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副车架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14848发布日期:2020-09-23 01:38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副车架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模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副车架模具。



背景技术:

副车架可以看成是前后车桥的骨架,是前后车桥的组成部分,副车架并非完整的车架,只是支承前后车桥、悬挂的支架,使车桥、悬挂通过它再与正车架相连,习惯上称为副架,副架的作用是阻隔振动和噪声,减少其直接进入车厢,所以大多出现在豪华的轿车和越野车上,有些汽车还为引擎装上副架,传统的没有副车架的承载式车身,其悬挂是直接与车身钢板相连的,因此前后车桥的悬挂摇臂机构都为散件,并非总成,在副车架诞生以后,前后悬挂可以先组装在副车架上,构成一个车桥总成,然后再将这个总成一同安装到车身上,在副车架诞生以后,前后悬挂可以先组装在副车架上,构成一个车桥总成,然后再将这个总成一同安装到车身上,副架的作用是阻隔振动和噪声,减少其直接进入车厢,所以大多出现在豪华的轿车和越野车上,有些汽车还为引擎装上副架。

汽车副车架在初步成型加工时,需要使用到专用的一体式模具,达到一体成型的作用,成型完成后再对模具雏形进行二次加工,以便于在汽车上进行进一步安装与使用,但是传统的模具成型方式是利用模具上盖与下盖相互挤压成型,这样会导致模具上盖与下盖之间的连接缝存在较多的渗透液,增加了后期对模具的二次加工工序,不利于实际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副车架模具,通过设置了模具套组机构,利用注塑的压力使得可塑型薄膜底套贴合在第二模具内槽的内腔,成型的模型在第三模具内槽与第四模具内槽之间,利用连接型轮廓线对一次性固定段达到快速拆卸的作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副车架模具,包括上置模具机构,所述上置模具机构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下置模具机构,所述上置模具机构与下置模具机构之间固定安装有模具套组机构,所述上置模具机构的一侧开设有多个模具液进料口,所述上置模具机构的顶部通过模具液进料口连通设有输料管道机构,所述输料管道机构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轴承;

所述模具套组机构包括连接型模具薄膜,所述连接型模具薄膜固定安装在上置模具机构的内腔,且连接型模具薄膜与上置模具机构呈一一对应设置,所述连接型模具薄膜的底部边缘固定安装有第三支撑板,所述连接型模具薄膜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模具薄膜轮廓,所述模具薄膜轮廓的内部开设有第三模具内槽,所述第三支撑板的底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一次性固定段,所述一次性固定段与第三支撑板之间固定安装有顶置连接段,所述一次性固定段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多个连接型轮廓线,所述连接型模具薄膜的底部通过第三支撑板固定安装有可塑型薄膜底套,所述可塑型薄膜底套的内部设有第四模具内槽,所述第三模具内槽与第四模具内槽相连通。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置模具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型模具上盖,所述连接型模具上盖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模具轮廓,所述连接型模具上盖与第一模具轮廓的底部均开设有第一模具内槽,所述第一支撑板的边缘开设有多个第一固定齿槽。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下置模具机构包括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接型模具下盖,所述连接型模具下盖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模具轮廓,所述连接型模具下盖与第二模具轮廓的内部均开设有第二模具内槽,所述第二支撑板的边缘开设有多个第二固定齿槽。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输料管道机构包括折弯输料管,所述折弯输料管的顶部连通设有第一悬置输料管,所述第一悬置输料管的顶部连通设有第二悬置输料管。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相邻的所述折弯输料管、第一悬置输料管与第二悬置输料管为一组,多组所述折弯输料管、第一悬置输料管与第二悬置输料管的顶部均连通设有多线程连接座。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每组所述折弯输料管、第一悬置输料管与第二悬置输料管均关于多线程连接座竖直向中心线呈镜像对称设置。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轴承包括管道连接段,所述管道连接段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椭圆进料框架,所述椭圆进料框架的内部开设有椭圆进料槽,所述椭圆进料框架通过管道连接段与输料管道机构相连通。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椭圆进料槽的内腔底部通过横梁固定安装有轴承,所述轴承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转动连接在椭圆进料槽的内腔,所述椭圆进料槽的外壁固定安装有螺旋扇叶板。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椭圆进料槽的内腔顶部固定安装有弧面引料板,所述椭圆进料槽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型进料座,所述连接型进料座的内部开设有输料口,所述输料口与椭圆进料槽相连通。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发明通过设置了模具套组机构,输料管道机构通过模具液进料口贯穿上置模具机构连通设置在第三模具内槽与第四模具内槽的内腔一侧,利用注塑的压力使得可塑型薄膜底套贴合在第二模具内槽的内腔,成型的模型在第三模具内槽与第四模具内槽之间,当需要脱模时,取下上置模具机构与下置模具机构,利用连接型轮廓线对一次性固定段达到快速拆卸的作用,相对降低了成形后的模具边缘容易残留较多碎屑的问题;

2、本发明通过设置了轴承,注塑液从输料口的顶部注入,通过弧面引料板流入椭圆进料槽的内腔利用注塑液向下流动的力带动旋转轴与螺旋扇叶板以轴承为支点进行旋转,椭圆进料槽与多线程连接座通过管道连接段相连通,从而降低注塑液注入模具套组机构内不够均匀的问题,相对提升了模具成形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上置模具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下置模具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模具套组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模具套组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图5的a部结构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上置模具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图7的b部结构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图7的c部结构放大图。

