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立式折叠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2826阅读:7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站立式折叠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具体讲是一种站立式折叠电动车。
背景技术
目前,站立式折叠电动车目前在国内市场上还未出现,在国外有一种思维车,驾驶员可以直立在车上驾驶,但是这种思维车成本太高,且思维车的车把竖管与车架固定连接,无法根据驾驶员的身高进行升降调节,进而无法满足驾驶员站立时能舒服地驾驶,非常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车把竖管可升降调节的站立式折叠电动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站立式折叠电动车,它包括车架、车轮、车把竖管、折叠机构和车把,所述车把竖管包括导向管和竖管,所述竖管一端位于导向管内,所述导向管上端设有与导向管垂直的圆柱形通孔,所述导向管轴线到圆柱形通孔轴线的垂直距离a大于导向管的内径,所述导向管轴线到圆柱形通孔轴线的垂直距离a小于导向管内径与圆柱形通孔半径之和,所述圆柱形通孔在导向管内设有开口,所述圆柱形通孔内设有限位装置,所述折叠机构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下支架一端设有开叉,所述上支架一端位于开叉内,所述上支架一端与开叉内壁铰接,所述开叉上设有用于对上支架限位的限位装置。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优点是:所述竖管可以在导向管里上下滑动,通过导向管内的限位装置对竖管进行限位,从而实现了车把竖管可升降的功能,使得车把竖管可以根据驾驶员的身高 进行调节,从而使得驾驶员能舒适的驾驶;所述折叠结构通过上支架与下支架铰接实现折叠的目的,将电动车折叠后可以放入汽车的后备箱中,非常方便,且结构比较简单。作为优选,所述圆柱形通孔内的限位装置包括第一扳手、固定块和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为圆柱形,所述圆柱形通孔的直径大于等于限位块的直径,所述限位块一端位于圆柱形通孔内,所述限位块一侧壁上设有与竖管外周壁相配合的弧形凹槽,所述竖管外周壁上沿车把竖管轴向均匀分布若干个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轴线与弧形凹槽的轴线均在同一平面上,所述限位块另一端外壁沿周向设有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的半径大于圆柱形通孔的半径,所述限位块另一端端面上设有方形凸块,所述方形凸块端面沿限位块轴向设有供螺丝穿过的螺纹孔,所述固定块两端分别设有一个供螺丝穿过的通孔,所述固定块中部设有与环形凸起配合的第一中心通孔,所述第一扳手一端设有与方形凸块配合的限位通孔,所述第一扳手与限位块连接,通过扳动第一扳手,从而带动限位块上的弧形凹槽旋转,使得弧形凹槽边缘与竖管上的限位孔配合卡紧,实现对竖管的限位作用,结构比较简单;所述环形凸起使得限位块另一端对圆柱形通孔进行限位,所述固定块对限位块进行固定,防止限位块脱离圆柱形通孔,结构较简单。作为优选,所述竖管外壁沿轴向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凹槽,所述导向管内壁上设有与第一凹槽一一对应的凸起,所述第一凹槽与凸起配合,从而对竖管进行周向限位,使得竖管滑动时更加稳固,结构较简单。作为优选,所述导向管外壁沿轴向固定连接有用于放置刹车线的导线管,所述导线管对刹车线起到保护作用,同时防止刹车线在外晃动,影响行车安全。作为优选,所述开叉上设有用于对上支架限位的限位装置包括第一铰接杆、第二铰接杆和滑块,所述下支架下端设有通孔,所述开叉两侧壁沿长度方向平行设有长条形滑槽,所述通孔在长条形滑槽长度方向的延长线上,所述通孔与长条形滑槽之间设有弧形凹槽,所述弧形滑槽一端位于长条形滑槽长度方向的延长线上,所述第一铰接杆一端通过通孔与下支架铰接,所述第一铰接杆的另一端位于弧形滑槽内,所述第二铰接杆一端位于弧形滑槽内并与第一铰接杆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二铰接杆的另一端位于长条形滑槽内,所述滑块一端位于长条形滑槽内且与第二铰接杆另一端铰接,所述弧形滑槽的半径等于第一铰接杆两端之间的距离,所述滑块另一端设有卡块,所述上支架一端设有与卡块相配合的第二凹槽,所述开叉外壁在第一铰接杆与第二铰接杆的连接处设有第二扳手,通过第一铰接杆、第二铰接杆和滑块之间配合对上支架进行限位;拉动第二扳手,使得第一铰接杆另一端沿弧形滑槽滑动,从而带动第二铰接杆沿长条形滑槽向下滑动,进而使得卡块脱离第二凹槽,转动上支架,实现折叠的目的,操作比较简单。