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达定子线圈包布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0048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一种马达定子线圈包布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布机,具体的说是指一种马达定子线圈包布机。



背景技术:

汽车马达定子线圈,是汽车起动机配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电后产生磁场而具有吸力。当前,在汽车马达定子线圈生产中需要将线圈包覆于包布内,并用绝缘胶将包布固定住,现有的线圈在包布时其包覆方式较为传统,是通过人工的方式将布条逐圈将线圈包覆,最后再点上绝缘胶将包布固定。由上述的描述可知,现有的线圈采用人工包布的方式,每包完一个线圈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包布效率及其低下,对于企业来说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成本。为了提高线圈的包布效率,本申请人经过潜心研究,遂有本案的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是一种马达定子线圈包布机,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马达定子线圈的包布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马达定子线圈包布机,包括机架,该机架的顶面设有可左、右移动的送料装置,该送料装置的左侧设有用于抓取线圈且可升降及伸缩的抓取装置,该抓取装置可前、后移动地设于机架的顶面,所述机架的底面设有布条卷筒,该机架的顶面设有布条穿过的布条张紧装置,该布条张紧装置的后侧设有布条经过装置,该布条经过装置的后侧设有切布装置,该布条经过装置的左侧设有可伸缩的布条压紧装置,该布条压紧装置位于抓取装置的下方且可前、后移动地设于机架的顶面,所述切布装置的后侧设有工作台,该工作台的中后部设有卷布装置,该工作台的前侧设有与卷布装置正对应的托布装置,该工作台的上方设有可前后左右移动的线圈夹紧装置,该线圈夹紧装置的上方设有带动其在卷布装置周围转动的旋转装置,该旋转装置和线圈夹紧装置可升降地设置,所述工作台的左、右侧均设有可伸缩的且错位布置的线圈顶紧装置,所述线圈夹紧装置的右侧设有倾斜设置且可左、右移动的点胶枪,所述机架的前侧设有一可前、后移动的接料装置。

所述送料装置包括送料气缸以及与送料气缸的活塞杆连接的送料板,该送料板位于送料气缸的左侧,该送料板的左部顶面设有定位块,该定位块与线圈的内圈相适配。

所述抓取装置包括具有两左、右开合气爪的第一气爪气缸,该第一气爪气缸的顶面与一第一连接板的后部固定连接,该第一连接板的前部开设有一滑块通孔,该滑块通孔内设有一第一滑块及与第一滑块配合的竖向滑轨,该竖向滑轨通过一连接件与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块与一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该第二连接板的顶面设有一第一升降气缸,该第一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一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左端面设有一第一连接块,该第一连接块开设有第一导轨槽,该第一导轨槽与一第一导轨配合,所述第一连接块与一位于其后侧的第一伸缩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第一导轨的左端面设有一第二连接块,该第二连接块通过一第一连接杆与第一伸缩气缸固定连接,该第二连接块的左端面开设有第二导轨槽,所述机架的顶面设有支撑板,该支撑板位于第二连接块的左侧,该支撑板的右端面设有与第二导轨槽配合的第二导轨,所述支撑板的左端面设有第一滑杆,该第一滑杆套设有第一无杆气缸,该第一无杆气缸通过一第三连接板与第二连接块固定连接。

所述布条张紧装置包括设于机架顶面的过渡轮以及设于过渡轮斜上方的张紧轮,该张紧轮可转动地设于机架上,所述过渡轮开设有与布条的宽度相适配的布条槽,所述机架的顶面开设有位于布条卷筒上方的布条出口,所述过渡轮位于布条出口的后侧。

所述布条经过装置包括一固定块,该固定块开设有布条经过口,所述固定块的后侧设于一第一限位杆;所述切布装置包括位于布条经过口后侧的切刀以及带动切刀升降的第二升降气缸。

所述布条压紧装置包括具有两上、下开合气爪的第二气爪气缸,该第二气爪气缸的两气爪均设有压片,该第二气爪气缸与一第三连接块连接,该第三连接块套设于上、下布置的两第一导杆上,所述支撑板的右端面开设有上、下布置的两滑槽,该两滑槽之间设有第三滑轨,所述两第一导杆穿过一第四连接板,该第四连接板的左端面设有与第三滑轨配合的第二滑块,该第四连接板的右端面设有第二伸缩气缸,该第二伸缩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三连接块连接,所述两第一导杆分别穿过对应的滑槽并与一第五连接板连接,该第五连接板与一第二无杆气缸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左侧设有第二滑杆,所述第二无杆气缸套于第二滑杆上。

