,密封部件也可以是一个。活塞31对应控制杆部件22的控制操作在配置于图3所示的缸体30的前端的第一位置与从第一位置退入的图4所示的第二位置之间在移动空间30a中移动。对活塞31由第一复位弹簧42a朝向第一位置施力。
[0072]棒部32对应控制杆部件22的控制方向的操作而退入缸体30内。棒部32至少绕与第一轴Xl平行的轴摆动自如地连结在活塞31上。棒部32具有棒主体32a、固定在棒主体32a的前端上的两个山状的接耳32b、安装在接耳32b上的转动轴32c、以及旋转自如地安装在转动轴32c上的左右一对的辊子32d。左右一对的辊子32d以隔开辊子32d的直径的1.5倍到2.5倍程度的距离间隔配置。棒主体32a为棒状的部件,棒主体32a的缸体安装侧的一端32e形成比其他部分直径大的球状,与活塞31接合。因此,该实施方式中,棒部
32相对于缸体30包含着与第一轴Xl平行的轴而自如摆动。转动轴32c的两端部与设于握持部主体24上的引导槽24e接合。引导槽24e具有沿缸体轴A配置的第一部分24f和从第一部分24f向上方屈折的第二部分24g。辊子32d由设于控制杆部件22上的后述的凸轮部件41靠压。因此,当辊子32d由凸轮部件41靠压,则作为棒部32的前端的转动轴32c逐渐接近缸体轴Al。由此,棒部32与缸体轴Al所构成的角度逐渐变小,活塞31在缸体30内的移动变得顺畅。
[0073]如图2所示,蓄液器33能够蓄留产生油压的油。蓄液器33即使在制动装置18的摩擦材料(例如摩擦垫)磨耗,大量需要油量的情况下,也能够从蓄液器33注入必要量的油,另外,其设置用以防止因油的温度变化导致膨胀和收缩而给与制动装置18的压力变动。蓄液器33形成为具有蓄液器轴A3的圆筒形。蓄液器33在与长度方向交叉的左右方向上与缸体30隔开间隔地并列配置在握持部分20b上。蓄液器轴A3与缸体轴Al实质上平行,并且实质上为相同高度。因此,蓄液器33在与图2的纸面垂直的左右方向上,以与缸体30相同的斜度形成在缸体30的里侧,蓄液器33也以前翘状形成在握持部主体24的第二端侧。蓄液器33具有第一端侧的第一开口端部33b和第二端侧的第二闭口端部33c。第一闭口端部33b和第二闭口端部33c的至少一者、在本案实施例中,第二端侧的第二闭口端部33c由能够拆装地安装在蓄液器33上的第二密封部件33a密封。第二密封部件33a通过粘接、压入、螺纹扭固等适当固定手段固定在蓄液器33上。蓄液器33如图6所示,在握持部主体24的第二端20d侧,具有在其能够与第一油路34a对置的侧面开设的注油孔33d。通过能够拆装地安装在注油孔33d的前端的注油帽33e密封注油孔33d。
[0074]如图5所不,第一油路34a设置用以将缸体30和蓄液器33连通。第一油路34a当活塞31配置在第一位置时其比第一密封部件31a更靠近第二端20d侧配置,且当活塞31配置在第二位置时其比第一密封部件31a更靠近棒部32侧配置。该实施方式中,第一油路34a能够与注油孔33d对置地配置。第一油路34a以能够经由注油孔33d形成的方式通过比注油孔33d小径的多个孔(例如三个孔)构成。
[0075]输出口 34b是用于将由缸体30产生的油压供给外部的。输出口 34b当活塞31配置在第二位置时其比第一密封部件31a更靠近第二端20d侧配置。输出口 34b贯通缸体30的内周面和握持部主体24的侧面而形成。贯通输出口 34的侧面的部分通过栓体34g密封。
[0076]第二油路34c与输出口 34b连结。第二油路34c与输出口 34b连通并向第一端20c侧屈折延伸。第二油路34c由配置在从第一端20c和第二端20d开设的配管孔34e内的油压管34f构成。由于握持部主体24的上部向下方凹状弯曲,所以第二油路34c配置成大致扁平V字状。
[0077]连接部34d与第二油路34c连接,经由第二油路34c与输出口 34b连通。连接部34d能够与可连结在制动装置18上的外部油压软管16 (参照图1)连接。连接部34d配置在第二油路34c的第一端20c侧的端部、即外壳部件20的第一端20c侦U。
[0078]本实施方式中,调整机构35具有能够调整活塞相对缸体的初始位置的活塞位置调整机构35A、以及能够调整控制杆相对外壳的初始位置的控制杆位置调整机构35B两者。[0079]首先,活塞位置调整机构35A具有调整活塞相对缸体30的第一位置(活塞的初始位置的一例)的功能、以及与第一操作杆部36和后述的凸轮部件41连结而使活塞31动作的功能。活塞位置调整机构35A具有将控制杆部件22的后述的第一操作杆部36与后述的凸轮部件41连结的调整部件35a。调整部件35a为第一调整部件的一例。调整部件35a具有贯通第一操作杆部36的后述的支承轴40的调整螺栓35b。这种情况下,调整螺栓35b为第一调整螺栓的一例。
