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99733阅读:2264来源:国知局
一体化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种塑料注塑模具,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化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品味的提高,产品的外观造型及视觉效果显得越来越重要。传统塑料产品外观美化主要通过喷涂、电镀等方法处理,但这些方法获得的产品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外观颜色容易被破坏。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通常使用双色模具将两种色彩的塑料在同一模具中注塑成型。目前,双色模具安装方式繁琐、耗时耗力,难以应对激烈的行业竞争;而且动模回转前后定位基准有两个,容易产生错位、合不上等问题,精度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化注塑模具,以减少装配误差,提高模具精度,避免合模时出现错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一体化注塑模具包括一动模与一定模,所述动模一体成型,并包括至少两动模分型面,所述定模一体成型,包括若干定模分型面,所述动模分型面与所述定模分型面数量相同,所述动模与所述定模配合,并在一所述动模分型面与一所述定模分型面之间形成一模腔,所述动模的几何中心与所述定模的几何中心同轴。

优选的,所述至少两动模分型面包括两个,两所述动模分型面的形状不同,每一所述定模分型面的形状相同。

优选的,所述一体化注塑模具还包括一回转板,所述回转板与所述动模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动模的几何中心与所述回转板几何中心同轴。

优选的,所述一体化注塑模具还包括一第二面板,所述第二面板一体成型,所述第二面板一侧与所述回转板固定连接,另一侧与所述动模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面板为长方形板,所述第二面板的几何中心与所述回转板几何中心同轴。

优选的,所述一体化注塑模具还包括一固定板,所述定模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几何中心与所述定模的几何中心同轴。

优选的,所述一体化注塑模具还包括一热流道板,所述热流道板一体成型,位于所述定模与所述固定板之间,所述热流道板与所述定模固定连接,用于向所述模腔输送塑料溶体。

优选的,所述一体化注塑模具还包括一第一面板,所述第一面板一体成型,所述第一面板一侧与所述热流道板固定连接,另一侧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面板呈长方形,所述第一面板的几何中心与所述固定板的几何中心同轴。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将传统注塑模具中相互独立的两动模、两定模合并制造成一动模、一定模,简化装配过程,减少制造误差在装配过程中的积累,并且有助于回转后定模与动模合模稳定性的提升,避免回转后出现错位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注塑模具的一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一体化注塑模具的一立体图。

图3为图2所示一定模的一立体图。

图4为图2所示一动模的一立体图。

图中:100、双色模具;200、一体化注塑模具;1、第一模具;11、第一模具第一面板;12、第一模具热流道板;13、第一模具定模;14、第一模具动模;15、第一模具第二面板;2、第二模具;21、第二模具第一面板;22、第二模具热流道板;23、第二模具定模;24、第二模具动模;25、第二模具第二面板;3、回转板;4、固定板;5、第一面板;6、热流道板;7、定模;71、定模分型面;8、动模;81、动模分型面;9、第二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传统的双色模具100包括一第一模具1、一第二模具2、一回转板3与一固定板4。

所述第一模具1与所述第二模具2是相互独立的两套模具。

所述第一模具1包括一第一模具第一面板11、一第一模具热流道板12、一第一模具定模13、一第一模具动模14与一第一模具第二面板15。所述第一模具第一面板11与所述第一模具热流道板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模具热流道板12与所述第一模具定模13依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模具动模14与所述第一模具第二面板15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模具2结构与所述第一模具1结构大体相同,包括一第二模具第一面板21、一第二模具热流道板22、一第二模具定模23、一第二模具动模24与一第二模具第二面板25。所述第二模具第一面板21与所述第二模具热流道板2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模具热流道板22与所述第二模具定模23依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模具动模24与所述第二模具第二面板25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模具第一面板11与所述固定板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模具第二面板15与所述回转板3固定连接。同样,所述第二模具2也与所述回转板3和所述固定板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模具第一面板21侧与所述固定板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模具第二面板25与所述回转板3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4用于连接所述双色模具100与一机台。所述回转板3与一驱动装置连接以实现所述第一模具动模14的180°旋转。

