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道升降型双出风口空气调节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42253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风道升降型双出风口空气调节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风道升降型双出风口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壳体(10)及其内的风机组件(20),该风机组件(20)上方设置相对于该风机组件(20)可做反复升降运动的出风口组件(30),出风口组件(30)又设置正面出风口(32)和顶面出风口(33),顶面出风口(33)下方固装内风道(34),内风道(34)内置挡风板(35);正面出风状态:出风口组件(30)升至其正面出风口(32)露出于壳体(10)之外、内风道(34)内的挡风板(35)旋转至封堵顶面出风口(33);顶面出风状态:出风口组件(30)降至其正面出风口(32)被壳体(10)遮蔽、内风道(34)内的挡风板(35)旋转至敞开顶面出风口(33)。
【专利说明】风道升降型双出风口空气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用旋转泵泵送弹性流体的径向流体泵,例如离心泵,尤其涉及可选择出风方向的、升降型双出风口空气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空气调节装置如空调扇、冷风扇等家用电器,具有良好的吹风乘凉、制冷、加湿、空气净化等功能。此类产品只有一个设置在机身正面的出风口,夏季降温、乘凉时,该出风口吹风正对人体,使用舒适;但在不需要降温、乘凉的季节,如北方干燥寒冷的冬季,需要加湿、空气净化等功能时,其出风仍不可避免的直接吹向人体,引起不适。虽然出风口一般都设置上下或左右摆风叶片,但也只是扩大送风范围,不能改变从正面出风直接吹向人体的事实,所以,这类产品往往在一年的大部分时间内被闲置。
[0003]况且,现有技术空气调节装置的出风口都设置在产品的正面,并且为了实现上下、左右送风范围扩大,在出风口外侧还设置有多片的横导风叶片和竖导风叶片,当产品闲置不用时,出风口及导风叶片均暴露在外,难免会堆积灰尘,并且因导风叶片的结构造成灰尘
难以清理。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的、可选择出风方向的升降型双出风口空气调节装置。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提供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风道升降型双出风口空气调节装置,包括第一壳体及其背面的进风口,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的风机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风机组件上方且相对于该风机组件可做反复升降运动的出风口组件,所述出风口组件又包括第二壳体,该第二壳体前部设置正面出风口,顶部设置顶面出风口,在所述第二壳体内部沿竖直方向、所述顶面出风口的下方固装有内风道,该内风道又内置有挡风板,旋转该挡风板,可封堵或敞开所述顶面出风口 ;
[0006]所述风机组件又包括鼓风电机和共轴线地联结在其输出轴上的离心叶轮,以及共轴线地罩在该电机-离心叶轮外部、用作部分风道的蜗壳,该蜗壳圆柱面上一处切线位置径向外突形成蜗壳出风口,所述蜗壳出风口的上方固装有竖直风道,所述内风道可上下滑动地设置在该竖直风道内,与该竖直风道贯通并跟随出风口组件相对于该竖直风道移动;
[0007]正面出风状态:所述出风口组件沿所述竖直风道从所述第一壳体内上升,直至该出风口组件的正面出风口露出于所述第一壳体之外,同时,所述内风道内的挡风板旋转至封堵所述顶面出风口后停止,从而所述内风道与所述正面出风口贯通出风;
[0008]顶面出风状态:所述出风口组件沿所述竖直风道下降缩回,直至该出风口组件的正面出风口被所述第一壳体遮蔽,同时,所述内风道内的挡风板旋转至敞开所述顶面出风口后停止,从而所述内风道与所述顶面出风口贯通出风。
[0009]进一步地,所述出风口组件通过导轨组件与所述风机组件做可以相对上下位移的动态连接;所述可上下移动的出风口组件之第二壳体内腔固装支架,该支架内安装所述内风道,所述导轨组件之运动部分竖直固定在所述支架的内侧壁,相应地,该导轨组件之静止部分竖直固定在所述竖直风道的外壁,所述竖直风道的外壁还竖直方向地设置了齿条;所述支架外侧下部设置第一电机支架,该第一电机支架上安装第一电机,该第一电机输出轴上固装齿轮,该齿轮与所述齿条相啮合,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齿轮转动,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后沿该齿条上下往复运动,同时带动所述出风口组件沿所述导轨组件相对所述风机组件做往复升降运动;所述挡风板两端与所述内风道铰接,所述支架外侧上部设置第二电机支架,该第二电机支架上安装第二电机,该第二电机输出轴借助连杆与所述挡风板连接,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所述挡风板旋转,使之封堵或敞开所述顶面出风口。所述导轨组件之静止部分和运动部分分别是指导槽,以及导轨和钢珠,该导轨和导槽具有相互适配的U型横断面,两者之间借助钢珠可纵向相对移动。