[0080]调整螺栓35b的基端侧的头部挂在支承轴40的贯通孔40a中。调整螺栓35b的前端螺纹扭入设于控制杆部件22的后述的凸轮部件41上的连结轴38中。由此,凸轮部件41相对第一轴Xl的初始位置能够得以调整,活塞31的第一位置能够得以调整。另外,通过调整螺栓35b将第二托架部39与凸轮部件41连结,凸轮部件41对应第一操作杆部36绕第一轴的摆动操作而转动。因此,调整螺栓35b具有调整活塞31的第一位置的功能和将控制杆部件22与凸轮部件41连结的功能。
[0081]控制杆位置调整机构35B其基本结构与活塞位置调整机构35A相同,具有调整控制杆部件22相对外壳部件20的第一位置(控制杆部件的初始位置的一例)的功能、以及与第一操作杆部36和后述的凸轮部件41连结而使活塞31动作的功能。活塞位置调整机构35A具有将控制杆部件22的后述的第一操作杆部36与后述的凸轮部件41连结的调整部件35a。这种情况下,调整部件35a为第三调整部件的一例,调整螺栓35b为第三调整螺栓的一例。调整部件35a具有贯通第一操作杆部36的后述的支承轴40的调整螺栓35b。调整螺栓35b的基端侧的头部挂在支承轴40的贯通孔40a上。调整螺栓35b的前端螺纹扭入设于控制杆部件22的后述的凸轮部件41上的连结轴38中。由此,能够调整控制杆部件22相对第一轴Xl的初始位置,能够调整控制杆部件22的第一位置,也就是能够调整控制杆部件22。另外,通过调整螺栓35b将第二托架部39与凸轮部件41连结,凸轮部件41对应第一操作杆部36绕第一轴的摆动操作而转动。因此,调整螺栓35b具有调整第一操作杆部36的第一位置的功能和将控制杆部件22与凸轮部件41连结的功能。
[0082]另外,调整机构35由于其活塞位置调整机构35A和控制杆位置调整机构35B的结构是相同的,所以通过调整螺栓35b将第二托架部39、凸轮部件41和第一操作杆部36连结,从而调整螺栓35b具有调整活塞31的第一位置的功能、调整第一操作杆部36的第一位置的功能、以及将控制杆部件22和凸轮部件41连结的功能。这种情况下,调整部件35a为第四调整部件的一例,调整螺栓35b为第五调整螺栓的一例。
[0083]控制杆部件22如图2和图7所示,具有第一操作杆部36、第二操作杆部37和凸轮部件41。第一操作杆部36具有支承部件36a、以及能够绕第二轴X2摆动地与支承部件36a连结的杆部36b。支承部件36a能够绕第一轴Xl摆动地与配置在外壳部件20上的杆轴26连结。支承部件36a从图2所示的第一初始位置向图4所示的摆动位置绕第一轴Xl摆动。对支承部件36a如图7所示由缠绕在杆轴26的周围的扭簧样式的第二复位弹簧42b朝向第一初始位置施力。第二复位弹簧42b其一端与握持部主体24的第一托架部24c接合,其另一端与支承部件36a的后述的一对侧板39c中的一者接合。
[0084]支承部件36a如图2所示具有将板材在前后和左右折曲形成的第二托架部39、以及支承在第二托架部39上的带有凸缘且中空的支承轴40。第二托架部39具有大致矩形的基部39a、将基部39a的前后端向下方平行折曲形成的前后一对的支承板39b、将基部39a的左右端向下方平行折曲形成的左右一对的侧板39c。支承轴40其两端支承在一对支承板39b上。一对侧板39c从基部39a向后方延伸并绕第一轴Xl摆动自如地由杆轴26支承。支承轴40沿与第一轴Xl不平行的方向(例如交错(食P違))的方向)、即沿与自行车的行进方向大致平行的第二轴X2配置。支承轴40配置在杆轴26的上方。支承轴40通过与支承轴40的端部螺纹结合的螺母43而固定在支承部件36a的一对支承板39b上。如前所述,调整螺栓35b贯通支承轴40配置。
[0085]如图2和图7所示,杆部36b与支承部件36a —起能够绕第一轴Xl摆动地与杆轴26连结,并且能够绕第二轴X2摆动地与支承轴40连结。杆部36b设置用以前述的制动操作和后拨链器15的单方向的变速操作。杆部36b被变速操作机构23控制自如地连结,以通过其绕第二轴X2的摆动操作来操作变速操作机构23的后述的线缆卷取部件50,卷取、SP牵拉换挡线缆14,从而将后拨链器15升档(或降档)。另外,通过由绕第一轴Xl的摆动操作而产生油压,从而使制动装置18制动动作。
