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引炉的熔化炉以及上引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6683发布日期:2019-04-16 23:22阅读:1480来源:国知局
上引炉的熔化炉以及上引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铜杆生产设备,具体涉及上引炉的熔化炉以及上引炉。



背景技术:

上引法是一种生产无氧铜杆的工艺,该工艺通过上引炉实施。现有生产中,通过夹持件夹紧铜料(矩形板结构),然后通过提吊装置移动铜料,将铜料放入上引炉的熔化炉中融化。

熔化炉工作时,炉内液态铜的上表面会铺设一层木炭(用于防止氧气进入铜液中),但是在加入铜料时,铜料还是会带入一部分空气进入液体中,这会导致生产的铜杆含氧量较高,影响铜杆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上引炉的熔化炉以及上引炉。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上引炉的熔化炉,包括炉体以及盖设在炉体上口的炉盖,所述炉体侧壁上部具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上安装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用于与保护气体源连接,所述炉盖上具有矩形的进料口,熔化炉还包括复位扭簧以及转动安装在炉盖上的第一封口板,所述第一封口板用于遮挡所述进料口,所述复位扭簧安装在炉盖上,用于与第一封口板配合,使第一封口板在不受外力时,保持为水平状态,一直遮挡所述进料口。

设置第一封口板和复位扭簧,在不放入铜料时,能够一直遮挡进料口,有效防止外部氧气进入炉体内,在放入铜料时,在铜料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使第一封口板自动打开;通过设置进气口和进气管,能够向炉体内输入保护气体,铜料进入炉体落入铜液时,不易将空气带入铜液。本申请的熔化炉能够有效降低铜液的含氧量。

实际运用时,所述保护气体可以为惰性气体。

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炉盖上表面固定有限位框,所述限位框包括多根绕所述进料口四周设置的限位杆。

设置限位框能够方便对铜料进行限位,方便铜料对准矩形的进料口。

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杆的上端向外弯曲,限位框上部形成扩口结构。

这种扩口结构能够方便铜料与限位框配合,铜料能够更加方便的投入限位框中。

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炉盖外侧固定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轴伸入所述炉体,搅拌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中空的弯折件,所述弯折件内插有石墨棒。

搅拌电机工作能够带动弯折件转动,弯折件带动石墨棒自动搅拌,使铜液中的氧气与石墨反应,进一步去除铜液氧气。

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炉体或炉盖上具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上安装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用于供炉体内的气体排出。

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炉盖上表面固定有储料桶,所述储料桶的底部具有贯穿炉盖的通孔,所述储料桶用于安装石墨或木炭;

熔化炉还包括:

第二封口板,一端转动安装在炉盖的下表面,用于遮挡所述通孔;

导向轮,设置在炉盖的上方;

拉索,一端与第二封口板连接,另一端绕过导向轮后连接有配重块,所述配重块用于使拉索拉紧第二封口板,使第二封口板一直遮挡通孔;

放料气缸,设置在配置块的下方,放料气缸的活塞杆上固定有顶板,所述顶板与配置块配合,放料气缸工作时,顶板上移,使配重块向上运动,从而第二封口板打开,储料桶内的石墨或木炭能够通过通孔掉落至炉体内。

铜液上表面会铺设一层石墨层或木炭层,该石墨层或木炭层能够与氧气反应,防止氧气进入铜液。实际使用时,石墨层或木炭层需要定期补料,实际补料非常不便。本申请,通过设置储料桶、第二封口板、导向轮、拉索、配重块和放料气缸能够实现自动补料,不需要补料时,通过配合块能够使第二封口板一直遮挡通孔,当需要补料时,通过放料气缸工作,顶板上移,使配重块向上运动,从而第二封口板在自身重力以及储料桶内材料的作用下自动打开,储料桶内的石墨或木炭能够通过通孔掉落至炉体内。这种结构,使补料操作非常方便。

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炉盖的上表面具有供提吊装置提吊的固定结构。

设置固定结构方便将炉盖从炉体上吊起,能够对炉盖和炉体进行维护,也方便更换石墨棒。本申请的熔化炉结构,能够在现有的熔化炉上进行改进,可操作性强。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上引炉,包括上文所述的上引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置第一封口板和复位扭簧,在不放入铜料时,能够一直遮挡进料口,有效防止外部氧气进入炉体内,在放入铜料时,在铜料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使第一封口板自动打开;通过设置进气口和进气管,能够向炉体内输入保护气体,铜料进入炉体落入铜液时,不易将空气带入铜液。本申请的熔化炉能够有效降低铜液的含氧量。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上引炉的铜料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上下除杂机构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上下除杂机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四边除杂机构去除侧边打磨组件后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1四边除杂机构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2上引炉的铜料处理装置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3上引炉的熔化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3炉盖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3炉体的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为:

