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舱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64040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油舱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舱加热器(cargo heater),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舱加热器具有热传递体,其是将上部形成有流入口、下部形成有流出口的板状的中空散热片排列成放射状而形成的;上部室,所述中空散热片的各上部流入口以圆形等间隔地排列结合在该上部室上;环形下部室,所述中空散热片的各下部流出口以圆形等间隔地排列结合在该环形下部室上,所述环形下部室上形成有与外部连通的流出管;两个蒸气流入管,它们贯通所述下部室而与所述上部室连通并结合,并且所述两个蒸气流入管平行配置;油罐,其将所述下部室作为底部,将所述热传递体和上部室收容在内部,且在上侧形成有油流出口;以及油流入口,其贯通所述环形下部室的中心环形孔而与所述油罐连通并连结,流入所述蒸气流入管的热蒸气上升到所述上部室之后,分别被分配供给到所述热传递体的各中空散热片中,热蒸气一边下降一边使各中空散热片的温度上升,另一方面,被供给到所述油流入口的高粘度的流体流入所述油罐内的除所述各中空散热片的占有空间以外的空间,一边上升一边吸收所述各中空散热片的热量而变成低粘度的流体,经由所述油流出口被排出。
背景技术
通常,对于用船舶进行海上运输的原油或成品油等,在卸货地点为寒冷的地方或从寒冷的地方通过航海而被运输过来的情况下,受到外部温度的影响,原油或成品油等的粘度增加,从而难以通过泵动力来进行卸货。
为了防止这种不良情况,以往为了防止原油或成品油的粘度因外部温度而增加,在海上运输过程中或在停泊过程中对装载的油进行加热直到使其达到一定粘度以下(直到卸油时的油粘度)。
即,在油槽船等的油罐底部或油罐内设置加热装置,在海上运输过程中或卸货前将装载的油加热到必要的温度,使其粘度降低,从而减轻卸货泵的负荷,提高工作效率。
作为上述加热装置的具体例子,已公开有在作为油罐底部的船底或自身航行用燃油灌的底部配置热交换器来进行加热的装置(例如,参照下述的专利文献1)。
但是,在为一般的船舶时,在组装油舱加热器的过程中,不但制作工时增加,设置工时也增加,从而制作成本增大。因此,在狭小的空间内产生高效率且制作工时和设置工时变少的热交换器的必要性提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人进行了申请(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2、3、4),本申请是处于与在先申请相同的技术开发的延长线上的技术。
专利文献1韩国实用新型第20-1993-0007273号公报专利文献2韩国实用新型第20-2004-0007963号公报专利文献3韩国实用新型第20-2005-0003809号公报专利文献4韩国实用新型第20-2006-0006665号公报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舱加热器,所述油舱加热器通过有效地降低利用船舶运输的油在卸油时的粘度,从而减少卸油时间。
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舱加热器,所述油舱加热器通过改善热传递效率,从而在降低油的粘度时能够进一步节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油舱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舱加热器具有热传递体,其是将上部形成有流入口、下部形成有流出口的板状的中空散热片排列成放射状而形成的;上部室,所述中空散热片的各上部流入口以圆形等间隔地排列结合在该上部室上;环形下部室,所述中空散热片的各下部流出口以圆形等间隔地排列结合在该环形下部室上,所述环形下部室上形成有与外部连通的流出管;两个蒸气流入管,它们贯通所述下部室而与所述上部室连通并结合,并且所述两个蒸气流入管平行配置;油罐,其将所述下部室作为底部,将所述热传递体和上部室收容在内部,且在上侧形成有油流出口;以及油流入口,其贯通所述环形下部室的中心环形孔而与所述油罐连通并连结,流入所述蒸气流入管的热蒸气上升到所述上部室之后,分别被分配供给到所述热传递体的各中空散热片中,热蒸气一边下降一边使各中空散热片的温度上升,另一方面,被供给到所述油流入口的高粘度的流体流入所述油罐内的除所述各中空散热片的占有空间以外的空间,一边上升一边吸收所述各中空散热片的热量而变成低粘度的流体,经由所述油流出口被排出。
并且,本发明的油舱加热器的特征在于,优选所述蒸气流入管与所述下部室的底面连接成T字状,蒸气从一个蒸气流入口被分配供给到两个蒸气流入管。
另外,本发明的油舱加热器的特征在于,优选所述中空散热片的表面形成为洗衣板状的波形,从而增加每单位长度的表面积。
