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化炉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876171阅读:5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固化炉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化炉装置,包括框架主体和若干层加热板组件;若干层加热板组件的左右两端分别从所述框架主体的左右两侧面的开口向外伸出;每层加热板组件包括由上往下层叠设置的上加热板和下加热板;还包括驱动机构、传动机构、抬板装置;驱动机构安装在框架主体上;传动机构包括主转轴、主动转轮、前从动转轮、后从动转轮、四个过渡轮和五个牵引件;每个抬板装置均包括导向框、插接于所述导向框内的安装杆;安装杆上设置驱动气缸,驱动气缸的输出轴上连接有抬板销;本实用新型能够保证上加热板的左、右两端能够保持同时同水平面提升,使得上加热板在提升过程中不会出现倾斜,避免损坏设备的情况发生,从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专利说明】
一种固化炉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化炉,特别涉及一种固化炉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石英石固化炉用于石英石坯板的固化。现有的石英石固化炉一般是采用板式油介质加热,加热方式:用电升温导热油,再通过导热油把加热板加热;石英石毛坯板由上下两片恒温加热板夹住固化,可有效地加速石英石毛坯板固化,节约能源,提高石英石毛坯板固化后的平整度,减少后道定厚抛光工序的加工余量,从而节省材料和减少刀头的损耗。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石英石坯板固化好后,需要将上加热板打开,然后将石英石推出,而现有技术中是在上加热板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独立的抬板装置,通过抬板装置同时将上导热板的左右端提起来。这种方式很难保证左、右两侧的抬板装置是同时同水平面将上加热板提起,若上加热板不是同时提起,上加热板就会倾斜,这样会加快设备的损坏。而且该抬板装置在长时间使用后,有可能延长错位,无法长期稳定的保证上加热板左右端水平同时提起打开。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化炉装置,能够保证上加热板的左、右两端能够保持同时同水平面提升,使得上加热板在提升过程中不会出现倾斜,避免损坏设备的情况发生,从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种固化炉装置,包括框架主体和从上往下依次安装在框架主体内的若干层加热板组件;所述框架主体的左右两侧面分别设有开口,所述若干层加热板组件的左右两端分别从所述框架主体的左右两侧面的开口向外伸出;每层加热板组件包括由上往下层叠设置的上加热板和下加热板,所述上加热板的面积大于所述下加热板的面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驱动机构、一传动机构、四个抬板装置;
[0006]所述驱动机构固定安装在所述框架主体上;所述驱动机构具有一输出轴;
[0007]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一个主转轴、一个主动转轮、一个前从动转轮、一个后从动转轮、四个过渡轮和五个牵引件;所述主转轴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框架主体的顶部,所述的主动转轮、前从动转轮和后从动转轮以串联的方式安装在所述主转轴上;所述四个过渡轮分别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框架主体的顶部并分布在四个顶角上;
[0008]所述的四个抬板装置分别安装在框架主体的左右两侧,其中,两个抬板装置对称地安装在所述加热板组件的左端伸出部的前后两侧,另外两个抬板装置对称地安装在所述加热板组件的右端伸出部的前后两侧;每个抬板装置均包括与框架主体固定连接的导向框、插接于所述导向框内的安装杆,所述安装杆能够沿竖直方向上下滑动;所述安装杆上对应每层加热板组件的位置分别设置一个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一抬板销,由气缸驱动所述抬板销伸出至上加热板的正下方的位置或缩回至远离上加热板的正下方的位置;
[0009]所述的五个牵引件分别为第一牵引件、第二牵引件、第三牵引件、第四牵引件、第五牵引件;
[0010]第一牵引件的一端与驱动机构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主动转轮固定连接;
[0011]所述第二牵引件的一端与前从动转轮的直径所在直线的一端固定连接,其另一端环绕在位于框架主体左侧前端的一个过渡轮上,并与位于框架主体左侧前端的一个安装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牵引件的一端与前从动转轮的直径所在直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其另一端环绕在位于框架主体右侧前端的一个过渡轮上,并与位于框架主体右侧前端的一个安装杆的顶端固定连接;
[0012]所述第四牵引件的一端与后从动转轮的直径所在直线的一端固定连接,其另一端环绕在位于框架主体左侧后端的一个过渡轮上,并与位于框架主体左侧后端的一个安装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五牵引件的一端与后从动转轮的直径所在直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其另一端环绕在位于框架主体右侧后端的一个过渡轮上,并与位于框架主体右侧后端的一个安装杆的顶端固定连接;
