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膜铺设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41591发布日期:2019-05-11 00:42阅读:509来源:国知局
一种软膜铺设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铺料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软膜铺设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存在很多对工件覆盖软膜的需要,传统的工艺是夹持软膜的一端将软膜从工件的一侧拉扯至工件的另一侧,使软膜覆盖在工件上,由于软膜材质柔软,在拉扯的过程中容易产生褶皱和歪斜,无法精准的覆盖在工件上,容易对后续操作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急需一种能够保证软膜在铺设过程中保持平整、正直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保证软膜在铺设过程中保持平整、正直的软膜铺设支撑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软膜铺设支撑装置,将工件笼罩在中间,包括支架、连接轴、传动机构、电机和支撑件,所述连接轴两端与所述支架通过轴承连接,保证连接轴能够转动,多个所述连接轴平行设置且围成一周,使得工件能够进入多个连接轴组成的连接轴组的中间,所述传动机构连接每个所述连接轴,使得传动机构能够绕所述连接轴围成一圈连续转动,所述支撑件与所述传动机构固定连接,保证支撑件能够与传动机构同时移动,所述电机驱动其中一根所述连接轴,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有连接轴转动并使所述支撑件与所述传动机构同步移动,所述支撑件上表面的两侧对应设置有两排挡块,能够将软膜准确定位在工件上方,同时支撑件与软膜相对移动产生的摩擦力能够抚平软膜的褶皱,保证软膜铺设的平整、正位。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轮和传动带,所述传动轮固定在所述连接轴的两端,所述传动带分别将位于所述连接轴同侧的所述传动轮连接在内且围成一周,通过传动带与传动轮的啮合,使得传动带能够绕所有传动轮转动,从而带动支撑件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链轮和链条,所述链轮固定在所述连接轴两端,所述链条分别将位于所述连接轴同侧的所有链轮连接在内形成一周,链轮与链条的配合无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确保支撑件较重时仍能够正常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轴平行设置有上下两排,位于上排的连接轴设置有多个,保证支撑件在位于工件上方的位置时处于水平状态,完全支撑软膜,支撑件不会由于重力作用而在中间形成凹陷,不能保证与软膜的完全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轴平行设置有上下两排,位于上排的连接轴之间设置有链条导轨,所述链条导轨内为T型链槽,所述链条卡设在所述链槽内,保证上排的链条始终处于水平状态,从而使得支撑件位于上排时一直处于水平状态,能够完全支撑软膜。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输出轴连接驱动轮,其中一根所述连接轴端部设置有从动轮,所述驱动轮与从动轮通过驱动带联动,传输力矩大,充分利用连接杆下部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挡块为楔形块,所述挡块相对的侧面为斜楔面,使得在将软膜拉至支撑件表面时,软膜两侧在斜楔面的导向下不断调整位置,始终保持正位。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为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能够沿移动方向弯折,所述支撑板的两侧与所述传动机构固定连接,支撑板能够配合传动带的形状,绕在连接轴的外围,支撑板能够完全支撑起软膜。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为横杆,多根所述横杆平行设置且与所述传动机构固定连接,采用多根分离的横杆使得在传动机构拐弯处,横杆能够跟随传动机构一起变向。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的长度小于所述连接轴围成形状周长的一半,所述支撑件两端极限位置设置有第一检测孔和第二检测孔,所述支架的端部安装有感应所述第一检测孔和第二检测孔的位置传感器,能够准确得知支撑件的位置,且确保软膜铺设时,支撑件能够完全离开软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软膜铺设支撑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与工件互不干涉的支撑件,保证软膜在铺设过程中保持平整、正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工作开始示意图;