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铰接杆的一端上设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与下支架底部相抵,第一铰接杆与第二铰接杆的铰接处与扭簧的另一端相抵,所述扭簧具有复位作用,使得上支架在折叠后展开时较容易。作为优选,所 述车架上设有减震器,所述减震器包括前支架、减震垫和后支架,所述前支架与后支架铰接,所述前支架一面用于连接车架,所述前支架另一面下端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沿前支架长度方向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后支架一面用于连接车轮,后支架另一面下端设有至少一个与第一凸起相配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前支架与后支架铰接后,第一通孔的轴线与第二通孔的轴线均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前支架与后支架铰接后形成凹槽,所述凹槽底部宽度小于凹槽顶部宽度,所述减震垫位于凹槽内,所述前支架和后支架上设有减震垫的限位装置,所述前支架与后支架铰接,减震垫位于前支架与后支架铰接后的凹槽内,结构比较简单,安装比较方便;所述前支架和后支架上设有减震垫的限位装置,保证减震垫能牢固地固定在凹槽内,当需要更换避震器时,只需要打开限位装置,取出减震垫即可,十分方便。作为优选,所述减震垫上的限位装置包括前支架上端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限位通孔,所述后支架上端设有与第一限位通孔一一对应的第二限位通孔,所述减震垫上端设有供限位螺栓通过的第三限位通孔,所述第三限位通孔与第一限位通孔一一对应,所述第一限位通孔、第二限位通孔、第三限位通孔的轴线均在同一条直线上,使得减震垫能固定在凹槽内,结构较简单,当需要更换减震垫时,只要打开限位螺栓,将新的减震垫放入凹槽内即可,更换十分方便。作为优选,所述车把为折叠式车把,它包括两个把手和横杆,所述横杆两端端面沿径向设有长条形开叉,所述把手分别铰接在长条形开叉上,所述把手与横杆的连接处设有限位机构,所述把手与横杆铰接,可以方便地展开或折叠车把,结构比较简单,操作方便;所述限位机构使得车把在展开或折叠的状态下均能对把手起到固定的作用,防止把手晃动而碰到其他物品。作为优选,所述把手靠近连接处的一端外周壁上均设有垫圈,所述把手靠近连接处的一端均套接有定位套,所述定位套设有第二中心通孔,所述第二中心通孔的一端套接于垫圈外侧,所述第二中心通孔的另一端套接与横杆外侧,所述第二中心通孔一端的直径大于等于垫圈的直径,所述第二中心通孔另一端的直径大于等于横杆的直径,所述第二中心通孔靠近横杆的一端设有用于限位的环形凸块,所述环形凸块的内径小于横杆的直径,所述环形凸块的内径大于等于把手的直径,所述垫圈与环形凸块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使得定位套对横杆始终保持轴向的弹力,从而使得定位套起到了固定把手的作用;所述垫圈和环形凸块对复位弹簧起到限位的作用,结构比较简单。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站立式折叠电动车的机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站立式折叠电动车的车把竖管爆炸图。