1、上下除杂机构;2、四边除杂机构;3、铜料;4、第一机架;5、第一输送辊;6、第一驱动电机;7、竖直轨道;8、上滑座;9、第一磨辊电机;10、上磨辊;11、第一气缸;12、下滑座;13、第二磨辊电机;14、下磨辊;15、第二气缸;16、限位辊;17、第二机架;18、第二输送辊;19、第二驱动电机;20、上定位气缸;21、上定位板;22、下定位气缸;23、下定位板;24、转动电机;25、侧边打磨组件;26、水平板;27、水平轨道;28、丝杆;29、螺母块;30、丝杆驱动电机;31、侧边打磨辊;32、打磨控制气缸;33、第一滑块;34、第二滑块;35、水洗机构;36、风干机构;37、第三输送辊;38、喷水头;39、第四输送辊;40、吹风头;41、升降罩;42、升降气缸;43、储水箱;44、炉体;45、炉盖;46、进气口;47、进气管;48、进料口;49、第一封口板;50、限位框;51、限位杆;52、搅拌电机;53、弯折件;54、石墨棒;55、出气口;56、出气管;57、储料桶;58、第二封口板;59、导向轮;60、拉索;61、配重块;62、放料气缸;63、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2和3所示,一种上引炉的铜料3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上下除杂机构1以及四边除杂机构2,上下除杂机构1用于去除铜料3上下表面的杂质,四边除杂机构2用于去除铜料3四个侧边的杂质;上下除杂机构1包括能够移动的上磨辊10和下磨辊14,上磨辊10用于对铜料3的上表面进行打磨,下磨辊14用于对铜料3的下表面进行打磨。

设置上下除杂机构1和四边除杂机构2能够有效去除铜料3外表面沾到的杂质,能够有效提高加工出的铜杆质量。

如图1、2和3所示,于本实施例中,上下除杂机构1还包括:

第一机架4;

多个第一输送辊5,转动安装在第一机架4上,用于支撑并输送铜料3;

第一驱动电机6,固定在第一机架4上,用于驱动第一输送辊5转动;

竖直轨道7,设置在第一机架4上;

上滑座8,滑动设置在竖直轨道7上,上滑座8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输送辊5之间,且位于第一输送辊5的上方,上磨辊10转动安装在上滑座8上,上滑座8上还包括驱动上磨辊10转动的第一磨辊电机9;

第一气缸11,安装在第一机架4上,第一气缸11的活塞杆与上滑座8固定,用于驱动上滑座8上下移动;

下滑座12,滑动设置在竖直轨道7上,上滑座8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输送辊5之间,且位于第一输送辊5的下方,下磨辊14转动安装在下滑座12上,下滑座12上还包括驱动下磨辊14转动的第二磨辊电机13;

第二气缸15,安装在第一机架4上,第二气缸15的活塞杆与下滑座12固定,用于驱动下滑座12上下移动。

第一驱动电机6和第一输送辊5的配合能够实现铜料3的输送或往复移动,通过第一气缸11能够驱动上滑座8移动,第一磨辊电机9驱动上磨辊10转动,能够对铜料3的上表面打磨,去除上表面杂质,通过第二气缸15能够驱动下滑座12移动,第二磨辊电机13驱动下磨辊14转动,能够对铜料3的下表面打磨,去除下表面杂质。

如图1、2和3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机架在第一输送辊5两侧的上方转动安装有限位辊16,各限位辊16竖直设置。设置限位辊16,能够限定铜料3的位置,保证上下表面均能够被对应的磨辊打磨到。

如图1、4和5所示,于本实施例中,四边除杂机构2包括:

第二机架17;

第二输送辊18,转动安装在第二机架17上,用于支撑并输送铜料3,第二输送辊18的上部突出第二机架17,铜料3输送至第二输送辊18后,铜料3的四个侧边均位于第二机架17的外侧;

第二驱动电机19,固定在第二机架17上,用于驱动第二输送辊18转动;

上定位气缸20,位于第二输送辊18的上方,上定位气缸20的活塞杆上固定有上定位板21;

