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自动上料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6920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自动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机床自动上料机。



背景技术:

自动上料机专为塑料及粉体生产加工行业设计制造,本机与物料接触部分全部采用不锈钢制作,可与各种规格挤出机,高速混合机,塑料搅拌机配套使用,广泛适用于各类粉状、粒状、回收破碎等物料的上(送)料用途。

自动上料机单机上料高度可达2-6米,并可多机串联使用,抽送上料速度为1-3吨每小时。具有自动控制加料,维修方便面,安全可靠,提高工作效率等优点。

在人工成本日益增加的今天,企业面临的管销费用越来越大,就要求工厂的生产效率越来越高,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人工成本成为机械加工行业所追求的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机床自动上料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支架、控制装置、液压站、液压泵、料管、活塞杆、棒料腔;所述的料管设置在数个支架的上端;所述的控制装置与液压站连接,液压站内设置有液压泵,液压泵与料管连接;所述的料管的一端设置有活塞杆,活塞杆的一侧设置有棒料腔。

作为优选,所述的控制装置为PLC控制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的棒料腔内设置有导管。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所述的液压泵向料管内供油,推动活塞杆将棒料推入机床的主轴,根据流体动力学原理,抗振动、防磨损,当主轴无转速时,不会产生液压支撑性能,棒材就置于送料管内;棒材转动时,液压压力升高,棒材就会从送料管内浮起;当转速变快,液压力相对升高,棒材就会在料管中央转动;液压油流经活塞杆,再进入导管,提供棒材全长液压支撑。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机床自动上料机,大大的减少棒料与送料管壁的碰撞摩擦,振动与噪音小,特别适用于高转速、长棒料、精密工件的加工,加工质量稳定、可靠,加工同一批零件,生产率高,可有效地减少零件的加工上下料材时间和辅助时间,能提高机床主轴转速,改善了劳动条件,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支架1、控制装置2、液压站3、液压泵4、料管5、活塞杆6、棒料腔7、机床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参看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含支架1、控制装置2、液压站3、液压泵4、料管5、活塞杆6、棒料腔7;所述的料管5设置在数个支架1的上端;所述的控制装置2与液压站3连接,液压站3内设置有液压泵4,液压泵4与料管5连接;所述的料管5的一端设置有活塞杆6,活塞杆6的一侧设置有棒料腔7。

作为优选,所述的控制装置2为PLC控制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的棒料腔7内设置有导管。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为:所述的液压泵4向料管5内供油,推动活塞杆6将棒料推入机床8的主轴,根据流体动力学原理,抗振动、防磨损,当主轴无转速时,不会产生液压支撑性能,棒材就置于送料管内;棒材转动时,液压压力升高,棒材就会从送料管内浮起;当转速变快,液压力相对升高,棒材就会在料管中央转动;液压油流经活塞杆,再进入导管,提供棒材全长液压支撑。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机床自动上料机,大大的减少棒料与送料管壁的碰撞摩擦,振动与噪音小,特别适用于高转速、长棒料、精密工件的加工,加工质量稳定、可靠,加工同一批零件,生产率高,可有效地减少零件的加工上下料材时间和辅助时间,能提高机床主轴转速,改善了劳动条件,本具体实施方式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