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型冷凝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3510阅读:446来源:国知局
节能型冷凝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汽冷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节能型冷凝器。



背景技术:

在利用到反应釜的化工生产作业过程中,某些时候或某些产品会用到冷凝装置,常规的冷凝装置采用的冷却剂为自来水,冷却方式是人工开启或关闭冷凝装置上的阀门开关来控制自来水的进出,但该何时进行冷却,却是由人工通过观察装置内部蒸汽的量来进行判断,然后做打开或关闭进出水阀门,从而达到冷凝的目的。此方法的弊端在于,肉眼判断会带来很大的误差,无法精确的控制冷却时机,导致冷却过早或过晚,同时还会加大自来水的使用量,浪费水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节能型冷凝器,其有效解决了现有装置无法精确控制冷却时机,水资源浪费过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提供一种节能型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凝装置以及与冷凝装置连接的单片机控制系统;冷凝装置包括罐体,罐体下端开有水蒸气进口,其内部设置有与水蒸气进口连通的冷凝区;冷凝区与罐体之间具有间隙;罐体一侧下部开有冷凝水进口,并在冷凝水进口与罐体之间设置有气动调节阀,另一侧上部开有冷凝水出口;

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输出端分别与显示器、报警器和气动调节阀连接,其输入端与安装于冷凝区上部的温湿度传感器连接。

优选地,单片机控制系统的单片机为STC19C52单片机。

优选地,报警器为灯光报警器和/或语音报警器。

优选地,显示器为1602液晶显示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温湿度传感器、单片机和气动调节阀的配合,可实现自动化的对冷凝装置进行供水,精确控制冷凝时机,降低了人工肉眼判断带来的误差,提升了控制精度。

同时,降低了水资源的浪费,提升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了人工操作,使得生产成本得以减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其中,1、罐体;2、气动调节阀;3、冷凝区;4、水蒸气进口;5、冷凝水进口;6、冷凝水出口;7、温湿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应该清楚,本实用新型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实用新型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如图1所示,该节能型冷凝器包括冷凝装置和单片机控制系统,单片机控制系统与冷凝装置连接,通过单片机控制系统来实现冷凝装置的自动化控制,提升控制精度,避免了人工肉眼判断带来的误差,减少了人工操作,减低了生产成本。

如图1所示,罐体1一侧邻近水蒸气进口4的一端开有冷凝水进口5,另一侧上端开有冷凝水出口6,还在冷凝水进口5与罐体1之间设置有气动调节阀2,气动调节阀2与单片机控制系统连接,在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调节下,可精确实现对冷凝水用量的调节。

如图1所示,冷凝装置包罐体1,在罐体1的下端开有水蒸气进口4,在罐体1内部设置有冷凝区3,冷凝区3与水蒸气进口4连通,水蒸气可通过水蒸气进口4进入冷凝区3,进行冷凝操作。

如图1所示,冷凝区3与罐体1之间具有间隙,冷凝水经冷凝水进口5进入冷凝区3与罐体1的间隙中,实现对冷凝区3内水蒸气的冷凝降温操作。

如图1所示,冷凝区3内壁上设置有与单片机控制系统连接的温湿度传感器7,通过温湿度传感器7来检测水蒸气的温度和湿度,并将检测信号反馈至单片机控制系统,单片机控制系统再根据反馈信号进行调节。

如图2所示,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输入端与设置于冷凝区3上部的温湿度传感器7连接,输出端分别与显示器、报警器和气动调节阀2连接,实施时,优选单片机控制系统中的单片机为STC19C52单片机,显示器为1602液晶显示器,报警器为灯光报警器和语音报警器。

根据附图1和附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详细阐述:

水蒸气经水蒸气进口4进入冷凝区3,温湿度传感器7检测水蒸气的温度和湿度,并将检测信号反馈至单片机中,若水蒸气的温湿度值超出单片机中预设的温湿度范围,单片机则驱动报警器报警,同时打开气动调节阀2使冷凝水进入罐体1内,从而对水蒸气进行降温冷凝;若当冷凝区3的温湿度回归到单片机中预设温湿度范围,则关闭气动调节阀2,切断冷凝水,节约冷凝水的用水量和排放量。

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但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在权利要求书所描述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和变形仍属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