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油舱加热器,所述油舱加热器通过有效地降低利用船舶运输的油在卸油时的粘度,从而减少卸油时间。
并且,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油舱加热器,所述油舱加热器通过改善热传递效率,从而在降低油的粘度时能够进一步节能。


图1是本发明的油舱加热器的侧剖面图。
图2是从另一方向观察本发明的油舱加热器的侧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油舱加热器的上部室的内部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油舱加热器的下部室部的仰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油舱加热器的外部侧面图。
图6是本发明的油舱加热器的构成热传递体的中空散热片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10热传递体;11流入口;12流出口;100中空散热片;20蒸气流入管;21蒸气流入口;30油罐;31油流出口;32油流入口;40上部室;50下部室;51流出管。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说明本发明时,在判断出由于对相关公知技术或结构的具体说明而有可能使本发明的要点变得不清楚的情况下,省略其详细说明。并且,后述用语是考虑了本发明的功能后定义的用语,这些用语可以根据使用者、运用者的意图或惯例等而改变。因此,用语的定义应根据说明本发明的本说明书的整体所涉及的内容来进行。
图1是本发明的油舱加热器的侧剖面图,图2是从另一方向观察本发明的油舱加热器的侧剖面图,图3是本发明的油舱加热器的上部室的内部俯视图,图4是本发明的油舱加热器的下部室部的仰视图,图5是本发明的油舱加热器的外部侧面图,图6是本发明的油舱加热器的构成热传递体的中空散热片的立体图。
如附图所示,本发明的油舱加热器具有热传递体10、上部室40、下部室50、两个蒸气流入管20、油罐30以及油流入口32。所述热传递体10是将板状的中空散热片100排列成放射状的散热片束部,所述中空散热片100的上部形成有流入口11,下部形成有流出口12。
构成所述热传递体10的中空散热片100形成薄板状,内部具有空间,该内部空间通过分别形成于中空散热片100的上下侧的流入口11和流出口12与外部连通。如上所述,将所述中空散热片100如图3所示那样排列成放射状来形成所述热传递体10,通过采用这种放射状结构,能够在狭小的空间内紧密地排列各中空散热片100。所述热传递体10的放射状排列结构是通过将所述热传递体10与上部室40和下部室50结合而被支承的。形成于中空散热片100的上部的流入口11结合在所述上部室40上,从而与上部室40的内部连通,形成于中空散热片100的下部的流出口12结合在所述下部室50上,从而与下部室50连通。
通过采用这种结合结构,如图1所示,所述上部室40、下部室50以及中空散热片100均具有连通的内部空间。由于所述热传递体10排列成放射状,所以所述热传递体10以圆形等间隔地排列结合在所述上部室40和下部室50上。
另一方面,所述下部室50形成环形,所述热传递体10以沿着环形室描绘圆的方式被结合。
所述下部室50上设置有与外部连通的流出管51,由此,所述各中空散热片100的内部空间与外部可相互连通。如图2所示,所述蒸气流入管20是贯通所述下部室50并平行配置的两个管。所述蒸气流入管20延伸到所述上部室40而与所述上部室40连通并结合。
热蒸气从外部流入所述蒸气流入管20,如图2所示,流入的蒸气通过下部室50被输送到所述上部室40。而且,如图1所示,被输送的蒸气分别被供给到与所述上部室40连接的热传递体10的各中空散热片100。于是,从构成所述热传递体10的各中空散热片100内向外散发热量,其结果是,所述各中空散热片100内的蒸气冷却。该冷却的蒸气聚集到下部室50,经由所述流出管51被排出。
即,作为结论,这种结构是通过使热蒸气集中流通到两个蒸气流入管的内部之后,以尽可能大的面积(所述多个各中空散热片100的表面)放出热量的结构。
另一方面,所述油罐30是将所述下部室50作为底部、内部收容有所述热传递体10和上部室40的室。并且,所述油罐30在上侧形成有油流出口31,从而可与外部连通。另外,所述下部室50为环形,所以可利用形成于底面中心的大的通孔(环形孔)与外部连通。
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油流入口32形成为贯通所述环形下部室50的中心环形孔而与所述油罐30连通并连接的管状。根据所述结构,若向所述油流入口32供油,则被供给的油通过所述油罐30而上升,经由所述油流出口31被排出。
此时,由于在所述油罐30的内部如图3所示,呈放射状地排列有构成热传递体10的中空散热片100,所以被供给的油最终流入除各中空散热片100的占有空间以外的空间并上升。该情况下,从所述各中空散热片100的内部向外散发热量,即,从各中空散热片100的表面放出热量,因此,被供给的油与所述各中空散热片100的表面一边产生摩擦一边上升,同时,从所述热传递体10吸收热量,变为低粘度后被排出。