[0013]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牵引件的一端与前从动转轮的最高点处固定连接,其另一端环绕在位于框架主体左侧前端的一个过渡轮上,并与位于框架主体左侧前端的一个安装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牵引件的一端与前从动转轮的最低点处固定连接,其另一端环绕在位于框架主体右侧前端的一个过渡轮上,并与位于框架主体右侧前端的一个安装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或者是,所述第二牵引件的一端与前从动转轮的最低点处固定连接,其另一端环绕在位于框架主体左侧前端的一个过渡轮上,并与位于框架主体左侧前端的一个安装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牵引件的一端与前从动转轮的最高点处固定连接,其另一端环绕在位于框架主体右侧前端的一个过渡轮上,并与位于框架主体右侧前端的一个安装杆的顶端固定连接。
[0014]作为优选,所述第四牵引件的一端与后从动转轮的最高点处固定连接,其另一端环绕在位于框架主体左侧后端的一个过渡轮上,并与位于框架主体左侧后端的一个安装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五牵引件的一端与后从动转轮的最低点处固定连接,其另一端环绕在位于框架主体右侧后端的一个过渡轮上,并与位于框架主体右侧后端的一个安装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或者是,所述第四牵引件的一端与后从动转轮的最低点处固定连接,其另一端环绕在位于框架主体左侧后端的一个过渡轮上,并与位于框架主体左侧后端的一个安装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五牵引件的一端与后从动转轮的最高点处固定连接,其另一端环绕在位于框架主体右侧后端的一个过渡轮上,并与位于框架主体右侧后端的一个安装杆的顶端固定连接。
[0015]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机构为液压缸。作为优选,所述的五个牵引件均为牵引绳或链条。作为优选,每个抬板装置的导向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0016]作为优选,所述每个过渡轮均通过一过渡轮安装组件安装在框架主体的顶部,所述过渡轮安装组件由一过渡轮转轴、两个过渡轮轴承及一个过渡轮轴承安装座连接而成。
[0017]作为优选,每层加热板组件的前后左右的四个抬板销位于在同一水平面上。
[0018]作为优选,所述框架主体的内部设置若干层隔板,所述的每层隔板上放置一层加热板组件。
[0019]作为优选,所述主转轴通过三个带座轴承安装在所述框架主体的顶部。
[0020]作为优选,所述主转轴沿框架主体的宽度方向布置。
[0021]作为优选,所述主动转轮与所述驱动机构位于所述框架主体的同一侧。
[0022]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3]本实用新型包括驱动机构、传动机构和四个抬板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固化完成后,抬板装置的气缸将抬板销推出至上加热板的正下方;然后由驱动机构下拉第一牵引绳,带动主动转轮按顺时针转动,同时带动转轴按顺时针转动,这样第一从动转轮、第二从动转轮均按顺时针转动。第一从动转轮拉动第二牵引绳、第三拉牵引绳,使第二牵引绳、第三拉牵引绳缩短,使得位于框架主体左侧前端的安装杆、位于框架主体右侧前端的安装杆同时被向上提起。第二从动转轮拉动第四牵引绳、第五拉牵引绳,使第四牵引绳、第五拉牵引绳缩短,使得位于框架主体左侧后端的安装杆、位于框架主体右侧后端的安装杆同时被向上提起。综上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个驱动机构就能够同时联动驱动各抬板装置上升,进而使得各抬板装置同时将上加热板上抬,能够保证上加热板的左、右两端能够保持同时同水平面提升,使得上加热板在提升过程中不会出现倾斜,避免损坏设备的情况发生,从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实施例1所述的固化炉装置的立体图。
[0026]图2是实施例1所述的固化炉装置的主视图。
[0027]图3是实施例1所述的固化炉装置的侧视图。
[0028]图4是图3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9]其中,1、框架主体;2、加热板组件;21、上加热板;22、下加热板;3、驱动机构;41、主转轴;42、主动转轮;43、前从动转轮;44、后从动转轮;45、过渡轮;461、第一牵引件;462、第二牵引件;463、第三牵引件;464、第四牵引件;465、第五牵引件;5、抬板装置;51、导向框;52、安装杆;53、驱动气缸;54、抬板销;6、石英石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实施例1:
[0031]参照图1-4,本实施例所述一种固化炉装置,包括框架主体I和从上往下依次安装在框架主体I内的若干层加热板组件2;所述框架主体I的左右两侧面分别设有开口,所述若干层加热板组件2的左右两端分别从所述框架主体I的左右两侧面的开口 11向外伸出;每层加热板组件2包括由上往下层叠设置的上加热板21和下加热板22,所述上加热板21的面积大于所述下加热板22的面积;
[0032]还包括一驱动机构3、一传动机构、四个抬板装置5;
[0033]所述驱动机构3固定安装在所述框架主体I的前端面的外侧;所述驱动机构3具有一输出轴;
[0034]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一个主转轴41、一个主动转轮42、一个前从动转轮43、一个后从动转轮44、四个过渡轮45和五个牵引件;所述主转轴41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框架主体I的顶部,所述的主动转轮42、前从动转轮43和后从动转轮44以串联的方式安装在所述主转轴41上;所述四个过渡轮45分别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框架主体I的顶部并分布在四个顶角上;
[0035]所述的四个抬板装置5分别安装在框架主体I的左右两侧,其中,两个抬板装置5对称地安装在所述加热板组件2的左端伸出部的前后两侧,另外两个抬板装置5对称地安装在所述加热板组件2的右端伸出部的前后两侧;每个抬板装置5均包括与框架主体I固定连接的导向框51、插接于所述导向框51内的安装杆52,所述安装杆52能够沿竖直方向上下滑动;所述安装杆52上对应每层加热板组件2的位置分别设置一个驱动气缸53,所述驱动气缸53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一抬板销54,由气缸驱动所述抬板销54伸出至上加热板21的正下方的位置或缩回至远离上加热板21的正下方的位置;