图3为图2中C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站立式折叠电动车的车把竖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站立式折叠电动车的折叠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站立式折叠电动车的折叠结构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站立式折叠电动车的减震器的爆炸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站立式折叠电动车的减震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站立式折叠电动车的减震垫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中B-B方向的剖视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站立式折叠电动车的车把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13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15为本实用新型站立式折叠电动车的横杆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1-车把竖管,2-导向管,3-竖管,4-圆柱形通孔,5-上支架,6-下支架,7-开叉,8-第一扳手,9-固定块,10-限位块,11-弧形凹槽,12-限位孔,13-环形凸起,14-方形凸块,15-第一中心通孔,16-第一凹槽,17-凸起,18-导线管,19-第一铰接杆,20-第二铰接杆,21-滑块,22-通孔,23-长条形滑槽,24-弧形滑槽,25-卡块,26-第二凹槽,27-第二扳手,28,扭簧,29-前支架,30-减震垫,31-后支架,32-第一凸起,33-第一通孔,34-第二凸起,35-第二通孔,36-第一限位通孔,37-第二限位通孔,38-第三限位通孔,39-把手,40-横杆,41-长条形开叉,43-垫圈,43-定位套,44-第二中心通孔,45-环形凸块,46-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0032]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
图15所示,一种站立式折叠电动车,它包括车架、车轮、车把竖管1、折叠机构和车把,所述车把竖管I包括导向管2和竖管3,所述竖管3 —端位于导向管2内,所述导向管2上端设有与导向管2垂直的圆柱形通孔4,所述导向管2轴线到圆柱形通孔4轴线的垂直距离a大于导向管2的内径,所述导向管2轴线到圆柱形通孔4轴线的垂直距离a小于导向管2内径与圆柱形通孔4半径之和,所述圆柱形通孔4在导向管2内设有开口,所述圆柱形通孔4内设有限位装置,所述折叠机构包括上支架5和下支架6,所述下支架6 —端设有开叉7,所述上支架5 —端位于开叉7内,所述上支架5 —端与开叉7内壁铰接,所述开叉7上设有用于对上支架5限位的限位装置。所述竖管2可以在导向管3里上下滑动,通过导向管3内的限位装置对竖管2进行限位,从而实现了车把竖管I可升降的功能,使得车把竖管I可以根据驾驶员的身高进行调节,从而使得驾驶员能舒适的驾驶;所述折叠结构通过上支架5与下支架6铰接实现折叠的目的,将电动车折叠后可以放入汽车的后备箱中,非常方便,且结构比较简单。所述圆柱形通孔4内的限位装置包括第一扳手8、固定块9和限位块10,所述限位块10为圆柱形,所述圆柱形通孔4的直径大于等于限位块10的直径,所述限位块10 —端位于圆柱形通孔4内,所述限位块10 —侧壁上设有与竖管3外周壁相配合的弧形凹槽11,所述竖管3外周壁上沿车把竖管3轴向均匀分布若干个限位孔12,所述限位孔12的轴线与弧形凹槽11的轴线均在同一平面上,所述限位块10另一端外壁沿周向设有环形凸起13,所述环形凸起13的半径大于圆柱形通孔4的半径,所述限位块10另一端端面上设有方形凸块14,所述方形凸块14端面沿限位块10轴向设有供螺丝穿过的螺纹孔,所述固定块9两端分别设有一个供螺丝穿过的通孔,所述固定块9中部设有与环形凸起13配合的第一中心通孔15,所述第一扳手8 一端设有与方形凸块10配合的限位通孔12,所述第一扳手8与限位块10连接,通过扳动第一扳手8,从而带动限位块10上的弧形凹槽11旋转,使得弧形凹槽11边缘与竖管2上的限位孔12配合卡紧,实现对竖管2的限位作用,结构比较简单;所述环形凸起13使得限位块10另一端对圆柱形通孔4进行限位,所述固定块9对限位块10进行固定,防止限位块10脱·离圆柱形通孔4,结构较简单。所述竖管3外壁沿轴向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凹槽16,所述导向管2内壁上设有与第一凹槽16 —一对应的凸起17,所述第一凹槽16与凸起17配合,从而对竖管2进行周向限位,使得竖管2滑动时更加稳固,结构较简单。所述导向管2外壁沿轴向固定连接有用于放置刹车线的导线管18,所述导线管18对刹车线起到保护作用,同时防止刹车线在外晃动,影响行车安全。