[0086]杆部36b如图2所示具有安装端部分36c、换挡操作部分36d和自由端部分36e。另外,杆部36b具有设于安装端部分36c与换挡操作部分36d之间的接触部36f。接触部36f当第一操作杆部36被从第二初始位置操作到第一变速位置时能够与第二操作杆部37接触。由此,能够使第二操作杆部37与第一操作杆部36连动地摆动。杆部36b如图8所示,在实线所示的第二初始位置与双点划线所示的第一变速位置之间绕第二轴X2移动。安装端部分36c转动自如地连结在支承轴40上。换挡操作部分36d从外壳部件20的前端部分朝向下方延伸。杆部36b为卷取杆的一例。杆部36b由卷绕在支承轴40上的第三复位弹簧45朝向第二初始位置被施力。第三复位弹簧45其一端与安装端部分36c接合,其另一端与支承部件36a的一对基部39a接合。
[0087]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操作杆部37能够绕第二轴X2摆动地连结在支承轴40的前端部上,设置用于后拨链器15的其他方向的变速操作。第二操作杆部37被变速操作机构23控制自如地连结,以通过操作线缆卷取部件50,来退卷、即释放换挡线缆14,从而将后拨链器15升档(或降档)。
[0088]如图9所示,第二操作杆部37在实线所示的第三初始位置与双点划线所示的第二变速位置之间绕第二轴X2移动。第二操作杆部37绕第二轴X2转动自如地安装在支承轴40的前端侧。如前所述,第二操作杆部37被变速操作机构23控制自如地连结,以释放换挡线缆14。第二操作杆部37为释放操作杆的一例。由配置在支承轴40和凸轮部件41之间的第四复位弹簧46 (参照图2)朝向第三初始位置对第二操作杆37施力。第四复位弹簧46其一端与第二操作杆部37的安装端接合,其另一端与握持部主体24接合。
[0089]本实施方式中,变速操作机构23基本上通过将第一操作杆部36绕支承轴40的第二轴X2转动或将第二操作杆部37绕支承轴40的第二轴X2转动来执行。
[0090]凸轮部件41如图5所示,设置用以与第一操作杆部36绕第一轴Xl的摆动连动而绕第一轴Xl摆动,使油压发生部21的棒部32动作。凸轮部件41具有左右一对的凸轮板41a、以及与一对凸轮板41a —体形成并连结一对凸轮板41a的连结部41b。一对凸轮板41a以与一对辊子32d相同的间隔在左右方向上分离配置。在凸轮板41a上形成能够贯通杆轴26的贯通孔41c、连结孔41d、以及辊子32d所接触的凸轮面41e。贯通孔41c形成在凸轮部件41的下部,连结孔41d形成在贯通孔41c的上方。在连结孔41d上经由活塞位置调整机构35A支承连结第一操作杆部36的连结轴38。连结孔41d略为长圆状,以当凸轮部件41摆动时连结轴38能够在连接连结孔41d与贯通孔41c的方向上移动。凸轮面41e在该实施方式中弯曲成凹状而形成,当凸轮部件41摆动时,使得活塞31的移动量相对于凸轮部件41的旋转而变化,具体地,在旋转最初增大移动量,在旋转推进的阶段减小移动量。这样,制动到有效开始提前,制动有效开始后,制动力的调整变得容易。
[0091]凸轮部件41能够绕第一轴Xl摆动地连结在贯通于贯通孔41c中的杆轴26上。连结轴38在其轴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拧入调整螺栓35b的螺纹孔38a。由设于杆轴26上的第二复位弹簧42b (参照图7)绕图5顺时针对凸轮部件41施力。另外,也能够由第一复位弹簧42a绕图5顺时针施力。
[0092]参照图7至图10简单说明变速操作机构23。但是,变速操作机构23不限于在此所说明的结构。前述的具有第一操作杆部36和第二操作杆部37的控制杆部件22能够使用其他结构的变速操作机构。变速操作机构23安装在外壳部件20的握持部主体24的第一端20c侧。变速操作机构23具有线缆卷取部件50、第一输入部件52、第二输入部件54和定位机构56。在此,将在握持部分20b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线缆卷取轴51的中心规定为线缆卷取轴A2。本实施方式中,线缆卷取轴A2与第二轴X2为同轴。
[0093]在线缆卷取部件50上缠绕换挡线缆14的内线缆。线缆卷取部件50绕线缆卷取轴A2旋转自如地安装在线缆卷取轴51上。通过未图示的复位弹簧在线缆退卷方向上对线缆卷取部件50施力。即、复位弹簧施加势能力以使线缆卷取部件50在线缆退卷方向上旋转。线缆卷取部件50为具有能够安装固定在换挡线缆14的内线缆的端部上的嘴头(未图示)的线缆安装部50a的大致圆筒形状。当第一操作杆部36被从第二初始位置朝向第一变速位置操作时,线缆卷取部件50在绕线缆卷取轴A2的第一旋转方向Rl (参照图10)上旋转,卷取内线缆。另外,当第二操作杆部37被从第三初始位置朝向第二变速位置操作时,线缆卷取部件50在绕线缆卷取轴A2的第二旋转方向R2 (参照图10)上旋转,抽出内线缆。
