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非密闭空间的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06197阅读:704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非密闭空间的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适用于非密闭空间的净化系统,包括净化器主体及设置于净化器主体上的出风口和进风口,出风口与进风口位于同侧,在净化系统工作状态下,出风口与进风口之间形成空气流通的循环短路,对待净化区域内空气进行循环净化。本实用新型的净化系统通过空气流通的循环短路实现局部区域的定点空气净化,保障局部区域内的空气洁净,避免了对整个空间净化的徒劳;循环短路内空气的洁净程度高,净化模块处于低负载状态,延长了使用寿命;具备循环短路净化模式及传统净化模式,通过判定模块可实现密闭空间或非密闭空间状态的判断,从而进行模式切换,智能、方便、适用广泛;能有效改善非密闭空间内工作区域的空气洁净,有效改善了工作环境。
【专利说明】
一种适用于非密闭空间的净化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净化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非密闭空间的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空气净化器又称空气清洁器、空气清新机、净化器,是指能够吸附、分解或转化各种空气污染物,污染物一般包括PM2.5、粉尘、花粉、异味、甲醛之类的装修污染、细菌、过敏原等,有效提高空气清洁度的产品,主要分为家用、商用、工业、楼宇。
[0003]空气净化器的原理,一般是通过机械等方式将空气通过进风口吸入到设备的内部,并经过安装在设备内部的过滤器或其他类型的净化模块,通过过滤、吸附或分解等方式,去除被吸入设备内部的空气中部分污染物,再通过出风口释放到空间中。
[0004]现有技术中的空气净化器一般适用于密闭空间,进行整个空间的空气净化,所谓的密闭空间即指相对密闭的环境空间,例如关闭门窗的房间、车间、办公室等。而当传统空气净化器用于敞开式厂房等类型的非密闭空间时,会出现如下问题:空气净化器一直持续大功率运行,耗能大;非密闭空间内空气流通速度快,导致净化效果大幅度降低,对整个空间内空气的净化效果微乎其微;进气空气的污染程度始终较高,净化模块一直处于高负载状态,降低了净化模块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非密闭空间的净化系统。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种适用于非密闭空间的净化系统,用于对非密闭空间内待净化区域进行净化,包括净化器主体及设置于所述净化器主体上的出风口和进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进风口位于同侧,在净化系统工作状态下,出风口与进风口之间形成空气流通的循环短路,并且所述待净化区域位于所述循环短路上。
[0008]进一步地,所述出风口的风向与所述进风口的方向呈135°?180°夹角。
[0009]进一步地,所述净化器主体上设有用于测量出风口至待净化区域之间距离的距离传感器。
[0010]进一步地,所述净化系统包括有用于测试待净化区域空气质量的空气质量传感器。
[0011 ] 进一步地,所述出风口的风速至少为进风口的风速的两倍。
[0012]进一步地,所述出风口包围式或半包围式设置于所述进风口的外围。
[0013]进一步地,所述进风口的截面呈圆形,所述出风口的截面呈环形,出风口环绕进风
□ O
[0014]进一步地,所述进风口的截面呈正方形,所述出风口由至少一截面呈矩形的通道组成,所述通道设置于所述进风口的外围。
[0015]进一步地,所述净化器主体上设有适用于密闭空间净化使用的与所述进风口相分离的第二出风口,所述净化器主体内具有用于切换出风口或第二出风口的切换隔离机构。
[0016]进一步地,所述净化器主体内设有用于判断非密闭空间净化或密闭空间净化的判定模块,所述判定模块驱动控制连接所述切换隔离机构。
[00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0018]1.适用于非密闭空间,通过空气流通的循环短路实现局部区域的定点空气净化,保障局部区域内的空气洁净,避免了对整个空间净化的徒劳;
[0019]2.循环短路内空气的洁净程度高,因此净化系统内的净化模块处于低负载状态,延长了使用寿命;
[0020]3.具备循环短路的净化模式和传统的净化模式,通过判定模块可实现密闭空间或非密闭空间状态的判断,从而进行模式的切换,智能、方便、适用广泛;
