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建造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5114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船舶建造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船舶建造系统,特别是用于船舶建造即建造新船舶的新建,以及用来对现有船舶进行修补和维护的加工修理的船舶建造系统。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船舶建造系统和方法,其中通过注水/排水装置将海水注入/供应到船坞(dock)中或者从船坞排出海水,控制船坞中的水位,控制船坞闸门的开关,因而使船舶可以从海水中移到陆地船坞中,从一个船坞移到另一个船坞中,或者从陆地船坞移到海中。
背景技术
:通常利用下列结构来建造船舶(1)干船坞;(2)钢质的浮船坞;或者(3)通常称作同步升降船排系统(syncroliftsystem)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利用起重装置将船舶移到陆地上的工作场地来进行工作,和从工作场地降到海中。这些常规系统存在下列问题上述条目(1)中的干船坞,由于建造干船坞需要大量挖掘土地的土建工程,所以需要大量的建造成本。此外,对在建造中所挖掘出的大量沙土的处置,对于环境保护来说也是一个问题。条目(2)中的浮船坞主要用于修理。然而,因为它们的特性,浮船坞不可避免地具有可进入到船坞中的船舶尺寸受限的缺点。尽管上述条目(3)中的同步升降船排系统适于建造多艘船舶,但是它们不但需要多个大型起重装置,而且还受到起重能力的限制。因此,同步升降船排系统可以处理的船舶尺寸也同样受到限制。此外,有这样一种现有技术,其中浮船坞由立在海底的包围壁包围,通过打开设置在包围壁中的水闸,将船舶引入到利用压舱物(ballast)下降到水面下的浮船坞中,通过排出压舱水使船坞浮起,船舶停泊在包围壁中的停泊台(seatingtable)上。该技术通过注水/排水装置控制包围壁中的水位,因而使船舶可以精确地停泊到浮船坞的停泊台上,而与潮汐水位无关(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11-105785)。然而,该技术涉及单个船坞,建造需要进行像其它船坞那样预定规模的挖掘。而且,该技术只能用于船坞。在这些常规系统中,如上所述设施的建造需要较高成本。此外,处理建造船坞时挖掘出的大量沙土是个比较严峻的问题。其它常规系统还存在像系统处理的船舶尺寸受到限制等问题。
发明内容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问题,并提供了一种系统,该系统通过利用靠近沿海海域的恰当位置建造船舶,必要时还可以同时建造多个船舶,且与现有技术相比对尺寸没有过多限制,并且成本较低。一种根据本发明权利要求1的船舶建造系统,包括船坞,其被由地面支撑的外周壁包围,具有至少部分与沿海海域连通的连通部,并具有允许船舶在漂浮在沿海海域水位上的同时进入船坞和从船坞离开的深度。连通部设有进/出可打开门,进/出可打开门在进/出可打开门打开时允许漂浮在海水中的船舶通过,并且在进/出可打开门关闭时维持比沿海海域水位更高水位的海水。该系统还包括注水/排水装置,该注水/排水装置在进/出可打开门关闭时向船坞注水和从船坞排水。船坞还设有后续船坞,后续船坞跟随船坞并通过用于移动的可打开门而与外周壁的一部分连接,该可打开门允许船舶通过。后续船坞具有比船坞的深度更小的深度,并具有在其上放置船舶的底部。该系统还以包括第二注水/排水装置,在用于移动的可打开门关闭时,向后续船坞注水或从其排水,以使后续船坞维持与船坞中相同的水位。该船舶建造系统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在船坞中的水位与沿海海域中的水位相同时,允许需要修理和维护的船舶通过打开的进/出可打开门20进入船坞中,在调节后续船坞中的水位之后将船舶移动到与船坞连接的后续船坞中。在排出后续船坞中的水之后,固定船舶并对其进行建造即必要的修理和维护。在建造新船的情况下,通常在水已排出的后续船坞中完成建造,然后通过打开和关闭可打开门和进/出可打开门并操作相关的注水/排水装置将后续船坞和船坞调节成具有几乎相同的水位。然后,将新建的船舶通过可打开门移动到船坞中。接下来,在将船坞中的水位维持在与沿海海域相同的水位时,将进/出可打开门打开,新建的船舶启动以离开船坞到沿海海域中。而且,根据权利要求2的本发明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邻近船坞设置台状船坞,台状船坞具有比船坞的深度小的深度,并允许利用船坞的水位漂浮的船舶移动,船舶可置于台状船坞的底部。