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动自卸三轮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75047阅读:584来源:国知局
手动自卸三轮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手动自卸三轮车车架,它包括横梁和两根相互平行的纵梁,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纵梁靠近车头的一端连接,还包括设置在两根纵梁之间且与纵梁平行加强梁,加强梁的一端与横梁固定连接,两根纵梁上还分别设有滑轨,滑轨的长度小于或等于纵梁,加强梁上具有限定货厢上下移动的前货厢上下窜动限位件。在两个纵梁上设置了滑轨,将该三轮车架与底部具有滑轮装置的货厢配合使用,减少装卸货物时人员搬动货物的距离和次数,更加省力省时,提高了装卸效率。加强梁的设置增加了三轮车车架的承载能力,加强梁上的前货厢上下窜动限位件减少了三轮车行驶过程中货厢相对于车架的相对运动,减少了对车架的损伤,提高了三轮车的使用年限。
【专利说明】手动自卸三轮车车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三轮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动自卸三轮车车架。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运输和代步交通工具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三轮车相比自行车在运输和代步方面由于具有更大的承载量,因此,具有更明显的优势。对于用作运输的三轮车,货物的方便装卸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现有三轮车由于其货厢与车架是固定连接的,因此,在装卸货物时,货厢无法相对于车架移动到适当的位置,从而使装卸非常费力;另外,虽然货厢与车架是固定连接的,但是在三轮车发生颠簸时,货厢与车架任会发生上下,前后的相对运动,这不但使噪音加大,同时货厢相对车架的这种移动,还会对车架造成一定的损伤,减短了三轮车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在提高三轮车装卸货物省力,方便的同时,尽可能减少货厢与车架之间相对移动的三轮车车架。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手动自卸三轮车车架,包括横梁和两根相互平行的纵梁,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纵梁靠近车头的一端连接,还包括设置在两根纵梁之间且与纵梁平行加强梁,所述加强梁的一端与横梁固定连接,所述两根纵梁上还分别设有滑轨,所述滑轨的长度小于或等于纵梁,所述加强梁上具有限定货厢上下移动的货厢上下窜动限位件。
[0005]作为优化,所述货厢上下窜动限位件为倒L形,其底端与加强梁连接,顶端具有朝向车尾方向的槽口。
[0006]作为优化,所述货厢上下窜动限位件为两个且沿加强梁长度方向依次排列,其中一个位于加强梁靠近车头的一端为前货厢上下窜动限位件,另一个位于加强梁靠近车尾的一端为后货厢上下窜动限位件。
[0007]作为优化,手动自卸三轮车车架还包括翻转角度限位器,所述翻转角度限位器包括限位拉链和设置在加强梁上的拉链支座,所述拉链支座位于前货厢上下窜动限位件和后货厢上下窜动限位件之间,所述限位拉链的一端与加强梁连接。
[0008]作为优化,在所述加强梁上且位于滑轨的末端具有限制箱体翻转位置的翻转限位器。
[0009]作为优化,所述翻转限位器为倒L形,其底端与加强梁的外侧面连接,顶端具有朝向车头方向的槽口。
[0010]作为优化,所述横梁上具有防止货厢前后移动的货厢前后窜动限位器。
[0011]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00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动自卸三轮车车架,在两个纵梁上设置了滑轨,将该三轮车架与底部具有滑轮装置的货厢配合使用,当装卸货物时,可以将货厢在三轮车架上来回适当移动,从而减少人员搬动货物的距离和次数,更加省力省时,提高了装卸效率。另外,还在两个纵梁之间增加了加强梁,增加了三轮车车架的承载能力,设置在加强梁上的前货厢上下窜动限位件尽可能地减少了三轮车行驶过程中货厢相对于车架的相对运动,减少了对车架的损伤,提高了三轮车的使用年限。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三轮车车架俯视结构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三轮车车架与货厢配合使用时的侧视图。
[0015]图中,纵梁11,滑轨12,货厢前后窜动限位器13,加强梁14,拉链支座15,横梁16,前货厢上下窜动限位件17,翻转限位器18,后货厢上下窜动限位件19,货厢20,限位拉链30,车头40。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7]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手动自卸三轮车车架,包括横梁16和两根相互平行的纵梁11,横梁16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纵梁11靠近车头的一端连接,还包括设置在两根纵梁之间且与纵梁平行加强梁14,加强梁14的一端与横梁16固定连接,两根纵梁11上还分别设有滑轨12,滑轨12的长度小于或等于纵梁11,加强梁14上具有限定货厢上下移动的货厢上下窜动限位件,该货厢上下窜动限位件为倒L形,其底端与加强梁14连接,顶端具有朝向车尾方向的槽口。为了在三轮车开动时,能更好防止货厢上下窜动,货厢上下窜动限位件最好为两个,即前货厢上下窜动限位件17和后货厢上下窜动限位件19,前货厢上下窜动限位件17和后货厢上下窜动限位件19沿加强梁14长度方向依次排列,前货厢上下窜动限位件17位于加强梁14靠近车头40的 一端,后货厢上下窜动限位件19位于加强梁14靠近车尾的一端。具体实施时,可将前货厢上下窜动限位件17和后货厢上下窜动限位件19的底部焊接在加强梁14上。
