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度可调的装卸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27836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度可调的装卸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物流装卸输送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度可调的装卸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在快递运输过程中,在货物到达中转站装车或卸货时,都需要借助伸缩设备,一般采用伸缩皮带进行装货或卸货,传统的伸缩皮带机存在以下不足,在月台距离地面较高时,对于小型车辆装卸十分不便,有时甚至需要将地面增高来匹配月台的高度,给装卸人员造成很大的不便。同时,传统的伸缩皮带机无法移动,一旦安装成型不能再移动位置,在其他装卸卡位需要使用伸缩皮带机时不能移动,无法实现伸缩皮带机的合理利用。因此,需要一款高度可调的装卸输送设备以满足装卸货物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度可调的装卸输送装置,该设备的高度可稳定地进行调节,并且该设备可以随着场地设备的需求而移动。

为了实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提供了一种高度可调的装卸输送装置,包括:

底盘、前端可升降输送段、倾斜输送段和升降传动机构,所述倾斜输送段的后端固定在所述底盘上方,所述前端可升降输送段的尾端与所述倾斜输送段的前端铰接连接;

所述升降传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底盘上,所述升降传动机构的一端与所述底盘固定连接,所述升降传动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倾斜输送段的前端铰接连接,所述底盘的底部设有用于进行移动的滑动轮。

升降传动机构对倾斜输送段进行支撑并可以改变倾斜输送段的倾斜角度,进而调节与倾斜输送段连接的前端可升降输送段的高度,实现对装卸输送装置高度的调节。

进一步地,还包括后端固定输送段,所述倾斜输送段的尾端与所述后端固定输送段的前端铰接连接,所述后端固定输送段固定安装在所述底盘后端的上方。后端固定输送段与装卸车辆连接,用于将货物从车辆上传送至倾斜输送段。

进一步地,所述前端可升降输送段的尾端与所述倾斜输送段的前端还采用连杆机构连接,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前端可升降输送段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支撑杆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铰接连接。连杆机构能确保前端输送段在升降过程中一直保持水平。

进一步地,所述前端可升降输送段的前端设有支撑装置,支撑装置对前端可升降输送段的前端进行支撑,防止前端可升降输送段被自身重力及运输货物的重量损坏。所述支撑装置的底部设有带刹车的脚轮。通过脚轮可以方便前端可升降输送段的移动,通过刹车可以对脚轮进行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底盘底部设有用于固定的可升降支撑腿。可升降支腿可收缩或伸长,装卸装置需要移动时,将可升降支腿收起,可以使底盘进行移动,当装卸装置到达目的地进行使用时,类似于起重机的支撑腿,可通过可升降支腿将底盘固定在地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前端可升降输送段、倾斜输送段和后端固定输送段上均设有传送带。前端可升降输送段、倾斜输送段和后端固定输送段通过传送带传送货物。

进一步地,所述前端可升降输送段和所述倾斜输送段共用一个第一传送带,所述后端固定输送段单独采用一个第二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带和所述第二传送带之间采用链轮连接,所述链轮与电动机连接。电机驱动链轮转动,链轮驱动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因此可以实现前端可升降输送段、倾斜输送段和后端固定输送段共用一个动力。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传动机构包括蜗轮蜗杆传动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底盘上的蜗杆,在所述蜗杆上套装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内壁上设有与所述蜗杆配合的螺纹,所述连接套可在所述蜗杆上前后移动,所述连接套上铰接有一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倾斜输送段的前端铰接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倾斜输送段的前端固定设有一连接块,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块铰接。

本装置主要用于装卸车车场,当月台高度较高或者车辆高度较低时,可以通过调节升降传动机构来提高或者降低可升降输送段的高度,使其适用于装卸车。

当月台高度较低或者车辆高度较高时,可以通过调节升降传动机构提升前端可升降输送段的高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示例的高度可调的装卸输送装置,通过前端可升降输送段、倾斜输送段和后端固定输送段可实现对货物的装卸运输,通过升降传动机构调节前端可升降输送段和倾斜输送段的高度,采用本装置可以将不同高度的月台和车辆进行货物装卸和运输。

2、本发明示例的高度可调的装卸输送装置,在底盘的底部设有滑动轮和可升降支撑腿,通过滑动轮可以使底盘带动前端可升降输送段、倾斜输送段和后端固定输送段实现移动,可升降支撑腿可以将底盘固定在地面上,本装置可以在不同的月台支架转移,使用范围更广。

