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动力传递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4951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托车动力传递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发动机的动力传递到后轮上的机构。
众所周知,现有摩托车发动机的动力是通过齿轮变速机构输出,再通过链条、传动轴或皮带传递到摩托车后轮上,驱动摩托车向前行驶。齿轮变速机构的各个部件要求有较高的精度,就是说其制造成本较高。摩托车运行时,由于后轮有一个以后摇臂销轴为圆心的弧行运动,使得链条、皮带在轴向传递动力时还要承受一个径向的拉力或压力,这个拉力或压力,严重影响着链条或皮带的寿命。若采用轴传动,二轮摩托车会受到空间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是要提供一种无齿轮变速装置,传动比较平稳的摩托车动力传递机构。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发动机曲轴的一端连按一个油泵,油泵从油箱中吸油,油泵的出口与安装在油箱上面的控制阀连接,控制阀的高压出口与连接在后轮上的油马达的进油口连接,油马达的出油口又通过回油管连接到油箱里。其中控制流量的阀杆外面的拉线与发动机油门拉线通过一个三通管连接在一起,连接在手把上。
本实用新型由一个油泵和控制阀替代了原有的齿轮变速机构,由一高压软管和油马达替代了原有的皮带和皮带轮、链条和链轮或传动轴和伞型齿轮,所以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而且提高了摩托车的加速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附图给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示意图。
图1所示的摩托车发动机的动力传递机构,发动机1与油泵2直接相连,由泵的出油口3经过高压软管与油箱4上面的控制阀的进油口5连接,控制阀的出油口6经过高压软管7与安装在后轮上的油马达8的进油口9连接,油马达的回油液通过马达外壳上的三个逐渐增大的回油孔10流入回流槽11,再通过一支回油管12流回油箱。摩托车运行对在油马达的滑动轴承处产生的油液经两支低压油管13流回油箱。
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动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发动机1曲轴的一端连接油泵2,油泵的出口3经过高压管与油箱4上面的控制阀的进油口5相连,控制阀的出油口6经过高压软管7与后轮上的油马达8的进油口9连接,油马达的回油液通过马达外壳上的三个逐渐增大的回油孔10流入回流槽11,回油槽11的油液经过回油软管12流回油箱4。油马达的滑动轴承外壳连接两支低压油管13,将渗透到滑动轴承处的油液流回油箱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动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发动机1是单缸柴油机或汽油机,油泵2连接在曲轴的一端,与车架成径向或轴向安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动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发动机是多缸柴油机或汽油机,油泵2在曲轴的一端,与车架成径向或轴向安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动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油泵2是齿轮泵、叶片泵或柱塞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动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油箱4是双层的,中间是空气,外层有散热片,前端有两个进风口,后端有一个出风口,进风口有两支导管伸在摩托车的前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摩托车动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油箱4是双层的,外层有散热片,中间是冷却液。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动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连接在后轮的马达8是叶片马达,叶片的受力面与马达的轴心线平行,进油口9和出油口在马达外壳的园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摩托车动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叶片的受力面与马达的轴心线不平行,进油口和出油口在马达的外壳的端面上,并于叶片的受力面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动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叶片在一个轴套上,套的内孔是单键或花键,马达的芯轴也是一个轴套,外园是单键或花键,和叶片的轴套配合,马达芯轴的两端是两个轴承室。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动力传递机构。发动机1直接带动油泵2,油泵2与控制阀连接,控制阀的高压出口6通过高压软管7将高压油传递到后轮的油马达8上,推动马达8旋转,从而带动后轮向前行驶。
文档编号B62M19/00GK2318129SQ9722481
公开日1999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1997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1997年8月20日
发明者闵宪伟, 赵方春, 闵宪岱, 郝德会 申请人:闵宪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