辊道窑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12281发布日期:2020-10-02 08:34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辊道窑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处理窑炉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辊道窑炉。



背景技术:

对于电加热式辊道窑,加热元件分别从上、下水平穿过炉膛,物料及放置物料的辊棒置于上、下加热元件之间,从炉膛截面的温差看,上下的温差可通过调节上下发热元件的功率来调整,但由于加热元件水平穿过炉膛,宽度方向上的温差并没有很有效的调控手段,因此宽度方向温度均匀性难以有效调节是现有辊道窑温度场控制存在的缺点。

由于炉膛两侧的热量会向外部扩散,因此炉膛截面的温度分布在炉膛宽度方向上会呈现出中间高、两边低的特征,导致炉膛宽度方向上的温差。在辊道窑炉膛尺寸较小时,炉膛宽度方向上的温差还不是很明显,但是随着窑炉宽度的增加,炉膛宽度方向上的温差也会增大,从而严重影响热处理产品品质。为了降低炉膛宽度方向上的温差,现有做法通常是通过在辊道窑两侧增加侧部保温结构,以减少两侧辐射散热,进而缓和炉膛宽度方向上的温差,但该种方法收效甚小,难以满足电池材料等对温度敏感性较高的材料热处理要求,导致产品烧结的一致性差,成品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调控简便、调控效果好、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实施、易于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的辊道窑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辊道窑炉,包括具有炉膛的炉体,所述炉膛内安装有输送装置和加热装置,所述辊道窑炉设有一个以上沿炉膛宽度方向贯穿所述炉膛设置的调温加热元件,所述调温加热元件具有位于炉膛中部位置处的一段中间非加热段和分别对应位于炉膛两个侧部位置处的两段侧加热段。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辊道窑炉设有多根所述调温加热元件,多根所述调温加热元件分为两组元件组,两组元件组分设于输送装置的上方和下方,每组元件组包含两根以上沿输送装置输送方向依次间隔布置的所述调温加热元件。

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分设于加热装置上方和下方的两组加热组件,各加热组件包括沿炉膛宽度方向贯穿所述炉膛设置的多根连续式加热棒,多根所述连续式加热棒沿输送装置输送方向依次间隔布置。

各加热组件中任意相邻两根连续式加热棒之间设有一个以上调温加热元件。

任意相邻两个调温加热元件之间设有一根以上连续式加热棒。

位于输送装置上方的所有调温加热元件和所有连续式加热棒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位于输送装置下方的所有调温加热元件和所有连续式加热棒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所述辊道窑炉设有多根所述调温加热元件,多根所述调温加热元件沿输送装置输送方向依次间隔布置。

所有调温加热元件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所述炉膛设有一控温区,所述控温区分为沿输送装置输送方向依次相接的调温区间段,各调温区间段内的所有调温加热元件与一独立的控温电路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辊道窑炉设有沿炉膛宽度方向贯穿炉膛设置的调温加热元件,调温加热元件的中间非加热段位于炉膛中部位置处不进行加热,调温加热元件的两段侧加热段分别位于炉膛两个侧部位置处进行加热,从而仅会提升炉膛两个侧部位置处的温度,实现改善炉膛宽度方向上的温差,使炉膛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均匀性更好,可提高热处理产品品质。该辊道窑炉具有调控简便、调控效果好、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实施、易于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辊道窑炉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辊道窑炉的局部主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辊道窑炉的侧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调温加热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连续式加热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炉体;11、炉膛;2、输送装置;3、加热装置;31、连续式加热棒;4、调温加热元件;41、中间非加热段;42、侧加热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辊道窑炉,包括具有炉膛11的炉体1,炉膛11内安装有输送装置2和加热装置3,辊道窑炉设有一个以上沿炉膛11宽度方向贯穿炉膛11设置的调温加热元件4,调温加热元件4具有位于炉膛11中部位置处的一段中间非加热段41和分别对应位于炉膛11两个侧部位置处的两段侧加热段42。该辊道窑炉设有沿炉膛11宽度方向贯穿炉膛11设置的调温加热元件4,调温加热元件4的中间非加热段41位于炉膛11中部位置处不进行加热,调温加热元件4的两段侧加热段42分别位于炉膛11两个侧部位置处进行加热,从而仅会提升炉膛11两个侧部位置处的温度,实现改善炉膛11宽度方向上的温差,使炉膛11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均匀性更好,可提高热处理产品品质。该辊道窑炉具有调控简便、调控效果好、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实施、易于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的优点。

