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打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92066阅读:468来源:国知局
升降打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把未成型材料供入型模或设备内的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升降打料装置。



背景技术:

熔炼,是将金属材料及其它辅助材料制成的胚料投入加热炉溶化并调质,炉料在高温(1300~1600K)炉内物料发生一定的物理、化学变化,产出粗金属或金属富集物和炉渣的火法冶金过程。现有技术熔炼时,需要采用打料机将胚料送入到熔炼池内,打料机原设计为电机-减速机-钢丝绳卷扬机构;即,电机经减速机带动钢丝绳滚筒收放钢丝绳来进行打料,其中上、下极限位置使用行程开关控制。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1、当行程开关失效时常发生料管坠落的事故,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2、由于胚料进入打料机时,没有进行搅拌,而胚料被打料机舀起时,也没有搅拌装置对打料机上的胚料进行搅拌,容易使得倒入熔炼池内的胚料不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升降打料装置,不仅能够减少料管坠落事故,还能够使得胚料在进入熔炼池时已经被搅拌均匀。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如下:升降打料装置,包括导轨、安装基板和可沿着安装基板上下移动的打料部;所述安装基板可沿着导轨移动;所述打料部包括动力联接板、料管联接板、抱夹和驱动打料部上下移动的动力机构,所述动力联接板和料管联接板滑动连接在安装基板的两侧,所述抱夹可将动力联接板和料管联接板抱紧并防止动力联接板和料管联接板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沿着安装基板滑动;所述安装基板上还设有保证打料部可直线运动的导向轴,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动力联接板连接;所述料管联接板的底面连接有由电机带动的打料管,所述打料管靠近料管联接板的部分设有进料口,打料管远离料管联接板的一端为出料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启动动力机构,动力机构推动打料部沿着导向轴向下运动,直至胚料可从进料口流入打料管中,同时,启动电机使得打料管旋转;最后胚料会从出料口流出进而进入到熔炼池内;送料完毕后,动力机构使得打料部沿着导向轴向上运动,打料管不会再向冶炼炉内送料。此时,如果要让打料部向另外一个熔炼池进行进料,将安装基板沿着导轨滑动到需要位置即可。

本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1、抱夹可将动力联接板和料管联接板抱紧,使得动力联接板和料管联接板紧贴安装基板;因此,在自然状态下,由于抱夹的设置,动力联接板和料管联接板不会产生任何的滑动;当打料管需要上下移动的时候,启动动力机构,动力机构会推动动力联接板和料管联接板移动,因此,在动力机构失效的情况下,不易发生料管坠落的事故,减少了安全隐患;

2、打料管由电机带动旋转,因此胚料进入打料管后一直在运动,使得进入熔炼池的胚料非常均匀。

优选方案一:作为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动力机构包括上油缸和下油缸,所述上油缸固定连接在动力联接板的顶面,所述下油缸固定连接在动力联接板的底面。

上油缸和下油缸的设置,非常简单的实现了整个装置的上下移动。上油缸运作的时候,会推动动力联接板向下移动,由于动力联接板与料管联接板通过抱夹抱紧了,所以整个装置都会被上油缸推动向下移动,上油缸停止工作后,同理,启动下油缸,下油缸会推动整个装置向上移动。

优选方案二:作为对优选方案一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导向轴包括上导向轴和下导向轴,所述上导向轴穿过动力联接板固定连接有上导轴板,所述上导轴板与安装基板固定连接;所述下导向轴穿过动力联接板固定连接有下导轴板,所述下导轴板与固定基板固定连接。

上导轴和下导轴的设置主要是简单的实现了动力联接板能够沿着上导轴滑动;动力联接板能够沿着下导轴滑动。

优选方案三:作为对优选方案二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料管联接板的顶面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齿轮且穿过料管联接板,所述料管联接板的底面转动连接有与主齿轮啮合的从齿轮,所述打料管固定连接在所述从齿轮上。

电机转动的时候会带动主齿轮转动,进而使得从齿轮转动,非常简单的实现了打料管的转动。

优选方案四:作为对优选方案一或优选方案三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安装基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垫。