[0036]所述的五个牵引件分别为第一牵引件461、第二牵引件462、第三牵引件463、第四牵引件464、第五牵引件465;所述的五个牵引件可采用连接方式一:第一牵引件461的一端与驱动机构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主动转轮4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牵引件462的一端与前从动转轮43的最高点处固定连接,其另一端环绕在位于框架主体I左侧前端的一个过渡轮45上,并与位于框架主体I左侧前端的一个安装杆52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牵引件463的一端与前从动转轮43的最低点处固定连接,其另一端环绕在位于框架主体I右侧前端的一个过渡轮45上,并与位于框架主体I右侧前端的一个安装杆52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牵引件464的一端与后从动转轮44的最高点处固定连接,其另一端环绕在位于框架主体I左侧后端的一个过渡轮45上,并与位于框架主体I左侧后端的一个安装杆52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五牵引件465的一端与后从动转轮44的最低点处固定连接,其另一端环绕在位于框架主体I右侧后端的一个过渡轮45上,并与位于框架主体I右侧后端的一个安装杆52的顶端固定连接。
[0037]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机构3为液压缸。作为优选,所述的五个牵引件均为牵引绳或链条。作为优选,每个抬板装置5的导向框51的数量为两个。作为优选,所述每个过渡轮45均通过一过渡轮45安装组件安装在框架主体I的顶部,所述过渡轮45安装组件由一过渡轮45转轴、两个过渡轮45轴承及一个过渡轮45轴承安装座连接而成。作为优选,每层加热板组件2的前后左右的四个抬板销54位于在同一水平面上。作为优选,所述框架主体I的内部设置若干层隔板,所述的每层隔板上放置一层加热板组件2。作为优选,所述主转轴41通过三个带座轴承安装在所述框架主体I的顶部。作为优选,所述主转轴41沿框架主体I的宽度方向布置。作为优选,所述主动转轮42与所述驱动机构3位于所述框架主体I的同一侧。
[0038]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0039]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石英石板6固化完成后,抬板装置5的气缸将抬板销54推出至上加热板21的正下方;然后由驱动机构3下拉第一牵引绳,带动主动转轮42按顺时针转动,同时带动转轴按顺时针转动,这样第一从动转轮、第二从动转轮均按顺时针转动。第一从动转轮拉动第二牵引绳、第三拉牵引绳,使第二牵引绳、第三拉牵引绳缩短,使得位于框架主体I左侧前端的安装杆52、位于框架主体I右侧前端的安装杆52同时被向上提起。第二从动转轮拉动第四牵引绳、第五拉牵引绳,使第四牵引绳、第五拉牵引绳缩短,使得位于框架主体I左侧后端的安装杆52、位于框架主体I右侧后端的安装杆52同时被向上提起。
[0040]实施例2:
[0041]本实施例的特点是:所述的五个牵引件可采用连接方式二:第一牵引件的一端与驱动机构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主动转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牵引件的一端与前从动转轮的最低点处固定连接,其另一端环绕在位于框架主体左侧前端的一个过渡轮上,并与位于框架主体左侧前端的一个安装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牵引件的一端与前从动转轮的最高点处固定连接,其另一端环绕在位于框架主体右侧前端的一个过渡轮上,并与位于框架主体右侧前端的一个安装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牵引件的一端与后从动转轮的最低点处固定连接,其另一端环绕在位于框架主体左侧后端的一个过渡轮上,并与位于框架主体左侧后端的一个安装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五牵引件的一端与后从动转轮的最高点处固定连接,其另一端环绕在位于框架主体右侧后端的一个过渡轮上,并与位于框架主体右侧后端的一个安装杆的顶端固定连接。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0042]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固化炉装置,包括框架主体和从上往下依次安装在框架主体内的若干层加热板组件;所述框架主体的左右两侧面分别设有开口,所述若干层加热板组件的左右两端分别从所述框架主体的左右两侧面的开口向外伸出;每层加热板组件包括由上往下层叠设置的上加热板和下加热板,所述上加热板的面积大于所述下加热板的面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驱动机构、一传动机构、四个抬板装置; 所述驱动机构固定安装在所述框架主体上;所述驱动机构具有一输出轴;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一个主转轴、一个主动转轮、一个前从动转轮、一个后从动转轮、四个过渡轮和五个牵引件;所述主转轴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框架主体的顶部,所述的主动转轮、前从动转轮和后从动转轮以串联的方式安装在所述主转轴上;所述四个过渡轮分别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框架主体的顶部并分布在四个顶角上; 