通过根据需要使用台状船坞来建造船舶。由于台状船坞具有小于船坞的深度,台状船坞不需要专门的挖掘,只通过在现有地面上设置外周壁来建造即可。所以,可以很容易地建造台状船坞。此外,根据权利要求3的本发明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移动通道被设置在船坞与后续船坞之间,移动通道允许漂浮的船舶通过用于移动的门在船鸡之间移动。本发明使船舶较容易地移动到后续船坞。此外,根据权利要求4的本发明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具有与其后续船坞结构相同的后续船坞。本发明使船舶可选择地移动到预期的后续船坞中。此外,如权利要求5的本发明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通过彼此关联的控制来打开和关闭进/出可打开门和门,以允许船舶移动到预期船坞。本发明可以使船舶有效地移动到预期的后续船坞。此外,如权利要求6的本发明是利用船坞的船舶建造方法,其中船坞被由地面支撑的外周壁包围,具有至少部分与沿海海域连通的连通部,并具有允许船舶从船坞进入和出去,同时漂浮在沿海海域水位中的深度。连通部设有进/出可打开门,该进/出可打开门在进/出可打开门打开时允许漂浮在海水中的船舶通过,并且在进/出可打开门关闭时维持比沿海海域水位更高水位的海水。该系统还包括注水/排水装置,在进/出可打开门关闭时向船坞中注水和从船坞中排水。船坞还设有后续船坞,后续船坞跟随船坞并通过可打开门与外周壁的一部分连接,可打开门允许船舶通过。后续船坞具有比船坞的深度更小的深度,并具有其上放置船舶的底部。该系统还以包括第二注水/排水装置,其在可打开门关闭时,向后续船坞中注水或从其中排水,以使后续船坞维持与船坞中相同的水位,并允许船舶移动到后续船坞。在船坞中的水位被设置成与沿海海域中的水位相同时,允许需要修理和维护的船舶通过打开的进/出可打开门20进入船坞中。之后,调节与船坞连接的后续船坞中的水位,并且将船舶移动到后续船玛中。在排出后续船鸡中的水之后,将船舶固定并进行建造,即必要的修理和维护。此外,根据权利要求7的本发明是一种船舶建造方法,其中除了在权利要求6建造方法中的船坞与后续船坞之外,在船坞与后续船坞之间设置移动通道,移动通道还允许漂浮的船舶通过用于移动的可打开门在船坞之间移动以使船舶被移动到预期的后续船坞中。在船坞中的水位形成与沿海海域中的水位相同时,允许需要修理和维护的船舶通过进/出可打开门进入到船坞中。然后,船舶进入到具有被调节成与船坞中相同水位的移动通道中。该船舶通过可打开门移动到与移动通道相连且具有己调节水位的预期后续船坞中。当排出后续船坞中的水之后,将船舶固定并进行建造,即必要的修理和维护。之后,允许船舶以相反顺序离开船坞。根据本发明,除入口船坞之外的船坞可以设置在与地平面几乎相同的平面上,与常规的干船坞不同,只需要挖掘很少的土地,并且通过由地面支撑的外周壁来维持预定的水位。此外,尽管本发明的系统与上述同步升降船排系统相似,皆可在地平面上进行安装和建造,然而本发明的系统由于其不像同步升降船排系统那样在提升平台与地面之间的轨道上移动船舶,因而具有比较简单的结构。此外,通过彼此关联地控制来打开和关闭船坞的可打开门,因而待建造的船舶可以自由地在沿海海域与船坞之间平稳地移动,其中船坞的可打开门不会很大程度地限制船舶尺寸且经济地彼此连接。作为被包含且作为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及上文中给出的概述和下文中给出的具体实施方式,并用来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透视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得主要部件的俯视图3是沿图2中的A-A线截取的该实施方式的剖视图4是沿图2中的B-B线截取的该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5是沿图2中的C-C线截取的该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6A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俯视示意图6B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7是示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8是沿图7中的D-D线截取的剖视图9是沿图7中的E-E线截取的剖视图IO是本发明该另一实施方式的俯视示意图11是本发明该另一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至图6B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l是透视图,示出了由附图标记10表示的整个船舶建造系统。