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对重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92125阅读:54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对重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梯对重块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电梯常用的对重块固定装置是在对重直梁上开孔,角铁与对重直梁连接,装在角铁上的螺栓顶住对重块,一边只有一个螺栓点受力。这种方式需在对重侧梁上开孔,不同的载重,对重块安装的数量不同,导致对重块总体的高度不同,需要在不同的位置开孔,保证安装正确;而且使用时间过久后对重块的腐蚀,或者到冲击力过大,只有两个点受力会造成对重块开裂;另外,对重块固定不稳固的话,容易在电梯运行的过程中产成噪音,以及发生对重块脱离的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梯对重块装置,可以快速安装对重块固定装置;并可以根据不同的对重块高度来自由调节对重块固定装置的安装位置;对重块的四角都进行固定,使对重块受力均匀,避免出现噪音以及对重块脱离对重框架的危险。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梯对重块装置,包括一组对重块和分别设置在一组对重块两端的对重直梁,还包括分别设置在对重块两端的对重块固定装置,所述对重块固定装置包括螺杆和套设在螺杆上的一组夹板;所述对重直梁的两侧分别设有对重侧梁;一组夹板的一端与最上面的一块对重块相连接,另一端分别设置在对重侧梁的两边,螺杆上设有固定夹板与对重侧梁的一组螺母。这种设计可以快速安装对重块固定装置;可以根据不同的对重块高度来自由调节对重块固定装置的安装位置,其适用范围广,通用性好;无需在对重直梁上开孔,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对重块固定装置对对重块的四角都进行固定,使对重块受力均匀,避免出现噪音以及对重块脱离对重框架的危险。

进一步的,上述一种电梯对重块装置,所述螺杆上还设有用于固定对重块的中间夹板。这种设计对对重块的四角及中心都进行固定,使受力更均匀稳定;在电梯运行过程中对重块受到冲击力时,通过增大对重块的受力面积来缓解单位冲击力,避免出现噪音以及对重块脱离对重框架的危险。

进一步的,上述一种电梯对重块装置,所述夹板呈L形,其L形折角设置在与对重块相连接的那一端。这种设计增大对重块四角的受力面积,使受力更均匀稳定。

进一步的,上述一种电梯对重块装置,所述中间夹板呈L形。这种设计增大对重块中心的受力面积,使受力更均匀稳定。

进一步的,上述一种电梯对重块装置,所述对重块两端分别设有突出部,突出部形状与对重直梁的横截面形状相适应。这种设计增大对重块的受力面积,使对重块的固定更稳定、牢固。

进一步的,上述一种电梯对重块装置,所述中间夹板上设有与螺杆形状相适应的螺纹孔。这种设计可以左右调节中间夹板的位置,使其与对重块的配合更稳定、平衡。

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梯对重块装置,这种设计可以快速安装对重块固定装置;可以根据不同的对重块高度来自由调节对重块固定装置的安装位置,其适用范围广,通用性好;无需在对重直梁上开孔,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对重块固定装置对对重块的四角和中心都进行固定,使对重块受力均匀,并且对重块的受力面积大,避免出现噪音以及对重块脱离对重框架的危险;可以左右调节对重块固定装置的位置,使其与对重块的配合更稳定、平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梯对重块装置的俯视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梯对重块装置的正视结构图;

图中:1-对重块,2-对重直梁,3-对重块固定装置,4-螺杆,5-夹板,6-对重侧梁,7-螺母,8-中间夹板,9-突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梯对重块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一组对重块1和分别设置在一组对重块1两端的对重直梁2,还包括分别设置在对重块1两端的对重块固定装置3,所述对重块固定装置3包括螺杆4和套设在螺杆4上的一组夹板5和用于固定对重块1的中间夹板8;所述对重直梁2的两侧分别设有对重侧梁6;一组夹板5的一端与最上面的一块对重块1相连接,另一端分别设置在对重侧梁6的两边,螺杆4上设有固定夹板5与对重侧梁6的一组螺母7。所述夹板5呈L形,其L形折角设置在与对重块1相连接的那一端;所述中间夹板8呈L形,其形状与夹板5相同,这样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所述对重块1两端分别设有突出部9,突出部9形状与对重直梁2的横截面形状相适应。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夹板8上设有与螺杆4形状相适应的螺纹孔,这样可以左右调节中间夹板8的位置。

对重块固定装置3安装时,对重块1两侧对重直梁2的一共4个边,即4个对重侧梁6分别用2块夹板5穿过螺杆4夹住后用螺母7旋紧,安装高度可以任意调节;中间夹板8的位置可以通过螺纹孔调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