[00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轮车架可配合底部具有滑轮的货厢20使用,货厢20水平放置在三轮车车架上时,前货厢上下窜动限位件17和后货厢上下窜动限位件19顶部的槽口分别与货厢20相配合卡紧,从而尽可能防止货厢20在三轮车行驶过程上下移动。
[0019]当需要将货厢20内的货物清出时,推动货厢20直至其位于车尾的一端超出纵梁,为了卸货省力,将货厢20位于车尾的一端向下转动,此时,货厢20与底面呈一定夹角,该夹角最好为30-45°,为了防止翻转货厢20时,由于货厢20的翻转位置没有限定,货厢20打滑,翻转费力,在加强梁14上且位于滑轨12的末端具有限制货厢翻转位置的翻转限位器18,翻转限位器18为倒L形,其底端连接在加强梁14的外侧面上,可以是焊接方式,其顶端具有朝向车头方向的槽口,当货厢20移动到滑轨12的末端时,翻转限位器18顶端的槽口与货厢20配合,将货厢20卡紧,从而将翻转位置固定下来。为了在货厢20翻转时处于货厢20与底面的夹角相对固定,手动自卸三轮车车架还可以包括翻转角度限位器,翻转角度限位器包括限位拉链30和设置在加强梁14上的拉链支座15,限位支座15位于前货厢上下窜动限位件17和后货厢上下窜动限位件19之间,限位拉链30的一端与加强梁14连接,另一端与货厢20连接,当翻转货厢20时,限位拉链30拉紧,从而使货厢20与底面的夹角相对固定。
[0020]为了防止环卫车开动时,货厢20前后移动,在横梁上设置防止货厢20前后移动的货厢前后窜动限位器13。具体参见图1,货厢前后窜动限位器13可具体设置在横梁靠近车头一侧的竖直侧面上,当货厢20往前移动到位后(即货厢20水平放置在车架上时)货厢前后窜动限位器13与货厢20相配合将货厢20锁紧,防止其前后移动,货厢前后窜动限位器13可以是多种,如插销、车门锁具、凹凸配合的限位件等,具体实施时,货厢前后窜动限位器13还可以是如下结构:在横梁上靠近车头一侧的竖直侧面上设置锁体座,该锁体座与设置在货厢20靠近车头40方向侧面上锁扣相配合,锁扣与锁体座配合锁紧,从而防止环卫车开动时,货厢20前后移动。
[0021]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手动自卸三轮车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16)和两根相互平行的纵梁(11),横梁(16)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纵梁(11)靠近车头的一端连接,还包括设置在两根纵梁之间且与纵梁平行加强梁(14),所述加强梁(14)的一端与横梁(16)固定连接,所述两根纵梁(11)上还分别设有滑轨(12),所述滑轨(12)的长度小于或等于纵梁(11),所述加强梁(14)上具有限定货厢上下移动的货厢上下窜动限位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自卸三轮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货厢上下窜动限位件为倒L形,其底端与加强梁(14)连接,顶端具有朝向车尾方向的槽口。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动自卸三轮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货厢上下窜动限位件为两个且沿加强梁(14)长度方向依次排列,其中一个位于加强梁(14)靠近车头(40)的一端为前货厢上下窜动限位件(17),另一个位于加强梁(14)靠近车尾的一端为后货厢上下窜动限位件(19)。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自卸三轮车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翻转角度限位器,所述翻转角度限位器包括限位拉链(30)和设置在加强梁(14)上的拉链支座(15),所述拉链支座(15)位于前货厢上下窜动限位件(17)和后货厢上下窜动限位件(19)之间,所述限位拉链的一端与加强梁(14)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自卸三轮车车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强梁(14)上且位于滑轨(12)的末端具有限制货厢(20)翻转位置的翻转限位器(18)。
6.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动自卸三轮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限位器(18)为倒L形,其底端与加强梁(14)的外侧面连接,顶端具有朝向车头(40)方向的槽口。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自卸三轮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16)上具有防止货厢(20)前后移动的货厢前后窜动限位器(13)。
【文档编号】B62K7/04GK203391919SQ201320511910
【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1日
【发明者】李平, 刘礼辉, 瞿明 申请人:重庆万虎机电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