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板车折叠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26829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滑板车折叠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滑板车折叠结构,主要应用于滑板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滑板车是一种简单的休闲、代步工具,现有的滑板车主要系于一踏板的后端设有一后轮组,而踏板前端利用竖管枢设有一前轮组,该前轮组顶端并连接有一控制方向的立管,供使用者以单脚踩踏于踏板上,并以另一单脚顶推地面以推动滑板车,且透过横设于立管顶端的把手操控该滑板车的行进方向。然而,近年来滑板车在考虑其收藏与运输的便利性及空间性,通常会将滑板车的把手的立管设计成可折叠的结构,以有效缩小其折收后的材积。

但现有的折叠结构通常系将立管设计成两段式机构,并于分离处结合搭配一快拆结构,用以供选择性释放或扣紧该分离点,然其开展时难以有效稳固结合,影响操控滑板车的安全性,至于折叠时又难以完全收合,不仅形成零散感,也破坏收纳时的美观。再者不论是释放或扣合,其操作上动作较多,故其操作不便、且费时,对于整体的折叠操作甚为不便,故现有滑板车的折叠结构确实有待进一步改良。

缘是,本创作人乃针对前述现有滑板车在使用上的问题深入探讨,并藉由多年从事相关产业之研发与制造经验,积极寻求解决之道,经不断努力之研究与试作,终于成功的开发出一种滑板车折叠结构,期能有效克服现有滑板车无法有效折收的困扰与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滑板车折叠结构,其可实现被选择性折收,以有效缩小滑板车的材积,便于收藏与运输,同时,其通过卡扣横杆两端可供立管的立设卡槽或折收卡槽扣掣,可使整体结构具有稳定牢固,而且,其回复时可利用弹性自动复位,减少操作动作,具有操作简单的效果,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滑板车折叠结构,其主要包含有一车体组、一前叉组、一立管组、一折叠组及一操作组;该车体组,其具有一踏板,该踏板前端具有一连接块,且连接块顶端具有一竖管孔,踏板后端具有一后叉,供枢设一后轮;该前叉组,其由一供枢设一前轮的前叉座所构成,该前叉座具有一供对应穿枢于前述竖管孔的竖管,该前叉座下段形成有一上、下延伸的滑槽;该立管组,其具有一可枢设于前述前叉座的立管,供选择性相对前述踏板折收,再者该立管下段两侧壁具有一向下的立设卡槽及一向后的折收卡槽,该立管另侧边缘上段形成有一扣孔;该折叠组,其具有一枢设于前叉座上的枢座,且枢座异于枢接的另一端可利用一活动杆连接一卡扣横杆,该卡扣横杆两端可滑设于前叉座的相对滑槽内上、下位移,供前述立管的立设卡槽或折收卡槽选择性扣掣;该操作组,其设于前述立管间,且该操作组由一枢设于该折叠组枢座的扳片所构成,该扳片异于枢接一端形成有一可对应该立管扣孔的安装孔,且安装孔两端分别设有一可产生向外突出预力的按销,再者立管扣孔上分设有一供按销局部穿入的螺帽,该等螺帽内滑设有一对应推动该按销的推柱。

所述车体组的踏板前端设有一具竖管孔的连接块,供利用上、下的珠碗件枢设该前叉组前叉座的竖管,该竖管顶端外缘形成有一螺纹段,供其穿出连接块竖管孔后利用一锁固螺帽锁掣限位,再者该竖管中央具有一螺孔,供利用一锁杆锁设有一对应连接块周缘轮廓的帽盖,且该帽盖并另利用至少一螺杆锁设于该前叉座上。

所述前叉组的前叉座上缘形成有一矩形扣孔,再者前叉座于该矩形扣孔组设有一螺母扣,且两侧螺母扣上分别螺设有一向外凸伸的枢轴螺丝,而立管组的立管具有一对应的枢孔,供利用一衬套枢设于该前叉座的枢轴螺丝上,使立管组可枢设于前叉座上。