下定位气缸22,固定在第二机架17上,位于第二输送辊18的下方,下定位气缸22的活塞杆上固定有下定位板23,上定位板21和下定位板23相对设置,且均位于相邻两个第二输送辊18之间,上定位气缸20和下定位气缸22用于在铜料3输送到位后,驱动对应的定位板移动,使上定位板21和下定位板23将铜料3压紧定位住;

两个分别位于第二机架17两侧的侧边打磨组件25,侧边打磨组件25用于在铜料3定位住后,对铜料3的侧边进行打磨;

转动电机24,转动电机24的输出轴与第二机架17的下端固定,用于在铜料3的两个侧边打磨后,驱动第二机架17转动90°,使两个侧边打磨组件25能够打磨铜料3剩下的两个侧边。

第一驱动电机6和第一输送辊5的配合能够实现铜料3的输送或往复移动;设置上定位气缸20、上定位板21、下定位气缸22以及下定位板23能够在铜料3输送到位后,通过两个定位气缸的工作,使上定位板21下移,下定位板23上移,从而将铜料3压紧定位住,为后面侧边打磨组件25的打磨做准备;通过设置转动电机24,能够在最初两个侧边打磨后,驱动第二机架17转动90°,使两个侧边打磨组件25可以打磨铜料3剩下的两个侧边,从而实现四个侧板的打磨。

如图5所示,于本实施例中,侧边打磨组件25包括:

水平板26,设置在机架的一侧;

水平轨道27,设置在水平板26上;

丝杆28,转动安装在水平板26上;

螺母块29,滑动设置在水平轨道27上,且螺母块29与丝杆28螺纹配合;

丝杆驱动电机30,用于驱动丝杆28转动;

侧边打磨辊31,转动安装在螺母块29上,用于打磨铜料3的侧边;

侧边打磨电机(图中未画出),用于驱动侧边打磨辊31转动;

打磨控制气缸32,打磨控制气缸32的活塞杆与水平板26固定,用于驱动水平板26靠近和远离第二机架17。

通过打磨控制气缸32能够控制水平板26与第二机架17的距离,在转动电机24转动前,控制水平板26远离第二机架17,这样第二机架17转动时,能够有效防止水平板26与铜料3干涉到;在准备侧边打磨时,打磨控制气缸32控制水平板26靠近第二机架17,然后侧边打磨电机工作,带动侧边打磨辊31转动,对铜料3的侧壁进行打磨,丝杆驱动电机30工作,带动螺母块29从铜料3的一侧移动至另一侧,打磨好铜料3的一个侧边。

如图5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水平轨道27为第一梯形槽,螺母块29上具有与梯形槽相适配的第一滑块33。

如图3所述,于本实施例中,竖直轨道7为第二梯形槽,上滑座8和下滑座12均包括与第二梯形槽相适配的第二滑块34。

本申请各电机通过传动结构驱动对应的辊转动,传动结构可以为齿轮组或传动带等。

实施例2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还包括水洗机构35以及风干机构36,水洗机构35设置在四边除杂机构2的一侧,用于接收来自四边除杂机构2的铜料3,水洗机构35包括:

第三机架(图中未画出);

第三输送辊37,转动安装在第三机架上,用于支撑并输送铜料3;

第三驱动电机(图中未画出),固定在第三机架上,用于驱动第三输送辊37转动;

多个喷水头38,设置在第三输送辊37的上下两侧,用于对铜料3的六个面喷水清洗;

风干机构36设置在水洗机构35的一侧,用于接收来自水洗机构35的铜料3,风干机构36包括:

第四机架(图中未画出);

第四输送辊39,转动安装在第四机架上,用于支撑并输送铜料3;

第四驱动电机(图中未画出),固定在第四机架上,用于驱动第四输送辊39转动;

多个吹风头40,设置在第四输送辊39的上下两侧,用于对铜料3的六个面喷风,使铜料3干燥。

打磨后的铜料3的表面可能会存在颗粒杂质,通过水洗机构35能够通过水将颗粒杂质去除,通过风干机构36能够干燥铜料3。

如图6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水洗机构35还包括升降罩41以及驱动升降罩41升降的升降气缸42,升降罩41上升后,能够使第三机架、第三输送辊37和喷水头38均位于升降罩41内;水洗机构35还包括储水箱43,储水箱43与升降罩41的底部连通,喷水头38通过水管与储水箱43连通。

通过升降气缸42能带动升降罩41升降,升降罩41上升后,能够使第三机架、第三输送辊37和喷水头38均位于升降罩41内,这样喷水头38工作时,水不易溅射到外面,储水箱43与升降罩41的底部连通,这样设置能够重复利用水。