船舶建造系统10优选地置于沿海海域S和陆地L之间边界上的海岸线CL附近。具体地,如图2的俯视图和图3至5的剖视图所示,建造系统10被配置成面向沿海海域S,并被立在陆地上即陆地L沿海岸线CL延伸的外周壁12包围。术语"沿海海域S"指与海洋连接的沿海水体,但被限定为包括湖水和河水。所以,下文中的术语"海水"可以指淡水。更具体地,在图1和图2中,附图标记14是指包括连通部16的矩形船坞。连通部16大致位于沿海海域S与陆地L之间的边界上,连通部16的一部分面向沿海海域S,并可与沿海海域S连通。矩形船坞14被外周壁12包围以使其中的海水保持在预定水位。根据要建造或修理船舶的移动的必要水位来确定外周壁12的高度。尽管根据船舶的类型和尺寸,所需的水位有所不同,但是通常采用大约7米的吃水深度可以处理所有类型船舶。所以,考虑到下文中所述的块高度(2米),从地面的后外周壁12的足够的高度为9到10米。连通部16设有允许船舶进出船坞的进/出可打开门20。可打开门20具有与外周壁12几乎相同的高度,门20的底端可枢轴转动地被支撑,如图5所示。门20具有足够的尺寸以使在通过枢轴转动门以将门向外打开至直角时,需要建造或修理的船舶H,可以从船坞与沿,域之间的船坞进出。因此,漂浮在海水中的船舶可以穿过门20。此外,控制门20的打开和闭合以保持预定的水位,即足够支撑并漂浮后续船坞中船舶的海水水位。船坞14分为两个矩形船坞,即前船坞和后船玛。前船坞充当入口船坞14F,后船坞充当建造船坞,即后续船坞14R,后续船坞14R的尺寸与入口船坞的尺寸相同。入口船坞14F和后续船坞14R彼此连接。特别地,船坞之间的隔板15设有与门20相同结构的可打开门20-R。此外,如图5的剖视图所示,船坞14F作为与沿海海域侧直接接触的入口船坞,在其矩形的整个长度上向沿海海域深度挖掘,从而船舶H可以从沿海海域通过门20容易地进(出)船坞。具体地,船坞14F与沿海海域连通,并沿整个区域向下挖掘大约7至8米。因而,船坞14F连同外周壁具有16至18米的深度,从而船舶可以从沿海海域通过可打开门20容易地出入船坞。另一方面,将后续船坞14R的深度设置成比船坞14F的深度小得多。更具体地,后续船坞14R的深度被设置成基本不需要挖掘地面的深度。换言之,形成与地面相同水平面的底部。具体地,如上述,后侧的外周壁12被形成以具有距离地面大约9至10米的高度,船坞14R的底部具有与地平面几乎相同的深度。此外,如图2的俯视图和图4的剖视图中清楚地示出,多个块17沿其纵向像铁路枕木一样间隔地设置在后续船坞14R的底面上。块17被布置成使得漂浮在海水中的船舶H进入船坞并通过排出后续船坞14R中的水而降低后(如下所述),船舶H的底部被置于块17上并因而固定在其上。通过将钢块选择性地堆叠在混凝土块体上,并随后在其上堆叠多种类型的木块并将所有块合并来形成块17。即使在水被注入到船坞中时块17也不会漂浮起来。此外,在排出船坞中的水之后,块17通过保持降低的船舶H的底部来稳固地支撑船舶H。此外,注水/排水装置18(在下文中将船坞14R的装置18称作第二注水/排水装置)与每个船坞14F和14R相连接。具体地,如图6A的示意图所示,注水/排水装置18、注水/排水泵22、阀24和排水阀25与船坞14F和14R底部的注水/排水口26相连接。泵22通过通海吸水箱29经由过滤器(strainer)27和阀28与沿海海域连通。此外,沿海海域S侧的排水阀25在船玛14F的沿海海域连通部16中,在低于水平面的部分与沿海海域S连通,尽管未示出排水阀25的位置。接着,如从图1和图2清楚可见,具有与后续船坞14R几乎相同的深度的矩形后续船坞14S形成在船坞14F的一侧。后续船坞14F的一侧在其整个长度上与船坞14F相连接,船坞14F的外周由与围绕后续船坞14R的外周壁12类似的外周壁12包围。尽管未示出,与船坞14R中所设置的块类似的块被布置在船坞14S的底部。如果有必要,可以与船坞14F的边界上设置具有与块相同高度(2米)的低直立壁12A。直立壁12A被设置成防止在船坞14F中具有与沿海海域相同水位的海水时,海水不必要地流入船坞14S中。船坞14S被配置成以便在船舶H漂浮在船坞14F中与沿海海域S相同水位且可打开门20闭合的情况下,通过注水/排水装置18,船坞14F中的水位保持与沿海海域S的水位相等或更高,并且确保船坞14S区域中的足够的水位。此外,在船坞14S的底部设有排水阀(未示出)。排水阀排出通过直立壁12A保持在船坞S中的海水,与船坞14F的排水阀互锁。而且,尽管船坞14S在图1和图2示出在一个位置上,然而也可以将其设置在两个或更多位置上。