所述前叉组的前叉座上缘形成有一枢孔,而该折叠组的枢座具有一对应前叉座枢孔的枢部,供利用一轴杆枢设于前叉座上,且轴杆上设有一顶撑于前叉座与枢座间的第一扭力弹簧。

所述操作组的扳片底端具有一枢片,而折叠组的枢座具有相对应的枢片,供利用一枢杆穿枢连接,且枢杆上设有一顶撑于枢座与扳片间的第二扭力弹簧。

所述操作组的扳片安装孔内设有一压缩弹簧,供两端的按销抵挡,且安装孔两端分别利用一齿形套环限制该等按销。

所述立管组的立管顶端具有两相对的叉管,该两叉管顶端分别设有一可选择性相对向内迭合或向外张开的握把,该两握把于向内迭合的相对表面具有交错的插片。

所述车体组的踏板后端于后轮上方设有一挡泥组,其具有一长挡泥片,该长挡泥片对应踏板一端形成有一枢部,供利用一枢轴枢设于踏板后端,再者枢轴上设有一顶撑于踏板与长挡泥片间的第三扭力弹簧,再者长挡泥片上锁设有一舌扣片,而该立管组的立管顶端锁设有一对应该舌扣片的卡扣舌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透过上述技术手段的具体实现,本创作滑板车折叠结构能兼具实用性、稳固性与便利性,能大幅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提高产品经济效益与竞争力。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滑板车折叠结构的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滑板车折叠结构的前轮组局部外观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滑板车折叠结构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滑板车折叠结构的前轮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滑板车折叠结构的操作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滑板车折叠结构的把手局部外观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滑板车折叠结构的挡泥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滑板车折叠结构中前轮组的组成剖面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滑板车折叠结构中操作组的释放动作之前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滑板车折叠结构中操作组的释放动作之后的剖面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滑板车折叠结构的立管组折收动作剖面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滑板车折叠结构立管组折收后的剖面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滑板车折叠结构的立管组扣合动作剖面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滑板车折叠结构折收后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创作滑板车折叠结构的详细构成,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其包含有一车体组10、一前叉组20、一立管组30、一折叠组40及一操作组50所组成,其中前叉组20与立管组30系枢设于车体组10前端,且立管组30可利用操作组50控制该折叠组40选择扣接或释放该前叉组20,使立管组30可选择性折收于车体组10上;

进一步配合图4所示,所述车体组10具有一踏板11,该踏板11前端具有一连接块12,且连接块12顶端具有一竖管孔13,其上、下端分别利用一珠碗件14枢设该前叉组20,并配合一锁固螺帽15限制该前叉组20脱出,踏板11后端具有一后叉18,供枢设一后轮19,再者该车体组10后端于后轮19上方进一步可设有一挡泥组60,如图7所示;

所述前叉组20具有一前叉座21,该前叉座21下段枢设有一前轮22,该前叉座21具有一供对应穿枢于车体组10竖管孔13的竖管23,该竖管23顶端外缘形成有一螺纹段231,供其穿出连接块12竖管孔13后由前述的锁固螺帽15锁掣限位,再者该竖管23中央具有一螺孔232,供利用一锁杆241锁设有一对应连接块12周缘轮廓的帽盖24,且该帽盖24并另利用至少一螺杆242锁设于该前叉座21上,供该帽盖24可相对竖管23产生保护及美观的效果,另前叉座21上缘形成有一枢孔25,且前叉座21于枢孔25异于竖管23的另一侧形成有一矩形扣孔26,再者前叉座21于该矩形扣孔26下方形成有一上、下延伸的滑槽27,该枢孔25、矩形扣孔26及滑槽27可分别供用于组设该折叠组40,且前述的矩形扣孔26可供组设有一螺母扣28,且两侧螺母扣28上分别螺设有一向外凸伸的枢轴螺丝29,可供利用该枢轴螺丝29组设立管组30;

所述立管组30则请进一步搭配参看如图1、图5和图6所示,该立管组30具有一立管31,且立管31顶端具有两相对的叉管32,该两叉管32顶端分别设有一可选择性相对向内迭合或向外开展的握把33,该两握把33于向内迭合的相对表面具有交错的插片330,使两握把33可向内折收迭合,该立管31顶端锁设有一对应挡泥组60的卡扣舌片34,供立管组30顶端于折收时可利用该卡扣舌片34选择性扣掣于车体组10后端的挡泥组60上,再者该立管31下段形成有一斜弯段35,该斜弯段35中央形成有一向下开口的透孔350,使该立管31可利用斜弯段35贴设于前述前叉座21的两侧壁面,且该斜弯段35两侧壁具有一向下的立设卡槽351及一向后的折收卡槽352,供选择性卡掣于折叠组40上,该斜弯段35另一侧边缘上段形成有一扣孔36,斜弯段35于透孔350两侧内壁面形成有对应该扣孔36的斜导缘360,可供该操作组50选择性扣设或释放,且斜弯段35于扣孔36下方另形成有一枢孔37,以供立管31利用一衬套38枢设于前述的前叉座21的枢轴螺丝29上;

所述折叠组40设于前叉座21间,配合如图3、图4、图5和图8所示,该折叠组40由一枢座41、一活动杆43及一卡扣横杆45所组成,其中枢座41具有一对应前叉座21枢孔25的枢部410,供利用一轴杆42枢设于前叉座21上,且轴杆42上设有一顶撑于前叉座21与枢座41间的第一扭力弹簧420,使该枢座41可产生自动向上复位的预力,该活动杆43利用一固定轴44枢设于枢座41中段,而活动杆43底端锁设于该卡扣横杆45中段,使该卡扣横杆45可于前叉座21的相对滑槽27间上、下位移,该卡扣横杆45两端分别具有一穿出前叉座21两侧壁的卡扣段450,供前述立管31的斜弯段35的立设卡槽351或折收卡槽352选择性扣掣(如图1和图14所示),该枢座41异于枢部410的另一端具有两向上凸伸的相对枢片411,供利用该操作组50枢设连接;