所述托布装置包括顶块以及带动顶块升降的第三升降气缸,所述顶块的顶面开设有布条槽。

所述卷布装置包括支撑块、卷布齿轮以及第一电机,该第一电机通过齿轮组与卷布齿轮传动连接并带动卷布齿轮转动,该卷布齿轮的外周开设有卷布槽,该卷布槽的两侧具有啮合齿,所述支撑块的前侧设有罩壳,所述卷布齿轮转动时其上半部位于罩壳内,所述机架的顶面开设有供卷布齿轮转动的活动空间,该活动空间的前侧设有左、右布置的两限位孔,该两限位孔内均设有限位针,该两限位孔之间设有圆弧块,所述两限位孔内的限位针的底部与一过渡块连接,该过渡块的底部与一第四升降气缸的活塞杆连接。

所述线圈夹紧装置包括旋转头以及为位于旋转头下方的第三气爪气缸,该第三气爪气缸具有两左、右开合的气爪,该两气爪之间固设有一压板,所述旋转头的底面设有第四滑轨及一移动气缸,该移动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三气爪气缸连接,并带动第三气爪气缸沿着第四滑轨移动,所述旋转头的顶面设有第六连接板,该第六连接板的底面设有第五滑轨,该第五滑轨的左、右两侧设有均设有轴承座,所述第六连接板的底面设有第二电机,该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一丝杆连接,该丝杆依次穿过第五滑轨左侧的轴承座、旋转头以及第五滑轨右侧的轴承座,所述丝杆通过转动带动旋转头沿着第四滑轨移动,所述第六连接板的上方设有第七连接板,所述旋转装置包括连接轴、同步带传动机构以及第三电机,所述连接轴设于第六连接板和第七连接板之间,该连接轴的上部伸出第七连接板的顶面,所述第三电机设于第七连接板的后部底面,该第三电机通过同步带传动机构与连接轴的上部传动连接,所述机架的顶面设有四根均匀布置的第二导杆,所述第七连接板套设于四根第二导杆上,所述第七连接板的上方设于第八连接板,该第八连接板也套设于四根第二导杆上,所述第八连接板上设有第五升降气缸和限位气缸,所述第五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七连接板连接,所述限位气缸的活塞杆用于限制第七连接板的升降范围,所述一第二导杆固设有斜块,该斜块的前端面设有第六滑轨,该斜块的前侧设有沿着第六滑轨滑动的第三滑块,所述点胶枪设于第三滑块上,该第三滑块与一第三伸缩气缸的活塞杆连接。

所述线圈顶紧装置包括压紧片、第四连接块、第四伸缩气缸以及第五伸缩气缸,所述压紧片与第四连接块连接,所述第四伸缩气缸的活塞杆与第四连接块连接,所述第五伸缩气缸位于第四伸缩气缸的顶面,所述第五伸缩气缸的活塞杆通过第二连接杆与第四连接块连接,所述压紧片的一侧设有第二限位杆;所述接料装置包括接料斜板以及带动接料斜板前、后移动的第六伸缩气缸。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设计巧妙,所述送料装置将线圈送至抓取装置的右侧,抓取装置将线圈抓取后送至工作台,而后放下线圈并返回至初始位置,抓取装置在返回后,工作台的左、右侧的线圈顶紧装置将线圈顶紧,布条压紧装置将布条压紧后带至线圈处,且让布条的头部伸出线圈的后端,同时托布装置将布条托起,然后线圈夹紧装置下降将线圈压紧,卷布装置开始工作,卷布装置在实行卷布动作的同时,旋转装置带动线圈夹紧装置转动,从而带动线圈转动逐渐将布条卷满整个线圈,卷布装置在开始做几步卷布动作的时候,切布装置将布条切断,使得布条以固定的长度缠绕于卷布装置上,当线圈包布快完成时,点胶枪往布条涂上绝缘胶,然后布条再绕上两圈后即可保证布条不会从线圈脱落,待线圈完成整个包布后,抓取装置再将包布好的线圈抓取送至接料装置上。重复上述的动作即可实现线圈的连续包布,这样线圈在生产时也就不用采用人工进行包布,利用本包布机即可实现线圈的自动包布,大大提供了线圈的包布效率及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另一角度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另一角度的结构图。

图4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2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1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抓取装置和布条压紧装置的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卷布装置、线圈夹紧装置及旋转装置的结构图。

