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叉车门架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8553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叉车门架控制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叉车控制装置,尤其是一种叉车门架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大部分电动多路阀平衡重式叉车均采用一片阀一根操纵杆的控制方式,叉车门架的起升与倾斜需操作人员操作不同的操纵杆来实现,长时间维持这种方式操作,操作人员频繁在几根操纵杆之间切换进行作业,会导致工作效率下降甚至产生一些误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过操作一根操作杆即可实现对叉车门架的升降及倾斜进行控制的叉车门架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叉车门架控制装置,包括操作杆和阀体,所述的操作杆和所述的阀体之间设置有控制切换机构,所述的控制切换机构包括连接块、十字联轴节和限位架,所述的限位架固定设置在叉车上,所述的十字联轴节的下端与所述的限位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的十字联轴节的上端与所述的操作杆固定连接,所述的限位架的上部设置有相互垂直交错的横向限位槽和纵向限位槽,所述的横向限位槽与所述的十字联轴节的横向转动方向配合,所述的纵向限位槽与所述的十字联轴节的纵向转动方向配合,所述的操作杆穿过由所述的纵向限位槽和所述的横向限位槽组成的限位空间,所述的连接块固定设置在所述的操作杆上,所述的连接块设置有升降控制角和倾斜控制角,所述的阀体设置有用于控制门架升降的第一阀芯轴和用于控制门架倾斜的第二阀芯轴,所述的升降控制角通过第一球头关节轴承与所述的第一阀芯轴连接,所述的倾斜控制角通过第二球头关节轴承与所述的第二阀芯轴连接,所述的第一球头关节轴承的球头中心和所述的十字联轴节的转动中心连成的直线与所述的纵向限位槽的方向平行,所述的第二球头连接杆的球头中心和所述的十字联轴节的转动中心连成的直线与所述的横向限位槽的方向平行。

所述的第一球头关节轴承包括活动连接的第一球头连接杆和第一轴承套连接杆,所述的第二球头关节轴承包括活动连接的第二球头连接杆和第二轴承套连接杆,所述的第一球头连接杆与所述的升降控制角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轴承套连接杆通过第一长度调节机构与所述的第一阀芯轴连接,所述的第一球头连接杆的球头中心和所述的十字联轴节的转动中心连成的直线与所述的纵向限位槽的方向平行,所述的第二球头连接杆与所述的倾斜控制角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轴承套连接杆通过第二长度调节机构与所述的第二阀芯轴连接,所述的第二球头连接杆的球头中心和所述的十字联轴节的转动中心连成的直线与所述的横向限位槽的方向平行。球头关节轴承为常规标准结构,主要起到可转动的换向作用,拆装十分方便。

所述的升降控制角设置有第一安装螺孔,所述的倾斜控制角设置有第二安装螺孔,所述的第一球头连接杆固定安装在所述的第一安装螺孔内,所述的第二球头连接杆固定安装在所述的第二安装螺孔内。

