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轻量化前副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70770发布日期:2018-10-26 21:09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底盘结构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轻量化前副车架。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底盘的前副车架,由多块钢板拼合后焊接成型,在使用过程中,其整体强度相对较弱,且由于组装拼合成型,形成整体后累积误差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轻量化前副车架,其采用高强钢钢板一体冲压成型,有效减轻自重并减少零部件组装产生的累积误差,提高了副车架的成型精度。

一种汽车轻量化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主体端面,所述主体端面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下翻连接边,所述主体端面的两侧位置分别设置有侧加强筋,所述下翻连接边的下部外露边的中部设置有翻边,所述主体端面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内凹加强筋,所述内凹加强筋的长度方向的中心设置有中心减重孔,所述中心减重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侧减重孔,所述主体端面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对应的第一连接孔,所述下翻连接边的长度方向两侧分别设置有对应的第二连接孔。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端面和下翻连接边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连接加强筋;

所述连接加强筋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若干间隔布置的加强内凹,所述加强内凹更进一步确保连接强度;

所述主体端面上还设置有分列于中心减重孔的一端的两侧位置的转向拉杆连接孔,所述转向拉杆连接孔用于固定转向拉杆;

所述中心减重孔具体为长槽孔,所述长槽孔的长度方向沿着所述主体端面的长度方向布置。

采用本实用新型后,主体端面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下翻连接边,主体端面的两侧位置分别设置有侧加强筋,且各个连接孔分别通过冲压一次成型,其采用高强钢钢板一体冲压成型,有效减轻自重并减少零部件组装产生的累积误差,提高了副车架的成型精度;且由于中心减重孔、侧减重孔的存在,整个前副车架的重量轻,确保实现轻量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结构示意简图;

图中序号所对应的名称如下:

主体端面1、下翻连接边2、侧加强筋3、翻边4、内凹加强筋5、中心减重孔6、侧减重孔7、第一连接孔8、第二连接孔9、连接加强筋10、加强内凹11、转向拉杆连接孔12。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汽车轻量化前副车架、见图1:其包括主体端面1,主体端面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下翻连接边2,主体端面1的两侧位置分别设置有侧加强筋3,下翻连接边2的下部外露边的中部设置有翻边4,主体端面1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内凹加强筋5,内凹加强筋5的长度方向的中心设置有中心减重孔6,中心减重孔6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侧减重孔7,主体端面1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对应的第一连接孔8,下翻连接边2的长度方向两侧分别设置有对应的第二连接孔9。

主体端面1和下翻连接边2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连接加强筋10;

连接加强筋10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若干间隔布置的加强内凹11,加强内凹更进一步确保连接强度;

主体端面1上还设置有分列于中心减重孔6的一端的两侧位置的转向拉杆连接孔12,转向拉杆连接孔12用于固定转向拉杆;

中心减重孔6具体为长槽孔,长槽孔的长度方向沿着主体端面的长度方向布置。

主体端面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下翻连接边,主体端面的两侧位置分别设置有侧加强筋,且各个连接孔分别通过冲压一次成型,其采用高强钢钢板一体冲压成型,有效减轻自重并减少零部件组装产生的累积误差,提高了副车架的成型精度;且由于中心减重孔、侧减重孔的存在,整个前副车架的重量轻,确保实现轻量化。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创造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创造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