[0021]4.能有效改善非密闭空间内工作区域的空气洁净度,有效改善了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非密闭空间的净化系统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进风口与出风口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进风口与出风口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进风口与出风口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进风口与出风口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0027]图6是本实用新型切换为循环短路净化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7是本实用新型切换为传统净化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非密闭空间的净化系统,实现局部区域净化、适用性强。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以使其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0030]一种适用于非密闭空间的净化系统,用于对非密闭空间内待净化区域5进行净化。如图1所示,包括净化器主体I及设置于净化器主体I上的出风口 2和进风口 3,净化器主体内具有净化模块,净化模块至少包括过滤净化模块、吸附净化模块和分解净化模块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出风口 2与进风口 3位于同侧,便于形成短距离气流循环,在净化系统工作状态下,出风口的洁净空气直接朝向待净化区域5抛射,并且行进过程中速度逐渐衰减,当洁净空气到达待净化区域位置时的风速优选在0.4m/s?1.5m/s之间,此区间内舒适感最优,洁净空气覆盖待净化区域,区域内得到有效净化,同时进风口不断的将附近空气吸入净化器进行净化,主动制造空气在设备前方循环短路的现象,即出风口 2与进风口 3之间形成空气流通的循环短路4,待净化区域位于循环短路的路径上,需要说明的是,优选状态下,出风口2的风速大于进风口 3的风速,由于出风口的风速大于进风口的速度,因此能保障洁净风能吹至待净化区域的前提下,维持进风口附近的空气洁净程度远远高于整个空间的空气洁净程度,使净化模块处于低负载状态。
[0031]出风口的风向与进风口的风向应当处于基本相对平行的状态,优选状态的出风口2与进风口 3相邻,出风口与进风口相邻近便于形成循环短路。当然当待净化区域与净化系统距离较远时,为调整抛射角度,可适当的调整出风口的风向与进风口的方向的夹角,夹角一般需要控制在135°?180°之间,优选在150°?180°之间,从以上描述可知,以进风口的方向作为参照,出风口的风向可选范围为一锥形范围。本案的优选实施例中,进风口的方向和出风口的方向均垂直于净化器主体上进风口与出风口所在面。
[0032]对净化系统进行优化,净化系统的出风口的风速可调,即通过净化器主体内部的风速调节机构进行调节,分为手动调节或自动调节,手动调节时,通过净化器主体上的风速调节按钮或遥控器实现风速调节,至少包括远、中、近或大风、中风、微风的模式实现,而自动调节需在净化器主体I上设置用于测量出风口 2至待净化区域5之间距离的距离传感器6,通过距离传感器测量的距离进行自动调整风速,距离传感器至少包括光学传感器、超声传感器、信号传感器,根据人体、物体、信号源等作为参照可测量出距离。
[0033]净化系统包括有用于测试待净化区域5空气质量的空气质量传感器7,该空气质量传感器能监控待净化区域5内的空气质量,另外其还可作为距离传感器的信号源。当然,为了净化系统的集成性,空气质量传感器集成于净化器主体上,其可设置于净化器主体的内部或外部,需要满足空气质量传感器与进气口、出风口风道相间隔开,空气质量传感器检测的不是进气口或出风口的空气质量,而是针对非密闭空间或循环短路的空气检测。另外,空气质量传感器可根据当前非密闭空间的空气质量及进气口、出风口的速度等参数计算出待净化区域内的理论空气质量数据。
[0034]由于出风口的风速大于进风口的风速,即通常情况下,出风口的面积需要小于进风口的面积,为实现较优的循环短路,出风口的风速至少为进风口的风速的两倍。净化系统按照出风距离范围分为近距离净化和远距离净化,针对近距离净化其出风口风速以大于lm/s为宜,针对远距离净化其出风口风速以至少4m/s为宜,更优的,远距离净化的出风口风速大于6m/s。近距离净化包括放置在桌面上、悬挂于天花板上、固定在离人距离较近的墙面上等,远距离净化包括落地式放置、固定在离人距离较远的墙面上等。
[0035]对出风口及进风口的具体结构及位置进行具体描述,出风口包围式或半包围式设置于进风口的外围,所谓的包围式指出风口环绕进风口并且出风口的首尾互连形成闭合区间,所谓的半包围式指出风口环绕进风口但出风口未形成包围进风口的闭合区间。具体的,如图2所示为进风口与出风口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进风口的截面呈圆形,出风口的截面呈环形,出风口环绕进风口;如图3至5,进风口的截面呈正方形,出风口由至少一截面呈矩形的通道组成,通道设置于进风口的外围。其中,图3所示为进风口与出风口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出风口由四组通道组成,并且四组通道分别与进风口的四边相邻设置;图4所示为进风口与出风口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出风口由三组通道相连通组成,三组通道形成半包围进风口;图5所示为进风口与出风口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出风口由一组通道形成,该通道与进风口的一边相邻。以上仅为进风口及出风口的结构举例描述,不作为对本案的限定,采用其它的相邻组成结构形式,亦在本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6]净化系统亦可作为普通净化系统使用,净化器主体I上设有适用于密闭空间净化使用的与进风口相分离的第二出风口 8,净化器主体I内具有用于切换出风口或第二出风口的切换隔离机构9。进风口与出风口形成循环短路净化模式,而进风口与第二出风口形成传统的净化模式,如图6和图7所示,通过切换隔离机构实现模式的切换。
