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机构及其电动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27968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减震机构及其电动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滑板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震机构及其电动滑板车。
【背景技术】
[0002]电动滑板车是继传统滑板之后的又一滑板运动的新型产品。电动滑板车具有能源利用率、充电速度快、续航里程能力长、节能环保且整车造型美观、操作方便、驾驶安全等优点,对于喜欢生活方便的朋友来说绝对是一种非常合适的选择,给生活添加多一分乐趣。
[0003]目前的电动滑板车特别是成人使用的电动滑板车,在超短途出行上非常具有优势。站立驾驶,小巧轻便适合穿行于狭小的空间。重量相对普通的电动车来说已经十分轻便,可以较轻松的搬运。甚至可以收纳在小车后备箱中,例如出行到达目的地后在有代步需要时可以取出使用。随着城市公交系统的不断完善,有不少人已经开始考虑使用这种轻便的电动滑板车用于从家到公交站的短途代步以及在公交系统中的换乘代步。可是目前的电动滑板车虽然做到了较为轻便,也有减震功能,但减震效果不好。如授权公告日2011.07.20,授权公告号CN 201901227 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带减震装置的滑板车;如授权公告日为2014.02.26,授权公告号为CN 203450265 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减震弹跳滑板车,它们均通过设置减震弹簧来进行,并围绕减震弹簧来设置减震
目.ο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减震效果良好的减震机构及其电动滑板车。
[0005]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种减震机构,包括前轮减震机构,所述前轮减震机构包括两相对设置的前摆臂、多个前缓冲棒、一前减震轴套和两相对设置的挡板,在两所述前摆臂之间设有下连板,所述下连板上设有前通孔,多个所述前缓冲棒位于所述前减震轴套的轴向周围,并与所述前减震轴套均穿过所述前通孔,并均伸出所述前通孔的两端;所述挡板设有前中孔和多个与前缓冲棒对应的固定孔;伸出所述前通孔的所述前减震轴套穿过所述前中孔与所述前摆臂固定连接;伸出所述前通孔的所述前缓冲棒穿入固定孔与所述固定孔固定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前减震轴套的两端设有前螺纹连接部,所述前摆臂设有前连接孔,所述前螺纹连接部穿过所述前连接孔与一前螺帽固定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前缓冲棒有4个,所述固定孔有对应的4个。
[0009]优选地,还包括后轮减震机构,所述后轮减震机构包括两相对设置的后摆臂,多个后缓冲棒、一后减震轴套和两相对设置的盖板,在两所述后摆臂之间设有后减震上盖和后减震下盖,所述后减震上盖设有上凹槽,所述后减震下盖设有下凹槽,所述上凹槽和所述下凹槽适配闭合形成后通孔,多个所述后缓冲棒位于所述后减震轴套的轴向周围,所述后减震轴套穿过所述后通孔,并伸出所述后通孔的两端;所述盖板设有后中孔,伸出所述后通孔的所述后缓冲棒穿过所述后中孔与所述后摆臂固定连接;两所述盖板盖住所述后通孔形成一容纳空间,多个所述后缓冲棒容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0010]优选地,所述后减震轴套的两端设有后螺纹连接部,所述后摆臂设有后连接孔,所述后螺纹连接部穿过所述后连接孔与一后螺帽固定连接。
[0011 ] 优选地,所述后缓冲棒有4个。
[0012]优选地,所述盖板的后中孔套接有轴承,所述后减震轴套穿过所述轴承与所述后摆臂固定连接。
[0013]—种减震电动滑板车,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减震机构以及踏板和车轮,所述减震机构安装在所述踏板和所述车轮之间。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减震机构安装在减震电动滑板车上,通过缓冲棒本身的弹性来达到减震目的,并围绕缓冲棒设置特定的减震机构,从而达到良好的减震效果以及有效提高产品使用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减震机构的前轮减震机构的结构爆炸图;
[0018]图2为图1组装后的前轮减震机构的结构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减震机构的后轮减震机构的结构爆炸图;
[0020]图4为图3组装后的后轮减震机构的结构图;
[0021]图5为安装有前轮减震机构和后轮减震机构的减震电动滑板车的结构图。
[0022]图中序号与对应名称:
[0023]101-前摆臂;102_前缓冲棒;103_前减震轴套;104_挡板;105_下连板;106_前通孔;107-前中孔;108-固定孔;109-前螺纹连接部;110-前连接孔;111-前螺帽;112_前垫片;
[0024]201-后摆臂;202_后缓冲棒;203-后减震轴套;204-盖板;205-后减震上盖;206-后减震下盖;207_上凹槽;208_下凹槽;209_后通孔;210_后中孔;211_后螺纹连接部;212-后连接孔;213-后螺帽;214-后垫片;215_轴承;
[0025]301-踏板;302_立杆;303_前车轮;304_后车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7]参见图1至图2所示,一种减震机构,包括前轮减震机构,所述前轮减震机构包括两相对设置的前摆臂101、多个前缓冲棒102、一前减震轴套103和两相对设置的挡板104,在两所述前摆臂101之间设有下连板105,所述下连板105上设有前通孔106,多个所述前缓冲棒102位于所述前减震轴套的轴向周围,多个所述前PUT棒102并与所述前减震轴套103均穿过所述前通孔106,并均伸出所述前通孔106的两端;所述挡板104设有前中孔107和多个与前缓冲棒对应的固定孔108 ;伸出所述前通孔106的所述前减震轴套103穿过所述前中孔107与所述前摆臂101固定连接;伸出所述前通孔的所述前缓冲棒102穿入固定孔108与所述固定孔108固定连接。
[0028]优选地,所述前减震轴套103的两端设有前螺纹连接部109,所述前摆臂101设有前连接孔110,所述前螺纹连接部109穿过所述前连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