再者,如图3、图5和图8所示,所述操作组50设于前述立管31斜弯段35的透孔350间,且该操作组50由一扳片51所构成,该扳片51底端具有一对应贴抵于前述枢座41枢片411的枢片511,供利用一枢杆52穿枢连接,且枢杆52上设有一顶撑于枢座41与扳片51间的第二扭力弹簧520,使该扳片51可产生自动向内复位的预力,该扳片51另一端形成有一可对应前述斜弯段35扣孔36的安装孔512,请进一步参看如图9所示,该扳片51的安装孔512内设有一压缩弹簧53,且安装孔512两端分别利用一齿形套环541埋设有一按销54,该等按销54受压缩弹簧53作用产生向外凸出的预力、且受齿形套环541限制而不致脱出,再者斜弯段35扣孔36上分设有一供前述按销54局部穿入的螺帽55,该等螺帽55内滑设有一对应前述按销54的推柱56,且推柱56另一端设有一可相对左右按压滑动的按钮帽套57,供当按钮帽套57按压到底时,该等推柱56可将按销54内压、且令接合处对应扳片51与斜弯段35的贴合面(如图10所示),使扳片51可向外扳出(如图11所示),以供释放该立管组30;

前述挡泥组60设于车体组10的踏板11后端,如图7所示,该挡泥组60具有一长挡泥片61,该长挡泥片61对应踏板11一端形成有一枢部62,供利用一枢轴63枢设于踏板11后端,再者枢轴63上设有一顶撑于踏板11与长挡泥片61间的第三扭力弹簧64,使该长挡泥片61下压后可产生自动向上复位的预力,再者长挡泥片61上锁设有一舌扣片65,供前述立管组30向下折收时,其卡扣舌片34可扣掣于该长挡泥片61的舌扣片65上(如图13和图14所示),且当下压该长挡泥片61时则可释放该卡扣舌片34。

由此,即可组构成一稳固佳、且易于操作的滑板车折叠结构。

透过上述的结构设计,本创作于使用上如图1、图2和图8所示,在正常使用状态下,该操作组50的扳片51盖合于立管31斜弯段35的透孔350内,且令扳片51上的按销54可沿斜弯段35上的斜导缘360扣入扣孔36内,同时该扳片51可将折叠组40的枢座41向上提起,枢座41并同步利用活动杆43带动卡扣横杆45位移至前叉组20前叉座21的滑槽27顶端,且令该立管31斜弯段35中开口向下的立设卡槽351卡掣于该卡扣横杆45的卡扣段450,使立管组30的立管31呈向上站立状,如此当使用者将立管组30的立管31两叉管32上的握把33向外展开后,即可方便使用者握持,且立管31可作动前叉座21以竖管23相对车体组10转动,以控制前叉座21上前轮22的转向;

而当有折收立管组30的需求时,则如图8~图14所示,将操作组50设于斜弯段35扣孔36的按钮帽套57压下,以推动螺帽55内的推柱56,供利用推柱56推动扳片51上的按销54,待按销54与推柱56接合处对应扳片51与斜弯段35内缘的贴合面时(如图10所示),则可将扳片51向外扳出(如图11所示),以供下压该立管组30的立管31,且该立管31下压迭合于踏板11上时,该立管31斜弯段35的折收卡槽352对应折叠组40的卡扣横杆45,此时折叠组40的枢座41与前叉座21间的第一扭力弹簧420可令枢座41向上复位,而带动卡扣横杆45上移、且令其卡扣段450扣掣于该折收卡槽352内(图12所示),同时操作组50的扳片51能利用第二扭力弹簧520复位,使扳片51再次盖入立管31斜弯段35内,同时令扳片51两侧的按销54沿斜弯段35内侧的斜导缘360位移,并扣入扣孔36的螺帽55内,且立管31另一端的卡扣舌片34并能同步扣掣于挡泥组60的长挡泥片61舌扣片65上(如图13和图14所示),使立管31被完全折收且固定,最后将立管31上的握把33相对折收迭合,以方便使用者拖拉折收后的滑板车。

再者,当欲再次使用时,则使用者仅需将挡泥组60的长挡泥片61踩下,即可令其舌扣片65放开立管31的卡扣舌片34,如此使用者仅需再次扳开扳片51,以带动折叠组40的枢座41、活动杆43及卡扣横杆45释放立管31斜弯段35的折收卡槽352,即可反向立起立管31,且令该卡扣横杆45自动扣设立管31的立设卡槽351内,同时扳片51也能如前述自动再次盖扣于立管31斜弯段35上,以有效固定立起的立管31,最后再打开立管31顶端的握把33,即可供再次使用及操作方向。

透过前述的结构设计及动作说明可知,本创作滑板车折叠结构能被选择性折收,以有效缩小滑板车的材积,可便于收藏与运输,同时其稳固牢靠的扣掣卡槽及回复时可利用弹性自动复位,实具使用安全及操作简单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