尽管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船坞14S被设置成与船坞14F的一侧相邻,然而船坞14S也可代替后续船坞14R而被设置成与船坞14F的纵向后侧相邻。下文中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建造系统10的运行。在此说明中,在船舶H的建造中,描述了修理船舶H的一个实施例。首先,待修理的船舶H被置于沿海海域S中的建造系统10附近。此外,利用注水/排水装置18将海水注入到通过进/出门20关闭的船坞14F中,以升高船坞14F中的水位以使其与沿海海域S的水位相同。在此状态下,打开进/出门20,船舶H移入船坞14F中。在船舶H进入船坞14F之后,关闭入口船坞14F的门20,在后续船坞14R的可打开门20-R打开(或关闭)的状态下,注水/排水装置18将水注入到后续船坞14R中。通过这样的注水,船坞14R中的水位升高到使船舶H进入到船坞14R中的必要水位。然后,船坞14F中的船舶H可以在漂浮在海水中的状态下通过门20-R(或者在打开门20-R之后)移入到后续船坞14R中。之后,关闭门20-R,并且驱动第二注水/排水装置18以排出后续船坞14R中的海水。因而,船舶H随着水位的下降而下降,并且船舶H的底部稳定地置于块17上。在此情况下,在后续船坞14R中对船舶H执行预定的修理步骤。在完成修理步骤之后,将水注入到船坞14R,以达到与在船舶H进入船坞14R时所使用的相同水位,因此船舶H漂浮起来。此外,船坞14F的水位也升高到相同的水位,同时门20保持关闭。在此情况下,打开门20-R,从而使船坞14F和14R在相同水位上彼此连通。因此,后续船坞14R中的船舶H可通过门20-R而被移入到船坞14F中。之后,通过注水/排水装置18排出船坞14F中的水,在船坞14F的水位与沿海海域S水位几乎相同的情况下打开门20。从而,船坞14F在相同水位与沿海海域S连通,因而允许已修理的船舶H离开船坞14F进入沿海海域S。此外,利用被置于沿海海域S的水面位置以下的沿海海域连通部16的排水阀25,利用重力进行排水操作,因此来自船舶的漂浮在海水表面的油不会排放到沿海海域。该结构可使海洋免受污染。此外,在新建船舶H时,在后续船坞14R中没有海水的状态下,将建造所需的部件材料供应到块17上,并执行装配步骤,并制成船舶H。接着,如上所述通过打开和关闭后续船坞14R和入口船坞14F的门20-R和20并利用注水/排水装置18,执行水位调节操作。由此,允许船舶H从后续船坞14R通过门20-R进入到船坞14F中,并通过进/出的可打开门20顺畅地从船坞14F进入到沿海海域中。此外,当利用所示实施方式中的船坞14S进行建造时,在船舶H位于船坞14F中的状态下,利用注水/排水装置18将船坞14F中的水位升高到等于或高于沿海海域的水位。之后,继续注入海水,因而确保船坞14S中足够的水位。在此状态下,漂浮在船坞14F中的船舶H可被移入到船坞14S中。相反地,当船舶H位于船坞14S中时,船舶H可被移入到船坞14F中。因此,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船坞14S,没必要像船坞14R中那样设置专门的可打开门,因而没必要操作可打开门。此外,通过利用注水/排水装置18将船坞14F中的水位升高到高于船坞14S的底部,船坞14F的水位可以与船坞14S中的水位持平。因此,只通过升高或降低船坞14F中的水位就可以使船舶H在船坞之间移动。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由铰车和小船等自动推进和拖拉的适当装置可以作为移动船舶H的动力,其所需的设备可以被设置在外周壁12的平台上。尽管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已经说明将船坞14F设置为允许船舶H进入或从船坞中离开,然而可在船坞14F的底部设置与在其它船坞中使用的相同的块。因而,在门20和20-R关闭的状态下,可以以与船坞14R中相同的方式,利用注水/排水装置18将水从船坞14F中排出而形成用于建造或修理的空间。下文中说明建造船舶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建造系统的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组件,即上述结构的船坞14F,进/出门20、船坞的注水/排水装置18、可打开门20-R、后续船坞14R、和为后续船坞注水和排水的第二注水/排水装置18,使船舶能够相对于后续船坞移动。该方法是一种这样的船舶建造方法,其中通过在船坞14F中的水位与沿海海域的水位一致的状态下打开进/出门20,使需要修理和维护的船舶H进入到船坞14F中。