主要是为了防止动力联接板在运动到安装基板底部的时候会被安装基板碰撞。

优选方案五:作为对优选方案四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抱夹包括两个弹簧锁紧机构,其中一个弹簧锁紧机构固定连接在动力联接板和料管联接板的一侧,另一个弹簧锁紧机构固定连接在动力联接板和料管联接板的另一侧。

非常简单的实现了将动力联接板和料管联接板抱紧并防止动力联接板和料管联接板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沿着安装基板滑动。

优选方案六:作为对优选方案五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弹簧锁紧机构包括弹簧和两个固定抱紧块,所述弹簧固定连接在两个固定抱紧块之间。

弹簧锁紧机构的设置,即采用弹簧将动力联接板和料管联接板拉紧,在上油缸和下油缸均未启动的时候,由于弹簧的拉紧作用,动力联接板和料管联接板均与安装基板抱紧,此时动力联接板和料管连接均与安装基板表面的摩擦力大于整个装置的自身重力,不会上下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升降打料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升降打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导轨1、安装基板2、打料管3、动力联接板4、上油缸41、下油缸42、缓冲垫5、料管联接板6、电机61、弹簧锁紧机构7、固定抱紧块71、弹簧72、上导向轴8、上导轴板81、下导向轴9、下导轴板91。

参见图1和图2所示,升降打料装置,包括导轨1、安装基板2和可沿着安装基板2上下移动的打料部;安装基板2由液压缸带动且可沿着导轨1移动,安装基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垫5。打料部包括动力联接板4、料管联接板6、抱夹和驱动打料部上下移动的动力机构,动力联接板4和料管联接板6滑动连接在安装基板2的两侧,抱夹可将动力联接板4和料管联接板6抱紧并防止动力联接板4和料管联接板6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沿着安装基板2滑动;安装基板2上还设有保证打料部可直线运动的导向轴,动力机构与动力联接板4连接;料管联接板的顶面设有电机61,电机61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齿轮且穿过料管联接板,料管联接板的底面转动连接有与主齿轮啮合的从齿轮,打料管3固定连接在从齿轮上。电机61转动的时候会带动主齿轮转动,进而使得从齿轮转动,非常简单的实现了打料管3的转动。打料管3靠近料管联接板6的部分设有进料口,打料管3远离料管联接板6的一端为出料口。

动力机构包括上油缸41和下油缸42,上油缸41的活塞杆固定连接在动力联接板4的顶面,下油缸42的活塞杆固定连接在动力联接板4的底面。

如图1所示,导向轴包括上导向轴8和下导向轴9,上导向轴8穿过动力联接板4,且上导轴8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上导轴板81;上导轴板81与安装基板2的上部固定连接。下导向轴9穿过动力联接板4与上导向轴8固定连接,且下导向轴9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下导轴板91;下导轴板91与固定基板的下部固定连接。

抱夹包括两个弹簧锁紧机构7,弹簧锁紧机构7均包括弹簧72和两个固定抱紧块71,弹簧72固定连接在两个固定抱紧块71之间。弹簧锁紧机构7的一个固定抱紧块71固定连接在动力联接板的一侧,另一个固定抱紧块71固定连接在动力联接板同侧的料管联接板6上,进而将动力联接板4和料管联接板6的一侧抱紧。同理,动力联接板4和料管联接板6的另一侧也采用上述方式进行抱紧。即采用弹簧72将动力联接板4和料管联接板拉紧,在上油缸41和下油缸42均未启动的时候,由于弹簧72的拉紧作用,动力联接板4和料管联接板6均与安装基板抱紧。

使用时,启动动力机构,动力机构推动打料部沿着下导向轴9向下运动,进而使得打料部上的打料管3伸入到装胚料的装置中,直至胚料可从进料口流入打料管3中;同时,启动电机61使得打料管3旋转,因此胚料进入打料管后一直在运动,使得进入熔炼池的胚料非常均匀。最后打料管3内的胚料会从出料口流出进而进入到熔炼池内;送料完毕后,动力机构推动打料部沿着上导向轴8向上运动,打料管3不会再向冶炼炉内送料。此时,如果要让打料部向另外一个熔炼池进行进料,将安装基板2沿着导轨1滑动到需要位置,再重复上述过程即可。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