所述第一模具定模13与所述第二模具定模23的形状不同,所述第一模具动模14与所述第二模具动模24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一模具定模13与所述第一模具动模14相互配合形成一模腔,在所述模腔内完成第一种材料的注塑,形成一次产品。然后所述第一模具定模13与所述第一模具动模14被分开,所述第一模具动模14带着一次产品旋转180°,此时所述第一模具动模14中的顶出机构不顶出。所述第一模具动模14带着一次产品与所述第二模具定模23合模形成一型腔,进行第二种材料的注塑,此时所述第一模具定模13与所述第二模具动模24配合。注塑完成后形成二次产品,所述第一模具动模14与所述第二模具定模23开模,所述二次产品被顶出。在每个成型周期中都会有一件所述一次产品和一件所述二次产品产生。

所述双色模具100中所述第一模具动模14与所述第二模具动模24沿回转中心旋转180°后,必须与所述第一模具定模13或所述第二模具定模23吻合,因而对模具定位加工要求高。由于生产制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制造误差,所述第一模具1与所述第二模具2中每一部件分开加工,然后再组装在一起,装配过程中制造误差累加,影响模具本身的精度。

将所述双色模具100安装在机台的过程中,通常先安装其中一套模具,再将另一套的动模、定模分别安装在机台上,通过调整实现与已经上好的模具部件配合。安装过程及其繁琐,一次安装大约需要1.3小时,费时费力,不利于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另外,为保证两个动模回转后能合进不同的定模中,对回转中心的设置要求高,否则容易出现模具错位。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一体化注塑模具200,包括一第一面板5、一热流道板6、一定模7、一动模8、一第二面板9、一回转板3与一固定板4。所述第一面板5、所述热流道板6、所述定模7、所述动模8与所述第二面板9均为长方形板。所述回转板3为一中心对称结构。

继续参阅图3和图4,所述定模7包括两形状不同的定模分型面71,所述动模8包括两形状相同的动模分型面81,所述动模8与所述定模7合模后在所述动模分型面81与一所述定模分型面71之间形成一模腔,在所述模腔内注入注塑材料成型产品。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定模分型面71有3个,所述动模分型面81数量与所述定模分型面71数量相同,使用时,每次回转120°,实现一所述动模分型面81与不同的所述定模分型面71配合,以注塑多种颜色的材料。

装配时,所述第一面板5一侧与所述固定板4固定连接,另一侧与所述热流道板6固定连接。所述定模7与所述热流道板6固定连接,所述动模8与所述定模7配合,所述定模7与所述第二面板9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面板9固定于所述回转板3上。

所述第一面板5、所述热流道板6、所述定模7、所述动模8与所述第二面板9均一体成型,这样,加工制造过程中由原来的加工制造两个部件,合并成一个个体的加工,加工零件减少,使得装配过程中积累的装配误差减小。

另外,所述第一面板5、所述热流道板6、所述定模7、所述动模8与所述第二面板9均一体成型,便于统一基准。装配后,所述回转板3、所述固定板4、所述第一面板5、所述热流道板6、所述定模7、所述动模8与所述第二面板9的几何中心位于同一轴线上,可以将几何中心所在的轴线视为回转轴,提高所述动模8与所述定模7的吻合度,减少回转后模具错位及卡死现象。

将所述一体化注塑模具200安装在机台的过程中,安装一个部件即可实现两组模具的安装,比如,将所述第一面板5安装于所述固定板4上即可实现所述双色模具100中所述第一模具第一面板11、所述第二模具第一面板21与所述固定板4的固定。相比于所述双色模具100,所述一体化注塑模具200的安装步骤减少,从而节约安装时间,有助于提高注塑产品生产效率。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