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尘自动排放锁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15808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粉尘自动排放锁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炉排尘装置,它可以在排尘时有效地锁气。
燃烧工作的锅炉排尘时,一般需关停引风机,否则因外界大气压高于除尘管道内的负压,气流将从排尘口向上冲入,致使除尘率剧降,从烟囱逸出的烟尘严重污染大气。但是关停引风机,又影响锅炉的正常工作,因此当锅炉正常工作时欲在引风机运转的条件下排尘,就是既要打开除尘管道封口排尘又要使除尘管道内保持负压,这个矛盾一直没有很好解决。
一九八八年四月在北京展出一种遥控自动定时排放锅炉烟尘的新装置,它在锅炉除尘管道下方接一过渡筒,过渡筒上方是锁气隔板,下方是圆锥体的排尘堵头。当排尘堵头堵住过渡筒下方时,打开或抽开锁气隔板,烟尘落入过渡筒内,此时由于排尘堵头的锁气作用,过渡筒与除尘管道内都保持负压,而后关上锁气隔板,除尘管道内仍为负压,打开排尘堵头,烟尘就从过渡筒内排出。这种排尘装置的缺点是首先,锁气隔板从结构上难以可靠地密封锁气,往往在使用中还是要关停引风机,其次锁气隔板与排尘堵头分离,不能联动,因而操作复杂。
本实用新型就是在上述装置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它旨在推出一种新型粉尘排放装置,可以在不关停引风机的情况下有效地锁气并连续排尘。本实用新型将锁气隔板改成圆锥体的锁气堵头,并将锁气堵头与排尘堵头连成一体实现联动,这样当排尘堵头堵住过渡筒下口的同时锁气堵头打开,使除尘管道内的烟尘落入过渡筒,而排尘堵头打开排尘的同时,锁气堵头又严密封住过渡筒上口即除尘管道下口,在排尘时靠锁气堵头锁气,在不排尘时靠排尘堵头锁气,无论何时均保证除尘管道的负压,也就是说实现了无须关停引风机的有效排尘。
以下结合附图
以一个最佳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和原理。附图为装置正视图。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粉尘自动排放锁气装置,它安装于除尘管道出口一端,由过渡筒16、上堵头1、下堵头9、内立杆8、外立杆12以及电磁吸合装置15组成,其特征是上堵头1和下堵头9表面为圆锥体,内立杆8上端安装于上堵头1的圆锥体内,内立杆8下端经下堵头9顶部安装于其圆锥体内,内立杆8和过渡筒16都是圆柱型,上堵头1、下堵头9、内立杆8的中心轴线都位于过渡筒16的中心轴线上,上堵头1、下堵头9和内立杆8沿竖直方向联动,且上堵头1的下圈沿与过渡筒16的上圈沿吻合时,下堵头9离开过渡筒16的下圈沿,而下堵头9的侧面与过渡筒16的下圈沿吻合时,上堵头1离开过渡筒16的上圈沿。
用钢板制成圆柱型过渡筒16,并使之能与锅炉的除尘管道5严密衔接,一般情况下直径约为85MM-110MM,过渡筒16的上口和下口可以倒角或折边,以便与堵头相吻合。锁气堵头即上堵头1和排尘堵头即下堵头9可用钢材或铸铁制成圆锥角约40°-60°的空心圆锥体,并在外表面蒙有橡胶皮4,圆锥体底径与过渡筒配合相当即可。在上堵头1内装有球缺镶板3,球缺镶板3要适合安置自动调位球2,自动调位球2与圆柱形的内立杆8上端用螺纹连接,内立杆8从下堵头9的圆锥体顶部穿入其内并固定,使上堵头1、下堵头9、内立杆8以及自动调位球2的中心线位于过渡筒16的中心轴线上并且沿竖直方向联动。在过渡筒16内还有限制内立杆偏心的导位环7,导位环7由至少三条呈幅射状的支翅6固定在过渡筒16上,其内径略大于内立杆8,其圆心位于过渡筒16中轴线上。上堵头1的下圈沿有一倒角10与过渡筒16上圈沿倒角吻合,过渡筒16下圈沿有一折边17与下堵头9侧面吻合。安装配合上应使上堵头1落下封住过渡筒16上圈沿时,下堵头9应向下离开过渡筒16下圈沿。下堵头9向上封住过渡筒16的下圈沿时,上堵头1向上离开过渡筒16的上圈沿,其间隙都要使烟尘能顺利排落。内立杆8下端通过90°内螺弯头11连接横连杆14,横连杆14又通过一个90°内螺弯头13连接外立杆12,内、外立杆和横连杆正好组成一个“U”字型,螺纹连接的好处是便于调整。电磁吸合装置15吸合外立杆12向上则带动内立杆8向上动作,与此连动的下堵头9向上封住过渡筒16的下圈沿锁气,上堵头1向上离开过渡筒16上圈沿,烟尘从除尘管道5落入过渡筒16贮存,当电磁吸合装置15断电,上堵头1凭自重落下封住过渡筒16上圈沿锁气,下堵头9同样落下离开过渡筒16下圈沿,这时贮存的烟尘得以排放。如此动作循环往复,始终可以在不关停引风机并保持除尘管道5负压的条件下排尘。电磁吸合装置15可根据需要设计成手动,遥控或自动定时控制的操作程序。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可靠,易于施行,还适用于粉尘、流体排放时要求锁气的场合。
权利要求1.一种粉尘自动排放锁气装置,它安装于除尘管道出口一端,由过度筒16、上堵头1、下堵头9、内立杆8、外立杆12以及电磁吸合装置15组成,其特征是上堵头1和下堵头9表面为圆锥体,内立杆8上端安装于上堵头1的圆锥体内,内立杆8下端经下堵头9顶部安装于其圆锥体内,内立杆8和过渡筒16都是圆柱型,上堵头1、下堵头9、内立杆8的中心轴线都位于过渡筒16的中心轴线上,上堵头1、下堵头9和内立杆8沿竖直方向联动,且上堵头1的下圈沿与过渡筒16的上圈沿吻合时,下堵头9离开过渡筒16的下圈沿,而下堵头9的侧面与过渡筒16的下圈沿吻合时,上堵头1离开过渡筒16的上圈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尘自动排放锁气装置,其特征是上堵头1内装有球缺镶板3,适合安置自动调位球2,上堵头1的下圈沿有倒角10与过渡筒16上圈沿倒角吻合。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粉尘自动排放锁气装置,其特征是自动调位球2与内立杆8上端用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尘自动排放锁气装置,其特征是过渡筒16内装有限制内立杆8偏心的导位环7,导位环7由至少三根呈幅射状的支翅6固定在过渡筒16上,其内径略大于内立杆8,圆心位于过渡筒16中轴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尘自动排放锁气装置,其特征是上堵头1和下堵头9用钢材或铸铁制成圆锥角约40°-60°的空心圆锥体,并在外表面蒙有橡胶皮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主要用于燃煤锅炉的排尘装置,它可以在引风机正常工作时即排尘又锁气。本实用新型安装于除尘管道出口一端,主要由圆柱型过渡筒、圆锥体的上、下堵头以及内、外立杆组成。上堵头和下堵头表面为圆锥体,内立杆上端它装于上堵头的圆锥体内,内立杆和过渡都是圆柱型控制操作系统可制成手动、遥控或自动定时的电磁吸合装置。本实用新型也适用于其它粉尘和流体排放时要求锁气的场合。
文档编号F23J3/02GK2064011SQ8920731
公开日1990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1989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1989年5月15日
发明者董福泰 申请人:董福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