[0010]再进一步地,所述蜗壳的外侧下部设置第一微动开关,对应地,所述第一壳体内侧上部设置第二微动开关。
[0011]又进一步地,所述进风口内面设置水循环组件,所述第一壳体上部设置控制显示面板。所述正面出风口处设置横导风叶片组和与之正交的竖导风叶片组。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风道升降型双出风口空气调节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1、产品具有两个不同方向的出风口,可根据不同的环境和使用需求选择不同的出风方向,实用性强;
[0014]2、满足了空调扇类产品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需要使用不同功能的要求,如单冷型空调扇在改变其出风方向后,在冬季仍可使用其加湿和净化空气等功能;
[0015]3、需要产品正面出风时,出风口组件从机身内部上升并使其正面出风口暴露于机身之外,产品顶面出风时,出风口组件从机身内部下降,致使其正面出风口隐藏于机身之内,升降操作简单,便于产品收纳及清洁。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风道升降型双出风口空气调节装置优选实施例,显示出风口组件30收入状态下的轴测投影示意图;
[0017]图2是所述实施例显示出风口组件30伸出状态下的轴测投影示意图;
[0018]图3是图1的正投影主视局部剖视示意图;
[0019]图4是图2的正投影主视局部剖视示意图;
[0020]图5是剖开第一壳体10后,显示出风口组件30和风机组件20装配结构的轴测投影示意图,其中出风口组件30在缩回状态;
[0021]图6是剖开第一壳体10后,显示出风口组件30和风机组件20装配结构的另一幅轴测投影示意图,其中出风口组件30呈伸出状态;
[0022]图7是图6整机移除第一壳体10后的轴测投影示意图;
[0023]图8是图7整机在分解状态下各零部件的轴测投影示意图;
[0024]图9是剖开出风口组件30,显示其内部结构的轴测投影示意图;
[0025]图10是导轨组件40的轴测投影示意图;[0026]图11是图10导轨组件40的横断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进一步详述。
[0028]参照图1至图4所示,一种风道升降型双出风口空气调节装置,包括第一壳体10,其背面设置进风口 11,上部设置控制显示面板70,内部固定设置风机组件20 ;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壳体10内、风机组件20上方且相对于该风机组件20可做反复升降运动的出风口组件30,出风口组件30又包括第二壳体31,该第二壳体31前部设置正面出风口 32,顶部设置顶面出风口 33,在第二壳体31内部沿竖直方向、顶面出风口 33的下方固装有内风道34,该内风道34又内置有挡风板35,旋转该挡风板35,可封堵或敞开顶面出风口 33 ;风机组件20又包括鼓风电机21和共轴线地联结在其输出轴上的离心叶轮22,以及共轴线地罩在该电机-离心叶轮21,22外部、用作部分风道的蜗壳23,该蜗壳23圆柱面上一处切线位置径向外突形成蜗壳出风口,蜗壳出风口的上方固装有竖直风道24,内风道34可上下滑动地设置在该竖直风道24内,与该竖直风道24贯通并跟随出风口组件30相对于该竖直风道24移动。
[0029]如图2、图4和图6所示,正面出风状态:出风口组件30沿竖直风道24从第一壳体10内上升,直至该出风口组件30的正面出风口 32露出于第一壳体10之外,同时,内风道34内的挡风板35旋转至封堵顶面出风口 33,出风口组件30触碰设置在第一壳体10内侧上部的第二微动开关51后停止,从而内风道34与正面出风口 32贯通出风,
[0030]如图1、图3和图5所示,顶面出风状态:出风口组件30沿竖直风道24下降缩回,直至该出风口组件30的正面出风口 32被第一壳体10遮蔽,同时,内风道34内的挡风板35旋转至敞开顶面出风口 33,出风口组件30触碰设置在蜗壳23外侧下部的第一微动开关50后停止,从而内风道34与顶面出风口 33贯通出风。
[0031 ] 参照图7、图8和图9所示,出风口组件30通过导轨组件40与风机组件20做可以相对上下位移的动态连接;可上下移动的出风口组件30之第二壳体31内腔固装支架36,该支架36内安装内风道34,导轨组件40之运动部分竖直固定在支架36的内侧壁,相应地,该导轨组件40之静止部分竖直固定在竖直风道24的外壁,竖直风道24的外壁还竖直方向地设置了齿条25 ;支架36外侧下部设置第一电机支架361,该第一电机支架361上安装第一电机362,该第一电机362输出轴上固装齿轮363,该齿轮363与齿条25相卩齿合,第一电机362驱动齿轮363转动,齿轮363与齿条25啮合后沿该齿条25上下往复运动,同时带动出风口组件30沿导轨组件40相对风机组件20做往复升降运动,挡风板35两端与内风道34铰接,支架36外侧上部设置第二电机支架371,该第二电机支架371上安装第二电机372,该第二电机372输出轴借助连杆373与挡风板35连接,第二电机372驱动挡风板35旋转,使之封堵或敞开顶面出风口 33。
[0032]参照图10和图11所示,导轨组件40之静止部分和运动部分分别是指导槽42,以及导轨41和钢珠43,该导轨41和导槽42具有相互适配的U型横断面,两者41、42之间借助钢珠43可纵向相对移动。
[0033]如图3和图4所示,进风口 11内面设置水循环组件60,正面出风口 32处设置横导风叶片组320和与之正交的竖导风叶片组321,水循环组件60、横导风叶片组320和竖导风叶片组321的具体结构属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权利要求】
