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镀线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17143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镀线干燥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镀生产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镀线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电镀就是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上镀上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是利用电解作用使金属或其它材料制件的表面附着一层金属膜的工艺从而起到防止金属氧化(如锈蚀),提高耐磨性、导电性、反光性、抗腐蚀性(硫酸铜等)及增进美观等作用。电镀加工完成后需要进行烘干处理,烘干的作用不仅仅是使镀件表面干燥,能使镀层表面有活态转为钝态,趋向稳定,提高耐磨性,并且使镀层里的氢离子在保温过程中从镀层中扩散出来,防止镀件发生氢脆破坏。现有的电镀烘干设备的烘干效率低,耗能高,烘干效果较差,难以将水分有效去除,容易残留水分影响了产品的最终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提供一种电镀线干燥装置,解决目前技术中传统的电镀烘干装置烘干效率低,耗能高,烘干效果较差的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镀线干燥装置,包括吹干段和烘干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吹干段和烘干段依次连接,吹干段内沿输送线方向设置了若干的风管,所述的风管包括设置在工件上方的上风管和设置在工件下方的下风管,烘干段内沿输送线方向设置了若干的发热管。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镀线干燥装置利用吹干段吹去工件表面的水珠,降低工件的储水率,避免延长后续烘干处理的时间,降低烘干处理功耗,避免烘干时形成高湿环境导致零件变色,工件的上下侧都设置有风管,提高去除水珠的效果,避免存在死角,确保工件表面只有水痕,烘干段内发热管持续对工件进行烘干处理,有效保障干燥效果,干燥效率高,耗能低。

进一步的,所述的上风管和下风管为垂直于输送线方向的长管,上风管和下风管两者的相对面上开设了若干的风口槽,并且风口槽沿上风管和下风管的长度方向分布,使得吹风覆盖整个输送线的横向,确保风吹无死角,避免残留水珠,提高后续干燥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的风口槽为直线形的缝口,风速高,覆盖区域大。

进一步的,所述的风口槽分布在沿长管长度方向的直线的两侧,可以形成不同角度的风向,提高风干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的上风管和下风管共同连接至风机,结构紧凑。

进一步的,所述的烘干段分为前段和后段,前段的顶部通过循环风道连接至循环风机的入口,循环风机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至后段的底部,使得烘干段内形成空气的内循环,提高烘干效率,减少烘干时间,在烘干段内沿输送方向形成温度缓升再缓降的温度区域分布,提高烘干处理的质量,使温度变化平稳,避免温度变化过大导致零件变色。

进一步的,所述的烘干段由不锈钢制成,使用寿命长,并且外表面设置有保温层,降低热损失,从而降低烘干处理功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镀线干燥装置先利用风吹散工件上的水珠,再吹干工件表面,有效降低工件的储水率,缩短后续烘干处理的时间,降低烘干处理功耗,烘干利用内循环热风,在烘干内腔形成温度梯度,避免烘干时形成高湿环境导致零件变色,提高烘干处理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吹干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烘干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烘干段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电镀线干燥装置,干燥效率高,能源消耗低,干燥效果好,能有效处理形状复杂、储水率高的产品。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电镀线干燥装置,包括吹干段1和烘干段2,吹干段1和烘干段2依次连接,先利用风吹去除工件表面多余的水珠来降低储水率,确保工件表面只有水痕,降低后续烘干段2的处理压力,避免储水率过高延长烘干处理时间,吹干段1内沿输送线方向设置了若干的风管3,所述的风管3包括设置在工件上方的上风管31和设置在工件下方的下风管32,对工件的上下侧同时进行吹风,提高吹干效果,避免残留水珠,烘干段2内沿输送线方向设置了若干的发热管4。

上风管31和下风管32共同连接至风机5,结构紧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上风管31和下风管32为垂直于输送线方向的长管,上风管31和下风管32两者的相对面上开设了若干的风口槽33,并且风口槽33沿上风管31和下风管32的长度方向分布,并且风口槽33为直线形的缝口,能形成沿输送线横向的细长气流,并且风口槽33分布在沿长管长度方向的直线的两侧,形成不同角度的吹干气流,避免死角,提高吹干效果。

烘干段2由不锈钢制成,并且外表面设置有保温层,烘干段2沿输送方向分为前段21和后段22,前段21的顶部通过循环风道连接至循环风机6的入口,循环风机6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至后段22的底部,使得烘干段2内形成内循环,使烘干段2内的温度沿输送方向由低到高再缓降,提高烘干质量。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