3、本发明示例的高度可调的装卸输送装置,前端可升降输送段和倾斜输送段共用一个第一传送带,后端固定输送段单独采用一个第二传送带,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之间采用链轮连接,通过电机驱动链轮转动,链轮驱动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因此可以实现前端可升降输送段、倾斜输送段和后端固定输送段共用一个动力,提高三段输送段之间的协同工作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盘,2-可升降支腿,3-后端固定输送段,4-倾斜输送段,5-前端可升降输送段,6-电动蜗杆,7-连接套,8-支撑杆,9-连接杆,901-第一连接杆,902-第二连接杆,10-支撑腿,11-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高度可调的装卸输送装置,包括:底盘1、底盘1的前后两端的底部分别设有滑动轮,通过滑动轮可以方便底盘1进行移动,在底盘的两侧还设有可升降支腿2,可升降支腿2的底部设有圆形底座,当底盘1移动到工作位置时,通过可升降支腿2将底盘固定在地面上。

底盘1后端的上方通过连接件安装有后端固定输送段3,后方固定输送段3呈水平布置,其后端与运输车辆对接,方便将运输车辆上的货物转移至后方固定输送段3上进行传送;

倾斜输送段4的后端与后端固定输送段3铰接连接,前端可升降输送段5的后端与倾斜输送段4铰接连接,前端可升降输送段5和倾斜输送段4共用一个第一传送带,后端固定输送段3单独采用一个第二传送带,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之间采用链轮连接,链轮与电动机连接,电机驱动链轮转动,链轮驱动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因此可以实现前端可升降输送段5、倾斜输送段4和后端固定输送段3共用一个动力。

在底盘1上沿前端可升降输送段5、倾斜输送段4和后端固定输送段3的传送方向设有一个电动蜗杆6,电动蜗杆6的一端与电动机连接,电动机带动蜗杆转动,电动机通过控制装置可以正转或反转,从而带动蜗杆正转或反转。在电动蜗杆6上套装有连接套7,连接套7上铰接有支撑杆8,支撑杆8的另一端与焊接在倾斜输送段4上的连接块铰接,由于支撑杆8的限制,连接套7不会随电动蜗杆6转动,而是随电动蜗杆6的转动而沿电动蜗杆6前后移动,通过调节电动蜗杆6的正转或反转可以调节连接套7向前或向后移动。

当连接套7朝向前端可升降输送段5的方向移动时,支撑杆8与底盘1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支撑杆8将倾斜输送段4的前端顶起,由于前端可升降输送段5与倾斜输送段4铰接,因此前端可升降输送段也被抬高。为了使前端可升降输送段5在被抬高的过程中保持水平状态,在前端可升降输送段5和支撑杆8之间设有连接杆9,连接杆9包括铰接连接的第一连接杆901和第二连接杆902,第一连接杆901与前端可升降输送段5铰接,第二连接杆902与支撑杆铰接。在前端可升降输送段5被抬高的过程中,第一连接杆901、第二连接杆902和支撑杆8对前端可升降输送段5形成支撑,使前端可升降输送段5保持水平状态。

在前端可升降输送段5的前端设有支撑腿10,支撑腿10的底部设有带刹车的脚轮11,当可升降输送段5、倾斜输送段4下降到与后端固定输送段3处于同一水平位置时,支撑腿10可以对前端可升降输送段5形成支撑作用,通过脚轮11可以方便前端可升降输送段的移动,通过刹车可以对脚轮11进行固定。

本装置主要用于装卸车车场,当月台高度较高或者车辆高度较低时,可以通过调节升降传动机构来提高或者降低可升降输送段的高度,使其适用于装卸车。

当月台高度较低或者车辆高度较高时,可以通过调节升降传动机构提升前端可升降输送段的高度。

上述一种高度可调的装卸输送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底盘1移动到靠近月台位置,调节可升降支撑腿2将底盘1固定在地面上;

s2,启动电动机,电动机带动电动蜗杆6转动,套装在电动蜗杆6上的连接套7在电动蜗杆6的带动下沿蜗杆移动,与连接套7铰接的支撑杆8推动倾斜输送段4的前端上升,同时前端可升降输送段也被抬高。可升降输送段5被抬高的过程中,第一连接杆901、第二连接杆902和支撑杆8对前端可升降输送段5形成支撑,使前端可升降输送段5保持水平状态。

s3,启动前端可升降输送段、倾斜输送段和后端固定输送段进行装货或卸货。

s4,装货或卸货完成,电动机带动电动蜗杆6反转,连接套7向远离前端可升降输送段5的方向移动,支撑杆8的顶端下降,倾斜输送段4随之下降,直至前端可升降输送段5、倾斜输送段4下降到与后端固定输送段3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前端可升降输送段5前端的支撑腿10及其底部设有脚轮11着地,随底盘1一起移动。

上述实施例中升降传动机构不仅限于蜗轮蜗杆传动机构,还可以采用液压缸或气缸来实现对倾斜输送段倾斜角度和前端可升降输送段高度的调节。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