然后,调节与船坞14F连通的后续船坞14R中的水位,从而将船舶H移动到后续船坞14R中。然后,在将后续船坞14R中的水排出之后,船舶H被固定并被建造,即必要的修理和维护。下文中说明在图7至图11中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实施方式l中相同的部件,在此不再赘述。建造系统10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被设置在位于沿海海域S与陆地L边界上的海岸线CL附近。如图7所示,由陆地即地面L支撑的直立外周壁12围绕建造系统10。具体地,在图7中,船坞14具有矩形形状且包括连通部16。连通部16位于沿海海域S与陆地L之间的边界附近,连通部16的一部分面向沿海海域S,并且可以与沿海海域S连通。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外周壁12的高度大约为IO米,从而船坞14中的海水保持在预定水位。连通部16的一部分设有通过控制打开和关闭的进/出可打开门20,由此形成船H的入口船坞14F。多个具有相同形状的建造船坞,即后续船坞14-1,14-2,14-3,14-4,和14-5平行地形成在侧面和船坞14F的后面。后续船坞14-1至14-5通过移动通道30彼此连通,且船舶H通过该移动通道30移动。通道30形成有与第一实施方式中建造后续船坞14几乎相同的深度,因而不需要对地面进行挖掘。后续船坞14-1和14-2具有与通道30几乎相同的深度,靠近入口船坞14F的侧面顺序设置。后续船坞14-3,14-4和14-5与通道30具有几乎相同的深度,并远离入口船坞14F朝向陆地侧布置,通道30置于二者之中,并彼此相邻布置。因此,围绕后续船坞的外周壁12的一部分共用。在外周壁12中,各船坞面向通道30的外周壁即分隔壁32分别设有具有与可打开门20相同结构的移动可打开门20-R、20-1、...、20-5。图8是示出上述建造系统10中入口船坞14F和后续船坞14-1和14-2的剖面的剖视图;图9是示出后续船坞14-3,14-4,14-5的剖面的剖视图。具体地,入口船坞14F充当与沿海海域直接接触的入口,因而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沿矩形形状的整个长度向沿海海域S深度挖掘,以使船舶H能够很容易地从沿海海域S通过可打开门20进入到船坞中或者从船坞退出到沿海海域S中。此外,每个后续船坞的底部具有与通道30大致相同或更小的深度,该通道30被设置成比入口船坞14F更浅。入口船坞14F和是后续船坞R的船坞14-1、...、14-5分别与注水/排水装置18以及第二注水/排水装置18-1、...、18-5相连接。图10和11是示出其管道系统的示意图。具体地,注水/排水装置18和第二注水/排水装置18-1至18-5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注水/排水泵22和各个阀24通过各个注水/排水口26连接到各个船坞上。泵22还通过通海吸水箱29经由过滤器27和阀28与沿海海域S连通。通过操作泵22和打开/关闭各个船坞的阀24以及阀28来调节入口船坞14F、通道30以及后续船坞14-1至14-5中的水位,并通过可打开门设置成相同水位。因而,船舶H通过可打开门20、20-R和20-1至20-5可在船坞之间、一个船坞与通道30之间,和入口船坞14F与沿海海域之间移动。下面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第二实施方式建造系统10的操作。在该说明中,描述了在船舶H的建造过程中修理船舶H的一个实施例。首先,将待修理的船舶H置于沿海海域S中的建造系统10附近。然后,在船坞14F中的水位被设置成与沿海海域水位相同的状态下,H通过进/出可打开门20将船舶移入船坞14F中。之后关闭门20,利用注水/排水装置18升高入口船坞14F和通道30的水位,船舶H通过船坞14F与通道30之间的可打开门20-R进入通道30中。之后,例如关闭船舶H己经移入的例如作为后续船坞的船坞14-3的可打开门,并且利用船坞14-3中的注水/排水装置18将船玛14-3中的水位升高到与通道中相同的水位。然后,将可打开门20-3打开,将位于通道30中的船舶H在漂浮于海水上的状态下通过可打开门20-3移入船坞14-3中。接下来,将可打开门20-3关闭,驱动注水/排水装置18以排出后续船坞14-3中的海水。从而,船舶H通过其底部被放置在块17上而被稳定地放置以进行修理。在后续船坞14-3中完成必要的修理处理之后,在可打开门20-3关闭的状态下,禾U用注水淋水装置18向船坞14-3中注水,船舶H从块17中浮起。因而,已修理的船舶H漂浮在海水上。在此状态下,通过操作注水/排水装置18,使通道30和船坞14F中的水位升高到与后续船坞14-3中的水位相同。