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高度低于升降高度的升降支撑链装置及升降支撑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9826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安装高度低于升降高度的升降支撑链装置及升降支撑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装高度低于升降高度的升降支撑链装置以及安装有该升降支撑链装置的升降支撑台。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螺杆和气缸等传动装置都可以对机械结构进行升降操作,但往往要实现长距离的移动行程需要螺杆有足够长的长度或者气缸有足够长的伸长量,可是往往由于安装空间不足使得螺杆或者气缸没有足够的安装高度,使得无法实现所需要的升降高度。例如,以气缸为例子,由于气缸的伸缩行程取决于气缸缸体的长度,所以若想要获得较大的移动行程,需要选用缸体长度大的气缸,往往选用的气缸可以满足机器的运动行程,但在某些情况下因为安装空间的高度比机器所需要移动的高度小,导致满足移动行程的气缸由于缸体长度过长而无法安装在高度小的空间中,且气缸只能在固定的行程内移动,若想要增加机器的运动行程,需要更换气缸且必须有足够气缸安装的空间,费时费力且成本高。而且,一般的气缸无法保证随时启停,工作精度也不高。

因此,针对上述技术中的存在问题,亟需提供一种能够节省安装空间、可根据工作需要改变运动行程、能随时启停和工作精度高的技术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位置高度小于升降高度、升降高度大且升降高度可调整的升降支撑链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位置高度小于升降高度、升降高度大且升降高度可调整的升降支撑台。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装高度低于升降高度的升降支撑链装置,其中,升降支撑链装置包括驱动装置和至少一组传动支撑链组,驱动装置包括驱动源和至少一组传动机构,驱动源与传动机构连接,每一组传动支撑链组包括多组链节,传动机构与传动支撑链组连接,驱动装置用于驱动传动支撑链组移动,多组链节可相互支撑,传动支撑链组用于垂向支撑和升降。

由上可见,通过使用具有多组链节的传动支撑链组代替传统气缸完成气缸的升降操作,有效的解决了由于气缸行程限制和安装空间不足而导致机器升降运动行程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传动支撑链组满足机器不同高度的升降要求,同时能够解决气缸无法随时启停和工作精度不高的问题,且能够节省安装空间。

进一步的方案是,每一组链节包括链板,链板设置有固定端和与固定端连接的活动端,活动端设置有限位平面,固定端设置有止动部,相邻两组链节的固定端和活动端可转动地连接,且第一组链节的止动部可转至第二组链节的限位平面。

由上可见,通过在链板的活动端设置限位平面和在链板的固定端设置制动块,使得传动链组在运动过程中具有支撑点和受力点,使外接在传动链组上的外接装置在升降过程中不会出现下坠或晃动的现象,同时使得链节与链节之间有受力支点,使传动链组在升降过程中能保持直线状态而不发生弯曲现象。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驱动源为驱动电机,传动机构包括至少一组链道和至少一组驱动线,链道安装有一组传动支撑链组,驱动线与一组传动支撑链组连接,驱动线用于驱动传动支撑链组移动。

由上可见,设置将传动支撑链组安装在链道中,起到对传动支撑链组的导向作用,同时,将驱动线与传动支撑链组连接,保证驱动线与传动支撑链组运动的同步性,保证升降支撑链装置的运动的平稳性。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升降支撑链装置还包括至少一组第一导轨,第一导轨安装在升降支撑链装置的底座上。

由上可见,设置导轨对外接装置做升降运动时起到导向作用,同时给传动支撑链组提供支撑力,使升降支撑链装置工作时更将平稳。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每一组链节还包括一组滑轮,滑轮可转动地安装在固定端和活动端的连接处。

由上可见,在链板上安装滑轮,使得传动支撑链组在链道中的运动摩擦力减小,同时对链节与链节之间的接触提供受力点和提高升降支撑链装置的运动精度。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驱动线还包括连接块,连接块与传动支撑链组的第一端连接。

由上可见,通过连接块与传动支撑链组连接,使得驱动线能够对传动支撑链组起精确驱动的作用,使得传动支撑链组的前进和后退更精确。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链道设置有支撑限位部。

由上可见,在链道上设置限位部,使得传动支撑链组在回收时不会超过预设位置,使得设备损坏。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导轨为多层伸缩导轨。

由上可见,将导轨设置为多层伸缩导轨,使得无论外接设备上升的高度有多大多能够对传动支撑链组起到支撑作用,同时多层伸缩导轨能够节省安装空间,满足在不同高度时都能对传动支撑链组起支撑作用。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传动支撑链组还包括滑块和第二导轨,滑块设置在传动支撑链组的第二端上,第二导轨与滑块可滑动地连接。

