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二氧化碳聚氨酯发泡机的驱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98249发布日期:2018-06-15 21:56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二氧化碳聚氨酯发泡机的驱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聚氨酯泡沫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二氧化碳聚氨酯发泡机的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聚氨酯(英文简称PU)是一种由异氰酸酯和组合聚醚通过共聚反应生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发泡机又名泡沫发生器,是能将一定浓度的化学原料制成泡沫并凝结成为固体的设备。发泡机是聚氨酯泡沫塑料加工设备的核心组件,发泡机将异氰酸酯、组合聚醚和发泡剂按一定的比例均匀混合,高压喷出,混合原料遇到空气后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泡沫,以至其体积迅速增大,经过一段时间,暴露在空气中的混合原料凝结成带有大量泡沫的固体(聚氨酯泡沫)。目前,异氰酸酯、组合聚醚和发泡剂均通过各自的计量装置定量输出,相互之间的比例难以准确控制。

同时,计量装置一般通过气缸进行驱动,气缸工作排出压缩空气时会膨胀吸热,由于空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水分,因此在气缸排气孔上会出现冷凝水。随着气缸不断的工作,气缸排气孔的温度会越来越低,甚至会降到0℃以下产生结冰现象。气缸排气孔结冰后,会使气缸排气不顺畅,导致气缸无法工作。通常情况下,气缸和换向阀相互配合,从而控制活塞在气缸内进行直线往复运动,但由于气缸与换向阀之间通过导管进行连接,接线复杂繁琐,费事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二氧化碳聚氨酯发泡机的驱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用于二氧化碳聚氨酯发泡机的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气缸、铝块、三位五通换向阀和加热装置,所述驱动气缸设置在铝块的内侧面,所述三位五通换向阀设置在铝块的外侧面,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铝块的后侧;所述铝块的前侧设有进气孔、一号排气孔和二号排气孔,所述一号排气孔和二号排气孔对称设置,所述进气孔上设有进气管,所述铝块的内侧面设有一号孔和二号孔,所述一号孔和二号孔对称设置,所述铝块的外侧面从下到上依次设有二号凹槽、三号凹槽、一号凹槽、四号凹槽和五号凹槽,所述一号凹槽与进气孔相连通,所述二号凹槽与二号排气孔相连通,所述三号凹槽与二号孔相连通,所述四号凹槽与一号孔相连通,所述五号凹槽与一号排气孔相连通,所述铝块的外侧面上还设有螺栓孔;所述三位五通换向阀包括二号通气孔、三号通气孔、一号通气孔、四号通气孔、五号通气孔、上线圈组件、下线圈组件、阀芯和螺栓,所述三位五通换向阀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铝块的外侧面上,所述五个通气孔分别与所述铝块上的五个凹槽相匹配,所述上线圈组件连有一号传感器,所述下线圈组件连有二号传感器,所述阀芯包括阀杆和阀壳体,所述阀壳体上均布有5个圆孔,分别为二号圆孔、三号圆孔、一号圆孔、四号圆孔和五号圆孔,所述五个圆孔分别对应所述五个通气孔,所述阀杆包括宽直径段和窄直径段,所述窄直径段设置在相邻两个宽直径段之间,所述宽直径段分别对应二号圆孔、一号圆孔和五号圆孔,所述窄直径段分别对应三号圆孔和四号圆孔;所述加热装置内设有温度传感器和电热丝,所述温度传感器和电热丝相连;所述驱动气缸包括缸体,所述缸体内设有活塞,活塞将缸体内部空间分成上气缸和下气缸,所述上气缸与铝块内侧面上的一号孔相连通,所述下气缸与铝块内侧面上的二号孔相连通,所述活塞上设有驱动杆。

与上述驱动机构相对应的联动模块,包括固定板、异氰酸酯计量泵、组合聚醚计量泵和二氧化碳计量泵,所述异氰酸酯计量泵和组合聚醚计量泵固定安装在固定板的左右两侧,所述异氰酸酯计量泵内设有一号活塞杆,所述组合聚醚计量泵内设有二号活塞杆,所述固定板的上方设有横板,所述横板的两端分别与一号活塞杆和二号活塞杆相连,所述横板的中部与所述驱动气缸的驱动杆相连接,所述横板的中部还铰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固定板铰接,所述第二连杆上设有滑块,所述二氧化碳计量泵内设有三号活塞杆,所述三号活塞杆的端部与滑块铰接,所述二氧化碳计量泵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端部固定安装在固定板上,所述安装板上均布有若干螺栓孔,所述二氧化碳计量泵通过螺栓与安装板连接。