实际运用时,储水箱43与升降罩41连接管上具有过滤段,储水箱43通过水泵给喷水头38供水。

实施例3

如图7、8和9所示,一种上引炉的熔化炉,包括炉体44以及盖设在炉体44上口的炉盖45,炉体44侧壁上部具有进气口46,进气口46上安装有进气管47,进气管47用于与保护气体源连接,炉盖45上具有矩形的进料口48,熔化炉还包括复位扭簧(图中未画出)以及转动安装在炉盖45上的第一封口板49,第一封口板49用于遮挡进料口48,复位扭簧安装在炉盖45上,用于与第一封口板49配合,使第一封口板49在不受外力时,保持为水平状态,一直遮挡进料口48。

设置第一封口板49和复位扭簧,在不放入铜料3时,能够一直遮挡进料口48,有效防止外部氧气进入炉体44内,在放入铜料3时,在铜料3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使第一封口板49自动打开;通过设置进气口46和进气管47,能够向炉体44内输入保护气体,铜料3进入炉体44落入铜液时,不易将空气带入铜液。本申请的熔化炉能够有效降低铜液的含氧量。

实际运用时,保护气体可以为惰性气体。

如图7所示,于本实施例中,炉盖45上表面固定有限位框50,限位框50包括多根绕进料口48四周设置的限位杆51。设置限位框50能够方便对铜料3进行限位,方便铜料3对准矩形的进料口48。

于本实施例中,限位杆51的上端向外弯曲,限位框50上部形成扩口结构。这种扩口结构能够方便铜料3与限位框50配合,铜料3能够更加方便的投入限位框50中。

如图7和8所示,于本实施例中,炉盖45外侧固定有搅拌电机52,搅拌电机52的输出轴伸入炉体44,搅拌电机52的输出轴上固定有中空的弯折件53,弯折件53内插有石墨棒54。搅拌电机52工作能够带动弯折件53转动,弯折件53带动石墨棒54自动搅拌,使铜液中的氧气与石墨反应,进一步去除铜液氧气。

如图7和8所示,于本实施例中,炉体44或炉盖45上具有出气口55,出气口55上安装有出气管56,出气管56用于供炉体44内的气体排出。

如图7和8所示,于本实施例中,炉盖45上表面固定有储料桶57,储料桶57的底部具有贯穿炉盖45的通孔(图中未标出),储料桶57用于安装石墨或木炭;

熔化炉还包括:

第二封口板58,一端转动安装在炉盖45的下表面,用于遮挡通孔;

导向轮59,设置在炉盖45的上方;

拉索60,一端与第二封口板58连接,另一端绕过导向轮59后连接有配重块61,配重块61用于使拉索60拉紧第二封口板58,使第二封口板58一直遮挡通孔;

放料气缸62,设置在配置块的下方,放料气缸62的活塞杆上固定有顶板63,顶板63与配置块配合,放料气缸62工作时,顶板63上移,使配重块61向上运动,从而第二封口板58打开,储料桶57内的石墨或木炭能够通过通孔掉落至炉体44内。

铜液上表面会铺设一层石墨层或木炭层,该石墨层或木炭层能够与氧气反应,防止氧气进入铜液。实际使用时,石墨层或木炭层需要定期补料,实际补料非常不便。本申请,通过设置储料桶57、第二封口板58、导向轮59、拉索60、配重块61和放料气缸62能够实现自动补料,不需要补料时,通过配合块能够使第二封口板58一直遮挡通孔,当需要补料时,通过放料气缸62工作,顶板63上移,使配重块61向上运动,从而第二封口板58在自身重力以及储料桶57内材料的作用下自动打开,储料桶57内的石墨或木炭能够通过通孔掉落至炉体44内。这种结构,使补料操作非常方便。

实际运用时,炉盖45的上表面具有供提吊装置提吊的固定结构。设置固定结构方便将炉盖45从炉体44上吊起,能够对炉盖45和炉体44进行维护,也方便更换石墨棒54。本申请的熔化炉结构,能够在现有的熔化炉上进行改进,可操作性强。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上引炉,包括了实施例1的铜料3处理装置和实施例3的熔化炉,铜料3通过铜料3处理装置处理后,再进入熔化炉。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上引炉,包括了实施例2的铜料3处理装置和实施例3的熔化炉,铜料3通过铜料3处理装置处理后,再进入熔化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