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纱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8301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粗纱输送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粗纱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纺织过程中,为了提升生产效率,开始广泛采用粗细联系统进行生产,实现粗纱、细纱工序间的自动连接。粗细联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将粗纱机落下的满筒粗纱送至满筒纱库,待细纱机发出需求信号后再将满筒粗纱送至细纱机,同时将细纱机用完的空管送回空管库,待粗纱机发出需求信号后再将空管送至粗纱机。因此,针对对粗纱的输送,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悬挂输送设备,其多采用链传动方式,通过减速电机驱动链轮,使牵引链带动滑架移动,实现运输。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220527944.0公开的粗纱输送轨道,即用于粗细联系统。其能够实现较好的承重,但是,在输送过程中,导向能力不足,在转弯时易导致运动不稳,影响结构整体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够具有较好导向能力,能够提高运动稳定性和安全性的粗纱输送装置。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粗纱输送装置,包括滑架,行走轮,导向轮,轨道和支撑架,所述轨道包括导向板和底部平板,导向板纵向设置且位于底部平板中间,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板和底板,所述支撑板设置在底板两侧,所述导向轮设置在支撑板上,导向轮与导向板接触,所述行走轮与支撑板固定连接,行走轮与底部平板接触,所述滑架与支撑架连接。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的附属技术方案。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板一侧设有延伸架,延伸架由支撑板侧面向导向板方向延伸,所述导向轮相对设置在延伸架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板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第二支撑板上均设有行走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轨道包括顶板,顶板设置在导向板上且位于导向轮上方。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轨道截面呈“工”字形,轨道由多段导轨拼接而成,导轨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设有工型凸出部,所述第二端部设有工型凹陷部,相邻导轨通过工型凸出部与工型凹陷部配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粗纱输送装置能够提升导向能力,使滑架在转向时能够更平稳,同时提升其负载能力;同时,通过设置支撑架,能够有效提升对导向轮和行走轮的支撑力,提升输送装置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此外,能够提升轨道架设效率,便于调节轨道长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粗纱输送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轨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轨第一端部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牵引链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和优势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所列的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粗纱输送装置包括滑架1,行走轮2,导向轮3,轨道4和支撑架5,所述轨道4包括导向板41和底部平板42,导向板41纵向设置且位于底部平板42中间,所述支撑架5包括支撑板51和底板52,所述支撑板51设置在底板52两侧。所述导向轮3设置在支撑板51上,导向轮3与导向板41接触。所述行走轮2与支撑板51固定连接,行走轮2与底部平板42接触,所述滑架1与支撑架5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滑架移动能够带动行走轮和导向轮运动,通过设置导向板及两侧的导向轮,使得滑架在移动的过程中转弯时能够更平稳;此外,通过导向板两侧的行走轮,能够使运动更稳定,同时能够提升滑架的载荷。本实施例中,具有两块支撑板,即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第二支撑板上均设有行走轮。本实施例可通过牵引链与支撑架或滑架连接,从而带动滑架运动,上述牵引链驱动方式为现有技术,如图4所示,通过牵引链10带动支撑架的底板52运动。

如图1至图3所示,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51一侧设有延伸架511,延伸架511由支撑板51侧面向导向板41方向延伸,所述导向轮3相对设置在延伸架511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导向轮3能够紧贴导向板,且可便于根据不同轨道更换不同导向轮。所述轨道4包括顶板43,顶板43设置在导向板41上且位于导向轮3上方。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防止滑架在运动过程中遇到颠簸导致导向轮滑出导向板,提高了输送装置的安全性。所述轨道4截面呈“工”字形,轨道4由多段导轨6拼接而成,导轨6包括第一端部61和第二端部62,第一端部61设有工型凸出部611,所述第二端部62设有工型凹陷部621,相邻导轨通过工型凸出部与工型凹陷部配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提升轨道的架设效率,可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导轨,从而调整轨道的长度。

本实施例的粗纱输送装置能够提升导向能力,使滑架在转向时能够更平稳,同时提升其负载能力;同时,通过设置支撑架,能够有效提升对导向轮和行走轮的支撑力,提升输送装置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此外,能够提升轨道架设效率,便于调节轨道长度。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较佳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