通过驱动气缸、铝块和三位五通换向阀之间的连接方式可知,所述铝块上的进气孔与一号凹槽、一号通气孔、一号圆孔相连通,所述二号凹槽与二号通气孔、二号圆孔相连通,且二号凹槽与二号排气孔相连通,所述三号凹槽与三号通气孔、三号圆孔相连通,且三号凹槽与二号孔相连通,所述四号凹槽与四号通气孔、四号圆孔相连通,且四号凹槽与一号孔相连通,所述五号凹槽与五号通气孔、五号圆孔相连通,且五号凹槽与一号排气孔相连通,所述上气缸与铝块一号孔相连通,下气缸与铝块的二号孔相连通,通过阀杆和阀壳体之间的配合,可控制活塞上下移动。

所述驱动气缸的工作原理为:如图6所示为阀杆和阀壳体的一种装配结构示意图,阀杆的宽直径段将一号圆孔封闭,使得进气管内的空气无法进入气缸,因此活塞在缸体内保持不动;如图7所示,当阀杆向下移动时,一号圆孔、二号圆孔、三号圆孔和四号圆孔开启,五号圆孔封闭,进气管内的空气途经进气孔、一号凹槽、一号通气孔、一号圆孔、四号圆孔、四号通气孔、四号凹槽、一号孔,进入上缸体内,推动活塞向下移动,同时下缸体内的空气途径二号孔、三号凹槽、三号通气孔、三号圆孔、二号圆孔、二号通气孔、二号凹槽,从二号排气孔排出;如图8所示,当阀杆向上移动时,一号圆孔、三号圆孔、四号圆孔和五号圆孔开启,二号圆孔封闭,进气管内的空气途径进气孔、一号凹槽、一号通气孔、一号圆孔、三号圆孔、三号通气孔、三号凹槽、二号孔,进入下缸体内,推动活塞向上移动,同时上缸体内的空气途径一号孔、四号凹槽、四号通气孔、四号圆孔、五号圆孔、五号通气孔、五号凹槽,从一号排气孔排出。

所述联动模块的工作原理为:由于横板与异氰酸酯计量泵和组合聚醚计量泵固定连接,驱动气缸的驱动杆控制横板上下移动,横板移动带动一号活塞杆和二号活塞杆上下移动;同时横板又与第一连杆铰接,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铰接,第二连接与固定板铰接,当横板上移时,横板拉动第一连杆上移,第一连杆带动第二连杆上移,从而带动第三活塞杆向上移动,当横板下移时,横板拉动第一连杆下移,第一连杆带动第二连杆下移,从而带动第三活塞杆向下移动。

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设置铝块,铝块起导流作用,使驱动气缸和换向阀之间的连接更加方便;通过设置上线圈组件和下线圈组件,上线圈组件连有一号传感器,下线圈组件连有二号传感器,一号传感器用于感应活塞在缸体内的上端位置,二号传感器用于感应活塞在缸体内的下端位置;通过设置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和电热丝,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铝块温度低于设定值时,电热丝开启工作进行加热;通过驱动气缸驱动横板上下移动,同时带动第一活塞杆、第二活塞杆和第三活塞杆上下移动,使异氰酸酯计量泵、组合聚醚计量泵和二氧化碳计量泵同时输出,便于控制三者之间的比例;通过在三号活塞杆上设置滑块,滑块可在第二连杆上移动,从而改变三号活塞杆上下移动的行程,改变二氧化碳的流量大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铝块前侧面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铝块后侧面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三位五通换向阀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阀杆和阀壳体的一种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驱动杆下移的一种使用状态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驱动杆上移的一种使用状态图。

