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混合加热有机废气焚烧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77460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混合加热有机废气焚烧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焚烧炉,具体是一种预混合加热有机废气焚烧炉。



背景技术: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伴随着能源的改进和更替。能源的开发利用极大地推进了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被破坏的代价,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节能减排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石油、制药、油漆、印刷和涂料等行业产生的有机废气,这些废气不仅会在大气中停留较长的时间,还会扩散和漂移到较远的地方,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这些废气吸入人体,直接对人体的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另外工业烟气的无控制排放使全球性的大气环境日益恶化,酸雨的危害引起了各国的重视。由于大气受污染而酸化,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重大灾难频繁发生,给人类造成了巨大损失。

焚烧炉是一种将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例、有毒气体(喷漆尾气)、有毒火箭液体燃料、医疗垃圾、生活废品、动物尸体等进行高温焚烧,达到量化数减少或缩小的一种环保设备,同时达到利用部分焚烧介质的热能的一种产品。目前,工业有机废气焚烧炉,绝大部分设计不够合理,对于工业有机废气,进入炉内焚烧不能实施有效的空气混合、过滤、预热和均布,从而导致有机废气不能完全焚烧,影响有机废气的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混合加热有机废气焚烧炉,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预混合加热有机废气焚烧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的顶部中间连通设有排烟管,排烟管上安装有排烟风机,炉体夹层内有耐火材料,所述炉体的顶部配合罩设有密封罩,密封罩与炉体密封连接,且排烟管从密封罩的顶部伸出,所述炉体的侧壁内设有多根预热通气管,所述预热通气管的竖直部从炉体的顶部伸出且延伸至密封罩的内侧上部,所述预热通气管的水平部与炉体内侧下部设置的气体分布装置连接,所述气体分布装置包括外圈圆环管、中圈圆环管和内圈圆环管,所述预热通气管与外圈圆环管连通设置,所述外圈圆环管和中圈圆环管之间通过多个第一连通管连通设置,所述中圈圆环管和内圈圆环管之间通过多个第二连通管连通设置,所述中圈圆环管、内圈圆环管和第二连通管的下侧开设有多个排气孔,所述气体分布装置的下侧于炉体内设有燃烧机,所述燃烧机通过其外侧设置的支架固定于炉体内,所述燃烧机上设置有辅助燃料管路,辅助燃料管路上设置有助燃空气管路,所述气体分布装置的上方于炉体内设有换热器,所述密封罩的内顶部还分别设置有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第一过滤网设于第二过滤网的内侧,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的上端均与密封罩内顶部密封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罩的顶部还分别设有与第一过滤网内侧空间连通的有机废气进管和空气进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炉体呈圆柱形筒体结构,炉体的顶部为中间向上凸出的锥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预热通气管为L形结构,预热通气管周向均匀设有三根。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周向均匀设有六根,且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交错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均为上开口的圆柱形结构,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均为不锈钢丝网,第一过滤网的网孔密度为第二过滤网的两倍。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辅助燃料管路、助燃空气管路、有机废气进管和空气进管上均安装有控制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辅助燃料管路和助燃空气管路配合可调节控制燃烧机的燃烧,通过有机废气进管和空气进管可分别控制输入一定比例的有机废气进管和空气,通过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的设置,既可以对气体过滤,又利于气体的混合,混合气体进入到预热通气管内,通过预热通气管可输送到气体分布装置内,混合气体位于密封罩内和预热通气管内时可利于炉体产生的热量对混合气体预热,利于后续的加热分解;通过气体分布装置的结构设置,外圈圆环管和第一连通管利于混合气体的外围加热,混合气体通过中圈圆环管、内圈圆环管和第二连通管上开设的排气孔排出到燃烧机的燃烧区域上,可对混合气体氧化分解,通过换热器利于燃烧余热的合理利用,通过排烟管上设置的排烟风机利于烟气的排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炉体中部的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气体分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有机废气进管,2-空气进管,3-控制阀,4-排烟风机,5-排烟管,6-第一过滤网,7-第二过滤网,8-密封罩,9-预热通气管,10-换热器,11-炉体,12-耐火材料,13-支架,14-燃烧机,15-辅助燃料管路,16-助燃空气管路,17-气体分布装置,18-外圈圆环管,19-中圈圆环管,20-内圈圆环管,21-第一连通管,22-第二连通管,23-排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预混合加热有机废气焚烧炉,包括炉体11,所述炉体11呈圆柱形筒体结构,炉体11的顶部为中间向上凸出的锥形结构,炉体11的顶部中间连通设有排烟管5,排烟管5上安装有排烟风机4,炉体11夹层内有耐火材料12,所述炉体11的顶部配合罩设有密封罩8,密封罩8与炉体11密封连接,且排烟管5从密封罩8的顶部伸出,所述炉体11的侧壁内设有多根预热通气管9,所述预热通气管9为L形结构,预热通气管9周向均匀设有三根,所述预热通气管9的竖直部从炉体11的顶部伸出且延伸至密封罩8的内侧上部,所述预热通气管9的水平部与炉体11内侧下部设置的气体分布装置17连接,具体的,所述气体分布装置17包括外圈圆环管18、中圈圆环管19和内圈圆环管20,所述预热通气管9与外圈圆环管18连通设置,所述外圈圆环管18和中圈圆环管19之间通过多个第一连通管21连通设置,第一连通管21周向均匀设有六根,所述中圈圆环管19和内圈圆环管20之间通过多个第二连通管22连通设置,第二连通管22周向均匀设有六根,且第一连通管21和第二连通管22交错设置,所述中圈圆环管19、内圈圆环管20和第二连通管22的下侧开设有多个排气孔23,通过排气孔23排出混合气体进行焚烧。

