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锁式防伪瓶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64858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锁式防伪瓶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应用于酒类(啤酒、香槟类除外)和瓶装饮料的防伪技术中。
现在很多名优酒和饮料,其品牌被盗用而出现伪劣假冒商品,给企业带来很大经济损失,企业信誉亦受到极大影响,尤其是对消费者直接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目前,虽然用于这类的防伪技术很多,但大多数的防伪技术易仿制或便于个体加工。少数的工艺太复杂,价格昂贵,一般企业不能应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不用压盖设备,成本低,但较难复制的一种自锁式防伪瓶盖装置。
以下结合附图
介绍本实用新型。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见附图)由瓶盖[1]、密封垫[3]、插销[4]、插销孔[5]、弹簧[6]、瓶口[7]组成。瓶盖[1]上设有止扣[2]、扭断线,瓶盖[1]的一侧有一凸台,插销[4]和弹簧[6]装在瓶盖[1]的凸台里,瓶口[7]上与瓶盖[1]对应位置上有止扣槽和插销孔[5]。
本实用新型的瓶盖[1]靠螺纹装在瓶口[7]上,止扣[2]镶嵌在瓶口的[7]止扣槽内,插销[4]靠弹簧[6]固定在瓶口[7]的插销孔[5]中,密封垫[3]在瓶盖[1]与瓶口[7]之间。
本实用新型可以用在按设计要求制作的瓶口[7]上。当需要封口时,将瓶盖[1]对准瓶口[7]套上,旋转瓶盖[1],在螺纹的作用下,使瓶盖[1]压紧。同时插销[4]受到压缩,沿瓶口[7]凸台向上的平面滑动,到达平面上的插销孔[5]时,由弹簧[6]的作用,使插销[4]自动落下,达到自锁的目的。当需要打开时,按旋紧时的反方向扭动,扭断线以下部分在插销[4]的作用下已不能转动,上半部分在螺纹的提升拉力下将扭断线部位扭断。瓶盖[1]的下半部分由于止扣的作用,仍留在瓶口[7]上,若要取下,只有将其破坏,从而起到仿伪作用。
本实用新型扭断线联接处,属一次防伪,若取下瓶盖[1]的下半部须将其破坏,属二次防伪。
本实用新型,个体和小作坊很难仿制,若批量生产,则成本较低,便于推广应用。
权利要求1.一种由瓶盖[1]、密封垫[3]、瓶口[7]组成的自锁式防伪瓶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本实用新型还设有插销[4]、插销孔[5]、弹簧[6],瓶盖[1]的一侧有一凸台,插销[4]和弹簧[6]装在瓶盖[1]的凸台里,瓶口[7]上与瓶盖[1]对应位置上有止扣槽和插销孔[5],插销[4]靠弹簧[6]固定在瓶口[7]插销孔[5]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应用于酒类(啤酒、香槟类除外)和瓶装饮料的防伪技术中,瓶盖(1)中装有插销(4)、弹簧(6),盖紧密封时,插销(4)靠弹簧(6)插入瓶口(7)的插销孔(5)中,起二次防伪的作用。
文档编号B65D41/32GK2287608SQ9720599
公开日1998年8月12日 申请日期1997年2月1日 优先权日1997年2月1日
发明者张清水 申请人:张清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