所述的四个抬板装置分别安装在框架主体的左右两侧,其中,两个抬板装置对称地安装在所述加热板组件的左端伸出部的前后两侧,另外两个抬板装置对称地安装在所述加热板组件的右端伸出部的前后两侧;每个抬板装置均包括与框架主体固定连接的导向框、插接于所述导向框内的安装杆,所述安装杆能够沿竖直方向上下滑动;所述安装杆上对应每层加热板组件的位置分别设置一个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一抬板销,由气缸驱动所述抬板销伸出至上加热板的正下方的位置或缩回至远离上加热板的正下方的位置; 所述的五个牵引件分别为第一牵引件、第二牵引件、第三牵引件、第四牵引件、第五牵引件; 第一牵引件的一端与驱动机构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主动转轮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牵引件的一端与前从动转轮的直径所在直线的一端固定连接,其另一端环绕在位于框架主体左侧前端的一个过渡轮上,并与位于框架主体左侧前端的一个安装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牵引件的一端与前从动转轮的直径所在直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其另一端环绕在位于框架主体右侧前端的一个过渡轮上,并与位于框架主体右侧前端的一个安装杆的顶端固定连接; 所述第四牵引件的一端与后从动转轮的直径所在直线的一端固定连接,其另一端环绕在位于框架主体左侧后端的一个过渡轮上,并与位于框架主体左侧后端的一个安装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五牵引件的一端与后从动转轮的直径所在直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其另一端环绕在位于框架主体右侧后端的一个过渡轮上,并与位于框架主体右侧后端的一个安装杆的顶端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化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牵引件的一端与前从动转轮的最高点处固定连接,其另一端环绕在位于框架主体左侧前端的一个过渡轮上,并与位于框架主体左侧前端的一个安装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牵引件的一端与前从动转轮的最低点处固定连接,其另一端环绕在位于框架主体右侧前端的一个过渡轮上,并与位于框架主体右侧前端的一个安装杆的顶端固定连接; 或者是,所述第二牵引件的一端与前从动转轮的最低点处固定连接,其另一端环绕在位于框架主体左侧前端的一个过渡轮上,并与位于框架主体左侧前端的一个安装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牵引件的一端与前从动转轮的最高点处固定连接,其另一端环绕在位于框架主体右侧前端的一个过渡轮上,并与位于框架主体右侧前端的一个安装杆的顶端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化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牵引件的一端与后从动转轮的最高点处固定连接,其另一端环绕在位于框架主体左侧后端的一个过渡轮上,并与位于框架主体左侧后端的一个安装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五牵引件的一端与后从动转轮的最低点处固定连接,其另一端环绕在位于框架主体右侧后端的一个过渡轮上,并与位于框架主体右侧后端的一个安装杆的顶端固定连接; 或者是,所述第四牵引件的一端与后从动转轮的最低点处固定连接,其另一端环绕在位于框架主体左侧后端的一个过渡轮上,并与位于框架主体左侧后端的一个安装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五牵引件的一端与后从动转轮的最高点处固定连接,其另一端环绕在位于框架主体右侧后端的一个过渡轮上,并与位于框架主体右侧后端的一个安装杆的顶端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化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为液压缸;所述的五个牵引件均为牵引绳或链条;每个抬板装置的导向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化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过渡轮均通过一过渡轮安装组件安装在框架主体的顶部,所述过渡轮安装组件由一过渡轮转轴、两个过渡轮轴承及一个过渡轮轴承安装座连接而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化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每层加热板组件的前后左右的四个抬板销位于在同一水平面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化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主体的内部设置若干层隔板,所述的每层隔板上放置一层加热板组件。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化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转轴通过三个带座轴承安装在所述框架主体的顶部。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化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转轴沿框架主体的宽度方向布置。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化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转轮与所述驱动机构位于所述框架主体的同一侧。
【文档编号】F27B17/00GK205561543SQ201620390810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9日
【发明人】汪田安, 罗国彬
【申请人】佛山市硕宇机械研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