附图标记为:1上置模具机构、101第一支撑板、102连接型模具上盖、103第一模具轮廓、104第一模具内槽、2下置模具机构、201第二支撑板、202连接型模具下盖、203第二模具轮廓、204第二模具内槽、3模具套组机构、301连接型模具薄膜、302第三支撑板、303模具薄膜轮廓、304第三模具内槽、305一次性固定段、306顶置连接段、307连接型轮廓线、308可塑型薄膜底套、309第四模具内槽、4模具液进料口、5输料管道机构、51折弯输料管、52第一悬置输料管、53第二悬置输料管、54多线程连接座、6匀料机构、61管道连接段、62椭圆进料框架、63椭圆进料槽、64轴承、65旋转轴、66螺旋扇叶板、67弧面引料板、68连接型进料座、69输料口、7第一固定齿槽、8第二固定齿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照说明书附图1-9,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汽车副车架模具,可包括上置模具机构1,上置模具机构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下置模具机构2,上置模具机构1与下置模具机构2之间固定安装有模具套组机构3,上置模具机构1与下置模具机构2的设置,可以利用丝杠相互挤压,压制处出相应型号的汽车副车架模具,模具套组机构3为一体式设置,可以降低模具在成型后,边缘残留较多的废料,上置模具机构1的一侧开设有多个模具液进料口4,当模具套组机构3安装在上置模具机构1内腔时,模具液进料口4可以同时贯穿上置模具机构1与模具套组机构3,以便于对模具套组机构3内部达到注塑的作用,上置模具机构1的顶部通过模具液进料口4连通设有输料管道机构5,输料管道机构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轴承6,模具套组机构3包括连接型模具薄膜301,连接型模具薄膜301固定安装在上置模具机构1的内腔,且连接型模具薄膜301与上置模具机构1呈一一对应设置,连接型模具薄膜301的底部边缘固定安装有第三支撑板302,连接型模具薄膜30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模具薄膜轮廓303,模具薄膜轮廓303的内部开设有第三模具内槽304,第三支撑板302的底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一次性固定段305,一次性固定段305与第三支撑板302之间固定安装有顶置连接段306,一次性固定段30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多个连接型轮廓线307,连接型模具薄膜301的底部通过第三支撑板302固定安装有可塑型薄膜底套308,可塑型薄膜底套308的内部设有第四模具内槽309,第三模具内槽304与第四模具内槽309相连通,连接型模具薄膜301与一次性固定段305呈一体式设置,连接型模具薄膜301、第一模具轮廓103与第二模具轮廓203均呈一一对应设置,连接型模具薄膜301与一次性固定段305均为耐热型柔质材料,连接型模具薄膜301与一次性固定段305利用一次性固定段305与顶置连接段306固定在上置模具机构1与下置模具机构2的之间,当模具在模具套组机构3内腔需要脱模时,利用连接型轮廓线307拉开可塑型薄膜底套308,使得模具裸露出来,降低模具边缘残留废料。

上置模具机构1包括第一支撑板101,第一支撑板10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型模具上盖102,连接型模具上盖10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模具轮廓103,连接型模具上盖102与第一模具轮廓103的底部均开设有第一模具内槽104,下置模具机构2包括第二支撑板201,第二支撑板20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接型模具下盖202,连接型模具下盖20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模具轮廓203,连接型模具下盖202与第二模具轮廓203的内部均开设有第二模具内槽204,连接型模具上盖102与连接型模具下盖202分别通过第一支撑板101与第二支撑板201相互组装,达到组装模具的作用,输料管道机构5包括折弯输料管51,折弯输料管51的顶部连通设有第一悬置输料管52,第一悬置输料管52的顶部连通设有第二悬置输料管53,相邻的折弯输料管51、第一悬置输料管52与第二悬置输料管53为一组,多组折弯输料管51、第一悬置输料管52与第二悬置输料管53的顶部均连通设有多线程连接座54,每组折弯输料管51、第一悬置输料管52与第二悬置输料管53均关于多线程连接座54竖直向中心线呈镜像对称设置,多线程连接座54可以通过多个折弯输料管51达到分流均匀注液的作用,降低模具注液不均匀的概率。

轴承6包括管道连接段61,管道连接段6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椭圆进料框架62,椭圆进料框架62的内部开设有椭圆进料槽63,椭圆进料框架62通过管道连接段61与输料管道机构5相连通,椭圆进料槽63的内腔底部通过横梁固定安装有轴承64,轴承64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旋转轴65,旋转轴65转动连接在椭圆进料槽63的内腔,椭圆进料槽63的外壁固定安装有螺旋扇叶板66,椭圆进料槽63的内腔顶部固定安装有弧面引料板67,椭圆进料槽6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型进料座68,连接型进料座68的内部开设有输料口69,输料口69与椭圆进料槽63相连通,注塑液从输料口69的顶部注入,通过弧面引料板67流入椭圆进料槽63的内腔利用注塑液向下流动的力带动旋转轴65与螺旋扇叶板66以轴承64为支点进行旋转,椭圆进料槽63与多线程连接座54通过管道连接段61相连通,从而降低注塑液注入模具套组机构3内不够均匀的问题。

工作原理:首先取出本发明所需的零部件以便于进行安装与使用,在实际使用时,首先将模具套组机构3固定在上置模具机构1与下置模具机构2之间,模具液从输料口69的内腔进入,流动至椭圆进料槽63的内腔,带动旋转轴65与螺旋扇叶板66在椭圆进料槽63的内腔旋转,使得模具液可以更加均匀的进入输料管道机构5的内部,输料管道机构5通过模具液进料口4贯穿上置模具机构1连通设置在第三模具内槽304与第四模具内槽309的内腔一侧,利用注塑的压力使得可塑型薄膜底套308贴合在第二模具内槽204的内腔,成型的模型在第三模具内槽304与第四模具内槽309之间,当需要脱模时,取下上置模具机构1与下置模具机构2,利用连接型轮廓线307对一次性固定段305达到快速拆卸的作用。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发明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发明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