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检漏的模具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23131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方便检漏的模具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方便检漏的模具组件。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是将流状熔融物料挤塑成型的常用工具。为了使物料及时在模具型腔内硬化,很多注塑模具中设有供冷却液进出的流道,循环的冷却液就能将物料的热量加速带走。

如图1所示,进入模具缸体1的冷却液由压机缸体2提供循环动力,因为模具缸体1和压机缸体2属于两个独立的部件,所以两者必然存在对接密封性问题,因此还会相应设置模具接头3和压机接头4来完成对接。随着接头磨损和垫片老化,冷却液还是可能从某个密封面渗出,然而现有技术中,一般模具接头3和压机接头4处于封闭空间内,位置隐蔽,不方便观察,导致漏水位置无法正确判断,带来实际操作中只能同时更换模具接头3和压机接头4,增加了维护时间和成本。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模具结构来规避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检漏的模具组件。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方便检漏的模具组件,包括模具缸体、压机缸体、模具接头和压机接头,所述模具缸体与所述压机缸体组装为一体;所述模具缸体具有第一内腔,所述模具接头设于所述第一内腔朝向所述压机缸体一侧的出口;所述压机缸体具有第二内腔和位于朝向所述模具缸体一面的观察口,所述压机接头设于所述第二内腔靠近所述观察口的出口处;所述模具接头与所述压机接头相对接。

具体的,所述第一内腔朝向所述压机缸体一侧的出口处设有第一沉台,所述模具接头具有用来固定于所述第一沉台上的第一法兰部,所述第一法兰部与所述第一沉台之间夹持有第一密封垫。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法兰部沿轴向延伸而出第一密封套,所述第一密封套位于所述第一内腔中,所述第一密封套上设有两个第一凹圈,每个第一凹圈内设有用于密封所述第一密封套与所述第一内腔之间间隙的第一密封圈。

具体的,所述第二内腔朝向所述模具缸体一侧的出口处设有第二沉台, 所述压机接头具有用来固定于所述第二沉台上的第二法兰部,所述第二法兰部与所述第二沉台之间夹持有第二密封垫。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法兰部沿轴向延伸而出第二密封套,所述第二密封套位于所述第二内腔中,所述第二密封套上设有两个第二凹圈,每个第二凹圈内设有用于密封所述第二密封套与所述第二内腔之间间隙的第二密封圈。

具体的,所述压机缸体的两侧设有一对用来与所述模具缸体螺丝固定的台阶部,所述台阶部上设有通孔,所述模具缸体朝向所述压机缸体的表面设有螺纹盲孔,固定螺栓穿过所述通孔和所述螺纹盲孔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压机接头包括用来对接所述模具接头的前部,所述前部与所述模具接头之间夹持有第三密封垫。

进一步的,所述台阶部上设有若干导通孔,所述模具缸体上设有对应所述导通孔位置的导盲孔,所述导盲孔内插有同时穿透所述导通孔的导柱。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工人可依靠观察口清楚辨别泄露发生在哪一个缸体与接头的密封面,这样就能有针对性地更换零件,加快了维修时间,节省了替换成本;

2、缸体和接头之间可以具有三个密封界面,降低泄露可能;

3、模具接头和压机接头的密封对接依靠固定螺栓提供夹持力;

4、导柱能让模具缸体和压机缸体的预定位准确,方便固定螺栓对准螺纹盲孔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模具组件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方便检漏的模具组件的剖视图。

图中数字表示:

1-模具缸体,

11-第一内腔,

12-第一沉台,

13-螺纹盲孔,

14-导盲孔;

2-压机缸体,

21-第二内腔,

22-观察口,

23-第二沉台,

24-台阶部,

241-通孔,

242-导通孔;

3-模具接头,

31-第一法兰部,

32-第一密封套,

3a-第一密封垫,

3b-第一密封圈,

3c-第三密封垫;

4-压机接头,

41-第二法兰部,

42-第二密封套,

43-前部;

4a-第二密封垫,

4b-第二密封圈;

5-固定螺栓;

6-导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一种方便检漏的模具组件,包括模具缸体1、压机缸体2、模具接头3和压机接头4,模具缸体1与压机缸体2组装为一体;模具缸体1具有第一内腔11,模具接头3设于第一内腔11朝向压机缸体2的出口;压机缸体2具有第二内腔21和位于朝向模具缸体1一面的观察口22,压机接头4设于第二内腔21靠近观察口22的出口处;模具接头3与压机接头4相对接。工人能利用观察口22观察到模具缸体1与模具接头3的密封面外缘和压机缸体2与压机接头4的密封面外缘,因此当泄漏发生时能够很明显地辨别出是发生在模具接头3一侧还是缸体接头4一侧,这样就能有针对性地更换零件,加快了维修时间,节省了替换成本。

如图2所示,第一内腔11朝向压机缸体2一侧的出口处设有第一沉台12,模具接头3具有用来固定于第一沉台12上的第一法兰部31和从第一法兰部31沿轴向延伸而出的第一密封套32,第一法兰部31与第一沉台12之间夹持有第一密封垫3a,第一密封套32位于第一内腔11中,第一密封套32上设有两个第一凹圈(未标注),每个第一凹圈内设有用于密封第一密封套32与第 一内腔11之间间隙的第一密封圈3b。第一密封垫3a、两个第一密封圈3b形成了总共三个密封界面,这样降低了模具缸体1与模具接头3之间的泄露可能。

如图2所示,第二内腔21朝向模具缸体1一侧的出口处设有第二沉台22,压机接头4具有用来固定于第二沉台22上的第二法兰部41和从第二法兰部41沿轴向延伸而出的第二密封套42,第二法兰部41与第二沉台22之间夹持有第二密封垫4a,第二密封套42位于第二内腔21中,第二密封套42上设有两个第二凹圈(未标注),每个第二凹圈内设有用于密封第二密封套42与第二内腔21之间间隙的第二密封圈4b。第二密封垫4a、两个第二密封圈4b形成了总共三个密封界面,这样降低了压机缸体2与压机接头4之间的泄露可能。

如图2所示,压机缸体2的两侧设有一对用来与模具缸体1螺丝固定的台阶部24,台阶部24上设有通孔241,模具缸体1朝向压机缸体2的表面设有螺纹盲孔13,固定螺栓5穿过通孔241和螺纹盲孔13固定。压机接头4包括用来对接模具接头3的前部43,前部43与模具接头3之间夹持有第三密封垫3c。模具接头3和压机接头4的密封对接要依靠固定螺栓5提供的夹持力。

如图2所示,台阶部24上还设有若干导通孔242,模具缸体1上设有对应导通孔242位置的导盲孔14,导盲孔14内插有同时穿透导通孔242的导柱6。导柱6能让模具缸体1和压机缸体2的预定位准确,方便固定螺栓5对准螺纹盲孔13的位置。

该模具组件不限于用在上模还是下模。

检修时,工人靠观察口22辨别泄露问题发生在模具接头3一侧还是压机接头4一侧;替换问题接头之后,重新组装,并在接头与缸体的密封位置加水湿润;封闭第一内腔11和第二内腔12的其他出口,然后往其中加压,如果从观察口22观察不到有冒泡,说明密封良好,可以投入使用,否则继续调试,直到冒泡不发生。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