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管式均温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55970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内管式均温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子产品的内管式均温板,其包含相互结合的两板体,而两板体之间设有多个内管,各内管内设有工作流体;使用时,使内管的位置对应于热源,如此热源的热会使内管受热处的工作流体蒸发成气态,而未直接受热处的工作流体仍保持液态,以此两处的工作流体产生不同的饱和蒸汽压力,进而使气态工作流体(高温处)朝向液态工作流体(低温处)移动,并进而均匀散热在板体的各处,并且由工作流体在内管内移动及传热,远比通过材料本身的传热来的快,进而可提升传热的速度。
【专利说明】内管式均温板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产品的导热装置,尤指一种电脑、通讯产品的均温板。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的电子产品中,为了避免其中的微处理器或背光模组发出的热量集中在某一处,而导致使用者触摸后感到不适,因此电子产品内往往会设置一均温板,均温板一侧抵靠热源,并可将热源的热传递到整个均温板上。
[0003]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现有的电子产品的内部原件散发出来的热越来越多,但现有技术的均温板仅为一金属薄板,并通过自身材料的导热特性来传递热量,但此种导热方式的速度已不足以应付新型的处理器或背光模组等元件,因此现有技术的均温板有待加以改良。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有鉴于前述的现有技术的缺点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管式均温板,可以有效地提升导热的速度。
[0005]为达到上述的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设计一种内管式均温板,其中包含:
[0006]两板体,其相互结合,各板体包含有一内侧面及一外侧面;
[0007]多数内管,其设在两板体之间,且各内管内设有工作流体。
[0008]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使用时,使内管的位置对应于热源,如此一来热源的热会使内管受热处的工作流体蒸发成气态,而未直接受热处的工作流体仍保持液态,因此两处的工作流体产生不同的饱和蒸汽压力,进而使气态工作流体(高温处)朝向液态工作流体(低温处)移动,而气态工作流体在沿着内管移动的过程中不断将热释放出来,而散布在板体的各处,直到最后冷却成液态并重新回到受热处来再次接收热源的热;本实用新型以此均匀散热,并且由工作流体在内管内移动及传热,远比通过材料本身的传热来的快,进而可提升传热的速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001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元件分解图。
[0011]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部分元件俯视图。
[0012]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部分侧视剖面图。
[0013]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部分元件俯视图。
[0014]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部分元件俯视图。
[0015]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部分元件俯视图。
[0016]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的部分元件俯视图。
[0017]附图标号说明
[0018]10板体11内侧面
[0019]12外侧面13热管槽
[0020]20回路式热交换管件 21腔体
[0021]211受热室212回流室
[0022]213分隔部214微细道
[0023]22管体30热管
[0024]40 热源
[0025]1A板体20A回路式热交换管件
[0026]30A 热管
[0027]1B板体20B回路式热交换管件
[0028]2IB腔体21IB受热室
[0029]30B热管40B热源
[0030]1C板体30C热管
[0031]40C 热源
[0032]1D板体30D热管
[0033]40D 热源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以下配合附图及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0035]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内管式均温板的第一实施例包含有两板体10及四内管,其中四内管包含有一回路式热交换管件20及三热管30。
[0036]前述的两板体10相互结合,在本实施例中,板体10约略为方形,但不以此为限,也可为其他形状;各板体10包含有一内侧面11及一外侧面12,在本实施例中,各板体10的内侧面11凹设有一热管槽13,热管槽13的边缘邻接板体10的周缘;两板体10的内侧面11相贴靠,因此两板体10的热管槽13相连接且相通。
[0037]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回路式热交换管件20设在两板体10的热管槽13内,且包含有一腔体21及一管体22 ;腔体21具有一内部空间及一分隔部213,分隔部213将该内部空间分隔成一受热室211及一回流室212,分隔部213为低导热材质,且进一步而言为导热系数低于100的材质,但不以此为限;分隔部213上贯穿有至少一微细道214,受热室211及回流室212通过该些微细道214而相通(如图4所示);管体22的两端都连接腔体21,且分别与受热室211及回流室212相通,受热室211的截面积及回流室212的截面积相同,且都大于管体22的截面积,管体22的截面积大于各微细道214的截面积;在本实施例中管体22沿着板体10的周缘环绕设置成一矩形,但不以此为限,也可环绕成其他形状,或是相对位于板体10的中央处;在本实施例中,各微细道214及管体22的内壁面都设有毛细结构,但不以此为限。
[0038]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前述的三热管30设在两板体10的热管槽13内,三热管30的一端都贴靠在回路式热交换管件20的腔体21的受热室211的外壁面上,三热管30都为直线延伸,且任两相邻热管30的夹角约为45度,以此使三热管30可均匀地遍布在整个板体10上;在本实施例中,热管30的内壁面设有毛细结构,但不以此为限。
