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与机械手配合使用的快速破袋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640029阅读:516来源:国知局
一种与机械手配合使用的快速破袋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机械手配合使用的快速破袋装置,包括顶部开口的筒体1,在顶部开口处设置环形凸台11,在筒体1外侧设置环形支撑板31,在筒体1内腔与筒底13之间设置割刀组件2。将染料袋直接放入筒体内,在染料自重作用下,通过割刀组件快速将染料袋破口,染料直接倾倒在筒体内,破袋与倾倒过程快速且不再使用人工破袋,省时省力。
【专利说明】
一种与机械手配合使用的快速破袋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纺织印染领域,具体为一种与机械手配合使用的快速破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纺织印染领域,上料工序是必不可少的印染行业产业化生产标准流程的重要步骤,任何布匹、纱线的印染都要经过这道工序,而传统的整包粉体染料在上料时通常采用人工分批倾倒上料,粉体染料易飞扬,对环境的污染和对操作人员的危害极大,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大,而在实践中,整包粉体染料在被刀具等人工破袋后由于染料袋被开口的有效破口长度不一,使得粉体染料在倾倒时的速率不相一致,延误上料工序的生产率,增加企业管理成本。
[0003]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人工破袋上料既占用大量人力资源又跟不上后续工序的进行,该步骤延长了整个纺织印染工序的周期,费时费力,提高了该行业的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与机械手配合使用的快速破袋装置,将染料袋直接放入筒体内,在染料自重作用下,通过割刀组件快速将染料袋破口,染料直接倾倒在筒体内,破袋与倾倒过程快速且不再使用人工破袋,省时省力。
[0005]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顶部开口的筒体,在顶部开口处设置环形凸台,在筒体外侧设置环形支撑板,在筒体内腔与筒底之间设置割刀组件。
[0006]将该筒体通过环形支撑板搁置在操作台上,通过吊装设备将染料袋放入筒体内,在自重作用下,染料袋直接通过割刀组件被划开,该破袋过程不借助于任何外力即可实现,且破口尺寸相同;同时不再需要人工在筒体外进行破袋,有效避免了粉料的飞扬,改善了工人的工作环境;破袋之后,空袋被取走,通过机械手加持环状凸台将筒体内的染料转移至下一工序,该破袋过程效率高且省时省力,大大缩短了印染工序的周期,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0007]本发明设计了,所述割刀组件包括板状割刀和定位柱,所述板状割刀由向上尖刺部、刀刃部、拱状刀背、一侧尖刺部和另一侧尖刺部组成一体式结构,所述一侧尖刺部与另一侧尖刺部在同一水平面上对称设置,所述定位柱设置为一对,每一定位柱顶端固连每一尖刺部底部,其底端固定在筒底上。
[0008]本发明设计了,所述环形支撑板通过卡箍固定在筒体外侧。
【附图说明】
[0009]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2所示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包括顶部开口的筒体I,在顶部开口处设置环形凸台11,在筒体I外侧通过卡箍3连接环形支撑板31,在筒体I内腔与筒底13之间设置割刀组件2,所述割刀组件包括板状割刀21和定位柱4,所述板状割刀21由向上尖刺部22、刀刃部23、拱状刀背24、一侧尖刺部25和另一侧尖刺部26组成一体式结构,所述一侧尖刺部25与另一侧尖刺部26在同一水平面上对称设置,所述定位柱4设置为一对,每一定位柱4顶端固连每一尖刺部底部,其底端固定在筒底13上。
[0011 ]在自重作用下,染料袋先通过向上尖刺部22被破开小口,之后随着染料的往下不断涌出及向上尖刺部22两侧的板状割刀21的对染料袋持续割开,最后及时染料袋还没有被完全割开,由于设计了一侧尖刺部25和另一侧尖刺部26,该尖刺部也能将染料袋进行再次破袋,保证了染料完全从袋子中倾倒出来。
[0012]同时通过该割刀组件破开的袋子尺寸大致相同,便于回收二次利用。
【主权项】
1.一种与机械手配合使用的快速破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部开口的筒体(I),在顶部开口处设置环形凸台(11),在筒体(I)外侧设置环形支撑板(31),在筒体(I)内腔与筒底(13)之间设置割刀组件(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机械手配合使用的快速破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割刀组件包括板状割刀(21)和定位柱(4),所述板状割刀(21)由向上尖刺部(22)、刀刃部(23)、拱状刀背(24)、一侧尖刺部(25)和另一侧尖刺部(26)组成一体式结构,所述一侧尖刺部(25)与另一侧尖刺部(26)在同一水平面上对称设置,所述定位柱(4)设置为一对,每一定位柱(4)顶端固连每一尖刺部底部,其底端固定在筒底(13)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机械手配合使用的快速破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支撑板(31)通过卡箍(3)固定在筒体(I)外侧。
【文档编号】B65B69/00GK106005636SQ201610575703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7月21日
【发明人】王玲姣, 李明刚, 龚华刚, 张琳
【申请人】泰安康平纳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