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加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90564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车身加强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车身加强结构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要求2013年12月16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_2013_0156667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合并于此通过引用而用作所有目的。
技术领域
[0003]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身加强结构,更加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增加车身刚度的车身加强结构。
【背景技术】
[0004]一般而言,减震性能表示减缓两个物体碰撞时出现的冲击力的性能。
[0005]近来,在车辆众多的性能选项中,稳定性能受到关注。稳定性能包括在车辆碰撞时的减震性能。此外,减震性能是确定车辆市场能力的主要部分。当然,诸如气囊和安全带的装置在车辆碰撞时用于缓和传递至乘客的冲击。然而,车身的减震性能的改进需要优先于安全装置的改进。
[0006]具体而言,为了改进与施加至车辆的侧部的负载有关的减震性能,有必要增加中柱及与中柱连接的侧部构件的刚度,并且需要位于车身构成元件之间的易于分散负载的连接结构。
[0007]这里,中柱为安装在车辆的左侧和右侧的中间部分处的立柱,用以支撑顶棚并保持车门。此外,构成从前车身至后顶盖侧板的车身的侧部构件共同表示为侧部构件。典型地,在侧部构件中,垂直于车辆的纵向方向安装的侧部构件称为横向构件,而沿向前和向后方向安装的侧部构件称为侧部构件。此外,所述横向构件用于防止车身的扭曲,并增加车身的刚度。
[0008]同时,在相关技术的连接结构的情况下,其中侧部构件和横向构件与中柱连接,并且侧部构件和横向构件使用突缘联接至中柱,则侧部构件和横向构件可能不刚性连接至中柱,并可能不容易将传递至中柱的负载分散。
[0009]公开于本发明【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0010]本发明的各个方面致力于提供一种车身加强结构,用于将传递至中柱的负载容易地分散。
[0011]此外,本发明的各个方面致力于提供一种车身加强结构,用于增加车身的扭曲应力。
[0012]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车身加强结构可包括中柱,所述中柱设置在车身的左侧和右侧的每个中间部分处,用以支撑顶棚;外侧构件,所述外侧构件设置在所述中柱的外侧并围绕中柱;下侧构件,所述下侧构件设置在中柱的下方并联接至中柱的下端和外侧构件的下端,其中下侧构件沿车身的纵向方向延长;横向构件,所述横向构件在下侧构件的上侧处沿车身的横向方向延长,其中横向构件在车身的左侧和右侧处联接至中柱;以及上侧构件,所述上侧构件沿车身的纵向方向延长,并且插入到下侧构件与横向构件之间。
[0013]下侧构件形成为朝着外侧构件开放的“U”形形状,并且联接至外侧构件以形成箱形形状。
[0014]上侧构件可包括分别形成为“L”形的下梁和上梁,其中下梁的第一表面与中柱面接触,并且下梁的第二表面与“U”形形状的下侧构件的上表面面接触。
[0015]上梁的第一表面与直接联接至中柱的横向构件面接触,其中“L”形的下梁和上梁联接成使得上侧构件形成箱形形状。
[0016]横向构件可包括竖直延伸部分,所述竖直延伸部分竖直突出并且延伸至下侧构件,并同时经过上侧构件,其中上侧构件插入到由横向构件、竖直延伸部分、中柱和下侧构件的上表面围绕的箱形空间中。
[0017]车身加强结构可包括形成为具有至少两个箱形形状的横向截面。
[0018]横向构件可包括竖直延伸部分,所述竖直延伸部分竖直突出并且延伸至下侧构件,并同时经过上侧构件,其中上侧构件插入到由横向构件、竖直延伸部分、中柱和下侧构件的上表面围绕的箱形空间中。
[0019]上侧构件可包括分别形成为“L”形的下梁和上梁,其中“L”形的下梁和上梁联接成使得上侧构件形成箱形形状。
[0020]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横向构件直接连接至中柱,并且上侧构件插入到横向构件与中柱之间,从而传递至中柱的负载可以容易地被分散。
[0021 ] 此外,侧部构件形成至少两个箱形结构,从而增加车身的扭转应力。
[0022]在纳入本文的附图以及随后与附图一起用于说明本发明某些原理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所具有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清楚或得以更为具体地阐明。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车身加强结构的立体视图。
[0024]图2为沿着图1的线A-A的截面视图。
[0025]应理解的是,附图呈现了描述本发明基本原理的各个特征的一定程度的简化表示,从而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本文所公开的本发明的特定设计特征,包括例如特定尺寸、定向、位置以及形状,将部分地由具体意图的应用以及使用环境所确定。
[0026]图中,附图标记在附图的几幅图片中指代本发明的相同或等效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7]现在将具体参考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这些实施例的示例被显示在附图中并描述如下。尽管本发明与示例性实施例相结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本说明书并非旨在将本发明限制为那些示例性实施例。而是相反,本发明旨在不但覆盖这些示例性实施例,而且覆盖可以被包括在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精神和范围之内的各种选择形式、修改形式、等同形式及其它实施方案中。
[0028]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进行具体描述。
[0029]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车身加强结构的立体视图。
[0030]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车身加强结构包括中柱20、外侧构件10、下侧构件30、横向构件40,以及上侧构件50。
[0031]中柱20安装在车辆的左侧和右侧的中间部分处,并用作支撑顶棚的立柱,并保持车门。由于中柱20为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下文中,称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显而易见的,因此其更详细的描述将被省略。
[0032]外侧构件10为车身的构成元件,其设置在中柱20的外侧,以围绕中柱20。此外,外侧构件10的上端部沿着车辆的纵向方向基于中柱20而朝着两侧延伸。另外,沿着纵向方向朝着两侧延伸的外侧构件10联接至顶棚,所述顶棚为车身的上方封闭件。同时,外侧构件10可与车身的后顶盖侧板整体形成。
[0033]下侧构件30与中柱20的下端及外侧构件10的下端连接。此外,下侧构件30沿着车辆的纵向方向从车身的前车身延伸至后顶盖侧板。
[0034]这里,由于顶棚、前车身及后顶盖侧板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显而易见的,因此其更详细的描述将被省略。
[0035]横向构件40垂直于车辆的纵向方向安装。此外,横向构件40形成为与设置在车辆的横向两侧处的下侧构件30连接。也就是说,横向构件40沿车辆的横向方向从设置在车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