[0094]第一输入部件52和第二输入部件54能够执行变速操作地分别与第一操作杆部36和第二操作杆部37连结。第一输入部件52与第一操作杆部36绕第二轴X2的摆动连动地绕线缆卷取轴A2摆动。第一输入部件52的前端部如图7所示能够接触杆部36b的接触部36f。由此,当第一操作杆部36被从第二初始位置绕第二轴X2摆动操作到第一变速位置时,第一输入部件52绕线缆卷取轴A2摆动。
[0095]第二输入部件54与第二操作杆部37绕第二轴X2的摆动连动地绕线缆卷取轴A2摆动。第二输入部件54的前端部能够接触第二操作杆部37的中间部分。由此,当第二操作杆部37被从第三初始位置绕第二轴X2摆动操作到第二变速位置上时,第二输入部件54绕线缆卷取轴A2摆动。
[0096]定位机构56是将线缆卷取部件50的旋转位置对应变速级进行定位的机构。定位机构56具有卷取爪58、释放爪60、卷取平板62、释放平板62、定位爪66、停止爪68和定位平板70。卷取爪58能够摆动地设置在第一输入部件52上。卷取爪58将第一操作杆部36从第二初始位置朝向第一变速位置操作时,第一输入部件52连动摆动。由此,卷取爪58使线缆卷取部件抵抗复位弹簧的势能力地使线缆卷取部件50在第一旋转方向Rl上旋转。
[0097]释放爪60能够摆动地设置在第二输入部件54上。释放爪60将第二操作杆部37从第三初始位置朝向第二变速位置操作时,第二输入部件54连动摆动。由此,释放爪60被从线缆卷取部件50脱离,使线缆卷取部件50由复位弹簧的势能力在第二旋转方向R2上旋转。
[0098]卷取平板62和定位平板70安装在线缆卷取部件50上,与线缆卷取部件50 —体摆动。卷取平板62具有多个卷取齿。多个卷取齿有选择地与卷取爪58接合。由此,线缆卷取部件50在第一旋转方向Rl上旋转。
[0099]定位平板70具有多个定位齿。多个定位齿有选择地与定位爪66接合。由此,第一操作杆部36的卷取操作或第二操作杆部37的释放操作后,将线缆卷取部件50保持在规定的变速位置上。
[0100]释放平板62为了线缆卷取部件50在第二旋转方向R2上旋转,以定位爪66和停止爪68从定位平板70有选择地与释放平板62接合和接合释放的方式由释放爪60而在第二旋转方向Rl上旋转。
[0101]图中实施方式的第一操作杆部36中,能够在保持由手握住赛车车把13或握持部分20b的弯曲部分的状态下将第一操作杆部36从第一初始位置直接转动至制动位置。第一操作杆部36以第一轴Xl为中心转动。通过第一操作杆部36的该转动,油压发生部21的活塞31被靠压,在缸体30内产生油压,通过油压使制动装置18动作,自行车被制动。
[0102]第一操作杆部36为了将后拨链器15的变速级例如降档到低速侧,能够以第二轴X2为中心转动,从第二初始位置朝向变速位置在横方向上摆动。当第一操作杆部36被释放,由第三复位弹簧45的势能力而返回第二初始位置。第二操作杆部37例如为了将变速级升档到高速侧,能够从静止位置在横方向上摆动,当杆被释放,由第四复位弹簧46的势能力而返回至第三初始位置。
[0103]第一操作杆部36为了变速而摆动时,第二操作杆部37与第一操作杆部36 —起摆动,而取代其相对第一操作杆部36移动。由此,第一操作杆部36能够不被第二操作杆部37妨碍而摆动。
[0104]骑乘者能够一边抓住赛车车把13的弯曲部分的最下部位置,一边例如伸长握住弯曲部分的手的中指和食指,将手指勾在第一操作杆部36上,将第一操作杆部36拉向制动位置、即朝向弯曲部13a的方向。通过该杆操作,变速操作机构23与支承部件36a —起绕第一轴Xl转动。通过第一操作杆部36的该转动运动而产生油压,对自行车施加制动。
[0105]〈第一变形例〉
[0106]另外,关于以下的说明,仅说明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并在附图中显示附图标记,关于其他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省略其结构和动作的说明、以及对附图的附图
Tp1、丨 / I 人 O