1.一种风道升降型双出风口空气调节装置,包括第一壳体(10)及其背面的进风口(11),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0)内的风机组件(20),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0)内、所述风机组件(20)上方且相对于该风机组件(20)可做反复升降运动的出风口组件(30),所述出风口组件(30)又包括第二壳体(31),该第二壳体(31)前部设置正面出风口(32),顶部设置顶面出风口(33),在所述第二壳体(31)内部沿竖直方向、所述顶面出风口(33)的下方固装有内风道(34),该内风道(34)又内置有挡风板(35),旋转该挡风板(35),可封堵或敞开所述顶面出风口(33); 所述风机组件(20)又包括鼓风电机(21)和共轴线地联结在其输出轴上的离心叶轮(22),以及共轴线地罩在该电机-离心叶轮(21,22)外部、用作部分风道的蜗壳(23),该蜗壳(23)圆柱面上一处切线位置径向外突形成蜗壳出风口,所述蜗壳出风口的上方固装有竖直风道(24),所述内风道(34)可上下滑动地设置在该竖直风道(24)内,与该竖直风道(24)贯通并跟随出风口组件(30)相对于该竖直风道(24)移动; 正面出风状态:所述出风口组件(30)沿所述竖直风道(24)从所述第一壳体(10)内上升,直至该出风口组件(30)的正面出风口(32)露出于所述第一壳体(10)之外,同时,所述内风道(34)内的挡风板(35)旋转至封堵所述顶面出风口(33)后停止,从而所述内风道(34)与所述正面出风口(32)贯通出风; 顶面出风状态:所述出风口组件(30)沿所述竖直风道(24)下降缩回,直至该出风口组件(30)的正面出风口(32)被所述第一壳体(10)遮蔽,同时,所述内风道(34)内的挡风板(35)旋转至敞开所述顶面出风口(33)后停止,从而所述内风道(34)与所述顶面出风口(33)贯通出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升降型双出风口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风口组件(30)通过导轨组件(40)与所述风机组件(20)做可以相对上下位移的动态连接;所述可上下移动的出风口组件(30)之第二壳体(31)内腔固装支架(36),该支架(36)内安装所述内风道(34),所述导轨组件(40)之运动部分竖直固定在所述支架(36)的内侧壁,相应地,该导轨组件(40)之静止部分竖直固定在所述竖直风道(24)的外壁,所述竖直风道(24)的外壁还竖直方向地设置了齿条(25);所述支架(36)外侧下部设置第一电机支架(361),该第一电机支架(361)上安装第一电机(362 ),该第一电机(362 )输出轴上固装齿轮(363),该齿轮(363)与所述齿条(25)相啮合,所述第一电机(362)驱动所述齿轮(363)转动,所述齿轮(363)与所述齿条(25)啮合后沿该齿条(25)上下往复运动,同时带动所述出风口组件(30)沿所述导轨组件(40)相对所述风机组件(20)做往复升降运动;所述挡风板(35)两端与所述内风道(34)铰接,所述支架(36)外侧上部设置第二电机支架(371),该第二电机支架(371)上安装第二电机(372),该第二电机(372)输出轴借助连杆(373)与所述挡风板(35)连接,所述第二电机(372)驱动所述挡风板(35)旋转,使之封堵或敞开所述顶面出风口(33)。
3.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风道升降型双出风口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轨组件(40)之静止部分和运动部分分别是指导槽(42),以及导轨(41)和钢珠(43),该导轨(41)和导槽(42)具有相互适配的U型横断面,两者(41、42)之间借助钢珠(43)可纵向相对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升降型双出风口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23)的外侧下部设置第一微动开关(50),对应地,所述第一壳体(10)内侧上部设置第二微动开关(5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型双出风口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风口(11)内面设置水循环组件(6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型双出风口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10)上部设置控制显示面板(7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型双出风口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面出风口(32)处设置横导风叶片组(320)和与之正交的竖导风叶片组(321)。
【文档编号】F24F13/02GK203687304SQ201320742634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2日
【发明者】赖伴来 申请人:深圳市联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