图10为图1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图1中F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图4至图11。一种马达定子线圈包布机,包括机架1,该机架1的顶面设有可左、右移动的送料装置2,该送料装置2的左侧设有用于抓取线圈且可升降及伸缩的抓取装置3,该抓取装置3可前、后移动地设于机架1的顶面。所述机架1的底面设有布条卷筒4,该机架1的顶面设有布条穿过的布条张紧装置5,该布条张紧装置5的后侧设有布条经过装置6,该布条经过装置6的后侧设有切布装置7,该布条经过装置6的左侧设有可伸缩的布条压紧装置8,该布条压紧装置8位于抓取装置3的下方且可前、后移动地设于机架1的顶面。所述切布装置7的后侧设有工作台9,该工作台9的中后部设有卷布装置10,该工作台9的前侧设有与卷布装置10正对应的托布装置11,该工作台9的上方设有可前后左右移动的线圈夹紧装置12,该线圈夹紧装置12的上方设有带动其在卷布装置10周围转动的旋转装置13,该旋转装置13和线圈夹紧装置12可升降地设置。所述工作台9的左、右侧均设有可伸缩的且错位布置的线圈顶紧装置14,所述线圈夹紧装置12的右侧设有倾斜设置且可左、右移动的点胶枪15,所述机架1的前侧设有一可前、后移动的接料装置16。

参照图1。所述送料装置2包括送料气缸21以及与送料气缸21的活塞杆连接的送料板22,该送料板22位于送料气缸21的左侧,该送料板22的左部顶面设有定位块23,该定位块23与线圈24的内圈相适配。所述送料气缸21的活塞杆伸长时送料板22向左移动,此时即完成送料的动作,反之,送料板22向右移动接料(即线圈),所述定位块23与线圈24的内圈相适配,这样送料板22在移动时线圈24就不会发生移位。

参照图1和图8。所述抓取装置3包括具有两左、右开合气爪的第一气爪气缸31,该第一气爪气缸31的顶面与一第一连接板32的后部固定连接,该第一连接板32的前部开设有一滑块通孔33,该滑块通孔33内设有一第一滑块34及与第一滑块34配合的竖向滑轨35,该竖向滑轨35通过一连接件36与第一连接板3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块34与一第二连接板37固定连接,该第二连接板37的顶面设有一第一升降气缸38,该第一升降气缸38的活塞杆与第一连接板32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37的左端面设有一第一连接块39,该第一连接块39开设有第一导轨槽(图中未标出),该第一导轨槽(图中未标出)与一第一导轨311配合。所述第一连接块39与一位于其后侧的第一伸缩气缸312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第一导轨311的左端面设有一第二连接块313,该第二连接块313通过一第一连接杆(图中未标出)与第一伸缩气缸312固定连接,该第二连接块313的左端面开设有第二导轨槽(图中未标出)。

参照图1和图8。所述机架1的顶面设有支撑板17,该支撑板17位于第二连接块313的左侧,该支撑板17的右端面设有与第二导轨槽(图中未标出)配合的第二导轨314。所述支撑板17的左端面设有第一滑杆171,该第一滑杆171套设有第一无杆气缸172,该第一无杆气缸172通过一第三连接板315与第二连接块31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气缸38用于带动第一气爪气缸31的升降,所述第一伸缩气缸312用于带动第一气爪气缸31的左、右伸缩,所述第一无杆气缸172用于带动第一气爪气缸31的前、后移动,所述第一气爪气缸31的两气爪用于夹取线圈24。

参照图1、图2和图4。所述布条张紧装置5包括设于机架1顶面的过渡轮51以及设于过渡轮51斜上方的张紧轮52,该张紧轮52可转动地设于机架1上。所述过渡轮51开设有与布条的宽度相适配的布条槽511,所述机架1的顶面开设有位于布条卷筒4上方的布条出口41,所述过渡轮51位于布条出口41的后侧。

参照图2、图3、图5和图6。所述布条经过装置6包括一固定块61,该固定块61开设有布条经过口62,所述固定块61的后侧设于一第一限位杆63。所述切布装置7包括位于布条经过口62后侧的切刀71以及带动切刀71升降的第二升降气缸72。所述托布装置11包括顶块111以及带动顶块111升降的第三升降气缸112,所述顶块111的顶面开设有布条槽113。所述第一限位杆63用于限制当布条被托起时的位置。

参照图1和图8。所述布条压紧装置8包括具有两上、下开合气爪的第二气爪气缸81,该第二气爪气缸81的两气爪均设有压片82,该第二气爪气缸81与一第三连接块83连接,该第三连接块83套设于上、下布置的两第一导杆84上。所述支撑板17的右端面开设有上、下布置的两滑槽173,该两滑槽173之间设有第三滑轨174,所述两第一导杆84穿过一第四连接板85,该第四连接板85的左端面设有与第三滑轨174配合的第二滑块86,该第四连接板85的右端面设有第二伸缩气缸87,该第二伸缩气缸87的活塞杆与第三连接块83连接。所述两第一导杆84分别穿过对应的滑槽173并与一第五连接板88连接,该第五连接板88与一第二无杆气缸89连接,所述支撑板17的左侧设有第二滑杆175,所述第二无杆气缸89套于第二滑杆175上。