[010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轴X2和线缆卷取轴A2为同芯,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如图11所示,在控制装置112中,也可以将第二轴X2和线缆卷取轴A2采用不同的轴。在图11中,变速操作机构123的线缆卷取轴A2配置在控制杆部件122的第二轴X2的下方。另外,也可以将线缆卷取轴A2和第二轴X2交叉配置。
[0108]〈第二变形例〉
[0109]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调整机构35 (活塞位置调整机构35A和控制杆位置调整机构35B)的调整螺栓35b贯通支承轴40而沿第二轴X2配置,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如图
12所示,在第二变形例的控制装置212中,如图12所示,将作为调整机构235 (活塞位置调整机构235A和控制杆位置调整机构235B)的调整部件235a (第二调整部件、第四调整部件的一例)的调整螺栓235b (第二调整螺栓、第四调整螺栓、第六调整螺栓的一例)设置在具有第一轴Xl的杆轴26的附近。调整螺栓235b被拧入形成在杆部36b上的螺纹孔236g中,其前端部接触凸轮部件241的连结部241b。由此,第一操作杆部236的第二初始位置变化且活塞31的位置在朝向缸体30的插入方向上移动。对凸轮部件241由配置在缸体30上的第一复位弹簧42a而绕图12顺时针施力。这种情况下,不需要贯通支承轴40的内部而将第二托架部39和凸轮部件141连结的调整螺栓。另外,也可以将支承部件和凸轮部件一体形成。这种情况下,也不需要贯通支承部件的调整螺栓。
[0110]〈第三变形例〉
[0111]如图13所示,在第三变形例的控制装置312中,调整机构335 (活塞位置调整机构335A和控制杆位置调整机构335B)的调整螺栓335a (第一调整部件的一例)由安装在凸轮部件341上的蜗杆螺栓(worm gear bolt)335b构成。在蜗杆齿轮螺栓335b的外周面上形成蜗杆齿335c。在支承部件336a的第一托架部339的一对侧板339c的一者上形成与蜗杆齿335c啮合的蜗轮齿339d。这种情况下,为了将控制杆部件22的第二托架部339和凸轮部件341连结,将上述实施方式的调整螺栓作为连结螺栓使用。
[0112]〈第四变形例〉
[0113]如图14所示,第四变形例的控制装置412中,调整机构435 (活塞位置调整机构435A或控制杆位置调整机构435B)具有将活塞31与控制杆部件422连结,能够调整控制杆部件22与活塞的相对位置的调整螺栓435a。调整螺栓435a为第二调整部件的一例。具体地,将活塞31经由棒部432与控制杆部件422的支承部件436a的第二托架部439c连结。因此,也可以不设置凸轮部件。
[0114]棒部432不具有辊子,在接耳432b上摆动自如地连结第二托架部439的一对侧板439c。棒主体432a具有与缸体30连结的第一棒主体432e、以及与第一棒主体432e隔开间隔配置的第二棒主体432f。在第二棒主体432f上设置接耳432b。调整螺栓435a具有与第一棒主体432e和第二棒主体432f螺纹结合,调整棒部432的长度的调整螺钉435b。另夕卜,第一棒主体432e其绕轴的旋转被限制。
[0115]调整螺钉435b具有与第一棒主体432e螺纹结合的第一阳螺纹部435c、与第二棒主体432f螺纹结合的第二阳螺纹部435d、以及配置在第一阳螺纹部435c与第二阳螺纹部435d之间的转动操作用的非圆形(例如六角形)的抓握部435e。第一阳螺纹部435c例如为右旋螺纹,第二阳螺纹部435d例如为左旋螺纹。
[0116]这样结构的调整机构435 (活塞位置调整机构435A或控制杆位置调整机构435B)中,当使用手或工具将抓握部435e向第一方向(例如朝向活塞顺时针的方向)旋转,则第一棒主体432e和第二棒主体432f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移动,棒部432的长度变短。由此,活塞
31的第一位置后退(图14右侧的移动)。另外,当使用手或工具将抓握部435e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则第一棒主体432e和第二棒主体432f向相互离开的方向移动,棒部432的长度变长。由此,活塞31的第一位置前进(图14左侧的移动)。这样的结构中,也能够调整活塞31的第一位置。