由上可见,在传送链组上设置第二导轨和在传动支撑链组上设置滑动件,使得传动支撑链组在控制传送链组升降时更加顺畅。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驱动源为驱动电机,传动机构包括至少一组链道单元和至少一组驱动线,每一组链道单元包括至少两条相互平行设置的链道,每条链道安装有一组传动支撑链组,每一组驱动线设置有连接梁,且连接梁分别与每条链道内的传动支撑链组连接。

由上可见,在驱动线上设置连接梁,使得传动支撑链组在对外接设备进行升降时具有更好的支撑和负载能力,使得升降支撑链装置可以承受大型设备的外接负载,同时保证升降支撑链装置工作的稳定性,使得升降支撑链装置在工作时不会发生晃动。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升降支撑台,包括传送链组、驱动机构和传动支撑链组,驱动机构与传送链组连接,传送链组与升降支撑链装置的底座连接,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传送链组,升降支撑链装置连接在底座和传送链组之间,其中,升降支撑链装置为上述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升降支撑链装置。

由上可见,通过使用具有多组链节的传动链组代替传统气缸实现对升降支撑台进行升降操作,有效的解决了由于气缸行程和安装空间不足而导致的传送链组升降高度不够和升降支撑台安装空间不足的问题,通过改变传动链组的链节数量或者通过改变传动链组的空间分布情况,能有效的实现传送链组不同高度的升降,同时能够节省安装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升降支撑链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升降支撑链装置第一实施例的驱动装置省略部分机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升降支撑链装置第一实施例的传动支撑链组的部分链节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升降支撑台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升降支撑链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升降支撑链装置第二实施例省略部分结构后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并参考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升降支撑链装置实施例:

参照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升降支撑链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升降支撑链装置1包括底座12、驱动装置2、传动支撑链组和导轨6,驱动装置2、传动支撑链组和导轨6均安装在底座12上。导轨6的数量为至少一组,具体地,导轨6的数量为两组,导轨6的垂直于底座12并与底座12固定连接。导轨6为多层伸缩导轨,具体地,导轨6为两层伸缩导轨,导轨6包括第一限位滑杆61和第二限位滑杆62,第一限位滑杆61的固定端安装在第一连接梁上,第一连接梁安装在底座12上,第一限位滑杆61的活动端安装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梁,第二限位滑杆62的固定端安装在第二连接梁上,第二限位滑杆62的活动端与传送链组11的支架固定连接。

参照图2,图2是本实用新型升降支撑链装置第一实施例的驱动装置省略部分机构示意图。结合图1,驱动装置2安装在底座12上,驱动装置2包括驱动源和至少一组传动机构3,驱动源为驱动电机21,传动机构3包括至少一组链道和至少一组驱动线,具体地,传动机构3的数量为一组,传动机构3包括链道31、链道32、驱动线33和驱动线34,链道31和链道32错开邻接。优选的,链道31和链道32共线邻接。

驱动线33包括连接块331、带轮332、带轮333、带轮334、齿轮335、轴336、传动带337和传动带338,轴336连接在链道31和链道32之间,带轮334与齿轮335邻接,且带轮334与带轮332位于轴336的两端,带轮332通过传动带337与带轮333连接,带轮333与链道31连接,连接块331固定连接在传动带337上,带轮334与驱动电机21的电机轴上的带轮通过传动带338连接。

驱动线34包括连接块341、带轮342、齿轮343、带轮344、轴345和传动带346,轴345连接在链道31和链道32之间,带轮342与齿轮343邻接且与齿轮335位于同一侧,齿轮343与齿轮335啮合,连接块341固定连接在传动带346上,带轮342通过传动带346与带轮344连接。

链道31设置有支撑限位部311,且支撑限位部311所在的面与驱动线33呈一定角度布置。链道32设置有支撑限位部321,且支撑限位部321所在的面与驱动线33成一定角度布置,每一条链道内均安装有一组传动支撑链组。

参照图3,图3是本实用新型升降支撑链装置第一实施例的传动支撑链组的部分链节相对位置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传动支撑链组的数量至少为一组,每一组传动支撑链组包括多组链节,驱动装置用于驱动传动支撑链组移动,多组链节可相互支撑,传动支撑链组用于垂向支撑和升降。具体地,传动支撑链组包括传动支撑链组4和传动支撑链组40两组,传动支撑链组4和传动支撑链组40的结构完全相同,其中,传动支撑链组4包括多组链节41,每一组链节41包括链板5和滑轮53,链板5设置有固定端51和与固定端51连接的活动端52,固定端51设置有孔512,固定端51沿链板5的长度方向在位于孔512的一侧设置有止动部511,活动端52设置有孔522,活动端沿链板5的长度方向在位于孔522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平面521,且限位平面521与止动部511位于链板5的同一侧。