参照图1、图4、图6和图8。所述第二气爪气缸81的两气爪的压片82用于压紧布条,所述第二伸缩气缸87用于带动第二气爪气缸81左、右移动,所述第二无杆气缸89用于带动第二气爪气缸81前、后移动,从而带动布条。所述布条依次经过布条出口41、过渡轮51和张紧轮52之间及布条经过口62,待两压片82将布条压紧后,布条被带至向后移动,当布条到位后,第三升降气缸112带动顶块111上升降布条托起,确保初始卷布的顺利进行。

参照图1、图3、图7和图9。所述卷布装置10包括支撑块101、卷布齿轮102以及第一电机103,该第一电机103通过齿轮组104与卷布齿轮102传动连接并带动卷布齿轮102转动,该卷布齿轮102的外周开设有卷布槽1021,该卷布槽1021的两侧具有啮合齿。所述支撑块101的前侧设有罩壳105,所述卷布齿轮102转动时其上半部位于罩壳105内。所述机架1的顶面开设有供卷布齿轮102转动的活动空间18,该活动空间18的前侧设有左、右布置的两限位孔19,该两限位孔19内均设有限位针191,该两限位孔19之间设有圆弧块190,所述两限位孔19内的限位针191的底部与一过渡块192连接,该过渡块192的底部与一第四升降气缸193的活塞杆连接。所述布齿轮102将布条缠绕于卷布槽1021内,且其转动时绕过线圈,从而用布条将线圈逐步包起,所述两限位针191用于限制布条还未完全缠绕于卷布槽1021内的过程中进行限位,避免布条在缠绕于卷布槽1021的过程中发生左、右偏差而无法顺利缠绕,一旦布条完全缠绕于卷布槽1021内,第四升降气缸193便带动两限位针191下降。

参照图1和图9。所述线圈夹紧装置12包括旋转头121以及为位于旋转头121下方的第三气爪气缸122,该第三气爪气缸122具有两左、右开合的气爪,该两气爪之间固设有一压板123。所述旋转头121的底面设有第四滑轨124及一移动气缸125,该移动气缸125的活塞杆与第三气爪气缸122连接,并带动第三气爪气缸122沿着第四滑轨124移动。所述旋转头121的顶面设有第六连接板126,该第六连接板126的底面设有第五滑轨1261,该第五滑轨1261的左、右两侧设有均设有轴承座1262,所述第六连接板126的底面设有第二电机1263,该第二电机1263的输出轴与一丝杆1264连接,该丝杆1264依次穿过第五滑轨1261左侧的轴承座1262、旋转头121以及第五滑轨1261右侧的轴承座1262,所述丝杆1264通过转动带动旋转头121沿着第四滑轨124移动,所述第六连接板125的上方设有第七连接板127。所述第三气爪气缸122的两气爪之用于夹紧线圈,所述旋转装置13带动旋转头121转动,所述压板123用于压紧线圈。

参照图1、图3、图9和图10。所述旋转装置13包括连接轴131、同步带传动机构132以及第三电机133。所述连接轴131设于第六连接板126和第七连接板127之间,该连接轴131的上部伸出第七连接板127的顶面,所述第三电机133设于第七连接板127的后部底面,该第三电机133通过同步带传动机构132与连接轴131的上部传动连接。所述机架1的顶面设有四根均匀布置的第二导杆100,所述第七连接板127套设于四根第二导杆100上,所述第七连接板127的上方设于第八连接板134,该第八连接板134也套设于四根第二导杆100上,所述第八连接板134上设有第五升降气缸135和限位气缸136,所述第五升降气缸135的活塞杆与第七连接板127连接,所述第五升降气缸135用于带动线圈夹紧装置12和旋转装置13的升降,所述限位气缸136的活塞杆用于限制第七连接板127的升降范围。所述一第二导杆100固设有斜块151,该斜块151的前端面设有第六滑轨152,该斜块151的前侧设有沿着第六滑轨152滑动的第三滑块153,所述点胶枪15设于第三滑块153上,该第三滑块153与一第三伸缩气缸154的活塞杆连接。当布条需要点胶时,第三伸缩气缸154带动点胶枪15向左移动进行点胶。

参照图1和图11。所述线圈顶紧装置14包括压紧片141、第四连接块142、第四伸缩气缸143以及第五伸缩气缸144。所述压紧片141与第四连接块142连接,所述第四伸缩气缸143的活塞杆与第四连接块142连接,所述第五伸缩气缸144位于第四伸缩气缸143的顶面,所述第五伸缩气缸144的活塞杆通过第二连接杆145与第四连接块142连接,所述压紧片141的一侧设有第二限位杆146。所述第二限位杆146用于限制线圈还未转动时在工作台上的位置,以防布条在传送的过程中线圈发生移位。所述接料装置16包括接料斜板161以及带动接料斜板161前、后移动的第六伸缩气缸162。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