图5是图3A区结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软膜铺设支撑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支撑装置设置在工件1上方,包括支架2、连接轴3、传动机构4、电机5和支撑件6,所述连接轴3两端与所述支架2通过轴承31连接,连接轴3能够相对支架2转动,多个所述连接轴3平行设置且围成一周,使得工件1能够进入多个连接轴3组成的连接轴组的中间,所述传动机构4连接每个所述连接轴3,使得传动机构4能够绕所述连接轴3围成一圈连续转动,所述支撑件6与所述传动机构4固定连接,所述电机5驱动其中一根所述连接轴3,所述传动机构4带动所有连接轴3转动并使所述支撑件6与所述传动机构4同步移动,工作时,工件1移动到连接轴3组中间,支撑件6在传动机构4的带动下移动至工件1上方,首先将软膜拉至支撑件6上,软膜完全位于工件1上方后,支撑件6在传动机构4的带动下沿与软膜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在移动过程中软膜不断掉落至工件1表面,同时支撑件6的移动对软膜产生摩擦,软膜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被抚平,不存在褶皱,保证软膜铺设在工件1上时的平整、正直。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4包括传动轮41和传动带42,所述传动轮41固定在所述连接轴3的两端,所述传动带42分别将位于所述连接轴3同侧的所述传动轮41连接在内且围成一周,通过传动带42与传动轮41的啮合,使得传动带42能够绕所有传动轮41转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6为支撑板62,所述支撑板62的两侧与所述传动机构4固定连接,具体的支撑板62与传动带42固定,随传动带42同步移动,所述支撑板62能够沿移动方向弯折,即支撑板62能够配合传动带42的形状,绕在连接轴3的外围,支撑板62能够完全支撑起软膜,在离开软膜时充分接触软膜,将软膜抚平,同时,所述支撑板62上表面的两侧对应设置有两排挡块61,在将软膜拉至支撑板62上方的同时由于挡块61的阻挡使得软膜始终被限制于两侧的两排挡块61之间,保证软膜方向的正直,进一步的,支撑板62的长度小于所述传动机构4长度的一半,具体的支撑板62的长度小于传动带42长度的一半,保证支撑板62能够完全离开软膜,使软膜全部覆盖在工件1上,为使软膜能全部平铺在支撑板62上,所述连接轴3平行设置有上下两排,由于支撑板62的重量较重,为保证支撑板62处于水平位置,位于上排的连接轴3设置有多个,保证支撑板62被支撑在水平位置。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4包括链轮43和链条44,所述链轮43固定在所述连接轴3两端,所述链条44分别将位于所述连接轴3同侧的所有链轮43连接在内形成一周,通过链条44与链轮43的齿合,使得链条44能够带动所有链轮43转动,本实施例所述支撑件6为横杆63,多根所述横杆63平行设置且与所述传动机构4固定连接,如图4所示,具体的,横杆63与链条44固定连接,采用多根分离的横杆63使得在链条44拐弯处,横杆63能够跟随一起变向,保证支撑件6能够顺畅绕连接轴3移动至工件下方,确保软膜的定位与工件1的传送不产生干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机5输出轴连接驱动轮51,其中一根所述连接轴3端部设置有从动轮52,所述驱动轮51与从动轮52通过驱动带联动,传输力矩大,充分利用连接杆下部空间。

如图5所示,为图3中A区结构放大图,横杆63两端设有一对挡块61,所述挡块61为楔形块,所述挡块61相对的侧面为斜楔面,工作时,软膜被拉扯到横杆63上方,拉扯的过程中软膜两侧在斜楔面的导向下不断调整,始终位于正直位置,直至软膜在多根横杆63的支撑下被完全定位到工件1的正上方,横杆63离开时,逐步放开软膜至工件1上,软膜与横杆63产生的摩擦使得软膜表面的褶皱被抚平且挡块61保证软膜位置的准确,为使支撑时,软膜能够完全平铺在横杆63上,所述连接轴3平行设置有上下两排,位于上排的连接轴3之间设置有链条导轨8,所述链条导轨8内为T型链槽81,所述链条44卡设在所述链槽81内,链条导轨8保证链条44始终处于水平位置,进一步保证横杆63位于水平位置,保证工作时软膜贴合在横杆63上表面,同时为确定横杆63移动的位置,在所述横杆63两端极限位置设置有第一检测孔64和第二检测孔65,所述支架2的端部安装有感应所述第一检测孔64和第二检测孔65的位置传感器7,开始工作时,位置传感器7感应到第一检测孔64,电机5驱动其中一根连接轴3,使得传动带42开始传动,横杆63在传动带42的带动下向覆盖工件1的方向移动,当位置传感器7感应到第二检测孔65时,传动带42停止移动,拉扯软膜覆盖在横杆63上,保证软膜方向正确,软膜完全位于工件1上方后,横杆63反向移动,使软膜掉落在工件1上同时对软膜的褶皱进行抚平,当位置传感器7感应到第一检测孔64时,传动带42停止移动,等待下一次动作。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