从这方面考虑,若将构成所述热传递体10的各中空散热片100的表面如图6所示那样形成为洗衣板那样的波形,并增大每单位长度的表面积,则在中空散热片100内流通的蒸气的散热效率和因与中空散热片100的表面摩擦而引起的油的吸热效率提高。
另一方面,本发明中应关注的方面是,实际上散发热量的所述中空散热片100内的热蒸气的流通方向为从上向下。这具有与热量从下向上上升这一通常概念相反的方向性,从这一方面考虑,在蒸气下降时,能够得到强制使该热量散发的效果。
并且,如图4所示,所述蒸气流入管20与所述下部室50的底面连接成T字状。由此,蒸气能够从一个蒸气流入口21分配给两个蒸气流入管20。
从这一方面考虑,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即,被输送来的蒸气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上升并在所述上部室40中分散,并且本发明能够形成如下路径,即,蒸气能够迅速地分散供给到上部室40内部的中空散热片100中的近距离的中空散热片100的路径。
以上,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只不过是为更具体说明本发明的一个示例。并且,如附图所示,应当可以理解,为实现本发明宗旨,可进行各种组合。因此,本发明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只要是具有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知识的技术人员,应该能够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可以对所述实施方式进行各种修改和/或变形,显然,这种修改和/或变形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油舱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舱加热器具有热传递体,其是将上部形成有流入口、下部形成有流出口的板状的中空散热片排列成放射状而形成的;上部室,所述中空散热片的各上部流入口以圆形等间隔地排列结合在该上部室上;环形下部室,所述中空散热片的各下部流出口以圆形等间隔地排列结合在该环形下部室上,所述环形下部室上形成有与外部连通的流出管;两个蒸气流入管,它们贯通所述下部室而与所述上部室连通并结合,并且所述两个蒸气流入管平行配置;油罐,其将所述下部室作为底部,将所述热传递体和上部室收容在内部,且在上侧形成有油流出口;以及油流入口,其贯通所述环形下部室的中心环形孔而与所述油罐连通并连结,流入所述蒸气流入管的热蒸气上升到所述上部室之后,分别被分配供给到所述热传递体的各中空散热片中,热蒸气一边下降一边使各中空散热片的温度上升,另一方面,被供给到所述油流入口的高粘度的流体流入所述油罐内的除所述各中空散热片的占有空间以外的空间,一边上升一边吸收所述各中空散热片的热量而变成低粘度的流体,经由所述油流出口被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舱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气流入管与所述下部室的底面连接成T字状,蒸气从一个蒸气流入口被分配供给到两个蒸气流入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舱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散热片的表面形成为洗衣板状的波形,以增加每单位长度的表面积。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油舱加热器,该加热器通过有效地降低用船舶运输的油在卸油时的粘度以减少卸油时间,并且通过改善热传递效率,在降低油的粘度时能够进一步节能。该加热器具有热传递体,其是将上部形成有流入口、下部形成有流出口的板状的中空散热片排列成放射状而形成的;上部室,中空散热片的各上部流入口等间隔地排列结合在上部室上;环形下部室,其上形成有与外部连通的流出管,中空散热片的各下部流出口等间隔地排列结合在环形下部室上;两个蒸汽流入管,它们与上部室连通结合并平行配置;油罐,其将下部室作为底部,将热传递体和上部室收容在内部,且在上侧形成有油流出口;以及油流入口,其贯通环形下部室的中心环形孔而与油罐连通并连结。
文档编号B67D7/80GK101070137SQ20061016993
公开日2007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8日
发明者李淳在 申请人:株式会社光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