所述开叉7上设有用于对上支架5限位的限位装置包括第一铰接杆19、第二铰接杆20和滑块21,所述下支架6下端设有通孔22,所述开叉7两侧壁沿长度方向平行设有长条形滑槽23,所述通孔22在长条形滑槽23长度方向的延长线上,所述通孔22与长条形滑槽23之间设有弧形凹槽24,所述弧形滑槽24 —端位于长条形滑槽23长度方向的延长线上,所述第一铰接杆19 一端通过通孔22与下支架6铰接,所述第一铰接杆19的另一端位于弧形滑槽24内,所述第二铰接杆20 —端位于弧形滑槽24内并与第一铰接杆19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二铰接杆20的另一端位于长条形滑槽23内,所述滑块21 —端位于长条形滑槽23内且与第二铰接杆20另一端铰接,所述弧形滑槽24的半径等于第一铰接杆19两端之间的距离,所述滑块21另一端设有卡块25,所述上支架5 —端设有与卡块25相配合的第二凹槽26,所述开叉7外壁在第一铰接杆19与第二铰接杆20的连接处设有第二扳手27,通过第一铰接杆19、第二铰接杆20和滑块21之间配合对上支架5进行限位;拉动第二扳手27,使得第一铰接杆19另一端沿弧形滑槽24滑动,从而带动第二铰接杆20沿长条形滑槽23向下滑动,进而使得卡块25脱离第二凹槽26,转动上支架5,实现折叠的目的,操作比较简单。所述第一铰接杆19的一端上设有扭簧28,所述扭簧28的一端与下支架6底部相抵,第一铰接杆19与第二铰接杆20的铰接处与扭簧28的另一端相抵,所述扭簧28具有复位作用,使得上支架5在折叠后展开时较容易。所述车架上设有减震器,所述减震器包括前支架29、减震垫30和后支架31,所述前支架29与后支架31铰接,所述前支架29 —面用于连接车架,所述前支架29另一面下端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凸起32,所述第一凸起32沿前支架29长度方向设有第一通孔33,所述后支架31 —面用于连接车轮,后支架31另一面下端设有至少一个与第一凸起32相配的第二凸起34,所述第二凸起34设有第二通孔35,所述前支架29与后支架31铰接后,第一通孔33的轴线与第二通孔35的轴线均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前支架29与后支架31铰接后形成凹槽,所述凹槽底部宽度小于凹槽顶部宽度,所述减震垫30位于凹槽内,所述前支架29和后支架31上设有减震垫30的限位装置,所述前支架29与后支架31铰接,减震垫30位于前支架29与后支架31铰接后的凹槽内,结构比较简单,安装比较方便;所述前支架29和后支架31上设有减震垫30的限位装置,保证减震垫30能牢固地固定在凹槽内,当需要更换避震器时,只需要打开限位装置,取出减震垫30即可,十分方便。所述减震垫30上的限位装置包括前支架29上端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限位通孔36,所述后支架31上端设有与第一限位通孔36 —一对应的第二限位通孔37,所述减震垫30上端设有供限位螺栓通过的第三限位通孔38,所述第三限位通孔38与第一限位通孔36 —一对应,所述第一限位通孔36、第二限位通孔37、第三限位通孔38的轴线均在同一条直线上,使得减震垫30能固定在凹槽内,结构较简单 ,当需要更换减震垫30时,只要打开限位螺栓,将新的减震垫30放入凹槽内即可,更换十分方便。所述车把为折叠式车把,它包括两个把手39和横杆40,所述横杆40两端端面沿径向设有长条形开叉41,所述把手39分别铰接在长条形开叉41上,所述把手39与横杆40的连接处设有限位机构,所述把手39与横杆40铰接,可以方便地展开或折叠车把,结构比较简单,操作方便;所述限位机构使得车把在展开或折叠的状态下均能对把手39起到固定的作用,防止把手39晃动而碰到其他物品。所述把手39靠近连接处的一端外周壁上均设有垫圈42,所述把手39靠近连接处的一端均套接有定位套43,所述定位套43设有第二中心通孔44,所述第二中心通孔44的一端套接于垫圈42外侧,所述第二中心通孔44的另一端套接与横杆40外侧,所述第二中心通孔44 一端的直径大于等于垫圈42的直径,所述第二中心通孔44另一端的直径大于等于横杆40的直径,所述第二中心通孔44靠近横杆40的一端设有用于限位的环形凸块45,所述环形凸块45的内径小于横杆40的直径,所述环形凸块45的内径大于等于把手39的直径,所述垫圈42与环形凸块45之间设有复位弹簧46,所述复位弹簧46使得定位套43对横杆40始终保持轴向的弹力,从而使得定位套43起到了固定把手39的作用;所述垫圈42和环形凸块45对复位弹簧46起到限位的作用,结构比较简单。