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的弹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4313阅读:2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具的弹针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结构,特指一种可实现模内组装且能避免产品组装后粘模现象的模具的弹针结构。



背景技术:

模具作为工业生产中最主要的生产工具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加快生产进程与减少加工后的后续工序,具有模内组装功能的模具成为了生产线的主导,目前市面上的模内组装模具在组装产品后,往往容易出现产品粘模的问题,一般都采用弹针以脱掉产品,但是现有的行位弹针,不能起到产品组装好之后再弹产品的作用,并且会在产品组装前就弹掉产品,无法实现产品组装,其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不利于生产,不能有效解决生产效率的问题,且结构复杂,成本高,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模具结构,特指一种可实现模内组装且能避免产品组装后粘模现象的模具的弹针结构。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模具的弹针结构,包括行位和铲机,所述行位与所述铲机均安装于模具上,并通过互相配合的斜面可滑动地相连接,所述行位设置有弹针机构,所述弹针机构包括设置有若干个顶针的顶针板、触块及弹性组件,所述触块与所述弹性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顶针板的两侧。

其中,所述顶针板设置有安装槽,所述触块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触块与所述顶针板均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倾斜面,所述触块设置有卡接于定位块上的定位槽和若干个限位槽,所述触块通过设置于所述行位上的限位销卡入所述限位槽内,使所述触块在滑动过程中能固定在所述行位内。

其中,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行位上的安装块和设置于所述安装块内的弹簧,所述弹簧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安装块和所述顶针板,所述顶针板通过所述弹簧的弹性力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行位内。

其中,所述行位设置有镶件,所述镶件设置有若干个顶针,所述顶针其中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顶针板上,另一端可滑动地插设于所述镶件内,所述行位设置有第一倾斜部,所述第一倾斜部上设置有卡槽,所述铲机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倾斜部相互配合的第二倾斜部,所述第二倾斜部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槽相配合的卡块,所述卡块卡入所述卡槽内,使所述铲机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行位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为: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模具的弹针结构,通过在顶针板上设置弹性组件,并且配合触块使顶针板能在组装过程中实现位移,从而实现模内组装以及解决产品组装后粘模的缺陷,有效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成品率,其结构简单,便于生产使用,且成本低,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行位达到行程时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复位状态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弹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弹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注说明:

1-行位;2-铲机;3-弹针机构;4-顶针;5-顶针板;6-触块;7-弹性组件;8-安装槽;9-倾斜面;10-定位槽;11-限位槽;12-安装块;13-弹簧;14-镶件;15-第一倾斜部;16-卡槽;17-第二倾斜部;18-卡块;19-定位块;20-限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6所示,一种模具的弹针结构,包括行位1和铲机2,所述行位1与所述铲机2均安装于模具上,并通过互相配合的斜面可滑动地相连接,所述行位1设置有弹针机构3,所述弹针机构3包括设置有若干个顶针4的顶针板5、触块6及弹性组件7,所述触块6与所述弹性组件7分别设置于所述顶针板5的两侧。

其中,所述顶针板5设置有安装槽8,所述触块6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槽8内,所述触块6与所述顶针板5均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倾斜面9,所述触块6设置有卡接于定位块19上的定位槽10和若干个限位槽11,所述触块6通过设置于所述行位1上的限位销20卡入所述限位槽11内,使所述触块6在滑动过程中能固定在所述行位1内。

其中,所述弹性组件7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行位1上的安装块12和设置于所述安装块12内的弹簧13,所述弹簧13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安装块12和所述顶针板5,所述顶针板5通过所述弹簧13的弹性力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行位1内。

其中,所述行位1设置有镶件14,所述镶件14设置有若干个顶针4,所述顶针4其中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顶针板5上,另一端可滑动地插设于所述镶件14内,所述行位1设置有第一倾斜部15,所述第一倾斜部15上设置有卡槽16,所述铲机2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倾斜部15相互配合的第二倾斜部17,所述第二倾斜部17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槽16相配合的卡块18,所述卡块18卡入所述卡槽16内,使所述铲机2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行位1上。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方案的启迪下,可以做出一些变形与修改,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