[0037]更优化的,净化器主体I内设有用于判断非密闭空间净化或密闭空间净化的判定模块,判定模块驱动控制连接切换隔离机构。具体的,当净化系统初始为针对密闭空间的普通净化模式,当运行一定时间后通过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来进行判断,如果未检测到空气质量有较为明显的净化趋势,则可判断当前空间为非密闭空间,随即切换为循环短路净化模式。如果检测到空气质量有明显的净化趋势,那么依然采用当前的普通净化模式。
[0038]通过以上描述可以发现,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适用于非密闭空间的净化系统,适用于非密闭空间,通过空气流通的循环短路实现局部区域的定点空气净化,保障局部区域内的空气洁净,避免了对整个空间净化的徒劳;循环短路内空气的洁净程度高,因此净化系统内的净化模块处于低负载状态,延长了使用寿命;具备循环短路的净化模式和传统的净化模式,通过判定模块可实现密闭空间或非密闭空间状态的判断,从而进行模式的切换,智能、方便、适用广泛;能有效改善非密闭空间内工作区域的空气洁净度,有效改善了工作环境。
[0039]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了充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描述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在结构、方法或功能等方面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适用于非密闭空间的净化系统,用于对非密闭空间内待净化区域进行净化,包括净化器主体及设置于所述净化器主体上的出风口和进风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风口与所述进风口位于同侧, 在净化系统工作状态下,出风口与进风口之间形成空气流通的循环短路,并且所述待净化区域位于所述循环短路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非密闭空间的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的风向与所述进风口的方向呈135°?180°夹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非密闭空间的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器主体上设有用于测量出风口至待净化区域之间距离的距离传感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非密闭空间的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系统包括有用于测试待净化区域空气质量的空气质量传感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非密闭空间的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的风速至少为进风口的风速的两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非密闭空间的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包围式或半包围式设置于所述进风口的外围。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非密闭空间的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的截面呈圆形,所述出风口的截面呈环形,出风口环绕进风口。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非密闭空间的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的截面呈正方形,所述出风口由至少一截面呈矩形的通道组成,所述通道设置于所述进风口的外围。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非密闭空间的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器主体上设有适用于密闭空间净化使用的与所述进风口相分离的第二出风口,所述净化器主体内具有用于切换出风口或第二出风口的切换隔离机构。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非密闭空间的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器主体内设有用于判断非密闭空间净化或密闭空间净化的判定模块,所述判定模块驱动控制连接所述切换隔离机构。
【文档编号】F24F3/16GK205593090SQ201620327524
【公开日】2016年9月21日
【申请日】2016年4月19日
【发明人】陈勇
【申请人】苏州倍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