然后,将可打开门20-3和20-R打开,将船舶H从船坞14-3移动到通道30中,并进一步移动到入口船坞14F中。接下来,将可打开门20-R关闭,排出船坞14F中的水以将船坞14F中的水位降低到沿海海域的水位。因而,允许船舶H从船坞经由打开的进/出门20进入到沿海海域S中。此外,在建造新船时也执行同样的操作。例如,在后续船坞14-3中完成新建船舶之后,通过控制可打开门20-3和20-R,进/出门20和彼此相连的各个注水装置18,使船舶H在具有相同水位的后续船坞14-3、通道30、和入口船坞14F之间依次移动。因而,允许船舶H平稳地进入到沿海海域S中。尽管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利用单个建造船坞来建造船舶,然而也可以在多个船坞例如在后续船坞14-1,14-2中同时修理多个船舶。而且,还可以在后续船坞14-3和14-5中同时建造新船舶。在每个建造中,每个船舶可以通过如上所述的相同步骤移动并允许进入和离开船坞。而且,尽管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每个建造船坞都具有与入口船坞几乎相同的扁平形状,如果需要也可以制备具有不同尺寸即具有不同长度、宽度或深度的船坞。尽管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已经解释了船舶在具有相同水位的船坞与沿海海域之间移动的操作,然而即使在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水位差时船舶也可以在其中移动。只要不阻碍移动区域之间的移动操作,水位的瞬变差值不会产生实质问题。下文中说明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建造系统的组件,换言之,下文中说明使用上述结构的船坞14F、后续船坞和置于二者之间的通道30来建造船舶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利用船坞14F的进/出门20、注水/排水装置18、可打开门20-R和20-1至20-5,后续船坞14-1至14-5,和为各个后续船坞注水和排水的第二注水/排水装置18,使船舶H通过通道30相对于预期的后续船坞移动。该方法是一种船舶建造方法,其中需要修理和维护的船舶H在船坞14F中的水位与沿海海域水位相同的状态下,通过打开的进/出门20进入到船坞14F中。然后,调节通过通道30与船坞14F连通的后续船坞14-1中的水位,船舶H因而被移动到后续船坞14-1中。随后,在后续船坞14-1中的水被排出之后,将船舶H固定并进行建造,即必要的修理和维护。如上所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彼此关联的控制来打开和关闭进/出门20和移动门,与门关联地控制注水/排水装置的注水/排水操作。因而可以根据需要将船舶移动到或从预期的船坞移开。在下面的描述中将阐明本发明的优点,在说明书中部分优点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可以得到。利用下面特别指出的手段和结合,可以实现并获得本发明的优点。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获得其它优点和变形。所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局限于上述具体细节和代表性的实施方式。因此,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及其等效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总的发明概念的精神或范围之内,还存在各种变形。权利要求1.一种船舶建造系统(10),其特征在于包括船坞(14),其被由地面(L)支撑的外周壁(12)包围,具有至少部分与沿海海域(S)连通的连通部(16),并具有允许船舶(H)在漂浮在所述沿海海域(S)水位上的同时进入所述船坞(14)和从所述船坞(14)出去的深度;进/出可打开门(20),其被设置在所述连通部(16)上,所述进/出可打开门(20)在所述进/出可打开门(20)打开时允许漂浮在海水上的所述船舶(H)通过,并且在所述进/出可打开门(20)关闭时在所述船坞(14)中维持比所述沿海海域(S)的所述水位更高水位的海水;注水/排水装置(18),其在所述进/出可打开门(20)关闭的状态下向所述船坞(14)注水和从所述船坞(14)排水;后续船坞(14-1至14-5),其被设置成与所述船坞(14)相邻,所述后续船坞(14-1至14-5)跟随所述船坞(14)并通过用于