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胶塞或铝塑盖加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36000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胶塞或铝塑盖加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胶塞或铝塑盖加料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无菌药品生产过程中的无菌胶塞或铝塑盖加料装置。
背景技术
无菌药品生产过程中,与药品直接接触的胶塞(铝塑盖)完成清洗、灭菌、干燥等工序后,在无菌条件下转运到灌装线的料斗,从而保证不再被操作人员污染,保证药品质量的方法、设备不断更新。通常胶塞机门出口在A级(百级层流)保护下,将胶塞(铝塑盖)装入灭菌后的转运桶里,再把转运桶搬到灌装线旁。目前,国内通常采用以下三种方法将胶塞(铝塑盖)加入灌装线的料斗中(1)打开灌装线侧门,开胶塞桶盖用勺子或撮子将胶塞(铝塑盖)多次逐量加入料斗中。( 免洗(待灭菌)胶塞,采用具有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德国三层负吸袋为胶塞的专用包装袋,在D级取出第二层,在C级取出第三层,灭菌后传入A级灌装线胶塞 (铝塑盖)料斗,剪开逐次分量加入料斗中。( 国内新创新(STS胶塞无菌转运系统-上海严复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将无菌胶塞桶转运到灌装线胶塞加料斗上,通过提升机将转运桶提升翻转,再转动这个提升机与加料管对齐,通过手套箱打开进料管盖和转运桶的密封盖, 转运桶下降,再通过手套箱把转运桶和加料管连接好,打开进料蝶阀,开始给料斗供塞。上述第⑴和(2)种方法是目前国内大多数生产无菌针剂(西林瓶包装)使用的胶塞(铝塑盖)加料过程,通过灌装线上的胶塞料斗振荡,经轨道把胶塞导向到瓶口上。由于振荡料斗加入过多胶塞会影响振荡料斗工作,所以需分次、适量加胶塞,这样会多次开灌装机侧门使转运桶中的胶塞倒进料斗中,这对灌装机A级环境形成潜在的污染机会。而上述第(3)种方法中,产品转运过程过于复杂,造价昂贵,制造成本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胶塞或铝塑盖加料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胶塞或铝塑盖加料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转动架和瓶型运转桶; 所述瓶型运转桶内沿轴向方向设有隔板,将所述瓶型运转桶分成两个部分;所述转动架包括支架台、设置在支架台上的与所述瓶型运转桶的桶身配合的两个被动转辊以及与所述瓶型运转桶的桶肩相配合的塔轮;所述支架台上设有使所述瓶型运转桶的桶口向下倾斜的升降装置。上述的胶塞或铝塑盖加料装置中,所述隔板的形状与所述瓶型运转桶内腔的纵切面相同,将所述瓶型运转桶分成容积相等的两个部分。上述的胶塞或铝塑盖加料装置中,所述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瓶型运转桶配合的桶盖以及与所述桶盖密封配合的卡子,以保证所述运转桶内的无菌环境。上述的胶塞或铝塑盖加料装置中,所述升降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架台上近所述瓶型运转桶桶底的部位。[0009]上述的胶塞或铝塑盖加料装置中,所述塔轮与电机相连,为所述塔轮的转动提供动力。上述的胶塞或铝塑盖加料装置中,所述塔轮上设有橡胶圈,以增加所述塔轮与所述瓶型运转桶的桶肩之间的摩擦,从而所述塔轮转动时能带动所述瓶型运转桶转动;且所述瓶型运转桶的桶肩的倾斜度与所述塔轮的倾斜度一致,从而可以使两者适配,也可以防止所述瓶型远转桶倾斜时向前滑动。上述的胶塞或铝塑盖加料装置中,两个所述被动转辊的中心与所述瓶型运转桶中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60°,以保证所述运转桶能在所述被动转辊上平稳地转动。上述的胶塞或铝塑盖加料装置中,所述升降装置可为活塞,或为齿条和与所述齿条配合的齿轮,所述齿轮带动所述齿条上下运动,从而使所述转动架倾斜进而带动设在所述转动架上的运转桶发生倾斜使桶内的胶塞或铝塑盖流出。上述的胶塞或铝塑盖加料装置中,所述转动架设在带有移动装置的支架上,所述移动装置可为万向轮,可以方便所述支架的移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胶塞或铝塑盖加料装置设有转动架和使所述转动架倾斜的升降装置,从而不用提升机或者翻转运转桶,也不用中间联接器振荡,就可以使胶塞或铝塑盖逐步、适量地加入料斗中。所以,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胶塞或铝塑盖加料装置时,减少了对A级环境的潜在污染机会,同时加料过程简单,易于操作,成本降低,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胶塞或铝塑盖加料装置中的瓶型运转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中a为瓶型运转桶的主视图,图1中b为瓶型运转桶的左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胶塞或铝塑盖加料装置中的瓶型运转桶与桶盖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中c为瓶型运转桶与桶盖紧密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2中d为图 c的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瓶型运转桶平卧在转运架上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被动转辊和瓶型运转桶转动以及瓶塞从瓶型运转桶中流出的示意图,其中,图4中e为被动转辊和瓶型运转桶转动的示意图,图4中f为瓶塞从瓶型运转桶中流出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转运架和瓶型运转桶倾斜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瓶型运转桶的桶肩中的瓶塞流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1、胶塞或铝塑盖加料装置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如图1-3所示,图中各标记如下1瓶型运转桶、2隔板、3卡子、 