图中:1、驱动气缸;2、铝块;3、三位五通换向阀;4、加热装置;5、进气孔;6、一号排气孔;7、二号排气孔;8、进气管;9、一号孔;10、二号孔;11、二号凹槽;12、三号凹槽;13、一号凹槽;14、四号凹槽;15、五号凹槽;16、螺栓孔;17、二号通气孔;18、三号通气孔;19、一号通气孔;20、四号通气孔;21、五号通气孔;22、上线圈组件;23、下线圈组件;24、阀芯;25、螺栓;26、一号传感器;27、二号传感器;28、阀杆;29、阀壳体;30、二号圆孔;31、三号圆孔;32、一号圆孔;33、四号圆孔;34、五号圆孔;35、宽直径段;36、窄直径段;37、缸体;38、活塞;39、上气缸;40、下气缸;41、驱动杆;42、固定板;43、异氰酸酯计量泵;44、组合聚醚计量泵;45、二氧化碳计量泵;46、一号活塞杆;47、二号活塞杆;48、横板;49、第一连杆;50、第二连杆;51、滑块;52、三号活塞杆;53、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一种用于二氧化碳聚氨酯发泡机的驱动机构,如图1-图8所示,包括驱动气缸、铝块、三位五通换向阀和加热装置,所述驱动气缸设置在铝块的内侧面,所述三位五通换向阀设置在铝块的外侧面,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铝块的后侧;所述铝块的前侧设有进气孔、一号排气孔和二号排气孔,所述一号排气孔和二号排气孔对称设置,所述进气孔上设有进气管,所述铝块的内侧面设有一号孔和二号孔,所述一号孔和二号孔对称设置,所述铝块的外侧面从下到上依次设有二号凹槽、三号凹槽、一号凹槽、四号凹槽和五号凹槽,所述一号凹槽与进气孔相连通,所述二号凹槽与二号排气孔相连通,所述三号凹槽与二号孔相连通,所述四号凹槽与一号孔相连通,所述五号凹槽与一号排气孔相连通,所述铝块的外侧面上还设有螺栓孔;所述三位五通换向阀包括二号通气孔、三号通气孔、一号通气孔、四号通气孔、五号通气孔、上线圈组件、下线圈组件、阀芯和螺栓,所述三位五通换向阀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铝块的外侧面上,所述五个通气孔分别与所述铝块上的五个凹槽相匹配,所述上线圈组件连有一号传感器,所述下线圈组件连有二号传感器,所述阀芯包括阀杆和阀壳体,所述阀壳体上均布有5个圆孔,分别为二号圆孔、三号圆孔、一号圆孔、四号圆孔和五号圆孔,所述五个圆孔分别对应所述五个通气孔,所述阀杆包括宽直径段和窄直径段,所述窄直径段设置在相邻两个宽直径段之间,所述宽直径段分别对应二号圆孔、一号圆孔和五号圆孔,所述窄直径段分别对应三号圆孔和四号圆孔;所述加热装置内设有温度传感器和电热丝,所述温度传感器和电热丝相连;所述驱动气缸包括缸体,所述缸体内设有活塞,活塞将缸体内部空间分成上气缸和下气缸,所述上气缸与铝块内侧面上的一号孔相连通,所述下气缸与铝块内侧面上的二号孔相连通,所述活塞上设有驱动杆。

与上述驱动机构相对应的联动模块,包括固定板、异氰酸酯计量泵、组合聚醚计量泵和二氧化碳计量泵,所述异氰酸酯计量泵和组合聚醚计量泵固定安装在固定板的左右两侧,所述异氰酸酯计量泵内设有一号活塞杆,所述组合聚醚计量泵内设有二号活塞杆,所述固定板的上方设有横板,所述横板的两端分别与一号活塞杆和二号活塞杆相连,所述横板的中部与所述驱动气缸的驱动杆相连接,所述横板的中部还铰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固定板铰接,所述第二连杆上设有滑块,所述二氧化碳计量泵内设有三号活塞杆,所述三号活塞杆的端部与滑块铰接,所述二氧化碳计量泵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端部固定安装在固定板上,所述安装板上均布有若干螺栓孔,所述二氧化碳计量泵通过螺栓与安装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设置铝块,铝块起导流作用,使驱动气缸和换向阀之间的连接更加方便;通过设置上线圈组件和下线圈组件,上线圈组件连有一号传感器,下线圈组件连有二号传感器,一号传感器用于感应活塞在缸体内的上端位置,二号传感器用于感应活塞在缸体内的下端位置;通过设置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和电热丝,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铝块温度低于设定值时,电热丝开启工作进行加热;通过驱动气缸驱动横板上下移动,同时带动第一活塞杆、第二活塞杆和第三活塞杆上下移动,使异氰酸酯计量泵、组合聚醚计量泵和二氧化碳计量泵同时输出,便于控制三者之间的比例;通过在三号活塞杆上设置滑块,滑块可在第二连杆上移动,从而改变三号活塞杆上下移动的行程,改变二氧化碳的流量大小。

最后,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应认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