[0117]另外,第四变形例中,由将活塞向第一位置施力的第一复位弹簧42a和将控制杆部件422向第一初始位置复位的第二复位弹簧42b的势能力的大小来实现活塞位置调整机构435A或控制杆位置调整机构435B。通常,由于第二复位弹簧42b的势能力大,所以实现活塞位置调整机构435A。第二复位弹簧42b的势能力比第一复位弹簧42a的势能力小的情况下,实现控制杆位置调整机构435B。
[0118]〈第五变形例〉
[0119]如图15所示,在控制装置512中,控制杆部件522的第二操作杆部537具有卷取操作杆537a和释放操作杆537b。第一操作杆部536仅绕第一轴Xl摆动,不绕第二轴X2摆动。卷取操作杆537a通过绕第二轴X2的摆动而使第一输入部件52摆动,使线缆卷取部件50向卷取方向动作。释放操作杆537b通过绕第二轴X2的摆动而使第二输入部件54摆动,使线缆卷取部件50向与卷取方向相反的释放方向动作。
[0120]〈第六变形例〉
[0121]如图16所示,在控制装置612中,控制杆部件622的第二操作杆部637不绕第二轴X2,而绕在第二轴X2的前端侧配置在第一操作杆部636上的支承轴670的第三轴X3摆动。支承轴670固定在第一操作杆部636上。
[0122]〈其他实施方式〉
[0123]以上,关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特别是,本说明书中记载的多个实施方式和变形例能够根据需要进行任意组合。
[0124](a)、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能够通过油压而动作的制动装置例示了盘形制动装置,但是由本发明控制的制动装置不限于盘形制动装置。本发明能够适用于控制能够通过油压而动作的全部自行车用制动装置的控制装置。例如,控制通过油压而动作的钳式制动器(caliper brake)、鼓式制动器(drum brake)等制动装置的自行车用控制装置也能够适用本发明。
[0125](b)、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置蓄留产生油压的油的蓄液器,在缸体内的油量减少的情况下,能够向缸体注入油,并且与油的温度变化无关地抑制制动特性的变化,但是不具有蓄液器的自行车用控制装置也能够适用本发明。
[0126](C)、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油压发生部21中,靠压活塞31、即将活塞31移动插入缸体30内而产生油压,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拉动活塞、即将活塞从缸体拉出而产生油压。这种情况下,作为活塞与第一操作杆部的连结部分的棒部仅受到拉伸力。因此,棒部不会产生屈曲,能够降低连结部分的刚性,实现棒部的轻量化。但这种情况下,由于产生棒的从缸体面积减去棒的面积所得面积乘以油压所得的力,因此缸体需要比上述实施方式大径。
[0127](d)、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图5中,使用油压管34f作为第二油路34c,但是也可以使用穿过配管孔34e或穿过罩体部件25与握持部主体24之间的内部油压软管34h。另外,也可以在握持部分上开设孔而构成第二油路。这种情况下,需要将孔的端部通过栓体密封。
[0128](e)、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第一复位弹簧42a的一端接触活塞31的端面,但是如图17所示,也可以将第一复位弹簧742a的一端收纳在形成于活塞731上的收纳孔731a中。由此,能够容易确保活塞731移动到第二位置时的弹簧收纳空间。因此,弹簧的设计自由度提闻。
[0129](f)、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控制杆部件22由用于制动操作和变速操作的第一操作杆部36和用于变速操作的第二操作杆部37构成,但是也可以通过一根操作杆部的绕第一轴的摆动进行制动操作,通过绕第二轴的一方向的摆动进行第一变速操作(例如降档操作),通过绕第二轴的另一方向的摆动进行第二变速操作(例如升档操作)。