4桶盖、5齿条6旋转齿轮、7A级层流推车、8支架台、9被动转辊、10塔轮、11电机、12万向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胶塞或铝塑盖加料装置包括瓶型运转桶1,该瓶型运转桶1上设有桶盖4,桶盖4可与瓶型运转桶1紧密配合,桶盖4与瓶型运转桶1还可以通过卡子3进一步密封配合以保证瓶型运转桶1内的无菌环境;瓶型运转桶1内设有沿轴向方向上的隔板2,该隔板2将瓶型运转桶1分成容积相等的两个部分;转动架包括支架台8、设置在支架台8上的与瓶型运转桶1的桶身配合的两个被动转辊9以及与瓶型运转桶1的桶肩相配合的塔轮10,该两个被动转辊9的中心与瓶型运转桶1的中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60° ; 塔轮10与电机11相连,塔轮10的倾斜度与瓶型运转桶1的桶肩的倾斜度一致,从而可以使两者紧密配合,塔轮10上设有橡胶圈,以增大塔轮10与瓶型运转桶1的桶肩之间的摩擦, 从而能够带动瓶型运转桶1顺畅的转动;瓶型运转桶1转动的同时带动被动转辊9随之转动,同时对瓶型运转桶1起到支撑作用;转动架设在A级层流推车7上,A级层流推车7设于万向轮12上,便于转动架的移动;支架台8上近瓶型运转桶1的底部的部位设有使瓶型运转桶1的桶口向下倾斜的升降装置,该升降装置包括齿条5和与之配合的旋转齿轮6,可通过调节该旋转齿轮6使齿条5做上下升降运动,从而使转动架发生倾斜,进而使瓶型运转桶1内的胶塞或铝塑盖流出。上述装置中,升降装置还可以为活塞。上述装置的使用过程的示意图如图3-图6所示。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胶塞或铝塑盖加料装置时,首先将瓶型运转桶1进行灭菌,然后在胶塞清洗灭菌机前的A级环境,将灭菌后的胶塞或铝塑盖装入至瓶型运转桶1 中,盖好桶盖4,然后用卡子3将桶盖4和瓶型运转桶1紧密配合,以保证瓶型运转桶1内的无菌环境;然后将该瓶型运转桶1卧放在A级保护的A级层流推车7上的转运架上,将该 A级层流推车7推到灌装线旁,使瓶型运转桶1的瓶颈伸入灌装线的侧门孔,对准加料斗上方,用隔离无菌手套打开桶盖4后,则胶塞陆续不断慢慢地加入料斗中,当瓶型运转桶1中的胶塞不再流出时,使转运架发生转动从而使瓶型运转桶1开始转动,则胶塞会继续流出; 当胶塞再次不流出时,则旋转齿轮6使齿条5向上运动,从而使转运架倾斜,进而瓶型运转桶1的底部小角度翘起,瓶型运转桶1中的胶塞在隔板2的引导下继续向料斗中流出,最终将瓶型运转桶1的桶肩部存的胶塞在隔板2小角度倾斜旋转导入料斗中,依次再更换转运架上的第二个运转桶、第三个运转桶……,即达到连续将运转桶中的胶塞加入料斗中。
权利要求1.一种胶塞或铝塑盖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转动架和瓶型运转桶;所述瓶型运转桶内沿轴向方向设有隔板,将所述瓶型运转桶分成两个部分;所述转动架包括支架台、设置在支架台上的与所述瓶型运转桶的桶身配合的两个被动转辊以及与所述瓶型运转桶的桶肩相配合的塔轮;所述支架台上设有使所述瓶型运转桶的桶口向下倾斜的升降直O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塞或铝塑盖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形状与所述瓶型运转桶内腔的纵切面相同,将所述瓶型运转桶分成容积相等的两个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胶塞或铝塑盖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瓶型配合的桶盖以及与所述桶盖密封配合的卡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胶塞或铝塑盖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架台上近所述瓶型运转桶桶底的部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胶塞或铝塑盖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塔轮与电机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胶塞或铝塑盖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塔轮上设有橡胶圈。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胶塞或铝塑盖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被动转辊的中心与所述瓶型运转桶中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60°。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胶塞或铝塑盖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为活塞,或为齿条和与所述齿条配合的齿轮。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胶塞或铝塑盖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架设在带有移动装置的支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胶塞或铝塑盖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为万向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胶塞或铝塑盖加料装置。该装置包括转动架和瓶型运转桶;所述瓶型运转桶内沿轴向方向设有隔板,将所述瓶型运转桶分成两个部分;所述转动架包括支架台、设置在支架台上的与所述瓶型运转桶的桶身配合的两个被动转辊以及与所述瓶型运转桶的桶肩相配合的塔轮;所述支架台上设有使所述瓶型运转桶的桶口向下倾斜的升降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胶塞或铝塑盖加料装置设有转动架和使所述转动架倾斜的支撑装置,从而不用提升机或者翻转运转桶,也不用中间联接器振荡,就可以使胶塞或铝塑盖如胶塞或铝塑盖逐步、适量地加入料斗中。
文档编号B65G65/40GK201932725SQ20112000845
公开日2011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3日
发明者刘振实 申请人:刘振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