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加热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104623阅读:8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体加热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电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液体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各种电器设备也趋于多样化和人性化。加热用电器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类电器,用途广泛并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其中的一类电器专门用于对饮水等液态物质进行加热,如咖啡机或热水器等等。
[0003]然而发明人发现传统的液体加热装置通常需要的加热时间较长,并不符合越发加快的生产生活节奏;并且,加热电器经常较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由于加热电器的使用和功能,往往加热电器会很接近使用者,一但出现安全事故容易造成使用者受到伤害,并且有些情况下会造成较为严重的伤害情况。
[0004]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液体加热装置使用时加热不够快速安全等的技术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加热装置,该液体加热装置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液体加热装置使用时加热不够快速安全等的技术问题。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种液体加热装置,包括外壁涂有加热涂层的中空的加热管,加热管的中空部为供待加热液体流过的加热通道,加热管的外壁的两端均设置有用于通电加热的电极结构,加热通道的两端均设置有管道接头。
[0008]优选的,在上述液体加热装置中,加热管外周包裹有相对其固定的加热管外壳,加热管外壳与加热管之间具有气体介质层。
[0009]优选的,在上述液体加热装置中,气体介质层的厚度小于3cm。
[0010]优选的,在上述液体加热装置中,加热管外壳的两端均设置有安装卡槽,每个管道接头均设置有与安装卡槽相互配合的凸起结构,加热管外壳与管道接头通过安装卡槽和凸起结构的配合装配一体。
[0011]优选的,在上述液体加热装置中,管道接头与加热管之间均设置有0型密封圈。
[0012]优选的,在上述液体加热装置中,加热管的两端均套设有固定0型密封圈和电极结构的相对位置的固定套件。
[0013]优选的,在上述液体加热装置中,其中一个管道接头上设置有温度计,温度计的探头伸入加热通道内。
[0014]优选的,在上述液体加热装置中,加热管具体为玻璃加热管或陶瓷加热管。
[0015]优选的,在上述液体加热装置中,加热管外壳具体为不锈钢外壳。
[00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体加热装置,包括外壁涂有加热涂层的中空的加热管,加热管的中空部为供待加热液体流过的加热通道,加热管的外壁的两端均设置有用于通电加热的电极结构,加热通道的两端均设置有管道接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管呈中空管状,其中间的中空部分流过待加热液体,这种设计待加热液体与加热元件的接触更加充分,当液体流过加热管内时可以得到充分的加热,加热管的外壁涂有加热涂层,当其两端通过电极结构通电时,加热涂层可以有效生热,加热内部流过的液体,这种设计的加热效果远远优于现有技术中的液体加热设备,并且由于采用封闭式结构,待加热液体从加热装置内部流过,因此相对的安全性也更高。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A-A所指示为剖切位置。
[0020]附图中标记如下:
[0021]加热管1、加热管外壳2、管道接头3、凸起结构31、电极结构4、0型密封圈5、固定套件6、温度计7、探头71。
【具体实施方式】
[002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液体加热装置,以有效地解决液体加热装置使用时加热不够快速安全等的技术问题。
[00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从A-A所指示位置剖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体加热装置,包括外壁涂有加热涂层的中空的加热管1,加热管1的中空部为供待加热液体流过的加热通道,加热管1的外壁的两端均设置有用于通电加热的电极结构4,加热通道的两端均设置有管道接头3。
[002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管1呈中空管状,其中间的中空部分流过待加热液体,这种设计待加热液体与加热元件的接触更加充分,当液体流过加热管1内时可以得到充分的加热,加热管1的外壁涂有加热涂层,当其两端通过电极结构4通电时,加热涂层可以有效生热,加热内部流过的液体,这种设计的加热效果远远优于现有技术中的液体加热设备,并且由于采用封闭式结构,待加热液体从加热装置内部流过,因此相对的安全性也更高。
[0027]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在上述液体加热装置中,加热管1外周包裹有相对其固定的加热管外壳2,加热管外壳2与加热管1之间具有气体介质层。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气体介质层具体为设置在加热管1与加热管外壳2之间体积固定的气体空间;当然,为了便于实施及取材的容易,此处的优选方案为采用空气介质层。
[0028]在加热管1与加热管外壳2之间另外设置空气层,主要是基于保温性能的考虑。由于在大多情况下,液体更容易导热,而气体的隔热性能明显优于液体,而本技术方案中的加热管1加热的液体在其中空的内部,所以为了达到保温节能的效果,在加热管1外设置外壳的同时,再加设气体介质层隔热。
[0029]此外由于在加热管1外有设置了一层外壳,可以有效防止由于加热管1由于各种原因破裂后碎渣或者内部的高温液体迸溅伤人,并且由于外壳的设置,加热管1也受到相应的保护,不容易因为受到碰撞等原因破裂,使用更加安全也更加耐用。
[0030]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在上述液体加热装置中,气体介质层的厚度小于3cm。出于设备保温和占空间大小的综合考虑,在达到较好保温效果的同时,又不能令装置所占据的空间过大,经发明人多次理论论证和试验研究,选定在不影响装置使用的前提下,气体介质层的厚度不大于3cm,接近3cm时可以获得较好的保温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