[0130]在此,说明和图示了本发明所选择的实施方式,根据该公开,本发明技术所精通的内容清楚明确,但是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定义的本发明的构思或范围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各种修正和变更。另外,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的说明仅以图示为目的,并非随附权利要求及等同内容所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自行车用控制装置,能够安装在自行车的车把上,能够控制制动装置和变速装置,其中,所述自行车用控制装置具备: 外壳部件,所述外壳部件具有在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握持部分以及设置在所述握持部分的第一端侧并能够安装在所述车把上的安装部分; 控制杆部件,所述控制杆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外壳部件摆动; 变速操作机构,所述变速操作机构设置在所述外壳部件上,用以控制能够与所述变速装置连结的控制线缆;以及 油压发生部,所述油压发生部具有设置在所述外壳部件上且比所述变速操作机构更靠近所述握持部分的第二端侧配置的缸体,能够在所述缸体内移动且由所述控制杆部件操作的活塞,用于将由所述缸体产生的油压向外部传递的输出口,与所述输出口连结的油路,设置在所述外壳部件上且通过所述油路与所述输出口连通并能够和能与所述制动装置连结的外部油压软管连接的连接部,所述油压发生部用以控制所述制动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用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油路为使所述输出口和所述连接部连通的油压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用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油路为设置在所述握持部分的内部,且使所述输出口和所述连接部连通,并具有挠性的内部油压软管。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用控制装置,其中,所述输出口设置在所述缸体的第二端侧。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用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油压发生部具有与所述缸体连结、能够蓄留产生所述油压的油的蓄液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车用控制装置,其中,所述蓄液器与所述缸体在与所述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并列配置。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自行车用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缸体和所述蓄液器为圆筒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行车用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缸体具有缸体轴,所述蓄液器具有蓄液器轴,所述缸体轴和所述蓄液器轴大致平行。
9.如权利要求5至8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用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油路沿所述缸体和所述蓄液器的任一个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用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油路沿所述缸体设置。
【文档编号】B62M25/04GK103895801SQ201310726453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6日
【发明者】渡会悦义, 狩山修, 松下达也, 中仓正裕 申请人:株式会社岛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