移动的可打开门(20)与所述外周壁(12)的一部分连接,该可打开门(20)允许船舶(H)通过,所述后续船坞(14-1至14-5)具有比所述船坞(14)的深度小的深度,并具有在其上放置所述船舶(H)的底部;和第二注水/排水装置(18),其在用于移动的所述可打开门(20-R至20-5)关闭的状态下向所述后续船坞(14-1至14-5)注水和从所述后续船坞(14-1至14-5)排水,以使所述后续船坞(14-1至14-5)维持与所述船坞(14)的水位相同的水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建造系统(10),其特征在于与所述船坞(14)相邻设置有台状船坞(14S),所述台状船坞(14S)具有比所述船坞(14)的深度小的深度,并允许由所述船坞(14)的水位漂浮的所述船舶(H)移动,并且所述船舶(H)可被置于所述台状船坞(14S)的底部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建造系统(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船坞(14)与所述后续船坞(14-1至14-5)之间设置有移动通道(30),且所述移动通道(30)允许漂浮的船舶(H)通过用于移动的所述门(20-R至20-5)在所述船坞(14)之间移动。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船舶建造系统(IO),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具有与所述后续船坞(14-1至14-5)相同结构的后续船坞(14-1至14-5)。5.如权利要求l、3和4中任一项所述的船舶建造系统(10),其特征在于通过彼此关联的控制来打开和关闭进/出门(20)和用于移动的所述门(20-R至20-5),以允许所述船舶(H)移动到预期船坞(14-1至14-5)。6.—种利用系统(10)的船舶建造方法,该系统的特征在于包括船坞(14),其被由地面(L)支撑的外周壁(12)包围,具有至少部分与沿海海域(S)连通的连通部(16),并具有允许船舶(H)在漂浮在所述沿海海域(S)水位上的同时进入所述船坞(14)和从所述船坞(14)出去的深度;进/出可打开门(20),其被设置在所述连通部(16)上,所述进/出可打开门(20)在所述进/出可打开门(20)打开时允许漂浮在海水上的所述船舶(H)通过,并且在所述进/出可打开门(20)关闭时在所述船坞(14)中维持比所述沿海海域(S)的所述水位更高水位的海水;注水/排水装置(18),其在所述进/出可打开门(20)关闭的状态下向所述船坞(14)注水和从所述船坞(14)排水;后续船坞(14-1至14-5),其被设置成与所述船坞(14)相邻,所述后续船坞(14-1至14-5)跟随所述船坞(14)并通过用于移动的可打开门(20)与外周壁(12)的一部分连接,该可打开门(20)允许船舶(H)通过,所述后续船坞(14-1至14-5)具有比所述船坞(14)的深度小的深度,并具有在其上放置所述船舶(H)的底部;和第二注水/排水装置(18),其在所述可打开门(20)关闭的状态下向所述后续船坞(14-1至14-5)注水和从所述后续船坞(14-1至14-5)排水,以使所述后续船坞(14-1至14-5)维持与所述船坞(14)的水位相同的水位,并允许所述船舶(H)移动到所述后续船坞(14-1至14-5)中。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船舶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船坞(14)与所述后续船坞(14-1至14-5)之间设置有移动通道(30),且所述移动通道(30)允许漂浮的船舶(H)通过所述可打开门(20)在所述船坞(14)之间移动,以使所述船舶(H)被移动到预期的后续船坞(14-1至14-5)中。全文摘要一种船舶建造系统(10)或方法,包括具有预定深度的船坞(14)。船坞(14)可以通过外周壁(12)维持一定的水位,并带有可以与沿海海域(S)连通的进/出可打开门(20)。通过向船坞(14)中注入海水或者从船坞(14)中排出海水以将船坞(14)中的水位调节到沿海海域(S)中的水位相同,从而允许船舶(H)移动。设置与船坞(14)连接的较浅的后续船坞(14-1至14-5),通过控制后续船坞(14-1至14-5)中的水位形成建造空间。文档编号B63C3/00GK101195407SQ200710161650公开日2008年6月11日申请日期2007年9月27日优先权日2006年12月7日发明者儿嶋武己申请人:南日本造船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