所述的第一长度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一调节螺柱,所述的第二长度调节机构包括第二连接杆和第二调节螺柱,所述的第一轴承套连接杆设置有第一连接螺孔,所述的第一连接杆的上部设置有第一调节螺孔,所述的第一调节螺柱的上部螺接于所述的第一连接螺孔内,所述的第一调节螺柱的下部螺接于所述的第一调节螺孔内,所述的第一调节螺柱的上部的外螺纹方向与所述的第一调节螺柱的下部的外螺纹方向相反,所述的第一连接杆的底部轴接于所述的第一阀芯轴的上端,所述的第二轴承套连接杆设置有第二连接螺孔,所述的第二连接杆的上部设置有第二调节螺孔,所述的第二调节螺柱的上部螺接于所述的第二连接螺孔内,所述的第二调节螺柱的下部螺接于所述的第二调节螺孔内,所述的第二调节螺柱的上部的外螺纹方向与所述的第二调节螺柱的下部的外螺纹方向相反,所述的第二连接杆的底部轴接于所述的第二阀芯轴的上端。第一调节螺柱的上部的外螺纹方向与第一调节螺柱的下部的外螺纹方向相反,能够保证通过扳手调节时将第一轴承套连接杆与第一连接杆之间的距离调近或调远,第二调节螺柱的上部的外螺纹方向与第二调节螺柱的下部的外螺纹方向相反,能够保证通过扳手调节时将第二轴承套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的距离调近或调远;安装时通过扳手拧动第一调节螺柱将第一球头连接杆的球头中心调节到与十字联轴节的转动中心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且所连成的直线与纵向限位槽的方向平行,通过扳手拧动第二调节螺柱将第二球头连接杆的球头中心调节到与十字联轴节的转动中心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且所连成的直线与横向限位槽的方向平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十字联轴节与限位架的相互配合,使操作杆只能沿限位架上设置的横向限位槽和纵向限位槽的方向进行横向或纵向转动,当操作杆在纵向限位槽内转动时,操作杆带动连接块的升降控制角上升或下降,从而通过第一球头关节轴承和第一长度调节机构带动第一阀芯轴上升或下降,实现对叉车门架的升降控制,由于第二球头关节轴承的球头中心和十字联轴节的转动中心连成的直线与横向限位槽的方向平行,且横向限位槽与纵向限位槽相互垂直交错,此时第二球头关节轴承的球头中心不会发生上下移动从而带动第二阀芯轴运动,因此能够避免产生带动叉车门架倾斜的误操作;当操作杆在横向限位槽内运动时,操作杆带动连接块的倾斜控制角上升或下降,从而通过第二球头关节轴承和第二长度调节机构带动第二阀芯轴上升或下降,从而实现对叉车门架的倾斜控制,此时由于第一球头关节轴承的球头中心和十字联轴节的转动中心连成的直线与纵向限位槽的方向平行,且横向限位槽与纵向限位槽相互垂直交错,因此此时第一球头关节轴承的球头中心几乎不发生上下移动,不会带动第一阀芯轴运动,从而避免产生带动叉车门架升降的误操作;整体控制装置仅需通过操作一根操作杆即可实现对叉车门架的升降或倾斜动作进行控制,不仅操作简便,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而且能够有效避免误操作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一种叉车门架控制装置,包括操作杆1和阀体2,操作杆1和阀体2之间设置有控制切换机构,控制切换机构包括连接块3、十字联轴节4和限位架5,限位架5固定设置在叉车(图未显示)上,十字联轴节4的下端与限位架5的底部固定连接,十字联轴节4的上端与操作杆1固定连接,限位架5的上部设置有相互垂直交错的横向限位槽51和纵向限位槽52,横向限位槽51与十字联轴节4的横向转动方向配合,纵向限位槽52与十字联轴节4的纵向转动方向配合,操作杆1穿过由纵向限位槽52和横向限位槽51组成的限位空间并可在纵向限位槽52和横向限位槽51内作纵向及横向移动,连接块3固定设置在操作杆1上,连接块3设置有升降控制角31和倾斜控制角32,阀体2设置有用于控制门架升降的第一阀芯轴21和用于控制门架倾斜的第二阀芯轴22,升降控制角31通过第一球头关节轴承与第一阀芯轴21连接,倾斜控制角32通过第二球头关节轴承与第二阀芯轴22连接,第一球头关节轴承包括活动连接的第一球头连接杆61和第一轴承套连接杆62,第二球头关节轴承包括活动连接的第二球头连接杆71和第二轴承套连接杆72,升降控制角31设置有第一安装螺孔(图未显示),倾斜控制角32设置有第二安装螺孔(图未显示),第一球头连接杆61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螺孔内,第二球头连接杆71固定安装在第二安装螺孔内,第一轴承套连接杆62通过第一长度调节机构8与第一阀芯轴21连接,第一球头连接杆61的球头中心和十字联轴节4的转动中心连成的直线与纵向限位槽52的方向平行,第二轴承套连接杆72通过第二长度调节机构9与第二阀芯轴22连接,第二球头连接杆71的球头中心和十字联轴节4的转动中心连成的直线与横向限位槽51的方向平行。

实施例二: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第一长度调节机构8包括第一连接杆81和第一调节螺柱82,第二长度调节机构9包括第二连接杆91和第二调节螺柱92,第一轴承套连接杆62设置有第一连接螺孔(图未显示),第一连接杆81的上部设置有第一调节螺孔(图未显示),第一调节螺柱82的上部螺接于第一连接螺孔内,第一调节螺柱82的下部螺接于第一调节螺孔内,第一调节螺柱82的上部的外螺纹方向与第一调节螺柱82的下部的外螺纹方向相反,第一连接杆81的底部轴接于第一阀芯轴21的上端,第二轴承套连接杆72设置有第二连接螺孔(图未显示),第二连接杆91的上部设置有第二调节螺孔(图未显示),第二调节螺柱92的上部螺接于第二连接螺孔内,第二调节螺柱92的下部螺接于第二调节螺孔内,第二调节螺柱92的上部的外螺纹方向与第二调节螺柱92的下部的外螺纹方向相反,第二连接杆91的底部轴接于第二阀芯轴22的上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