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 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站立式折叠电动车,它包括车架、车轮、车把竖管(I)、折叠机构和车把,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把竖管(I)包括导向管(2)和竖管(3),所述竖管(3) —端位于导向管(2)内,所述导向管(2)上端设有与导向管(2)垂直的圆柱形通孔(4),所述导向管(2)轴线到圆柱形通孔(4)轴线的垂直距离a大于导向管(2)的内径,所述导向管(2)轴线到圆柱形通孔(4)轴线的垂直距离a小于导向管(2)内径与圆柱形通孔(4)半径之和,所述圆柱形通孔(4)在导向管(2)内设有开口,所述圆柱形通孔(4)内设有限位装置,所述折叠机构包括上支架(5)和下支架(6),所述下支架(6)—端设有开叉(7),所述上支架(5)—端位于开叉(7)内,所述上支架(5 ) —端与开叉(7 )内壁铰接,所述开叉(7 )上设有用于对上支架(5 )限位的限位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站立式折叠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通孔(4)内的限位装置包括第一扳手(8)、固定块(9)和限位块(10),所述限位块(10)为圆柱形,所述圆柱形通孔(4)的直径大于等于限位块(10)的直径,所述限位块(10) —端位于圆柱形通孔(4)内,所述限位块(10) —侧壁上设有与竖管(3)外周壁相配合的弧形凹槽(11 ),所述竖管(3)外周壁上沿车把竖管(3)轴向均匀分布若干个限位孔(12),所述限位孔(12)的轴线与弧形凹槽(11)的轴线均在同一平面上,所述限位块(10)另一端外壁沿周向设有环形凸起(13),所述环形凸起(13)的半径大于圆柱形通孔(4)的半径,所述限位块(10)另一端端面上设有方形凸块(14),所述方形凸块(14)端面沿限位块(10)轴向设有供螺丝穿过的螺纹孔,所述固定块(9)两端分别设有一个供螺丝穿过的通孔,所述固定块(9)中部设有与环形凸起·(13)配合的第一中心通孔(15),所述第一扳手(8)—端设有与方形凸块(10)配合的限位通孔(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站立式折叠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管(3)外壁沿轴向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凹槽(16),所述导向管(2)内壁上设有与第一凹槽(16)—一对应的凸起(17)。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站立式折叠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管(2)外壁沿轴向固定连接有用于放置刹车线的导线管(1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站立式折叠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叉(7)上设有用于对上支架(5)限位的限位装置包括第一铰接杆(19)、第二铰接杆(20)和滑块(21),所述下支架(6 )下端设有通孔(22 ),所述开叉(7 )两侧壁沿长度方向平行设有长条形滑槽(23 ),所述通孔(22)在长条形滑槽(23)长度方向的延长线上,所述通孔(22)与长条形滑槽(23)之间设有弧形凹槽(24),所述弧形滑槽(24)—端位于长条形滑槽(23)长度方向的延长线上,所述第一铰接杆(19) 一端通过通孔(22)与下支架(6)铰接,所述第一铰接杆(19)的另一端位于弧形滑槽(24)内,所述第二铰接杆(20)—端位于弧形滑槽(24)内并与第一铰接杆(19)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二铰接杆(20)的另一端位于长条形滑槽(23)内,所述滑块(21) —端位于长条形滑槽(23)内且与第二铰接杆(20)另一端铰接,所述弧形滑槽(24)的半径等于第一铰接杆(19)两端之间的距离,所述滑块(21)另一端设有卡块(25),所述上支架(5)一端设有与卡块(25)相配合的第二凹槽(26),所述开叉(7)外壁在第一铰接杆(19)与第二铰接杆(20)的连接处设有第二扳手(2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站立式折叠