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的骨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1055发布日期:2019-01-13 17:0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身的骨架,用于电动汽车,所述车身具有一个长度方向(X),一个宽度方向(Y)和一个高度方向(Z),所述骨架包括:一个位于所述车身顶部的顶部总成(1)、一个 位于所述车身前端的前端总成(2)、一个位于所述车身下部的下车身分总成(3)、和一个位于所述车身后端的下车身后防撞分总成(4),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部总成(1)包括:

两根侧上围主梁(12),其分别位于所述车身顶部的两侧,所述侧上围主梁(12)沿所述长度方向(X)设置并沿着所述车身的顶部轮廓延伸,

每根所述侧上围主梁(12)具有靠近所述车身前端的侧上围主梁第一端(121)和靠近所述车身后端的侧上围主梁第二端(122),

一根支撑梁(14),其沿所述宽度方向(Y)延伸,且所述支撑梁(14)的两端分别设置于两根所述侧上围主梁(12)上,

一根后围管梁(16),其沿所述宽度方向(Y)延伸,所述后围管梁(16)的两端分别连接各所述侧上围主梁第二端(122),和

两根后围加强管梁(18),其均沿着所述车身高度方向(Z)延伸,且具有后围加强管梁第一端(181)和后围加强管梁第二端(182),所述后围加强管梁第一端(181)设置于所述后围管梁(16)远离所述车身顶部的一侧;

所述前端总成(2)包括:

一根前端主横梁(22),其沿着所述车身的宽度方向(Y)延伸,所述前端主横梁(22)的两端分别连接各所述侧上围主梁第一端(121),和

两根前端主支撑梁(24),其均沿着所述车身的高度方向(Z)延伸,且每一根前端主支撑梁(24)具有前端主支撑梁第一端(241)和前端主支撑梁第二端(242),所述前端主支撑梁第一端(241)分别与所述前端主横梁(22)相连;

所述下车身分总成(3)包括:

两根互相平行的前纵梁(32),其均沿所述车身的长度方向(X)延伸,

两根互相平行后纵梁(34),其与所述前纵梁(32)位于同一平面上沿着所述车身的宽度方向(X)延伸,所述后纵梁(34)的间距比所述前纵梁的间距大,每根所述后纵梁(34)靠近所述车身前端一侧连接所述前端主支撑梁第二端(242),

两根平行设置的中间横梁(36),其分别沿着所述车身的宽度方向(Y)延伸,并且每根中间横梁(36)分别与所述前纵梁(32)和所述后纵梁(34)相交,

两根所述侧围主梁(37),其分别沿着所述车身的高度方向(Z)延伸,且每根侧围主梁(37)分别设置于所述后纵梁(34)靠近所述顶部总成(1)的一侧,和

两根弯折形状的主侧围主梁(38),其分别设置所述后纵梁(34)靠近所述顶部总成(1)的一侧,且每根所述主侧围主梁(38)分别连接所述后纵梁(34)和所述侧围主梁(37);

所述下车身后防撞分总成(4)包括:

一个后围主横梁(42),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两根侧围主梁(37),所述后围加强管梁(18)靠近所述车身顶端的一侧连接所述后围加强管梁第二端(182),和

一个后围主梁(44),

其包括一个主体部和(441)和位于所述主体部(441)两端的两个弯折部(442),

所述各弯折部(442)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主体部(441),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后围主横梁(42)的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身的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总成(2)还包括一个前大灯安装支撑梁(212),其为一个闭合框架形状且设置于前端主支撑梁(24)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车身的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总成(2)还包括两根后防撞竖梁(28)和一个支撑横梁(26),所述后防撞竖梁(28)分别沿车身的高度方向(Z)延伸并设置于前端主支撑梁(24)上,所述后防撞竖梁(28)与所述前端主支撑梁(24)之间形成倾斜角度,所述支撑横梁(26)与所述前端主横梁(22)互相平行,所述支撑横梁(26)两端分别连接于两根所述后防撞竖梁(28),各加强梁(210)沿所述车身长度方向(X)设置于所述前端主支撑梁(24)与所述后防撞竖梁(28)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身的骨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车身后防撞分总成(4)进一步包括两根防后撞竖梁(46)和一根后横梁(48),所述防后撞竖梁(46)位于所述主体部(441)远离所述车身顶端的一侧且沿着所述高度方向(Z)延伸,所述后横梁(48)与所述防后撞竖梁(46)相连。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