本实施例中,辊道窑炉设有多根调温加热元件4,多根调温加热元件4分为两组元件组,两组元件组分设于输送装置2的上方和下方,每组元件组包含两根以上沿输送装置2输送方向依次间隔布置的调温加热元件4。该种设置方式能够对炉膛11在输送装置2输送方向的一段区段进行温差调控,改善该炉膛11区段的整体温差,并使该炉膛11区段的整体温度均匀性好。

本实施例中,加热装置3包括分设于加热装置3上方和下方的两组加热组件,各加热组件包括沿炉膛11宽度方向贯穿炉膛11设置的多根连续式加热棒31,多根连续式加热棒31沿输送装置2输送方向依次间隔布置。该加热装置3对炉膛11在输送装置2输送方向的一段区段进行加热。

本实施例中,各加热组件中任意相邻两根连续式加热棒31之间设有一个调温加热元件4,也即连续式加热棒31和调温加热元件4是交替安装布置的,连续式加热棒31和调温加热元件4都是均匀的布置在炉膛11内,且调温加热元件4与连续式加热棒31相互之间的间距也一致,这样能够更好的调节炉膛11内的温差,保证炉膛11内温度均匀性。在其他实施例中,各加热组件中任意相邻两根连续式加热棒31之间也可设有两个以上调温加热元件4。可以是在任意相邻两个调温加热元件4之间设有一根以上连续式加热棒31。

本实施例中,位于输送装置2上方的所有调温加热元件4和所有连续式加热棒31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位于输送装置2下方的所有调温加热元件4和所有连续式加热棒31位于同一水平面内。调温加热元件4和连续式加热棒31位于同一高度上,工作时对炉膛11内均匀加热,利于更好的调节调节炉膛11内的温差,保证炉膛11内温度均匀性。

本实施例中,炉膛11设有一控温区,控温区分为沿输送装置2输送方向依次相接的调温区间段,各调温区间段内的所有调温加热元件4与一独立的控温电路相连,各调温区间段内的所有调温加热元件4由其连接的独立的控温电路控制,同步启停工作,可降低控制难度、简化控制系统、节省成本,且同一调温区间段内的所有调温加热元件4同步启停工作,控温时该调温区间段内各部位的同步升温、速率一致,利于提高炉膛11内温度均匀性。

本实施例中,连续式加热棒31为现有辊道窑中的加热棒,如图5所示,其为两端为不具有加热作用的安装端,中间为加热部分。调温加热元件4也为现有加热元件,也依据现有技术进行定制,采用所需长度的非加热部件和加热部件焊接即可得到。优选的,调温加热元件4呈棒状,各侧加热段42的端部还有不具有加热作用的安装段。

本实施例中输送装置2为现有技术,其包括多根依次间隔安装布置的输送辊棒和驱动输送辊棒转动以输送物料的驱动机构。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辊道窑炉设有多根调温加热元件4,多根调温加热元件4沿输送装置2输送方向依次间隔布置,也即多根调温加热元件4作为一组沿输送装置2输送方向依次间隔布置,该种设置方式同样能够起到调节炉膛11宽度方向上温度的作用。上述多根调温加热元件4优选设置在输送装置2的上方。进一步的,所有调温加热元件4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利于更好的调节调节炉膛11内的温差,保证炉膛11内温度均匀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构思前提下所得到的改进和变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