[0039]回路式热交换管件20的腔体21及管体22内及热管30内都设有工作流体,工作流体可为水或冷媒,但不以此两者为限。
[0040]请参阅图2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其中一板体10贴靠在热源40,或是利用热传导材料将热源40的热传导到板体10上,而回路式热交换管件20的腔体21的受热室211便对应在热源40处或热传导材料处来接收热量;受热室211内的工作流体因热而蒸发成气态,而回流室212内的工作流体未直接受热因此保持在液态,此外,低导热材质的分隔部213更可有效避免受热室211的热传递到回流室212,而气态工作流体的回流室212与液态工作流体的受热室211便产生了不同的饱和蒸汽压力,进而使气态工作流体将移动至液态工作流体处,然而分隔部213的微细道214的毛细压力作用使气态工作流体无法通过微细道214,因此气态工作流体便会沿着管体22环绕一圈来抵达回流室212,而当气态工作流体在管体22内移动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将热量散发出来,并因此将热传递至板体10各处,气态工作流体最后冷却成为液态并回到回流室212,这时微细道214再次发挥毛细压力作用而使回流室212内的液态工作流体移动至受热室211中,并再次受热蒸发及重复循环;以此回路式热交换管件20可有效将热源40的热量均匀传递到板体10各处。
[0041]此外,各热管30的一端贴靠在回路式热交换管件20的腔体21的受热室211的外壁面,以此同样可接收受热室211的热量而使热管30该端处的工作流体蒸发,工作流体蒸发后同样因为饱和蒸汽压力的不同而会移动至热管30的另一端,并且在移动过程中传递热量到板体10各处,气态工作流体冷却成液态后因热管30内壁面的毛细压力作用而回到起始端并再次受热;以此热管30可有效将热源40的热量均匀传递到板体10各处。
[0042]不论是回路式热交换管件20或是热管30,其都通过工作流体的移动来传递热量,进而具有快速传热的功效。
[0043]请参阅图5所示,以下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但仅有两热管30A,并且两热管30A都为弧形,并且分别朝向板体1A的相对两侧延伸,以此仍可使热管30A均匀地遍布在整个板体1A上,以达到均匀散热的功效,并且本第二实施例通过回路式热交换管件20A、热管30A及其工作流体而同样具有高导热速度的功效。
[0044]请参阅图6所示,以下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但用于具有两热源40B的情形,回路式热交换管件20B的腔体21B的受热室21IB对应在其中一热源40B的位置,而其中一热管30B的端部并未抵靠受热室211B的外壁面,而改为对应在另一热源40B的位置,以此仍可使热管30B均匀地遍布在整个板体1B上,以达到均匀散热的功效,并且本第三实施例通过回路式热交换管件20B、热管30B及其工作流体而同样具有高导热速度的功效。
[0045]请参阅图7所示,以下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但其仅具有两热管30C而不具有回路式热交换管件,两热管30C的一端对应在热源40C的位置,另一端斜向地朝板体1C的相对两侧延伸,以此仍可使热管30C均匀地遍布在整个板体1C上,以达到均匀散热的功效,并且本第四实施例通过热管30C及其工作流体而同样具有高导热速度的功效。
[0046]请参阅图8所示,以下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其与第四实施例大致相同,但用于具有两热源40D的情形,两热源40D分别邻接板体1D的相对两侧,而两热管30D的一端分别对应在两热源40D的位置,另一端斜向地朝向板体1D的中央延伸,以此仍可使热管30D均匀地遍布在整个板体1D上,以达到均匀散热的功效,并且本第五实施例通过热管30D及其工作流体而同样具有高导热速度的功效。
[0047]以下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但其仅具有两回路式热交换管件,而不具有热管,两回路式热交换管件一内一外地相互套设,且两回路式热交换管件的腔体的受热室对应在同一热源的位置,以此仍可使回路式热交换管件均匀地遍布在整个板体,以达到均匀散热的功效,并且本第六实施例通过回路式热交换管件及其工作流体而同样具有高导热速度的功效。
[0048]以下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实施例,其与第六实施例大致相同,但用于具有两热源的情形,而两回路式热交换管件的腔体位于相对两侧,并且分别对应在两热源的位置,以此仍可使回路式热交换管件均匀地遍布在整个板体上,以达到均匀散热的功效,并且本第七实施例通过回路式热交换管件及其工作流体而同样具有高导热速度的功效。
[004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应当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改变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内管式均温板,其特征在于,包含: 两板体,其相互结合,各板体包含有一内侧面及一外侧面; 多个内管,其设在两板体之间,且各内管内设有工作流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管式均温板,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内管为热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管式均温板,其特征在于,至少一热管为弧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管式均温板,其特征在于,各内管内设有毛细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管式均温板,其特征在于,各板体的内侧面凹设有一热管槽,两板体的内侧面相贴靠,两板体的热管槽相连接且相通;该多个内管设在两热管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管式均温板,其特征在于,各板体的热管槽的边缘邻接板体的周缘。
【文档编号】F28D15/02GK203980977SQ201420371581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7日
【发明者】吴安智, 陈志伟 申请人:双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