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水中铁氧体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54566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废水中铁氧体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氧体共沉淀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废水中铁氧体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金属废水被大量排放到环境中,引起了水体和土壤的污染,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健康。而重金属污染在人体内能和蛋白质及各种酶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使它们失去活性,也可在人体的某些器官富集,一旦超过人体承受极限,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所以急需发展合适的废水处理工艺,有效的降低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含量。

共沉淀法,是指在溶解有各种成份离子的电解质溶液中添加合适的沉淀剂,反应生成组成均匀的沉淀。共沉淀会夹带溶液中的微量杂质元素,所以共沉淀成为一种很有用的分离富集手段。共沉淀法包含氢氧化物共沉淀法、铁氧体共沉淀法等方法,其中铁氧体共沉淀法铁氧体法所用的设备简单,投资较少,沉渣可综合利用。

目前,常用的处理含金属废水的方法有: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吸附法、电渗析法、蒸发浓缩法及反渗透法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和适用的范围,但主要问题在于需有后续处理工艺使其最终无害化。采用铁氧体共沉淀法就可以达到这一目标,但铁氧体的粒径较小,采用沉淀的方式将其从废水中分离出来耗时较长,而且无法实现铁氧体的连续去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废水中铁氧体回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废水中铁氧体回收装置,其包含废水槽,永磁滚筒,刮刀以及铁氧体收集装置;永磁滚筒置于废水槽的两端,刮刀由支架固定在永磁滚筒的边缘;铁氧体收集装置放置在刮刀的下端。

所述的含铁氧体的废水以10~1000L/min的流速流入废水槽内。

所述的废水槽为水渠结构,其宽度为0.5~5m,高度为0.4~2m;废水槽的坡度固定在10~50°。

所述永磁滚筒的形状为圆柱体,其长度比废水槽的宽度长0.2~0.6m,直径比废水槽的高度短0.05~0.5m;滚筒采用铁材质,将永久磁铁固定在其内壁上;永久磁铁为稀土合金材料。

所述的永久滚筒横置于废水槽的两端,其轴心与废水槽的底面平行,其最低处与底面的距离为0.05~0.5m;永磁滚筒的数量控制在1~3个。

所述的刮刀为倾斜放置,通过支架悬挂在滚筒上端0.1-1cm处;

所述的刮刀底部为弧形结构,能与1/4滚筒斜曲面相吻合,刮刀的高度为0.1-0.5m;

所述的刮刀采用聚胺酯或高硬度橡胶材质,其数量与滚筒数量一致。

所述的铁氧体收集装置为上端开口的塑料或不锈钢容器,其数量与滚筒数量一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装置造价低、结构简单、可行性高、便于操作。

(2)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废水的势能转化而带动永磁滚筒的运转,无需施加外力,达到了节能目的。

(3)本实用新型废水处理量大,而且能够实现废水中铁氧体的连续高效去除,不会影响生产的连续性。

附图说明

图1、图2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废水槽,2永磁滚筒,3刮刀,4铁氧体收集装置,5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提供本实用新型一种废水中铁氧体回收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废水中铁氧体回收装置,包括废水槽1,永磁滚筒2,刮刀3以及铁氧体收集装置4。废水槽1为水渠结构,用于废水的流通,永磁滚筒2为内部装填磁铁的圆柱体结构,横置于废水槽1的两端,底部为弧形结构的刮刀3由支架5固定在永磁滚筒边缘,而受刮刀3阻碍的铁氧体由于重力作用而落入刮刀下端的铁氧体收集装置4。

铁氧体共沉淀技术处理后的废水由废水槽1上端流入,废水由高处流向低处所引起的势能变化会带动永磁滚筒2的转动,同时废水中的铁氧体被吸至永磁滚筒表面,当吸着铁氧体的滚筒转至刮刀3时,铁氧体会被阻留在刮刀上侧,随着铁氧体数量的累积,永磁滚筒2对上层铁氧体的吸着作用减弱,铁氧体则会依靠重力作用沿着刮刀落向铁氧体收集装置4,从而达到废水中铁氧体连续高效回收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