固定端51沿孔512的径向设置有盲槽部513,相邻两组链节的固定端与活动端可转动地连接,具体地,一个链节的活动端伸入另一个链节的固定端的盲槽部,并通过销轴54将位于一个链节活动端的孔和位于另一个链节固定端的孔连接起来,滑轮53可转动地安装在销轴54上,相邻两组滑轮邻接。当传动支撑链组4从链道的限位部伸出时,相邻两组链节相对转动,当相邻两组链节完全伸出链道时,一个链节的止动部转至另一个链节的限位平面并抵接,使得相邻两个链节相对固定,在推动传送链组升降时不会出现晃动和不稳定的现象,有垂向支撑和升降的作用。同时滑轮可以提高传动支撑链组在链道中的移动精度以及减小传动支撑链组和链道之间的摩擦力。

结合图1和图2,链道31安装有传动支撑链组4,驱动线33的连接块331设置有销轴330,销轴330伸入传动支撑链组4的位于链道31的传动支撑链组4上升方向的最后一节链节的固定端的孔中,链道31安装有传动支撑链组40,驱动线34的连接块341设置有销轴340,销轴340伸入传动支撑链组40位于链道32的最后一节链节的固定端的孔中。当启动驱动电机21时,驱动电机21可驱动驱动线33和驱动线34相向或相背运动,进而控制传动支撑链组4和传动支撑链组41相向或相背运动,实现控制传送链组做下降或上升运动,驱动线33和驱动线34的相背或相向运动通过驱动电机21的正反转进行控制。

传动支撑链组4还包括滑块49和导轨48(见图1),滑块49设置在传动支撑链组4的第二端上,导轨48与滑块49可滑动地连接。具体地,传动支撑链组4的位于链道31中的传动支撑链组4的上升方向的第一节链节的活动端的孔中,设置有于活动端的孔相连接的滑块49,滑块49可滑动的连接有导轨48,导轨48与外接装置邻接。传动支撑链组40与传动支撑链组4的连接方式相同,故不过多阐述。

当驱动电机21正转时,驱动电机21的电机轴上的带轮带动传动带338,传动带338带动带轮334转动,带轮334通过轴336带动带轮332转动,从而驱动驱动线33转动,驱动线33上的连接块331带动传动支撑链组4做上升运动。同时齿轮335驱动齿轮343做相反方向转动,带轮342通过传动带346带动带轮344转动,从而驱动驱动线34转动,驱动线34上的连接块341带动传动支撑链组40沿传动支撑链组4的相反方向同时运动,使得传动支撑链组4和传动支撑链组40同时做上升运动,推动外接装置做竖直上升运动,同时导轨6的第一限位滑杆61伸出,带外接装置上升的高度高于第一限位滑杆61的伸出量时,第二限位滑杆62伸出,导轨6对外接装置的上升起导向和支撑作用,传动支撑链组对外接装置起垂向支撑和升降作用。优选地,导轨6的限位滑杆数量可为多组。

当驱动电机21反转时,驱动电机21的电机轴上的带轮带动传动带338,传动带338带动带轮334转动,带轮334通过轴336带动带轮332转动,从而驱动驱动线33转动,驱动线33上的连接块331带动传动支撑链组4做下降运动。同时齿轮335驱动齿轮343做相反方向转动,带轮342通过传动带346带动带轮344转动,从而驱动驱动线34转动,驱动线34上的连接块341带动传动支撑链组40沿传动支撑链组4的相反方向同时运动,使得传动支撑链组4和传动支撑链组40同时做下降运动,推动外接装置做竖直下降运动,同时导轨6的第二限位滑杆62回收,当外接装置下降的高度大于第二限位滑杆62的回收量时,第一限位滑杆61回收,导轨6对外接装置的下降起导向和支撑作用,传动支撑链组对外接装置起垂向支撑和升降作用。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使用传动支撑链组代替传统升降气缸来控制传送链组的升降,有效的解决了传统升降气缸存在的问题,例如,当运动行程大时,气缸需要很长的缸体,导致安装空间不足,而选用缸体短的气缸时,又无法满足运动所需要的行程。同时可以通过改变传动支撑链组的链节数量、导轨的伸缩层级和改变链道的布置方法来实现,例如,可以通过增加传动支撑链组的链节数量、通过增加导轨的伸缩层级数量等来实现对传送链组的上升高度的提高。又例如,当需要提高传送链组的上升高度时,可将两条链道错开邻接,增加传动支撑链组的容纳量等,解决安装空间不足的问题,又可满足传送链组不同的升降高度。

升降支撑台实施例:

参照图4,图4是本实用新型升降支撑台实施例的结构图。升降支撑台包括传送链组11、底座12、驱动装置13和升降支撑链装置1。驱动装置13安装在传送链组11的支架的一侧上,驱动装置13包括驱动电机131和传动带133,驱动电机131的电机轴安装有带轮132,传送链组11的一侧设置有与传送链组11的传送链相连接的带轮111,通过传送带133将带轮132和带轮111连接起来,并通过驱动电机131驱动传送链组11运动。升降支撑链装置1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为上述升降支撑链装置实施例中的升降支撑链装置相同。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使用传动支撑链组代替传统升降气缸来控制传送链组的升降,有效的解决了由于传统升降气缸在安装空间不足导致的传送链组升降高度不足的问题,可以满足传送链组不同的工作升降高度。

制杯模内自动取料叠堆的多功能传送套袋机组实施例:

制杯模内自动取料叠堆的多功能传送套袋机组包括机身、接料装置、移位传送装置、捡料装置和升降支撑台,接料装置可转动地安装在移位传送装置上,移位传送装置、升降支撑台和捡料装置均安装在机身上,捡料装置与升降支撑台连接,升降支撑台包括传送链组、底座、驱动装置和升降支撑链装置。驱动装置安装在传送链组的支架的一侧上,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和传动带,驱动电机的电机轴安装有带轮,传送链组的一侧设置有与传送链组的传送链相连接的带轮,通过传送带将带轮和带轮连接起来,并通过驱动电机驱动传送链组运动。升降支撑链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为上述升降支撑链装置实施例中的升降支撑链装置相同。

由以上方案可见,安装有上述升降支撑链装置实施例中的升降支撑链装置的制杯模内自动取料叠堆的多功能传送套袋机组,有效的解决了由于升降支撑链装置的安装空间有限而导致的传统升降气缸无法实现对传送链组进行大行程推送操作的问题,同时该制杯模内自动取料叠堆的多功能传送套袋机组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高度需要对升降支撑链装置的升降高度进行调节,使得制杯模内自动取料叠堆的多功能传送套袋机组在进行杯件捡料时有足够的捡料空间,并使杯件的捡料方便快捷。同时,制杯模内自动取料叠堆的多功能传送套袋机组可实现对杯件进行模内贴标、对杯件进行堆叠传送和对杯件进行套袋等操作。

升降支撑链装置第二实施例:

参照图5和图6,图5是本实用新型升降支撑链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升降支撑链装置第二实施例省略部分结构后的示意图。应用本升降支撑链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实用新型构思,升降支撑链装置的第二实施例与升降支撑链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升降支撑链装置的第二实施例中的传动机构包括至少一组链道单元和至少一组驱动线,每一组链道单元包括至少两条相互平行设置的链道,每条链道安装有一组传动支撑链组,每一组驱动线设置有连接梁,且连接梁分别与每条链道内的传动支撑链组连接。

具体地,传动机构包括链道单元8、链道单元80、驱动线81和驱动线82,链道单元8包括两条相互平行设置的链道91和链道92,链道单元80包括两条相互平行设置的链道93和链道94,每条链道都安装有一组传动支撑连组。

驱动线81包括齿轮811、传动带812、带轮813、带轮814和连接梁815,带轮813与驱动电机21的电机轴固定连接,带轮813和齿轮811邻接,带轮813通过传动带812与带轮814连接,传动带812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梁815,连接梁815的两端分别与安装在链道91和链道92内的传动支撑链组连接,连接梁815的两端设置有凹槽816和导轨817,凹槽816可滑动地与导轨817连接,且导轨817安装在底座12上。

驱动线82包括齿轮821、传动带822、带轮823、带轮824和连接梁825,齿轮823与齿轮813啮合,带轮823和齿轮821邻接,带轮823通过传动带822与带轮824连接,传动带822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梁825,连接梁825的两端分别与安装在链道93和链道94内的传动支撑链组连接,连接梁825的两端设置有凹槽826和导轨827,凹槽826可滑动地与导轨827连接,且导轨827与底座12连接。

由以上方案可见,在驱动线81上设置与传动支撑链组连接的连接梁815,在驱动线82设置与与传动支撑链组连接的连接梁825,使得传动支撑链组在对外接设备进行升降时具有更好的支撑和负载能力,使得升降支撑链装置可以承受大型设备等外接负载,同时保证升降支撑链装置工作的稳定性,使得升降支撑链装置在工作时不会发生晃动。在连接梁上设置凹槽和导轨可以保证连接梁在驱动传动支撑链组移动时,不会发生左右侧翻,进一步保证升降支撑链装置的稳定性,使得升降支撑链装置工作更加平稳可靠。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支撑链装置的应用不只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以及上述实施例的所属领域,诸如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支撑链装置亦可应用于汽车维修店中的汽车起重架亦或者是应用于大型千斤顶设备中的升降机构亦或者是应用于其它等领域,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