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杆(19)的一端上设有扭簧(2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站立式折叠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上设有减震器,所述减震器包括前支架(29)、减震垫(30)和后支架(31),所述前支架(29)与后支架(31)铰接,所述前支架(29)—面用于连接车架,所述前支架(29)另一面下端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凸起(32),所述第一凸起(32)沿前支架(29)长度方向设有第一通孔(33),所述后支架(31)一面用于连接车轮,后支架(31)另一面下端设有至少一个与第一凸起(32)相配的第二凸起(34),所述第二凸起(34)设有第二通孔(35),所述前支架(29)与后支架(31)铰接后,第一通孔(33)的轴线与第二通孔(35)的轴线均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前支架(29)与后支架(31)铰接后形成凹槽,所述凹槽底部宽度小于凹槽顶部宽度,所述减震垫(30)位于凹槽内,所述前支架(29 )和后支架(31)上设有减震垫(30 )的限位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站立式折叠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垫(30)上的限位装置包括前支架(29)上端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限位通孔(36),所述后支架(31)上端设有与第一限位通孔(36) —一对应的第二限位通孔(37),所述减震垫(30)上端设有供限位螺栓通过的第三限位通孔(38),所述第三限位通孔(38)与第一限位通孔(36)—一对应,所述第一限位通孔(36)、第二限位通孔(37)、第三限位通孔(38)的轴线均在同一条直线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站立式折叠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把为折叠式车把,它包括两个把手(39 )和横杆(40 ),所述横杆(40 )两端端面沿径向设有长条形开叉(41),所述把手(39 )分别铰接在长条形开叉(41)上,所述把手(39 )与横杆(40 )的连接处设有限位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站立式折叠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39)靠近连接处的一端外周壁上均设有垫圈(42),所述把手(39)靠近连接处的一端均套接有定位套(43),所述定位套(43)设有第二中心通孔(44),所述第二中心通孔(44)的一端套接于垫圈(42)外侧,所述第二中心通孔(44)的另一端套接与横杆(40)外侧,所述第二中心通孔(44) 一端的直径大于等于垫圈(42)的直径,所述第二中心通孔(44)另一端的直径大于等于横杆 (40)的直径,所述第二中心通孔(44)靠近横杆(40)的一端设有用于限位的环形凸块(45),所述环形凸块(45)的内径小于横杆(40)的直径,所述环形凸块(45)的内径大于等于把手(39 )的直径,所述垫圈(42 )与环形凸块(45 )之间设有复位弹簧(46 )。
专利摘要一种站立式折叠电动车,它包括车架、车轮、车把竖管(1)、折叠机构和车把,所述车把竖管(1)包括导向管(2)和竖管(3),竖管(3)一端位于导向管(2)内,导向管(2)上端设有与导向管(2)垂直的圆柱形通孔(4),所述导向管(2)轴线到圆柱形通孔(4)轴线的垂直距离a大于导向管(2)的内径,导向管(2)轴线到圆柱形通孔(4)轴线的垂直距离a小于导向管(2)内径与圆柱形通孔(4)半径之和,所述圆柱形通孔(4)内设有限位装置,所述折叠机构包括上支架(5)和下支架(6),所述下支架(6)一端设有开叉(7),所述上支架(5)一端与开叉(7)内壁铰接,所述开叉(7)上设有用于对上支架(5)限位的限位装置。
文档编号B62K21/16GK203094321SQ20132012423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8日
发明者郑正圆 申请人:郑正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