所述气体分布装置17的下侧于炉体11内设有燃烧机14,所述燃烧机14通过其外侧设置的支架13固定于炉体11内,所述燃烧机14上设置有辅助燃料管路15,辅助燃料管路15上设置有助燃空气管路16,通过辅助燃料管路15和助燃空气管路16配合使得燃烧机14燃烧,可加热有机物,使其在炉体11内加热分解,所述气体分布装置17的上方于炉体11内设有换热器10,通过换热器10利于燃烧余热的合理利用。

所述密封罩8的内顶部还分别设置有第一过滤网6和第二过滤网7,所述第一过滤网6和第二过滤网7均为上开口的圆柱形结构,第一过滤网6和第二过滤网7均为不锈钢丝网,第一过滤网6设于第二过滤网7的内侧,第一过滤网6和第二过滤网7的上端均与密封罩8内顶部密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6的网孔密度为第二过滤网7的两倍,通过第一过滤网6和第二过滤网7既可以对气体过滤,又利于气体的混合,所述密封罩8的顶部还分别设有与第一过滤网6内侧空间连通的有机废气进管1和空气进管2,通过有机废气进管1和空气进管2可输入空气和有机废气。

实施例中,所述辅助燃料管路15、助燃空气管路16、有机废气进管1和空气进管2上均安装有控制阀3,通过控制阀3可调节控制气体的单位时间流量。

通过辅助燃料管路15和助燃空气管路16配合可调节控制燃烧机14的燃烧,通过有机废气进管1和空气进管2可分别控制输入一定比例的有机废气进管和空气,通过第一过滤网6和第二过滤网7的设置,既可以对气体过滤,又利于气体的混合,混合气体进入到预热通气管9内,通过预热通气管9可输送到气体分布装置17内,混合气体位于密封罩8内和预热通气管9内时可利于炉体11产生的热量对混合气体预热,利于后续的加热分解;通过气体分布装置17的结构设置,外圈圆环管18和第一连通管21利于混合气体的外围加热,混合气体通过中圈圆环管19、内圈圆环管20和第二连通管22上开设的排气孔23排出到燃烧机14的燃烧区域上,可对混合气体氧化分解,通过换热器10利于燃烧余热的合理利用,通过排烟管5上设置的排烟风机4利于烟气的排放。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